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一)
六年级上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3人教新课标(2014)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内容

1,能够背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和演唱曲谱

2,了解新疆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2、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55)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由口风琴演奏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左手演奏电子琴、右手演奏口风琴)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音乐。 师:哪位同学听出来了?

生:(蒙古族、壮族、维吾尔族。。。)

师:究竟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呢,咱们先不着急回答,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提示,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新疆的哈萨克族、一个是苗族。这一次老师给放着伴奏带,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再给你们演奏一遍。

(苗族音乐主要特点是宛转悠扬一些的,哈萨克族音乐主要是节奏欢快一些。)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哈萨克族。

3、揭示课题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疆哈萨克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那么夏牧场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翻到二十页,我们来一起把歌词有感情的读一遍,咱们就会从中找到答案了。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非常好,那么,歌词中哪一句能够体现出夏牧场的美丽呢? 生:(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封,近处有牛羊;河滩飘炊烟,风儿送茶香。围坐在花毡上,阿肯在弹唱。此段提示课本中提到的阿肯。阿肯是阿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4、识谱与节奏练习

师: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给咱同学们提到过一个问题,就是咱们所听到的任何一段音乐都是由两种最主要的音乐要素组成:音符和节奏。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把这首歌曲的音符和节奏拆开了,第一条就是这首歌曲所包含的音符,第二条就是这首歌曲的节奏,第三条才是这首歌曲完整的曲谱。现在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咱们来一个闯关行动,看看你们能够唱到第几条,能够闯到第几关。在这里老师提示同学们们一下,第二条和第三条你们要按照课堂中咱们提到的划V字,把节奏打出来。

第一条和第二条学生一起唱,第三条找两个同学挑战,然后让学生完整的把谱子唱一遍。 XX XXX-︱︱XX XX XX XX ︱︱ ︱

5、学唱歌曲

师:好了同学们,谱子咱们已经掌握了,那么现在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的时候注意歌词中连音线的地方的演唱。

6、跟老师演唱歌曲

师:相信同学们应该已经能会唱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完整的演唱一遍,会唱的同学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演唱。

7、跟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用口风琴伴奏,你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

8、分组背唱歌词和演唱曲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坐到小组长那里,五分钟的时间背唱歌词和演唱曲谱。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在课堂上就先不每一个组都做评价了,那么现在我们最后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能够被下来的同学请把书合上,请全体同学起立。

9、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夏牧场这一课,希望同学们们能够根据歌词当中提到的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封,近处有牛羊,等这些美丽的景象,今后能够更加的热然大草原,热爱我们美丽的国家。好,同学们,下课!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二)
六年级上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2人教新课标(20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民族风情,从而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2、通过聆听、律动,成为自我引导的学习者,自主探究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演唱、吹奏、舞蹈表现,成为有合作意识的工作者,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学会运用平稳的气息、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能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初步掌握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律动。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实践,感受歌曲音乐风格、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主题曲,师生律动。

师:老师表演的这段舞蹈是哪个地方的?

生:是新疆。

师:新疆舞温婉优美,很有地域特色,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动作吧?

第一个动作:三步一抬;第二个动作:垫步挑指;第三个动作:上托平开式;第四个动作:垫布推腕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舞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

二、导入

你们跳得真好!新疆自然风光秀美,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浓厚,在新疆的天山之南,还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哈萨克族的牧民们就在这片草场上放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

(1)初听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

师:我们把刚才学习的舞蹈动作加进去好不好?

2、听琴模唱

师:让我们再次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用“噜”音随歌曲范唱哼唱旋律。

3、歌词学习

(1)请学生朗读歌词第一段。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宛如一首优美的小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歌曲第一段。

(2)随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

师:跟老师把歌曲第二段朗读一遍。

(3)解释歌词。

师:歌中唱到了夏牧场的哪些美景?

生: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峰,近处是牛羊。

河滩飘炊烟,风儿送茶香,围坐在花毡旁,阿肯在弹唱。

师:这里的景色实在太迷人了,把哈萨克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描写的非常贴切。你们知道“阿肯”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告诉大家,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4、填词演唱

(1)初唱

师:唱得真棒!你认为哪一句最能表现人民的喜悦心情?

