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一)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 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

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 01 2.种植我们的植物 „„„„„„„„„„„„„„„„„„„„„„„„„ 02 3.我们先看到了根 „„„„„„„„„„„„„„„„„„„„„„„„„ 04 4.种子变成了幼苗 „„„„„„„„„„„„„„„„„„„„„„„„„ 06 5.茎越长越高 „„„„„„„„„„„„„„„„„„„„„„„„„„„ 07 6.开花了,结果了 „„„„„„„„„„„„„„„„„„„„„„„„„ 09 7.我们的大丰收 „„„„„„„„„„„„„„„„„„„„„„„„„„ 10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 12 2.蚕的生长变化 „„„„„„„„„„„„„„„„„„„„„„„„„„ 14 3.蚕变了新模样 „„„„„„„„„„„„„„„„„„„„„„„„„„ 15 4.蛹变成了什么 „„„„„„„„„„„„„„„„„„„„„„„„„„ 17 5.蚕的生命周期 „„„„„„„„„„„„„„„„„„„„„„„„„„ 18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20 7.我们的生命周期 „„„„„„„„„„„„„„„„„„„„„„„„„ 21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 22 2.测量水的温度 „„„„„„„„„„„„„„„„„„„„„„„„„„ 24 3.水结冰了 „„„„„„„„„„„„„„„„„„„„„„„„„„„„ 26 4.冰融化了 „„„„„„„„„„„„„„„„„„„„„„„„„„„„ 27 5.水珠从哪里来 „„„„„„„„„„„„„„„„„„„„„„„„„„ 28 6.水和水蒸气 „„„„„„„„„„„„„„„„„„„„„„„„„„„ 30 7.水的三态变化 „„„„„„„„„„„„„„„„„„„„„„„„„„ 32

第四单元 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 33 2.磁铁有磁性 „„„„„„„„„„„„„„„„„„„„„„„„„„„ 34 3.磁铁的两极 „„„„„„„„„„„„„„„„„„„„„„„„„„„ 35 4.磁极的相互作用 „„„„„„„„„„„„„„„„„„„„„„„„„ 38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 39 6.指南针 „„„„„„„„„„„„„„„„„„„„„„„„„„„„„ 40 7.做一个指南针 „„„„„„„„„„„„„„„„„„„„„„„„„„ 41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1

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认识: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2

3

3.《我们看到了根》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4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三)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

第一单元 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

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

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

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调查家中的电器。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个人统计:

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

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全班交流。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自己

还有哪些想法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小组

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D、关与电的

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

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

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经历多

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

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用这

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4)说出电在

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

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

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

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

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3、学会用

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

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

流的。(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2) 发现问题:一

个人操作很难。(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

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观

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

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

流的(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

夹上。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

个、电线4根。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

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四、拓展研究。在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板书设计: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1.4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 经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

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

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

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电路中,

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

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

地方出故障了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

猜想。2、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检查法:检查

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

亮。(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3)

制定检测计划。(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5)讨论交流。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

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B.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4、

注意安全: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三、总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1.4 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提出问题。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3、初步学

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

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

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

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

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

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

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

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3、

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通过检测25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

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

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

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交流发现

材料的一些规律。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

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

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

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

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

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1.5 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1.6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

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

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

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

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探究过程1、观察手电筒(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

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4) 游

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

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

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

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

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黄灯。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

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

有什么区别。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板书设计:

1.6 我来做个小开关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游戏用:四跟导线;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检测要求:A、组装检测器;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运用检测器检测。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2、研究的延续。(1)测试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8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 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目标】: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

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备课案(五)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科教版)

教 科 版 六 年 级 下 册

科 学 教 案

嘉 陵 小 学 周 柯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

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

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2)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

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

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

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

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