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分桃子》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单元除法中的第一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预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6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上学期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6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巩固
60÷3= 40÷2= 80÷4= 63÷7=
54÷6= 72÷8= 36÷6= 48÷8=
思考:(一): 口算下列各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巩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注意力。
【简要实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思考(一):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要求: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然后小组相互交流,最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有效地完成本堂课教学目标,节省时间,为此在课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复习准备,本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接以课本例题作为情境来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思考(二):又来了1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该题,然后对子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理解。在学生活动前师生达成“先整捆整捆地分”的共识,旨在让全体学生都会体验到算理,而不是为了知道答案去分一分,从而更好地抽象出“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算法。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若个位上的数与除数相处仍有余数时,则不能继续除下去,个位上的余数就为该算式的余数。
注意:不要忘记写余数。
三、 实践操作、巩固应用
1、完成下列竖式。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2、猴妈妈把47个桃子分给2个猴宝宝,平均每个猴宝宝分到多少个桃子?还剩多少个?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计算课上当然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练习设计更要质化,把握练习时机,也要有“度”,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上来设计每一题练习,考虑本节课的课堂效率,不可机械地全照书本练习盲加练习。让练习既要作为老师检验课堂质量的途径,更要成为学生应用算理、展示知识的平台。
【简要实录】
四、拓展提升,思路延伸
在( ) ÷6=10 … …( )中,余数最大是多少?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最后自由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拓展提升,开拓思维,不要局限在课本中的知识,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的解题方法。
【简要实录】
数学教研组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
执 教: 素衣千载 时 间: 2015年 月 日 学 校: 紫霄书屋【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没有余数,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是在两个具体的分桃情境中进行教学的。第一次分桃是2只猴子分68个桃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次分桃是3只猴子分68个桃子,而整十数分完后,个位的8个桃子不能被3个猴子平均分,还有剩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在教学中,主要借助摆一摆和分一分,并结合口算的过程来完成笔算学习的。让学生结合除法竖式的书写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义。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结合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学法: 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在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边操作边书写,从而理解和掌握除法笔算的算理。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
通过用小棒摆一摆,并结合摆的过程与竖式的每一步对应起来,从而完成对笔算除法的每一步操作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
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后找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再结合除法的意义来确定解决问题,列竖式计算解决。
教师: 小棒、课件 学生: 小棒和草稿本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1、口算。
48÷4= 84÷4= 90÷3= 24÷6=
让学生任选一题说出口算的结果并说出计算的过程。 2、列竖式计算:18÷3 28÷4
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上练习。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1)竖式的符号象一个“厂”字,在符号的里面写被除数,符号的左边写除数,而商应该写在这个符号的上面。(2)写商的时候,个位级商就应该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师追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请举例说明一下。 生:平均分就是每个人分得的数量一样。(比如: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2个桃子。)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分桃子。 (板书课题:分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情境图)引导: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预设:有两只猴子,想分掉68个桃子:为了公平,这两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6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
师: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是把68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做除法运算。列式为:68÷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68÷2。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过渡: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算出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在算之前,你们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法:
(1)用小棒代替桃子来摆一摆,分一分,寻找结果。 (2)用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算出结果。 (3)用口算的方法来算一算。
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计算,并提醒学生要把每一次分的结果用算式记录下来,口算时也要记下每一步的结果。
算法一:先分整捆的小棒,一共6捆,每只猴子先分到3捆,算式是60÷2=30;然后再分剩下的8根,每只猴子得到4根,算式为8÷2=4;所以每只猴子得到的是30+4=34根。
算法二:直接把6个十和8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和4个一,就是34。
算法三:先算60÷2=30,再算8÷2=4,最后得30+4=34。 3、分析竖式计算过程。
师:其实这道算式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竖式来计算,你们还记得除法竖式怎样写吗?
学生回顾:除法竖式的符号象汉字“厂”字,被除数要写在除法符号的里面,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 主备人:
单元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X k B 1 . c o m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教学案例】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x Kb 1. C om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x Kb 1. C om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X| k | B| 1 . c| O |m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X k B 1 .
c o m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第2题,第4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2页
六、板书设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七小学 刘兴林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课件直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分发“导学案”(内容如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并给出答案。 复习
15×2= 20×5= 21×3=
36÷6 = 48÷8= 72÷9=
二、新课导学
1、Ppt展示“分桃子”的情境,提出问题:把这些桃子平均分配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板书课题:分桃子
2、提醒同学们认真阅读ppt课件中所展示出的情景画面,启发学生根据情景画面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由ppt展示情景画面)
3、学生汇报在情景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ppt展示有代表性的信息:如“一共有( 6)个框”“一共有(68)个桃子?” 启发学生设计“平均分”的方法。(提醒学生可以使用68根小棒代替68个桃子。)
方法一:一个(根)一个(根)地分,每只猴子分到( )个。
方法二:先分6框(捆),然后分其余的8个(根),每只猴子分到了( )个。
4、解决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34(个)
5、小组讨论,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68÷2=( )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最后由ppt展示下面内容,以便统一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汇报结果)
口算:
6、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学生汇报与老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列竖式计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让学生齐读,以便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强化认知)
7、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48÷2 = 89÷2 = 69÷3 = 55÷5=
67÷7 = 84÷2 = 85÷4 = 96÷3=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页第4题,第5题。
六、板书设计
分桃子
列竖式计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分桃子》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一小节。本内容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有: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为计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形成运算技巧。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想吃桃子,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生1:要让两只猴子都满意,那必须平均分桃子。
生2:要让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两只猴子才没有意见。
(1)、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呢?(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小组交流分的方法,然后汇报。
生1:用看图的方法,每只猴子先分得2篮桃子,剩下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合起来24个。课件演示
生2:用口算的方法 40÷2=20,8÷2=4,20+4=24
生3:列竖式方法
指名板演这三种方法,并指名当“小老师”进行讲解
讨论:商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商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计算时先从哪一位算起?
交流,同时总结用竖式计算算法: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每篮10个,所以商写在十位上写2,第一次分了2×2=4篮桃子,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2×4=8,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所以最后写0。
说一说:哪一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
反思: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充满着学习的激情。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喜欢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法竖式一直被我们当作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得以巩固。而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怎么列,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和感悟的机会。
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有效地完成本堂课教学目标,节省时间,为此在课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复习准备,本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接以课本例题作为情境来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第一环节我创设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同时让故事的情节贯穿始终,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直接用口算就能解决问题,也会有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而竖式书写的过程中会出现好几种写法,应对书写做重要讲解。在书写时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每一步的算理。
同时,我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时,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算理。
2、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要做到扬弃,凡是该学生发现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但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该给学生讲清楚的要讲清楚,真正把握好教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