(2)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注意“啊”的地方气息的连贯。

(3)自学第二段。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合作者

师:合作自学第二段。找出难点,互相解决。

(4)集体演唱歌曲第二段。

师:你们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会唱了,咱们来完整的、有感情演唱这首歌,听好前奏。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曲。

师:歌曲的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根据乐谱上标的力度处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歌曲表现。

(1)小组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师:你能为这首歌曲设计其它的演唱形式吗? 小组接龙讨论一下。小组长组织,试试看!(学生讨论,找出比较好的形式, )

(2)演唱展示。

分别请学生说说讨论方案,并演唱。

A、男女生接力唱,五、六乐句齐唱。

B、领唱与齐唱(五、六乐句齐唱)。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设计,形式多样,效果也非常好。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方式,反复演唱,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

(3)口风琴吹奏

A.这首歌曲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吗?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生: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

师:二、四、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吗?仔细观察。

生:不是的,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与二、四乐句的旋律重复,节奏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重复的乐句,降低了曲谱学习的难度。)

师:你觉得哪儿唱起来有困难?(提示16分音符的唱法。)

B.用口风琴吹奏前两句。

(3)随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曲谱。

(4)舞蹈表现

(5)分组表现:一组唱、一组吹、一组跳

四、课堂小结:【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

师: 大草原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民情,她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更加的了解草原和热爱草原。可是,在新疆和内蒙古等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沙尘暴就很频繁,沙化面积逐渐扩大,今天的人们正在建造大片的防护林,草原的面貌逐渐改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爱护草原,让草原成为人间的天堂。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三)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课题:美丽的夏牧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王莹

教材简介:

所执教的《美丽的夏牧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歌曲。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歌中唱的夏牧场在天山山麓之

南,恰布河横穿其间,那里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如东风牧

场),牧民以哈萨克族为多,哈萨克族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

因此歌中赞美为“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此歌曲为一段

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1、2乐句多次反

复构成全曲(图式如下)。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

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合于读谱练习,因此教唱这首歌曲时可先学歌谱,后学歌词。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方式,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大多学生能视唱歌曲曲谱,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关注草原、喜欢草原、爱护草原。 教学方法及策略:

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草原的风光与美景;再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与知识;通过学习歌曲练习歌谱与旋律;然后逐渐学唱歌词,后为知识拓展、音乐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草原”情境中结束本节课。这节课虽然很质朴,没有很多花样,但重难点突出,先解决问题,让歌曲保持一个完整性,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重点:

学会用优美。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美丽夏牧场》。

教学难点:

歌曲曲谱中符点音符3 4 ·3的演唱;并能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 教学关键点:

在模仿、实践中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从中感受体验草原的美丽。

教程过程:【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

一、弹唱问好: 要求随琴用优美的声音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草原”这个单元。同学们了解了多少有关草原的知识呢?请大家来说一说。结合图片说,然后再介绍一下节日、活动等。总结

2、听同学们说的草原那么美丽,我也想去看看咱们美丽的大草原了。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秀丽、优美的景象。(背景音乐歌曲伴奏)

3、你知道我国在哪些地方有草原吗?(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四川等地。)“在我国新疆的天山附近也有多处丰美的草原,那里还居住着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人民,听,他们为了赞美自己的家乡也唱起了优美的歌儿。”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去了解草原,并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草原辽阔与宽广。)

三、讲授新课:

(一)了解背景

1、请欣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通过课件展示歌谱及歌词)

2、请同学说一说歌曲里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草原的什么感情?歌曲的情绪如何?在你脑海中有一副怎样的画面?(教师总结,歌词中的短短几句话就能够表达出这么多的内容,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画面了)

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词语?

阿肯是什么意思?(同学介绍)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阿肯,以及另一个对歌手的称呼“安琪”。

他们所用的乐器是什么?教师结合图片介绍

(二)学唱歌谱

1、阿肯用歌声表达了对家乡草原的赞美,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随琴,由教师带着唱一唱歌谱旋律,适时指导学生演唱时的声音。随时解决十六分音和“啊”的地方。

2、请同学们找一下歌曲旋律上相同的地方?

3、结合草原的美丽、美好,我们要自然的、完整的声音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通过歌谱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己视唱歌谱的能力,决一下歌曲中3· 4·这句节奏的难点,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再去学习歌曲;同时,通过唱歌谱,学生能够更快的熟悉歌曲旋律,歌词方面的学习就会显得轻松一些,更能够轻松的用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丽。)

(三)学唱歌词

1、播放范唱,请学生轻声跟着歌曲演唱一遍。

2、你能找出最能够表达哈萨克族人们赞美草原的乐句是哪一句旋律吗?

