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 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 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 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 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 典例拓展 中考延伸】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九、【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① 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 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

2CuO Fe+2O2

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 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 + 酸 → 盐 + H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 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 P11】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Fe + CuSO4 =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Al> Fe> Cu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

Na、Ba)【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3、【课堂小结 典例拓展 中考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 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

①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

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 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 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 + 酸 → 盐 + H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 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 P11】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2Al+3FeSO4=Al2(SO4)3+3Fe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二0一四年元月 白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 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金属的通性;掌握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1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六)
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提供最新2016九年级下册化学各版本教案下载,包括2016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粤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更多2016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及课件等备课资料下载,请继续关注初中频道!
  >>>2016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PPT课件(人教版)<<<
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年级 版本 教案入口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教案下载入口》
沪教版 教案下载入口》
粤教版 教案下载入口》
鲁教版 教案下载入口》
仁爱湘教版 教案下载入口》

特别推荐>>>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全章精品教案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全章精品教案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全章精品教案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全章精品教案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 盐 化肥全章精品教案

[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全章精品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