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问题“3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能栽多少行?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除加(减)两
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单元测试题 2015.4.13
班级: 姓名: 等级:
1.有9个花坛,每个花坛需要摆放8排花,每排摆12盆,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盆花?可以先
2.一场广播操有60人参加。分成两组,每组分成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求:
3.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 要求平均每层放几本?可以先求:
4.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25千克。卖出3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5.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6.学校美术小组一共有36个同学,其中有女同学27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倍?
7.玩具生产组原来每天做玩具40件,现在每天的产量是原来的10倍。现在比原来每天多做多少件?
8.学校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15个班,每班164本,还剩420本。学校买来多少练习本?
9.学校买来4个足球用去220元。一个篮球的价钱比一个足球贵8元,买4个篮球要用多少钱?
10.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
11.拖拉机每分钟行300米,卡车每分钟比拖拉机多行300米,卡车6分钟多少米?
12.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乘汽车,只需2小时,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一幢宿舍楼,每两层楼之间有20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5厘米。一个同学从
一楼走到三楼,他升高了多少米?
14.鸽子每分钟可以飞2千米,雨燕每分钟飞的距离比鸽子多3千米。雨燕每小时可以
飞多少千米?
15.一辆汽车3时行了261千米,照这样计算,5时能行多少千米?
16.小红看一本356页的故事书,平均每天看21页,看了13天后,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17.妈妈买了240个苹果。每层装8个,每箱装3层,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18.三(1)班上体育课,站了4行,每行12人。如果每行站8人,可以站多少行?
19.一辆货车一次能送8台电视机,每天送3次,一个月(按30天算)能送多少台电视机? 20.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
21.奶牛场有4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2头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
22.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23.有960千克的货物,两辆电动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电动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4.3台织布机一周织布525米,平均每台织布机1天织布多少米?
25.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1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72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课题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3页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难点
理解并说出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信息窗1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些花卉,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二、教学新知
1、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
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步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 48÷4=12(盆)
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96÷2÷4=12(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应用
教材41页1、2、3、7题。
四、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材44~4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
2、构建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3、能够迁移归一问题的方法,进行其他题型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
学习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每箱苹果30元,爸爸买了4箱,一共花了多少元?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窗,整理条件和问题
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三点提示:(1)文字描述;(2)画示意图;(3)列表格。学生独立整理。
2、学生交流。
3、分析比较,优化策略。
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看看哪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最简单?
4、交流解题方法。
(1)18÷3=6(元) 6×9=54(元)
(2)9÷3=3(元) 18×3=54(元)
(4)还可以列综合算式。
教师小结:有乘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版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问题“3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能栽多少行?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除加(减)两
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 单元备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信息窗1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 新授课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小纸板。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
一、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五、教学反思:
信息窗1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课本42-43页 练习课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560÷8= 210÷7= 333÷3= 550÷5= 666÷6=
200÷4= 0÷2= 630÷7= 880÷2= 390÷3=
50×30= 11×80= 12×4= 40×4= 50×5=
一、导课:
今天我们完成课本42和43页剩余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
二、我会算(计算题):
1、完成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0×30= 64÷2= 80÷4= 11×80=
66÷3= 12×4= 40×4= 50÷5=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2、完成第8题: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50×4+2○50×(4+2) 240-(65-5)○240-(65+5)
27×4×6○27×(4×6) 320÷2÷4○320÷(2×4)
通过观察,思考怎么才能不计算却能非常迅速的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1题。
14×6×3 25×2×12 360÷8÷9
240÷8÷3 90÷(2×3) 21×35×2
本题是乘除混和运算,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养成混和运算之前先想运算顺序的学习习惯。
三、我会做:
1、完成自主练习中的第3、4、5、7、9、11、12、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上一篇: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下一篇:泰安市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