粽子课文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粽子课文(一)
二年级(下)语文《粽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了,你们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生:端午节。(p1:端午节)

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人喜欢在传统佳节里吃特别的食物,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端午节吃什么呢?——生:粽子。(p1:粽子——带拼音:zong)

2、谁来学习“粽”。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粽”。 师写:粽

(形声字,粽子是用米做的。注意:米字旁,捺变成了点。换部首:棕、综、踪、淙„„)

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

一起读:p2: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你们对端午节知道些什么呢? “端午节”三个字圈出来。

生:吃粽子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划龙舟,喝雄黄酒。师评:你们知道的真多。 师边叙述,边出示图片。P3:一幅一幅出示,四幅图:给孩子挂香袋、门上插艾蒿、赛龙舟、喝雄黄酒。四幅图组合成一幅图。

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那天人们会进行许多传统活动,例如:给孩子挂香袋、门上插艾蒿、赛龙舟、喝雄黄酒。不仅如此,回到p2: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4课。齐读课题。板书:完整课题。 44、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2、3、4小节。

听: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 想:这三小节分别介绍了粽子的什么?

读完一节,板书:形状

颜色

味道

三、学习2-4节。

(一)形状:

1、师:粽子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P4:出示粽子图。各种形状和名称。

是方的?不是。是圆的?不是。粽子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课文说:一起读。

P5:出示:上面图:三角粽(不变),下面句子(变化),分别出示。

1、(先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2、(再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圆的,又不是方的。 (1、2两句在一个画面) 师引读: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点击“既„„又„„”泛红)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因为它„„(生读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我们也可以说„„(再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圆的,又不是方的。)

2、师:这里的特别,指的是粽子的形状不规则,所以,课文里说,你知道——引读

3、出示完整的段落:上面图:三角粽(不变)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3、师:也就是说你根本说不清楚: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

指名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粽子形状的特别之处。

4、师:其实,现在除了这种常见的三角粽之外,聪明的人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了(出示枕头粽、灯笼粽、竹筒粽„„图片)(生齐读名称)

P6:媒体呈现各类粽子。然后是上面图,下面句式。

语言实践: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 ,又不是 。有的像 ,叫 ;有的像 ,叫 ;还有的像 ,叫 。

(二)颜色:

师:粽子的形状不规则,很特别。它的颜色,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1、轻声读第三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2、学生交流;

P7:出示:

【粽子课文】

翠绿 墨绿

雪白 洁白

鲜红 深红油亮

3、读好这些词语。指名三人读好三组词语。(一遍)。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呢?

P7:加中间一行。(学生说一个我点一个出示:词语和相应的图片)

翠绿 箬叶 墨绿 箬叶图

雪白 糯米 洁白 糯米图

鲜红 枣子 深红油亮 枣子图

4、p8:出示:段落文字。 红枣粽的图+文字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师生引读:看似普通不过的红枣粽,颜色却是那样丰富而富有层次,绿、白、红三色相间,很是好看。粽子用„„包裹着„„和„„,煮熟以后,剥开„„只见„„仿佛嵌着几颗„„,很是好看。

5、师: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用两种颜色来形容? 学生交流。

p8:加上提示:

(翠绿的)箬叶 (墨绿色的)箬叶

(雪白的)糯米 (洁白的)糯米

(鲜红的)枣子 (深红油亮的)枣子

6、师:原来,粽子生的时候,箬叶是(翠绿的),糯米是(雪白的),而枣子是(鲜红的)。等到煮熟以后,箬叶变成(墨绿色的),糯米是(洁白的),枣子则是(深红油亮的)。同样写粽子的颜色,课文却是从“生”到“熟”两种情况写出粽子颜色的变化,让我们感到不管生的时候还是熟的时候,都是那么(板书:好看)。那么好看,那么鲜艳,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呢?男女生分读粽子生时和熟时的不同颜色。

7、语言实践:你能不能用上这6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介绍粽子的颜色。指名说。

p8:文字发生变化。 红枣粽的图+文字

粽子用 ( )的箬叶包裹着( )的糯米和( )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 )的箬叶,只见( )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 )的玛瑙,很是好看。

(三)味道

1、师:味道怎么样呢?一起读。

P9:出示:文字段落。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2、师:哪个词写出了粽子的味道:——甜而不腻(颜色泛红),甜而不腻是糯米枣子粽的味道。你们还吃过哪些粽子,什么口味的?

