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一)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 目录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目录

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1 一元二次方程„„„„„„„„„„„6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9

*1.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1

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4

数学活动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32 小结与思考„„„„„32

复习题„„„„„33

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

2.1 圆„„„„„„„„38

2.2 圆的对称性„„„„„„„„44

2.3 确定圆的条件„„„„„„„„50

2.4 圆周角„„„„„„„„53

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3

2.6 正多边形与圆„„„„„„„„77

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3

2.8 圆锥的侧面积„„„„„„„„86 数学活动 图形的密铺„„„„„„„„88 小结与思考„„„„„„„„89

复习„„„„„„„„90

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1 平均数„„„„„„„„98

3.2 中位数与众数„„„„„„„„104

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10

3.4方差„„„„„„„„113

3.5 用计算器求方差„„„„„„„„118 数学活动 估计时间„„„„„„„„121 小结与思考„„„„„„„„122

复习题„„„„„„„„122

第五章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4.1 等可能性„„„„„„„„„„„„128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31

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40 数学活动 调查“小概率事件” „„„„143 小结与思考„„„„„„„„„„144 复习题„„„„„„„„„„„„144

课题学习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探索规律„„148

数学活动评价表„„„„„„„„„„149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二)
新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原教材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1.1生活 数学 第一章 同行

1.2活动 思考 数学与我们同行

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第二章 法

有理数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

第二章有理数 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数学活动算“24” 3.1字母表示数

第三章 3.2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

3.3代数式的值 第三章 数

3.4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 3.5去括号 七(上)

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 4.1从问题到方程

第四章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第四章 程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

一元一次方程 程应用的调查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五章 5.2图形的变化 走进图形世

5.3展开与折叠 第五章 界

5.4从三个方向看 走进图形世界

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

第六章 6.1线段、射线、直线

平面图形的6.2角

第六章

认识(一) 6.3余角、补角、对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题学习制角 作无盖的长6.4平行 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

方体纸盒

6.5垂直 长方体纸盒 数学活动 测量距离

新教材

1.1生活 数学 1.2活动 思考 2.1正数与负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3数轴 2.4绝对值与相反数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7有理数的乘方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数学活动算“24” 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 3.6整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看 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

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 数学活动 测量距离

七(下) 第七章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

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

计图案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

第七章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平面图形的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认识(二)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第八章 幂的运算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

数”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第八章 幂的运算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第九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 9.5因式分解(一) 9.6因式分解(二) 数学活动 拼图·公式

第九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 认识——因式分解(一) 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

式分解(二) 数学活动 拼图·公式

10.1二元一次方程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

10.4用方程组解决问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1二元一次方程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三元一次方程组

10.5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 算

年龄

11.1生活中的不等式

1.1 全等图形

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1.2 全等三角形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1.2不等式的解集 11.3不等式的性质 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

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

12.1说理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周

12.1普查与抽样调查 12.2统计图的选用 12.3频数分布表和频

数分布直方图

第十二章 证明 课题学习 丢弃了多少塑料袋

12.2定义与命题

12.3证明 12.4互逆命题 数学活动由已知探求未知 课题学习丢弃了多少塑料袋

第十三章 感受概率

10.1 确定与不确定 10.2 可能性与概率 数学活动 掷图钉

称图形

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 1.3设计轴对称图案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

轴对称性 2.1勾股定理 2.2神秘的数组 2.3平方根

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的性质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第一章 图形的全等

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

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章 轴对1.4线段、角的轴对称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

八(上)

2.4立方根 2.5实数 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7勾股定理的应用 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

理的研究 3.1图形的旋转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

3.1勾股定理 3.2神秘的数组 3.3平方根

第三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3.4立方根 3.5实数 3.6近似数 3.7勾股定理的应用 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

4.1数量的变化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5.1函数

第五章 一次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像 5.4一次函数的应用 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

对称图案 3.4平行四边形 3.5矩形、菱形、正方

3.6三角形、梯形的中

位线 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 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

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图象解法 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7.1生活中的不等式 7.2不等式的解集

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7.3不等式的性质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决问题 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

数 8.1分式 8.2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 分式

8.3分式的加减 8.4分式的乘除 8.5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分式游戏

八(下)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

9.1反比例函数 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3反比例函

数的应用 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

的实例调查 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10.2黄金分割 10.3相似图形

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

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0.6图形的

位似

10.7相似三角形的应

第十一章 图形与证明(一)

11.1你的判断对吗

11.2说理 11.3证明 11.4 互逆命题

第十章 感受概率 第九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

第八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

四边形 第七章 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 分式

5.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

次不等式

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

6.1分式 6.2分式的基本性质 6.3分式的加减 6.4分式的乘除 6.5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分式游戏

7.1反比例函数 7.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7.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调查

8.1图形的旋转 8.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8.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8.4平行四边形 8.5矩形、菱形、正方形 8.6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活动网格——图案

9.1普查与抽样调查 9.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

9.3频数与频率

9.4频数分布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学活动 心率的调查

10.1 确定与不确定 10.2 可能性与概率 数学活动 掷图钉

12.1等可能性 12.2等可能性条件下

第十二章 的概率 (一)

认识概率

12.2等可能性条件下

的概率 (二)

第一章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图形与证明

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

第一章 (二)

全等的判定

二次根式

1.3平行四边形、矩

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

和判定 1.5中位线

第二章 2.1极差 数据的离散

2.2方差与标准差 第二章 九(上)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程度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一元二次方程

和方差

第三章 3.1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三章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对称图形——圆

第四章 4.1一元二次方程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

法 4.3用一元二次方

程解决问题

散程度

1.1 二次根式 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 画画 算算

2.1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

数学活动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3.1 圆 3.2 圆的对称性 3.3 确定圆的条件

3.4 圆周角

3.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7 正多边形与圆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3.9 圆锥的侧面积 数学活动 平面图形的镶嵌

4.1 平均数

4.2 中位数与众数 4.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4.4 极差与方差 4.5 用计算器求方差 数学活动 估计时间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三)
2014苏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这篇关于2014苏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a1时,1/aD.积为1。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二、 实数的运算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三、 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以备借鉴。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四)
最新苏教版九年上学期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九年上学期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学生姓名: _______ 校区:_________ 注意事项:

请考生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一、 选择题(共 8 题,满分 24 分)

1.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3.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 )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邻边相等的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5 .若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值为( )

A. 8 B. 9 C.12 D. 36

- 1 -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五)
2014年秋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挂图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小数。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计数单位:

2、做P110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在小组里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全班反馈。 3、做P110第2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请学生讲清楚填小数的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练习: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排列,指名板演,集体评议、订正。 三、复习负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九上数学苏教新版】

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做P110第4题。

学生独立填空,在小组里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全班反馈。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做P110第5题。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口答。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小数 负数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整理与复习”第6~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

3、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4、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做P111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做P11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小结:如果一些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字母来表示的,我们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当告诉你字母的具体数值时,我们就要按照学过的格式把数代入式子,计算出式子的数值。 二、复习小数。

1、做P111第8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2、复习运算定律或规律。 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a-c-b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3、做P111第9题。 做左边三题。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3)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小结: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 做中间三题。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几题先都可以看作什么数相乘?(“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做右边三题。

(1)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这一组的几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小结: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4、做P111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做P111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集体交流、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提问题并解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