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 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板书:
第二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四、预防措施
五、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挂图、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参考课时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堂堂清
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 C)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2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B )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3.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4.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D )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教师:钟勇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内容】
教科书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材编排逻辑分析】
七年级生物学中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对七年级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完整的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按照动物的进化层次进行排版,内容由易到难,结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学生通过比较与上一节中两种动物特点的异同,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1.学习习惯方面:初中生物学科不需要进行中考,学生关注度不高,对生物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重视度不够,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学多少算多少。 2.认知结构方面:通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学习对本学期其他生物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心理思想方面:初中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蛔虫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蚯蚓
蚯蚓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落实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这项要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学生明确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并联系其生活环境理解为何会出现这些主要特征。二是理解两种动物对人类的生活都有利有弊,并能举例说明。
五、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举例说出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2)描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3)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学习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认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蚯蚓的运动及呼吸过程。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视频材料
八、教学过程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临沭第一初级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八年级上 学期教案编号:02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学习: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前
端有 、后端有 、 体表具有 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的结
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 器官。
2、线形动物主要包括 、 、 、 、 、等。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 。
4、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 和 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 可以增
强运动的灵活性。
5、蚯蚓的呼吸:蚯蚓 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
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 ,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
能减少与土壤的 。
6、 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构成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
7、 除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环节动物?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为什么便前便后要洗手?
2、为什么切菜的时候熟食和生食要分开?
3、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三、当堂巩固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
A.呼吸道 B.口腔 C.蚊虫叮咬 D.皮肤
4.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 )
A.唇片叮咬 B.虫体活动 C.分泌毒素 D.吸食人体营养
5.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6.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7.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8.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9.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10.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
11.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上一篇:外研版四年级英语上册一模块
下一篇:阳台上的小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