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
班级: 姓名: (一) 2填空
7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1 是,
8
5
87
里有( 13
)个
1
,313
个
1
是( 12
),
化成最简分数为( ) (3)-( )
(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7
37
67
37
611
3
表示11
6个( )减去3个( ),差是( )个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差是( )
(5)+表示( )个加上( )个,一共是( )个,也就是( )
(6)某校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男生占总人数的( ) (7)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5,—表示( )。 (8)1—
9
中的14
13
2959191919
23
342385( ),773
1可以看成( )个( )。
(9)
7
的分数单位是( 15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74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151515
1741
一共是( )个,比多( )个。
15151515111
(10)减数是,差是,被减数是( )。
1212
(1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22
++=15151515
24
+
24
+
24
=
1924
(二) 判断 (1)b
a
cdbcdaa3a
(a≠0)............... ( )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 (3)22
5
112211
0........................( ) 555
5
613
38
(4) (4) 7( )
............................
(三) 直接写得数
1
20
+
720
=
571818
7222
5 24249
93
113 21 43 303055771616
52
8210101515
4173
1
82121
75132317451
1212454539391818
11177977 1
10111130301010
(四) 解方程 (1)x
34
(2)2x717171313
5215x 171717
(3)
(4)x(63)
7
7
x(
13
)1 88
5
7
(5)x(
42)1(6)1515
(五) 比较大小
93○32 52○75 73○10109914141616101075 12○41 41○41
1919151555661212
77
○109 88111112○23 73○31 15○77 33668855101044
(六) 脱式计算
71113303030
1357
363636 25713
727272
751 181818
1775
5115
513
115 181818
25+1
5 813+3
13
1—1—122 +411+211
121212
6
27
—7 29
30
—
1730—30
8889720
—
20
673
19+19+19
1616
5
11
1+1+2 9—8
312—
4
33—4
9
(七) 连一连(2分)
5117261 88252525
1347447
181818212121
5
7
1
1914
(八) 综合运用(12分)
(1)一个工人制造一个机器零件,原来需要新后只用
(2)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5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4,2727
5
13
713
小时,技术革
小时,比原来节省了多少时间?
两次一共用去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讨论:
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如何来分享?
你能从中找到那些分数?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解答好吗? 2连线
14
+ 2 9941
1 + 1 55
463 + 1 777179 + 2 88114552+ 11119
3.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4375 (1) + = (2)6 -
77147
-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7
75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77723
-
771
74.计算:
7271997- - 1 - - 15151212161111
33113333 + + + +
8866141444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5.口答:
73
(1)一根铁丝长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1010
15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修了全长
1212
的几分之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看图填空。
( )
+
+
( = ) ( ) + ( )
=
( )
2.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 ),然后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 )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 ),化成(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
(4)
3.列式计算.
(1)
27 与4
5
的和是多少?
)分数再
(2)
511 4
13
的差是多少?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113+ 2 =2
5
(2) 813
15- 315
5.先计算,再小组说说你的发现。
115
6118
1117
722+ =
153=
3+ 58+ 9=
11111
1511722 3=
6
12
3– 5=
8– 9=
(a和b是0除外的自然数,并且a和b是互质数)
1a + 1b+a11b-ab =ab a- b=ab
1111
287+ 4=
113
287– 4=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数学128页-130页例1、例
2、例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同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正确计算比较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作好铺垫。
(一)口答
1. 7/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2/7、5/8、7/15、3/11呢?什么是分数单位?
2.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数。
5/9是()个1/9,4/7是4个()。
3个1/5是(),5/8是()1/8。
5/6是5个(),4个1/7是()。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重头仍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简单分数的加减法中来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因此,在课始让学生说说分数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为后续的新知探究做好认知上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讲述故事情景: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西瓜,她把西瓜平均切成8份,小明拿了其中的3块送给奶奶吃,自己吃了2块。 教师:你们觉得小明怎么样?(随机渗透孝敬老人的教育)
能用分数说说事情的内容吗?(随机出示应用题条件: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西瓜,奶奶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明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2、提出问题:
你们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交流后归纳筛选,出示相关问题:
(1)奶奶和小明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奶奶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奶奶比小明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切分西瓜的情境,情境是以生活中的日常用语表述的,通过学生用分数来转述,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巩固分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转述成的条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使本课的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生成,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列式解题:
(1)这几个问题,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2)交流、整理,得出算式:
(3)引导讨论:算式中的 1是指什么?(明确都是指着整个西瓜,就是1。)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把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运用到分数中,自然而然列出算式,体会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老师在此过程中始终作为一个向导,并及时地揭示本课学习课题。]
三、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自主操作、学习加法:
(1)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大家手中都有一个“西瓜”(长方形纸),并且已经平均分好了7份,请利用这个“西瓜”涂涂、想想、算算,并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想法。
学生操作实践,解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组织汇报、明确算理。
(3)验证:3/8+2/8=5/8=0.625 3/8+2/8=0.375+0.25=0.625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启发学生充分借助直观学具,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实践和交流探讨,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和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自主探索出算法,在交流汇报中进一步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
(3)辨析错例、深化认识。
教师出示错例(尽可能找出学生中的错例,如没有则老师自己出示):他的想法是分母加起来作分母,分子加起来作分子。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让学生结合图进一步说明正确算法的算理。
[设计意图:于无疑处生疑,促使学生对错例展开充分辨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运算图式。]
2、方法迁移、学习减法。
(1)让学生继续借助学具,解决第二个问题
(2)学生做完后指名说说算法和算理。
(3)验证:3/8-2/8=1/8=0.125 3/8-2/8=0.375-0.25=0.125
(4))总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解决其余几个问题。
(1)还有两个问题,大家想不想自己解决呢?大家也可以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
(2)算完后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算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让学生借助学具说说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放开手脚,凭借经验,迁移学法,自主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归纳统一。
5、出示130页例3 计算5/8+7/8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注意:计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阅读课本,大胆质疑。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表示出期中考试数学90分以上的占5/9,80分以上的占2/9,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单位“1”是谁?
