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45 电压的测量

课题:4.5 电压的测量

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是提供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推动作用”。

2、知道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3、会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4、会根据不同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读数。

重点难点:重点:使用电压表--电压的测量

难点:电压的概念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电源接入电路时,为什么电路中就有电流呢?

--首先明确:电流时电路中的电荷朝一个方向运动产生的。 --那么,为什么电荷会运动起来呢?

--必定有一种力推着它动起来,这种推动力有谁提供呢?

--原来是电源上的电压对电荷产生了推动力--由此引入电压

或者:

【复习】

1、(1)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位同学按所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

(2)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引入新课 【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流时电路中的电荷朝一个方向运动产生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3.进行新课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缺图片)

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幻灯片要显示上述过程。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

现在,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入,同时表现出抽水的动态情况)、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4所示的电路(示数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

说明: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用符号U表示

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看课本几种电压值的表: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

一节干电池电压:1.5伏;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

【练习题】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220伏=______千伏=______毫伏。 【小结】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阅读】水中的高电压、人体电流

【说明】

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电压是电

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二)
八年级科学上册 4.2 电流的测量教案 (新版)浙教版

4.2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2、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连接图4-15的实验图,你只要一按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

--原来,电路接通后形成的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用电器(电灯)上。

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讲述】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在金属导体中,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二、电流的大小、单位

电流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水流的情境想象电流的情境。当你打开两个自来水龙头,一般会看到两管中水流的强弱是不相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水龙头从管口流的水量多,就说这个水流强。

【实验】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强弱也会不相同。灯泡越亮,通过的电流越大。 因此需要一个描述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µA。

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µA

【练习】3安=______毫安=_______微安;

15毫安=______微安=______安;

400微安=______毫安=__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电流的测量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1、电流表的符号:-A-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当使用0~0.6A量程时,

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

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

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

0.14A。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即:I=I2=I3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如图2

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在这一电路中,干路如同总水管,两并联支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路如同两分支水管,在相同的时间内,总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反之,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总水管中的水流量。因此,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即:I总=I1+I2

【阅读】电池

课题:4.3物质的导电性

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重点难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发言人吹嘘有控制南联盟的“电力开关”。1999年5月2 日晚,美国空军在轰炸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时使用一种神秘的机载武器,果然造成了贝尔格莱德及周围地区的大面积停电,对南联盟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你知道所谓的“电力开关”指的是哪种物质?主要运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解答:这种被北约吹得神乎其神的“电力开关”叫作石墨炸弹,美国人称其为电子炸弹。罐内装有大量经过处理的石墨丝。石墨丝比人的头发还细,具有极强的导电能力。电站或变电网络的高压线一旦被石墨丝缠上,瞬间即可造成电网短路,烧毁电力设备,导致大面积停电。

一、对物质导电性检测-归纳导电不导电物质。

探究实验:试验器材有:金属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粉笔、硬币。 问:你认为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这是我们由生活常识得到的结论.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

讨论:1)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

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3)根据以上设想能否画出一个检测电路图

学生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及电路图进行实验检测,对各种物品测试后分成两类: 容易导电:金属片、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硬币、

不容易导电: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

小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思考:那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你的依据是什么?

解答: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是普通的水里面溶有大量其他的物质,因此普通的水是能导电。(如人会触电)

二、探究玻璃在条件改变时导电性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正常情况下玻璃不会导电,然而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你有什么启发? (注意点:用酒精喷灯加热;电源电压控制在20伏左右;负载用发光二极管。)

解答: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反之,导体是否也会变成绝缘体?

(1)你知道某些电路的关键部位为什么要有防腐蚀措施吗?

(2)家庭电路中的所有导线都是用塑料、橡胶等绝缘体材料包裹着的,主要是为了什么?

三、半导体

半导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称为半导体的物质,它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我们常听到“硅谷”意指电子产品基地。(介绍计算机主板的集成电路)

四、为什么导体绝缘体的导电能力不同

过渡:我们了解了金属是导体,很容易导电,金属为什么都能导电?(微观解释)

介绍:(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带正电)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2)金属内部原子核相对固定,但周围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带负电),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当电路中接入电源,并接通后,金属中的这些自由电子都向同一方向(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向电源的正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3)而非金属不容易导电就是因为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它里面的电荷是被束缚着,不能自由移动的。

五、电阻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物质容易导电叫做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可见,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为了定量比较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引入电阻的概念。 答: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问:导体的电阻和绝缘体的电阻,谁大一点?

介绍:绝缘体就是电阻非常大的,而导电能力却非常小的物质。而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强,可见对电流通过的阻碍能力较差,所以导体的电阻相对较小。【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介绍: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除了欧姆外,还有千欧KΩ,兆欧MΩ,之间的换算为1000倍,1MΩ=103KΩ=106Ω 如:200C时,铁的电阻=0.1Ω,铝的电阻=0.03Ω,橡胶的电阻=1020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

【例1】为什么电线芯线常用铜或铝来做?而电线芯线外面的包层常用橡胶或塑料来做?

