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
g h
《大气压强》说课稿【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液体压强》说课稿】
边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一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知识结构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本章中乃至力学部分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践,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课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安排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材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有关大气压的计算,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应用的教学。
2.教学目标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如下教 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②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③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及有关现象的解释,大气压的测量。
难点是:托里拆利实验
第二部分【说学情】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完全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 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游戏活动法。
1.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设疑激趣。
2.实验演示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此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 :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塑料吸盘、吸管、注射器、小瓶、砂子、橡皮泥、玻璃板、乒乓球、长透明软管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实验视频进行无法演示的托里拆利实验教学,通过动画丰富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在学法上课前教师通过对身边大气压的实践,讨论使其注重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积极情感。学生采用自学法,讨论法,达到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的效果。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我的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左右)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等等,这些现象都与大气有关,下面就学习大气压强一节。
[在引入阶段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用时8分钟左右)
[活动1] 通过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 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半球内气体抽出一部分,再让一名同学往两侧拉,问他的感受怎样?
(3)[学生操作]“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活动2] 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压确实存在。
(4)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活动3]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作出说明。
[活动4]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说明。
[在这一部分中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用时12分钟左右)
[活动5]学生阅读自学:托里拆利实验,再观看课件演示。思考:
①水槽内水银面有什么变化? 玻璃管内水银面有什么变化?
②请你比较原来100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与大气压p0的关系。(提示:管内水银面下降时,槽内水银面上升得克服p0)
③水银柱下降以后,水银面上方是什么样的环境?
④再比较后来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与大气压p0的关系。【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液体压强》说课稿】
⑤你能算出大气压的值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
[活动6]学生阅读自学: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与各自的优缺点。
[活动7]学生讨论如何估测大气压。
(1)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2)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这一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4.大气压的应用(用时5分钟左右)
[活动8] 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
(1)思考:大气压的大小与位置的高低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正确结论。
(2)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大气压与其体积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正确结论。
(3)课件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说明。
[这一部分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
5、巩固练习。(用时12分钟左右)
[在练习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能力]
6.小结。(用时2分钟左右)
[说明:通过小结,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巩固]
7.课后作业。
[然后由作业再检验和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光临指导,谢谢。
《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会成为后续认识浮力产生原因等知识的基础,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慨括出压力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4)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3、说重难点
( 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具学具
演示用:两块砖头、海绵。
学生用:压力小桌、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铅笔、气球等。 二、说学情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启示教学、讲授法、类比法。 学法:
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观察实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练习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的设计,请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掌握压强知识。
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去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的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
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
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微小压强计、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5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你们能不能测出这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分小组讨论。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
(设计理念: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展示:14.2液体的压强
(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演示实验来讲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设计理念: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设计理念: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压强吗?(学生: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在生活中,我们谁在集市看到过活的带鱼?那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设计理念: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内容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设计理念: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设计理念: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
2、例题;第83页例题。学生自己看例题,小组讨论,板演例题。
【七、反馈练习】(4min)
1、张雨同学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能从这个实验中总结出哪些结论请写
出其中两个(1) (2)
2、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倒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后,则各容器内液体的情形如图,则容器内底面所受到的压强:(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3.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___Pa(g=10N/kg); 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
g h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液体压强》说课稿】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
g h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pt课件
下一篇: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