2、完成13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借助图形到脱离图形进行计算,让学生感悟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自出习题、相互解答。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给大家编一道应用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4、变式练习。
(1)填空:
1、计算2/7+3/7,可以这么想:2个1/7加上3个1/7是()个1/7,就是
(),所以2/7+3/7=( )
2、计算3/10+4/10,可以这么想:3个1/10加上4个1/10,是()个1/10,就是(),所以3/10+4/10-()
(2)计算:(你们能想到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吗?)
9/11-2/11 5/13+4/13 13/14-9/14 5/8+3/8 3/7+4/7 1/7+6/7
9/11+2/11 5/13-4/13 13/35-11/35 1/7×2
2/9×3
(3)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他2/7,第二次用去他的4/7,两次共用去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4)一块布用去5/9米,还剩下4/9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
5、根据以下分数,你会编出哪些同分母加减法算式,并计算
1/7 1/5 1/2 3/5 2/5
2/7 9/10 1/7 3/10 2/13
六、拓展练习。
1、甲乙两人在两条路上跑步,已知甲跑了第一条路的3/4,乙跑了第二条路的2/4。小名认为甲比乙多跑了1/4的路,对吗? 2、口答:2/9+3/9+4/9=?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的现象来互编互解,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变式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理解了算理,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最后两道计算题中有意识渗透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指示,为学习分数乘法作铺垫,在拓展练习中使学生明确由于单位“1”的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减。]
七、总结评价、反思学习。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取学习经验。]
八、作业。
131页的1、2、3、4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 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借助学具圆片边涂、边想、边算,借助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
瞿家湾列宁小学 崔丽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乐东县莺歌海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 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71 ( 1的分数单位是( )。 88
51 ( 2里面有(5)个 。 66
31 ( 3里面有3个 ( )。 77
13 ( 4)3个 的和是( )。 5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
. 2、出示例1
提问:观察了画面,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3 (把一张大饼平均分成8块 ,妈妈吃了 张饼,爸爸吃了 张88
饼。)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1、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
师:要想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应怎样列式? 13 生列式师板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88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可能说:要想求一共吃多少张饼?根据整数的加法的做法就应用加法。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1)引入:下面就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同桌一组,拼一拼、
13数一数,互相说一说到底 + 等于多少呢? 88
(2)小组拿出学具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我把圆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妈妈
4吃了其中一份,合起来吃了其中4份,共吃了这张饼的 ,也就是 8
1 张饼。) 2
31(4) 和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88
111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和1个 直接加起来,是4个 也888
4就是 。 8
师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31+341 板书: + = = = (张) 88882
2、明确分数加法的意义。
(1) 师: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教师提示: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
(2) 师:想想整数加法的意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吗?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4) 尝试练习(出示课件尝试做题)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师:你们解决了一个问题,现在能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
313-121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 = = 44442
313-121 (2)师出示课件演示、板书:— = = = (瓶) 4444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4,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3)出示课件,小结: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学生齐读: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4)尝试练习(出示课件尝试做题)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第二排。
(三)、知识应用。 1、出示课件。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课本第104页的例1第105页的例2及课本第108页1-2题。 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课标版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也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 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是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 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式: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什么叫分数?
2、演示课件完成以下填空
5
8
81(2)是( )个。 99
4(3)是4个( )。(4)37(1)的分数单位是( )。 个是( )。 1
5
1、很早以前我们就学过整数的加减法,那么分数
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同分
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读懂题意
2 义,根据题意 对照图示回答 问题。
3、该怎么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4、好,分析得非常漂亮!其他同学理解了吗?这道
题的算是应该怎么写?
5、这样的计算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前后有没有
变化?
联想整数加法的意义,比较 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回答
6
7、课件出示例参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学习 方法来自学同分母分数的减 法。
完成例2的填空。
尝试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 计算方法。
8、结合分数加法的意义,谁来说说分
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点?(板书)
三、解释应用,解决问题
1、反馈练习。指名板演
312+= 559+= 5927+= 1515
强调: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反馈练习。指名板演
3252-= -5599=
3、完成105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
4、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和第106页
“做一做”第1、2题。
5、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6页。独立完成
订正,评价
四、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法则?讨论一下同分母分 数的加减法计算的 共同点。
课件展示结论。
五、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跟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2、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特别是差生,这节课学习积极性高涨。
4、设计了不同形式有层次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法则,并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则。使学生感受到确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用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不足之处:
探究分数减法部分再放手,为后来练习给予更宽松的时间。以后还要修炼自己的课堂艺术,总结经验教训。
下一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