学生交流。

师:小朋友吃过这么多口味的粽子,还有呢!读读这段话:

P10:出示:左边:各种口味的粽子+右边:文字

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粽子的口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 ,虾仁粽„„还有一头甜一头咸的呢!我们把它叫做双拼粽。这些粽子味道各异,真是惹人喜爱。

学生轻读。

师生引读。

3、师:这么多口味的粽子,它包着不同的馅儿,有着很大的营养价值,所以课文说:

引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P11:出示第一句句子:

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师:这里又用上“既„„又„„”的句式,(圈出:既、又)介绍了人们喜爱吃粽子的两个原因,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引读:

出示第二句句子: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佳品,又是消暑开胃的美食。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4、师:粽子的味道真是——美极了。板书:美极了。

(四)小结:

1、师:学了这三节,我们知道了粽子的形状特别,颜色好看,而且味道美极了,粽子真是惹人喜爱。板书:惹人喜爱。

出示词卡:惹 箬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中间都有一个“若”。

2、翻字卡片。

师:箬竹是竹子的一种,箬叶就是箬竹的叶子,所以上面是个竹字头,跟老师读。

惹人喜爱的惹,是发自内心的非常喜欢,所以它是心字底。跟老师读。

3、指导书写:惹。看看田字格,仔细观察,书写时注意什么?

口的横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观察得真仔细。

看老师把这个字写一写。 小朋友写一个。

4、这么惹人喜爱的粽子,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2-4小节。

P12:出示三段文字: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四、学习5-6节。

1、P13:出示文字: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师生引读: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而且——

这是为什么呢?

生交流。评:课外知识真丰富。

2、师:关于粽子的由来,流传着许多说法。

P14:传说图。(用武宁小学的)

师述:有的说粽子和龙有关,是为了庆祝龙的节日;有的说粽子和东汉时出名的孝女曹娥有关。但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是和屈原有关。那么多关于粽子的传说,为什么课文只说和屈原有关呢?自己读读第6小节,找找原因。这小节生字比较多,读的时候自己认一认。

P15:出示文字: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3、知道屈原的故事吗?

P16:出示屈原图+文字:(武宁小学

师介绍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著名诗人,他深爱自己的国家,提出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由于受人诬陷,屈原跳江自尽,敬爱他的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就划着龙舟到江里投入粽子喂鱼,这个故事流传至今,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4、 p17: 出示:屈原头像

屈原 政治 怀念

Chong tou ji

崇敬 投入 祭品

用上这些词,说说粽子的由来?同桌交流。指名交流。4人左右。

5、师:正因为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所以p18:(回到p2):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来怀念屈原。(板书:怀念屈原)

五、总结拓展:

师:我们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的传统节日,看看这些食品是什么时候吃?又为了什么呢?

P18:上面图:月饼,青团,重阳糕,汤圆,鸡蛋。

下面句式:

节,人们吃

(什么) (什么) (纪念谁?)或(表示什么意义?)

自由交流说:

元宵节人们吃汤圆,是为了团团圆圆。

青团,纪念死去的亲人。 立夏节,鸡蛋,长得更健康。 中秋节,月饼,团团圆圆。

师小结:知道了这些食品在什么节日吃,又为什么吃?其实我们中国还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要吃许

粽子课文(二)
粽子

44 粽子

二(1)班 陆赛丹

教材分析:

《粽子》是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八单元中第三篇课文,课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它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课文的第二到第四节从形状、颜色和滋味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更可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

学情分析:

1、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课文,也已经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几遍,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有大概的了解。

2、近两年的学习,让班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识字。大多数学生会在学习课文前,能独立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对于有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会出现发音不到位或混淆的情况。加字、漏字的情况也有发生。因此在课堂生字教学环节,对于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要重点反馈。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字音方面我关注了几个后鼻音的字:粽、政、崇,字形方面,根据学生的日常书写情况,我重点关注“胃”的第六笔“竖”和“剥”的第五、第六两笔。