【分析】可以从铜(或铝)和橡胶(或塑料)这两类物质的导电能力上考虑。

【解答】因为铜或铝是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用它们做芯线可以导电,而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用它们包在芯线外面可以防止电线漏电和人触电。

【例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 [ ]

A没有电荷 B没有自由电荷 C.有大量自由电荷 D.只有少量自由电荷

【分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住了而不能自由移动,只有极少量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解答】D. 【说明】导体、绝缘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因此都有大量的电荷存在。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多那就是导体,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少那就是绝缘体。因此,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条件变了可以转化。

【例3】图8是某种按钮开关构造的截面图。A为外壳,B为按钮,C、D为金属片,其中C

具有弹性。试简述按钮开关如何使电路通、断?制作A、B部件的材料应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为什么?

【解答】使用按钮开关时,按下按钮B,弹性金属片C与金属片D接触,于是电路接通;松开按钮B,由于弹性,金属片C恢复原位,与金属片D分开,于是电路断开。外壳A和按钮B都必须使用绝缘材料,例如胶木、塑料之类,这是为了使用时安全,因为人身是导体。

1、如图1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夹在下面哪个物体

的两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 :( )

A.铁钉 B.塑料尺 C.橡皮 D.玻璃

2、如图所示的胶木盖闸刀开关中,进线座、出线座、

、 是导体,其余都是绝缘体。

雨天气,手拿在雨伞柄上好还是拿在雨伞杆上好?

金属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 )

A、金属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金属导体中的电子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C、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D、金属导体中没有自由电子,绝缘体中有自由电子

兆欧(MΩ)= 千欧(kΩ)= 欧(Ω)

【资料链接】

1、半导体

我们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其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并非绝对不导电,只是绝缘体的电阻率很大.在室温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约为10-8Ω·m~10-6Ω·m,绝缘体的电阻率一般约为108Ω·m~1018Ω·m.长为1m、横截面积为1×10-4m2的一段绝缘体,两端加以1V电压,通过的电流约为10-14A~10-4A.可见电流是多么微小了. 有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不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反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率约为10-5Ω·m~106Ω·m.锗、硅、砷化镓、锑化铟等都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可以由外界条件所控制,如改变半导体的温度,使半导体受到光照,在半导体中加入其他微量杂质等,都可以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成百万倍地发生变化.这种性能是导体和绝缘体所没有的

正因为半导体具备这种特性,人们用半导体制成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晶体管等各种电子元件,并且发展成为集成电路.把晶体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同时制作在很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三)
八年级科学上册《电压的测量》教案1 浙教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四)
八上科学4.5电压的测量 第1课时

1.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

B.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C.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D.电压表测电压时,可把电压表串入电路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电压表前,如果指针不在零刻度上,要将指针调到零刻度

B.有三个接线柱的电压表,有三个量程 C.电压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D.使用电压表时,绝对不允许直接把表接在电源两极间

3.关于如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一定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

4.图中关于a、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C.a、b都为电流表 D.a、b均为电压表

5.用电流表测通过灯L1的电流,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图示的电路符合要求的

是 ( )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的连接是正确的 B.电压表的连接是正确的

C.两表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电流表将会被烧坏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从闭合到断开时,则电压表应该是( )

A.示数变为0 B.有示数,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C.有示数,测量的都是灯两端的电压 D.示数将变大,但无法测量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

电表完好,如果将电压表电流表互换,那么将出现的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L1、L2

不亮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

L

1

L2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L1、L2变亮

D.电流表、电源烧坏,灯泡L1、L2不亮

9.小明设计了以下四个电路(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

其中能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 )

[深化提高]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由中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灯L的亮度不变 B.电流表A1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示数变小 D.电压表V示数不变

11.如图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表示( )

A.L1两端的电压 B.L2两端的电压

C.电源电压 D.L2和电源电压

1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

请在图中圆圈内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13.如图的电路中,能用伏特表测出灯L2

两端电压的电路图是 ,能测出两盏灯

两端总电压的电路图是 ;请在选出

的电路图上标出伏特表的“+”“-”接线柱。

14.为了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接上电压表合上开关,发现电压表有读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源、开关、小灯泡均完好,导线也无故障,那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15.一位同学想测量两只并联小灯泡的两端的电压和其中L1小灯泡的电流强度,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这个电路图有什么错误,请画出正确的电路图来。

电路图中的错误是:(1) 。

(2)

请画出改正后的电路图

16.(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用0—3V量程)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2)按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17.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时产生如图所示情况,

请说出产生的原因,并说出纠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关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有电压,一定形成电流 B. 电路中有电流,必须要有电压

C. 电路中没有电压,一定没有电流形成 D. 电路中没有电流,可能有电压

19.如图电压表分别在测什么电压? 并分别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5,电压的测量,教学设计(五)
4.5 电压的测量 教案1

每 课 必 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