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尚志市老街基学校
张立鹏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的概念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3.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预习过程】
看书填空
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数的一类的总称。
2.我们把核电荷数为 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 ,把核电荷数为 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的是 ,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前五位分别是 。
4.如何来表示元素呢?————元素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有时结合第二个字母。什么时候结合第二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要 写,第二个字母要 写。
5.元素符号表示什么?
6.在元素周期表中:
(1)共有 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 (2).纵行叫 。共有 个纵行, 个族 (3).最后一个纵行是 元素
、
钙元素 钙原子 一个钙原子 二个钙原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
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
第二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 2、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
3、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提炼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相关知识;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3、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查阅有关资料,完成课本P74表格“你已经知道什么”。 【新课导入】
广告视屏----黄金搭档,引出元素课题 【板书】第二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跟化学元素打交道,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商品以及所涉及的化学元素。【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界千千万万种物质总共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板书】一、元素 〖阅读自学〗
阅读课文,体会什么叫元素? 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何区别? 元素用什么来表示? 元素符号有何意义?
师:什么是元素?生:回答 师:如何来表示元素呢?生:回答 【板书】二、元素符号
师:举例并演示符号的书写,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以及门捷列夫 问:该符号有什么意义?(任意选中其中的一个符号)生:回答。 师: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要表示这种元素的几个原子,只要在这种元素符号的左边写出具体 的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了,如:举1-2例。 〖交流小结〗【板书】
1、什么是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的意义:元素符号可直接表示一种元素和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4、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如:钠、银、汞等
非金属素:如:氢、碳、溴等 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
过渡:同学们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把课本翻到147页元素周期表,说说看,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拓展视野〗 1、门捷列夫
2、元素周期表
3、原子序数【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5、元素用以表示物质的组成,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元素组成的。
过渡: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同学们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比如: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情况可想而知。谁愿意来写一下你知道的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生:板演
师: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这些物质分类,你怎么分类? ①有关物质类别的几个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含氧氧化物
②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物质化合物
混合物 一般化合物
【板书】三、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阅读小结〗
地壳中:氧、硅、铝、铁、钙等 海洋中:氧、氢、氯、钠镁等
人体中:氧、碳、氢、氮、钙磷硫钾等 太阳上:氢、氦、碳氢氮等 〖拓展过渡〗
1、小明平时很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身体很瘦弱,常年脸色苍白。一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看上去好象摔的不是太重,却造成腿部骨折。请你帮小明一起分析:他可能体内缺少什么元素?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些什么?
2、上个世纪,我国内地很多地方的人都患了一种叫“大脖子病”的特殊疾病。医学专家们调查研究发现,沿海地区患此病的人数量极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了预防这种疾病,你知道现在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吗?
【板书】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讲解说明】
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人体的生命必须元素有20多种
〖拓展视野〗生命必须元素
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元素称为生命元素,也称生物的必需元素。成为必需元素须符合三个条件:
① 该元素直接影响生物功能,并参与代谢过程; ② 该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能被其它元素所取代; ③ 缺该元素时,生物体会发生病变。
人体的27种生命必需元素:碳、氢、氧、氮、钙、钾、钠、磷、镁、氯、硫、硅、铁、锌、碘、硒、铜、氟、钼、镉、镍、钒、锡、砷、钴、锰、15种金属元素:钙、钾、钠、镁、铁、锌、铜、钼、镉、镍、钒、锡、钴、锰、锶 12种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氯、硫、硅、碘、硒、氟、砷 归纳生活中常见元素与身体健康问题并练习(学生练习)
总结: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东西,学以致用,请看练习。 〖拓展练习〗
1、孔雀石隔绝空气灼烧,能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孔雀石中含有哪几种元素?
2、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对该有机物组成做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只含有C、H、O元素 B.只含有C、O元素
C.肯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在某药瓶的标签上对所含的成分有如下说明:每100g药片中含碘15g,铁1.2g,镁6.5g,锌0.15g,锰0.1g。你认为上述成分是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5、现有液态氧、水银、二氧化锰、石灰水、氯化钙、水、氖气、铜绿等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
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含氧化合物的
是;含有氧分子的是 6、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 Ca (2)2Ca (3)Ca2+ (4)2Ca2+
2013-10-11
板书:
第二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2、意义
a.表示一种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该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略) 化合物(略)
三、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地壳中:
O>Si>Al>Fe>Ca 海洋中
O>H>Cl>Na 人体中 O>C>H
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Fe 贫血症 缺Ca 骨质疏松
缺Zn 儿童智力发育不正常 缺I 甲状腺疾病 缺F 龋齿
教学反思:
学科组 理化组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主备人:
1
教 学 过 程
2
3
4
5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元素符号的由来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4、知道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分类的方法有助于认识、研究物质
2、知道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难点: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2.等式
(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 (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
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均错。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 (2)EF (3)CE
例4.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 )
A.
B. C. D.
[解析]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是相同的,根据这一原理列代数方程可解得化合价的数值。但必须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需讨论有两种情况。
设该元素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价为x。
当x为奇数时,化学式为R(NO3)x、R2(SO4)x则:a+62x=M,2a+96x=N
解得:
则:a+62x=M,a+48x=N
当x为偶数时,化学式为R(NO3)x,
解得:下表所示:
所以,答案为A、C
例5.锂(Li)、钠(Na)、钾(K)、铷(Rb)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离子符号和元素的化合价如
[解析]首先找准表中可以横向、纵向比较的内容。横向:(1)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2)离子所带电荷数;(3)元素的化合价。纵向可以比较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化合价数相等。
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以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
上一篇: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