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详解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 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 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 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 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 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

二、误区扫描

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

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

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4.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

5.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6.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

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

7.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一定是。

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三、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水的蒸发

C. 灯泡发光 D. 纸张燃烧

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例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例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例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例4】 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

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例5】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例6】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例7】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例8】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例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例10】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例1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双氧水制氧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空气制氧气

【例14】 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D.分离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例15】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例16】 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例17】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例18】 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形成酸雨 B.云雾消失 C.冰川融化 D.温室效应

【例19】 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例20】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

的是( )

A.制作石器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

【例21】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例2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例2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用海水晒盐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例24】 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例25】 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O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化学变化 B.氧气属于化合物

C.该物质是物理变化 D.臭氧是混合物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应用

【例26】 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 )

A.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

【例27】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

变化获取的是

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

器具

【例28】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例29】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

【例3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例31】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例3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浓盐酸易挥发

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 D.碳酸钙难溶于水

【例33】 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例34】 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例35】 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例36】 在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例37】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

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

C.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例38】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

性质的是( )

0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C,易燃

0C.沸点为-42.1C,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例39】 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

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同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根据以上描述,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要求回答出三条):

(1) ;(2) ;(3) 。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

【例40】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酒精灯做燃料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天然气做饭 D.用秸秆制沼气

【例41】 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说明铁具有的物

理性质是( )

A.铁是电的良导体 B.铁是热的良导体 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密度大

【例4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和铝制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做导线

【例4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例4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

【例45】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

【例46】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例4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例4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C.用铝作导热材料 B.用铜抽成丝做电线 D.用氦气填充气球

实验仪器和操作

【例49】 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 ..

A.普通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长颈漏斗

【例50】 (2010张家界,26★)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

用途等。请你根据左图中的仪器回答:

(1)写出a、b仪器的名称:a ;b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

【例51】 以下仪器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

A.导管 B.试管 C.橡胶管 D.胶头滴

【例52】 下列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的是( )

A.食盐粉末 B.块状大理石 C.高锰酸钾颗粒 D.二氧化锰粉末

【例53】 玻璃棒没有的作用是( )

A.搅拌 B.引流

C.转移或蘸取 D.洗涤试管时用来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不溶物

【例54】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

A.燃烧匙

【例55】 能够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B.试管 C.蒸发皿 D.量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石棉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例56】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的是( )

A.集气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例57】 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且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可以用漏斗添加,这样就可以防止回火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和习题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知识梳理

1、定义 没有生成 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 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特征 物理变化 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

(1)物理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形状、 状态 发生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如蒸发、挥发等现象),热量的变化(物理性的吸热或放热)等;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或吸热、产生 、放出 、变色、变味等。

4、判断依据 看是否有 生成。

5、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 发生化学变化。

6、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物质在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7、示例

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____、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潮解性等;

化学性质如 可燃 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酸碱性、脱水性等。

8、区分方法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有通过____才能表现出来。物质的___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_____反映物质的性质。

9、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汽油可燃烧”、“汽油在燃烧“、汽油易挥发”、“汽油挥发了”。

二、本节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 伴随化学变化

三、题型探究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2、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

4、下列叙述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5、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6、硫在氧气中燃烧,最能说明了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组 【基础练习】

1、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镁条迅速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D、放出热量

2、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镁带燃烧 B、火柴梗被折断 C、干冰升华 D、玻璃碎了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 矿石粉碎 B、食物腐烂 光合作用

C、酒精挥发 镁条燃烧 D、汽油燃烧 干冰升华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菜刀生锈 C、水结成凉 D、开水沸腾

5、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B组 【近两年模拟题组】

1、(2013北京西城一模,1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2、(2013辽宁锦州模拟,1,1分)下列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发光发热

3、(2012江西抚州一模,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爆鸣气遇明火爆炸 C、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汽油燃烧

4、(2013湖北武汉调研,1,1分)厨房是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在厨房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5、(2013北京西城一模、1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6、(2013北京海淀模拟,16,,分)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B、碳用于冶金工业

C、硫酸用于处理喊性废水 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7、(2013辽宁锦州模拟、1,1分)下列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能最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发光放热

8、(2012上海二模,34,1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捧作干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活性炭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9、 (2012江西二模、1,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B、白炽灯泡里涂上红磷作脱氧剂

C、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近三年中考题组】

1、(2013重庆,1,2分)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萝卜风干 B、凉水冻冰 C、葡萄酿酒 D、辣椒剁碎

2、()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观察其外观 B、闻其气味,无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铁矿石冶炼成铁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13成都1)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水雾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6、(’12天津1)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7、('12重庆,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

8、('12潍坊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 B、水遇冷结冰

C、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9、 ('12陕西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 生化学变化的是( )

10、( '12孝感1)下列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该项是( )

A、苹果腐烂 B、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塑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坡

11、('11北京1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12、(2013北京,1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13、 (2013内旅古呼和浩特,3,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

C、火碱具有碱性,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14、(2012广东、,1,2分)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煤油作嫩料 B、石墨作铅笔芯 C、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颜色、状态

B、溶解性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

17、(’13上海13)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可燃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D、还原性

18、('13河北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9、('12滨州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20、('12湛江2)下列关于S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四)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案

课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习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够初步应用一些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认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科学抽象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学生,虽然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学习动机也是以好奇、有趣等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为主。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头脑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法

【教学过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