教师很平淡范唱一遍,请同学来听听这样唱好不好,说明一下原因,

再请同学有感情、充满对草原的赞美的演唱一下这个乐句“啊,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

3、教师总结,用非常连贯、流畅的声音,一口气下来,不换气的演唱这句歌词。

4、课件展示这个乐句谱面上的力度标记:> <>,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符号?教师都根据力度演唱一遍,让学生感受这样演唱的效果好不好。同时再出现第二种力度:<> <>,让学生来演唱。

5、请学生选择哪种力度唱法更好,更能够表达出对草原的赞美与热爱。(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了解背景,感受歌曲,分析歌曲,进一步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草原的辽阔、宽广,在聆听中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了解阿肯的含义,感受哈萨克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在聆听中检验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利用自主随琴模唱,教师指导的方式学会歌曲旋律,通过为歌曲伴奏的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也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提高视唱能力。并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为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四)知识拓展

1、演唱形式都有什么?我们刚刚演唱的形式是什么?(齐唱)

2、你能用除了齐唱以外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吗?(独唱、对唱、领唱等)

3、小组讨论:每个组一起讨论用怎样的形式演唱歌曲,分别自己试唱一下哪种效果好。讨论结束由组长介绍讨论结果,然后咱们分别演唱一下,评比看看,哪个组演唱的形式最好。

4、汇报评比,各小组分别评选,采取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演唱形式的创编,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编能力,同时也可以感受一下不同演唱形式下,歌曲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情感教育

1、同学们表现在很好,刚才咱们学习了哈萨克族有关草原的歌曲,下面请欣赏赞美内蒙古草原的人们演唱的歌曲《天堂》,作者的姓名、民族、代表歌曲分别是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内容?(一起跟着唱一唱)

总结:“这么美丽的草原,配上这么优美的歌曲,但是当人们不注意保护它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提示观看图片,感受沙漠化的草原、牧场的景色,让学生谈谈感受。

2、看到这样的景象,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那?(提示学生今后一定要爱护草原、热爱草原;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爱护花草树木做起。)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前后对比,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保护地球和草原刻不容缓,珍惜现有的资源,启发学生今后要热爱草原、保护草原。)

随音乐走出教室,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非常质朴、没有花样的常规音乐课,从整体效果来说,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歌曲比较扎实。从一开始演唱前,就要求标准的演唱坐姿,因为这也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不过整节课语言的引导很重要。学生在整节课过程中,很投入,很认真,不管是表演还是小游戏或者活动,都非常积极主动。在处理歌曲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力度变化体验的方式,来感受“啊”这段赞美的旋律,也算是一个亮点。整节课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整体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还不错,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解决“啊”这个乐句时时,教师示范演唱,并通过了解草原美景,来赞美草原,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演唱,其实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该怎样演唱这个乐句;应该讲的再具体些,甚至举例说明,比如运用朗诵中赞美的读法(去声的“啊”)与平时的读法(平声的“啊”)来区别感受一下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体会,并配合图片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更直白、真切,演唱时的情感才能更真挚。

其次,在最后的小组合作、设计演唱形式过程中,本人的引导方式不够合理。由于歌曲完整演唱次数较少,学生并不是很有自信的演唱,设计演唱形式时,只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一种演唱形式,对于让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只是提示了一下,因此学生总会找出自己小组觉得最简单的演唱方式,而忽略了小组间会有雷同的问题;并且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完成的也不是太好,没有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比较拘束;其实可以改成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其小组最擅长的演唱方式,大家分别了解一下后再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设计、分工并演唱、表演;然后再展示,老师再巡回指导,给予时间充裕一些,指导的过程让学生感觉轻松一些,可以放点伴奏音乐,这样就更能让学生放的开,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艺,课堂气氛才会更加活跃。但是,由于自己巡回指导和语言引导不足,没能起到特别好的效果。

再次,在最后情感教育拓展部分,《天堂》的聆听感觉只是一带而过,不够深刻。只是了解了《天堂》的词曲作者和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具体的含义并没有更深入的聆听感受,因此这个部分应该再重新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仅仅为个人见解,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四)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教学内容:

1、交流资料:有关草原的相关资料

2、感受与鉴赏:牧歌、赛马

3、唱:美丽的夏牧场

4、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具有草原风格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学唱《美丽的夏牧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交流搜集资料、创编标语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2、难点

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课前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走进草原

同学们,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份小礼物,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播放课件

1、学生欣赏,感受草原的美。

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2、总结:你可曾知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草原赐予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礼物。那清澈的河流是我们甘甜的乳汁,那广袤的草地是我们温暖的摇篮。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草原,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

三、交流资料

过渡:关于草原你又了解多少呢?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愿意给我们交流、交流?