3、本班学生听课习惯较差,日常对老师的听课专注力相对不是很集中。

4、本班学生的朗读总体并不理想,拖腔拖调较为明显,并且声音太响且无轻重缓急。班中有一些学生有较好的语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文章的语气。但学生间也存在差异很大。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既给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朗读展示的舞台,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粽、含、剥、胃、惹、政、怀、崇、献9个生字。重点指导粽、

胃的字形。

2、 学习摘录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用“既„„又„„”说一句话。

3、 了解课文内容,并说说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怀念爱国诗人屈原,并激发学生了解祖

国习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 板贴

教学重点:

1、 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粽、含、剥、胃、惹、政、怀、崇、献9个生字。重点指导粽、

胃的字形。

2、 学习摘录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用“既„„又„„”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怀念爱国诗人屈原,并激发学生了解祖国习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粽子图片),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生:粽子 ),(出示生字“粽”)

这个字就读——(生:zóng),指名拼读 ,学习生字“粽”

2、 揭示课题: 44 粽子

3、 师:你们知道每年的什么节日我们要包粽子、吃粽子?

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齐读)

过渡: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ruó rě nuó bāo

箬叶 惹人喜爱 糯米 剥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是因为( ),

还因为( )。(要求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反馈 (1)小老师带领拼读词语 重点提醒:“惹”的部首是“心字底”。

(2)指名交流填空,相机出示: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是因为(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还因为(粽子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3、师引读句子,并出示板贴。

过渡: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还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这不是

课文第五小节的内容吗?(出示第五小节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 齐读第五小节。

5、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惹人喜爱,哪

个小节又写了粽子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6、 交流(2、3、4小节描写了粽子的形状、颜色和滋味的惹人喜爱,第6小节写了粽子

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三、研读课文,品读句子

(一)学习课文2、3、4小节

过渡:作者是怎么描写粽子的形状、颜色和滋味的惹人喜爱呢?

出示要求:轻声读课文2—4小节,用“______”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1、 生读课文2、3、4小节,划句子。

2、 交流

3、 学习描写粽子形状的句子

(1) 出示描写形状的句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

师引读:粽子的形状„„,(板贴:特别)既„„,也„„。人们独具匠心地包出了各种形状的粽子,你们看(出示图片)。有„„有„„

(2)说话训练:你能介绍一下这些粽子的形状吗?(指名交流)

(3)师:粽子的形状特别啊,难怪作者会问:(

出示句子: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齐读) 学习生字:含(找朋友)

4、学习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

过渡:粽子的形状是特别的,那它的颜色又是怎样的,读一读课文第四小节,圈出描写粽子颜色的词。

(1) 学生读课文,圈词语。

(2) 交流,板贴:好看

(3) 交流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翠绿 雪白 鲜红 墨绿色 洁白 深红油

亮 ,读一读

(4) 你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吗?

出示: ( )的箬叶 ( )的糯米 ( )的枣子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填空都能用上两个词。

(5) 质疑:同样是箬叶、糯米和枣子,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预设:因为有

煮熟前和煮熟后的差别),男、女生分别读词组。

(6) 出示第三小节内容,引读(“煮熟后”颜色显示红色)。学习比。喻句“煮熟以

后,只见„„”

(7) 说话练习:现在,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介绍一下粽子【粽子课文】

出示:粽子用( )的箬叶包裹着( )的糯米和( )的枣子。煮熟

以后,剥开( )的箬叶,只见( )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 )

的玛瑙,很是好看。

① 自由准备 ②指明交流,根据交流出示答案

③齐读 ④没有提示,再来介绍粽子

5、学习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过渡:粽子不仅形状特别,颜色好看,它的味道也是——(生:美极了)

(1) 出示第四小节内容,齐读

(2) 理解词语“甜而不腻”

(3) 学习句式“既„„又„„”

7、 齐读课文2、3、4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6小节

过渡:(出示第5小节,引读)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生:惹人喜爱),而且能——(生: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这是为什么呢?

