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五年级,美术,,学画松树教案】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2. 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
松针。
3. 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 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五年级,美术,,学画松树教案】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五年级,美术,,学画松树教案】
欣赏写意山水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松树,前面几堂课学习了花鸟画中的蔬菜及动物,国画中山水画也是国画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写意山水画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国画后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黑龙江哈尔滨继红小学 吴 丞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第11课 学画松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 笔方法学画松树。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
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 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 的美。
二、 教学准备
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带齐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四、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出示课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 《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劲节,负雪见贞心。
b交流诗意并点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2、发展阶段
a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qiu)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歧(qi)的特点。 b欣赏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型等。
C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松》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树分四歧”特征的。
d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方法。 e示范与实践
(1):临摹教材中有关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字形结构。
示范与实践
(2)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延伸
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
七、收拾整理。
第11课 学画松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 笔方法学画松树。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
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 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 的美。
二、 教学准备
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带齐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四、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出示课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 《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劲节,负雪见贞心。
b交流诗意并点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2、发展阶段
a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qiu)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歧(qi)的特点。 b欣赏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型等。
C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松》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树分四歧”特征的。
d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方法。 e示范与实践
(1):临摹教材中有关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字形结构。
示范与实践
(2)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延伸
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
七、收拾整理。
上一篇: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电子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