1、交流相关资料。

2、小结。其实草原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草原上的音乐同样也是那么的令人着迷!她吸引着无数的音乐家用心灵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牧歌》《赛马》。

四、音乐在线

1、聆听感受两首不同风格的草原之歌。

2、谈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好歌大家唱:《美丽的夏牧场》

导入语:

是啊!有谁不爱这美丽的草原呢?在天山脚下恰布河旁,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早已唱起了那欢快的歌!(播放录音范唱)

1、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

2、揭题,师生情感交流: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哼唱旋律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

来,让我们来哼一哼这美妙的旋律吧!(采用分句唱法学习)(你们的声音可真美)我们轻声唱一遍旋律!

4、分析旋律特征,学唱歌谱,领悟“教你一招”(一学就会,真了不起)

5、完整唱一遍歌谱好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6、这首乐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宛如一首优美的小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A指名读B分句读C齐读(老师用琴伴奏)(大家读的太好了,奖励你们一段音乐!

7、我们何不用歌声来抒发咱们的情感呢?

A哼鸣唱、B填词唱C随错纠错:例如字词的对应上:采用示范法、分析法、练习法巩固。

8、完整通唱全曲一遍。(我已感受到你们热爱草原的心声了)

六、乐曲延伸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1、渗透环保教育

师:近年来草原沙化情况日益严重,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总结:看来保护草原、热爱草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创编标语

除了用歌声之外,你还想用哪些方式来保护草原呢?

1)学生用画画、写一段话、写标语形式表现。

2)谁愿意把你创编的标语、画的画写在黑板上!(指名)

七、齐唱全曲,结束新课

同学们保护和热爱草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热爱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学生齐唱歌曲,结束新课)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音乐(五)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植物园小学 杨璞月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美丽的夏牧场》

课 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模仿、听、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学习了解哈萨克的音乐文化。

2、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柔和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人民的质朴和热情,使学生喜爱少数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能够用平稳的气息,优美、抒情、连贯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草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风光片,请大家仔细观看,看看这是哪儿?

生:新疆的天山

师: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牧民们就在这片草场上放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三、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

聆听音乐,回答下列问题

(1) 听歌曲说说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中速

复听音乐,回答下列问题

(2)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歌曲中的夏牧场吗?

生:美丽的等等

(3)跟着范唱哼唱一遍后教师介绍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突厥语诸族之一,为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乌兹别克、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民族在中国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

3、学唱歌曲

导学指要:

(1)感受哈萨克人自豪的心情。

(2)用模唱法学习歌曲,用噜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填词演唱

(4)教师范唱,学生学唱难点句。

教师:哈萨克族人用音乐赞美着美丽草原。用歌声表达他们自豪的心情。 请同学们通过的演唱,找出歌中哈萨克人自豪的乐句。

教师范唱,学生找出乐句(啊……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

4、介绍阿肯

在歌词中有说到阿肯: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5介绍骨干音:

音乐中出现次数较多,位置较重要的音,如:开头、结尾、强拍、或者时值较长的音。这首歌曲的骨干音是6 2 3 。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歌曲的情绪很抒情,那么我们除了用平稳、连贯的声音来演唱外,还可以设计强弱对比的方法来抒发赞美之情,现在先欣赏一下合唱版的《美丽的夏牧场》,然后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全班演唱

7为歌曲编配打击乐

四、拓展延伸

哈萨克民族的歌曲旋律十分动听,现在就让我们听一首来自于哈萨克民歌改编的《玛依拉变奏曲》由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吴碧霞演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对新疆哈萨克这个民族,学习了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族的歌曲,了解到新疆哈萨克民歌的特色,同时也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丽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唱更多关于草原或者哈萨克族的歌曲好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