1、

2、 自由读课文第6小节 学习生字新词:

zhâng huái chòng xiàn

政治主张 怀念 崇敬 献给

3、 读了课文,你对屈原有哪些了解,根据提示说一说。

出示:屈原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过________ ,提出过______。后来,他的国家被敌人占领了,很伤心,就_______ 。传说,人们为了_______,就_______。

4、 师小结:原来,关于粽子还有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难怪:

出示课文第1小节: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引读)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粽子),知道了粽子的形状——(生:特别),颜色——(生:好看),味道——(生:美极了),非常——(生:惹人喜爱),还知道人们包

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生:怀念屈原)

四:拓展延伸

1、 说话训练:

(1)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样食物,你知道它们分别在什么节日吃?

句式:每年( )节,家家户户都要吃( )。

(2)师:作者通过对粽子形状、颜色、滋味描写和关于粽子的传说向我们介绍了粽子,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选一种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

(1)自由准备

(2)指名说一说

2、生字新词复习

3、指导书写:剥 (左边第5、6笔分别是“点”、“提”,而不是连在一起的“横撇”)

形状 特别

板书设计: 粽子 惹人喜爱 颜色 好看

滋味 美极了

【粽子课文】

怀念屈原

粽子课文(三)
《粽子》评课稿

《粽子》评课稿

《粽子》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半学期的课文,课文不仅非常切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庆祝活动,而且条理清晰,语言极具感染力。这篇课文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课文第一小节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第四小节分别介绍了粽子的形状、颜色和滋味。这部分的描写细致入微、语言优美。课文的第五节是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自然地引出第六小节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有幸听了刘老师执教的《粽子》一课。她设计的新颖,把粽子的由来提到了前面,先以直观的形式观看屈原的故事,让同学们自己先了解屈原,看完视频后自己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动画可以使低年级的孩子记得更牢固一些。

字词理解方面,做的比较欠缺。如:“甜而不腻”,起来回答的同学都无法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说的有写含糊,老师也没有给予正确的答案和分析。又如玛瑙的理解,孩子面对玛瑙都很陌生,老师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还有关联词语的分析与使用,同学们的反应是乎是懂非懂的感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多音字、近、反义词。可能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侧重教学了“惹”,并与“箬”区分。生字教学形式新颖,如果添上书写指导效果会更好。

另外,老师在板书时出现了错字现象,低年级老师要注意字的准确性,要讲究笔顺规则,如果老师自己本身就做不好,学生也不会好到那里,也会倒笔字很严重。

总之,这堂亮点多于缺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简练,语速不紧不慢,过渡自然。老师自身素质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那干脆流利的语言,积极参与的精神和课堂精神集中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说明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作为同是青年老师的我,通过这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教育教学上改进。

2014-5-9

粽子课文(四)
粽子教案

44、粽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粽、含、剥、胃、惹、政、怀、崇、献”8个;书写“剥、胃、惹、政、怀、崇”6个生字;积累“粽子、包含、惹人喜爱”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能模仿例句用“既„„又„„”写一句话。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能模仿例句用“既„„又„„”写一句话。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师: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那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大家会吃什么呢?

PPT1:中秋节赏月时我们会吃(月饼)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吃(汤圆),清明

节的时候我们会吃(青团),那端午节呢?(粽子)

2、揭题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粽子有关。

(2)板书课题:44、粽子

(3)齐读课题.【粽子课文】

师:大家一起来读课题。44粽子。

5、生字学习:粽(①平舌音②换部首)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生字。zong粽。谁能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它。

6、过渡:端午节吃粽子,我们都不陌生。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要

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呢?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小节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划出这一小节。

二、学习过渡段第5小节

师: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1、PPT3: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

诗人屈原的怀念。

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这是课文的第五小节。其他同学都划对了吗?

2、请1—2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准确?

生:„„

师: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读的既通顺又准确?

师:两个同学读得都非常棒!把里面的生字都准确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 一下这个生字。

3、生字学习:惹(注意字音)

【粽子课文】

师:这个字读re,有点绕口,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4、生字回归课文,集体朗读课文第5小节。

师:让我们把这个字带回课文,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5、过渡:下面我们就先去看看,粽子究竟是怎样惹人喜爱的?

