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授课教师】李友焕

【授课时间】2012年4月11日上午

【授课地点】马关县浪桥中心校教学楼201教室

【授课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理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记叙了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而且感情充沛,语言精警,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充满感人的力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学生情况】

我们所处的学校是农村初中,很多农村初中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一下子投入到高强度的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对语文学习兴趣减退、对外面了

解得太少、知识层次脱节、学习行为紊乱等等。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方法】

本文选材精当、结构严谨。在教学时主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照片呈现,标题导入

1、照片呈现:

出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谁。

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闻一多。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板书课题)

2、标题导入:

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

①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

2、整体感悟: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明确: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17、18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

2、人物性格:

①第11小节引用了闻一多先生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格?“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想像一下闻先生讲的是什么样的话。你能帮他说一说吗?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等。

②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四、品读赏析, 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教师准备: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

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自读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闻一多先生当“学者”方面——口的巨人

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闻一多先生当“革命家”方面——行的高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课文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饱含激情,富有诗意,虽然其时代离学生较远,但其内容不是很难,只要学生多读,教师稍作点拨,还是能理解的。因此,我尽可能地创设情境,通过看视频,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并以文本为媒介,让学生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进而内化为自身素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设计,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学综合点评】

在李友焕老师执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本课教学教师适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依据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使学生更快入情入境,连接了学生与教材,引导与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带动进一步的语言训练、智力发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面对这样的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现就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优点:

1、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进行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

2、能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将语言分析纳入教学中,使课堂内容容量无形中增大;

3、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想和观点;

不足:

1、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从而增加课堂形式的活跃性;

2、内容上安排较多,课堂授课时间安排较为紧张;

3、分析人物完成,但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人物分析练习;

4、没有有效地安排作业内容。

5、难点没有突出。

6、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7、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在品读中,初步体会诗坛巨匠的生动语言,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3、 学习闻一多澎湃的爱国激情,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导入

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学生观看影片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是谁发表了这次动人心,鼓壮志的演讲吗?

生:闻一多!

师: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臧克家

作者是谁呢?(臧克家)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其中以《老马》和《有的人》最为有名。

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此处教师可给与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师:老师对作者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看大屏幕,用黄色标注的内容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识记的。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师:认识了作者,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生字的读音你都能读准了吗?(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

三、目标导航:

师:了解了作者,扫除了字音障碍,对于本课我们还需要把握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师指定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读。)

四、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

师:目标已明确,就让目标引领着我们走近闻一多,认识闻一多,看看他究竟说和做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大屏幕显示:朗读课文,明确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作者是如何对他评价的?)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生:作为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了概括。

师:同学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很强啊!

师:那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好,来抢答。 生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总结: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感受一下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赞美之情。(学生齐读)

师过渡: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那么,在同学们心中,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五、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我们分组研读,我们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同学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 )中品读出来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重视对精彩语句的赏析。二组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10-18段,同样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革命家,我从他(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要重视通过激情朗读,深刻的感受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生自读课文,之后开始讨论。)(以抢答的方式进行)

师:评说开始!请一组同学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生1:闻一多是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出来的。

生2:闻一多是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出来的。

师: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渊赞美孔子之道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先生之道,越扬起头来看就会更高,越钻研就显得越坚固”音韵铿锵,意蕴丰富,热情洋溢地赞美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孜孜不倦地执着钻研精神。

生3:他是一位“爱国”的学者,我从“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中品读出来的。

师:哦!开药方可是医生的事情,你能品出爱国情感来,真了不起。说说你的理解好吗?

生:这是比喻。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作了一个病人,而他研究的文化就是药方,也就是研究文化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弃医从文。他是谁呢?

生大悟:鲁迅

生4: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我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中品读出来的。 师:本句双重否定,突出了他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生5:他是一个“不畏艰辛”“硕果累累”的学者,我从文中“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

师:同学们品读的不错!从同学们的品读评说中,老师看到了一位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的学者。

那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二组的同学,对革命家的闻一多进行评说。

生:他是一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革命家,我是从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几件事情中读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全面,概括能力很强。(谁在来补充!或从哪件事中还可以看出来;或从这几件事情中,还可以看出他具备着革命家哪些优秀品质啊?)

师:闻先生就如臧克家所评价的:他就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实证了他的言与行。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再一次感受闻先生的英勇无畏!再读之前,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共读)(屏显: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1、把握感情基调:或轻松欢快,或沉重压抑,或忧愁伤感,或慷慨激昂…..2、朗读过程中,应该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好,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最能体现闻一多大无畏精神的段落,以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小组内读)

师:哪个组愿意起来展示一下。(如果学生不够积极的话,老师可以这样鼓励:同学们闻先生发表这次演讲的时候,明知道他已经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名单,暗杀的下一个对象就是他,而他却义无反顾的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大骂特务们。同学们,我们面对的仅仅是老师和同学,这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来勇敢一些。)

(此处可以小组内集体朗读,也可以小组内派代表朗读。)

(如果时间还足)师:我提议,让我们全体站起来,带着对闻一多先生的敬意,再齐读16—18段。

师:读的很有声势,很振奋人心!

教师小结:

师: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知道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与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迥乎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爱国!)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他认为做一名中国人比做一名卓越的学者更为重要。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最终他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六、延伸迁移

那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种从不炫耀的优秀品质。

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敢说敢做,敢做敢说。

生:锲而不舍,不畏艰辛,全神贯注…….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从闻一多身上收获了许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真的如闻先生一样言出必行,如果那样你肯定也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周连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精神。

由于学生对闻一多先生了解得很少,课前我让同学在网上和书上查找闻一多的资料,在上课时,与班上同学交流,以帮助同学更好地了解课文。

在分析课文阶段,我抓住这篇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总分总结构,叙述闻一多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做了不说,的谦虚淡泊的特点。第二部分介绍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然后分别分析文章通过那些事来描写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风范。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纲,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由此可见,叙为议打下基础,议在本文具有重要作用,升华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不足之处是在分析课文过程中,又为了分析而分析的倾向,对课文内容把把握得过死,以至于忽略了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课不能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五)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案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案,一起来分享下吧。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预习:①生字、生词②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

2.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谁?明确:闻一多。表现了他怎么样的精神品质?明确: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3.检查预习情况:

⑴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

⑵全体学生解释下列词语:望闻问切、兀兀穷年、迥乎不同、赫然

⑶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思考㈠根据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几件事?又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读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二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明确: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思考㈡本方是以什么来结构文章的?明确:作者是以议论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三、品味探究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学生思考上下两部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合作学习小组次交流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师生评论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及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四、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二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明确: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五、作业

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拓展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

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讨论: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四、补充闻一多的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案的全部内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