三、学习粽子的形状

1、PPT4: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

滋味的句子。都划出来了吗?请你挑出其中一点来读一读。

2、PPT5: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4、师:你划出来的是描写粽子形状的。(板书:形状)划得非常准确,其他同学

都划出来了吗?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集体朗读。

6、师: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板书:特别)那究竟怎么

特别,看了图片我们就知道了。

7、PPT6:各种形状的粽子图片。

师: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吧!难怪作者要说„„。读!

9、PPT7: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四、学习粽子的颜色

1、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粽子的?请你再挑出一点说一说。

2、PPT8: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

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

是好看。

3、生字学习:剥

师:这一段也有一个生字。我们来认识一下。bao剥。

4、师:这一小节全都是描写粽子颜色的。(板书:颜色)你划出来了吗?女生一

起来吧这段话读一读。 男生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粽子的色 彩。读完这段话,谁能来把这些空填一填?

6、填空:

PPT9:粽子用( )的箬叶包裹着( )的糯米和( )的枣子。煮熟以后,

剥开( )的箬叶,只见( )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 )油亮的

玛瑙,很是好看。:

师:现在,老师加大了难度,你还会填吗?

PPT10:粽子用( )的箬叶( )( )的糯米和( )的枣子。煮熟以后,

( )( )的箬叶,只见( )的米团里仿佛( )几颗( )油

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7、集体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五、学习粽子的滋味

1、过渡:墨绿色的箬叶里包着洁白的米团和深红油亮的枣子,让人垂涎欲滴,

真想咬上一口。不知道粽子的滋味如何?(板书:滋味)文中有一句

话直接描写出了粽子的滋味,你找到了吗?

2、PPT10: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师:他找到了。其他同学找到了吗?有没有划出来呢?

粽子的味道甜而不腻。(板书:甜而不腻)那你们知道“甜而不腻”的意

思吗?

3、请1—2位同学朗读。

集体朗读。

师:谁来试试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粽子美味的感觉。

4、师:这样美味的粽子,大家喜不喜欢吃呀?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讲出了大家

爱吃粽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PPT11: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

都喜欢吃。

6、生字学习:胃

师:这里面也有一个生字。一起来看电脑,观察一下,“胃”字写在田字格里

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7、用“既„„又„„”句式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既„„又„„”句式说一句话。

六、学习粽子的由来

1、过渡:学习了前面的三个小节,我们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原因之一是粽子的形

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板书:惹人喜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 因是什么?(预设:粽子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PPT12: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

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

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

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3、女生朗读本小节前3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师:男生女生配合一下读读这段话。

4、生字学习:政、怀、崇、献

师:这一段里面生字比较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政”字是后鼻音。

“怀”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它。解释“怀念”,怀念就是思念的意思。 “崇”与“粽”相联系。解释“崇敬”,崇敬的程度比尊敬还要高。 “献”用合一合的方法记住它。

5、师:人们被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把粽子作为了祭品,这便是粽

子的由来。(板书:由来)

6、师:让我们带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之情,一起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七、总结与拓展

1、学习完《粽子》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粽子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你喜 欢粽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喜欢粽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课后自己再找找,除了粽子,还有哪些食品是节日里的特定食物,按【粽子课文】

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给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听。

粽子课文(五)
一年级语文下册 粽子教案 语文A版

《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动情讲述屈原的故事。

2、板题揭题。

3、说说你对粽子有多少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

3、再读课文,巩固刚刚学会的生字。

4、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5、指名评价,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生字。

2、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

3、学生互相介绍几个难字的记忆方法。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比赛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踩地雷游戏。 二、写字。 1、出示“方、工、快”。 (1)、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扩词。 (3)、记字形。指导书写。 2、出示“信、作、伟、住、伴”。 (1)读一读,找规律。 (2)扩词。 (3)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 第四课时 一、积累词语。 1、在这课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把这些词语抄在你的采蜜本上。 二、开心乐园。 1、词语游戏。 送鲜花入瓶。 2、跟同学讲一讲吃粽子的来历。互相评一评。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