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主备人:郑瑶珍 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 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做一做”。

导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不同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都得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导学过程:

【自学阶段】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给你们听。 师问:这些盲人叔叔,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大象到底是怎么样的?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学阶段】

一、 导学释疑

老师出示数学书,让生观察,师提示:以自己为观察者,从数学书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你看到了数学书的什么图形?学生讨论交流后,课件展示学生的观察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上的恐龙图:小亮、小红、小明3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恐龙的哪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学生观察,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判断三个图是谁看到的,是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物体】

三、巩固提升【观察物体】

练一练,课件出示观察内容,让生边观察边说观察结果。

【测评阶段】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本38页。

2.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前面

后面

侧面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轴对称图形)

主备人:郑瑶珍 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 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2,“做一做”。

导学目标:

5.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6.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7.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8.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导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对称轴。

导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每个学生一把剪刀和一张纸。 导学过程:

【自学阶段】

一、 动画导入

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一天,它遇到了一只蝴蝶,就对蝴蝶说:“我们是一家人。”蝴蝶就觉得奇怪了,于是就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小蜻蜓笑了笑说:“在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和我们是一家人呢!” 这不,你们瞧。小蜻蜓都找来了谁?

课件出示:蜜蜂、七星瓢虫、青蛙。

问:同学们想一想,小蜻蜓为什么会说他们是一家人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的左边和右边,你能发现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看动画,教师由动画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引入新课

预习教材68页,出示自学要求:

1.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2. 生活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观察物体】

3. 你能剪一个对称图形吗?

【导学阶段】

一、导学释疑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大家先来猜猜看老师剪的是什么?

出示:衣服、松树、蝴蝶、枫叶、五角星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个对称图形上都有一条直直的折痕线,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对称轴”。 因为这些图形都有对称轴,所以这些图形也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2.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你还能发现什么?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那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其它的轴对称图形吗?它们的对称轴在哪?【观察物体】

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显得大方典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

[设计意图:拓展对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小小设计师

【观察物体】

1.既然这么美,那你们想不想做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剪一剪,设计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

2.那我们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剪出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呢?

3.展示学生作品

【测评阶段】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本68页“做一做”。

2.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观察物体】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左右对称

上下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角对称

对称轴

第三课时 观察物体

(镜面对称)

主备人:郑瑶珍 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 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3,“做一做”。

导学目标:

9. 在感知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10. 通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1.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对日常生活中直观现象的主观体验。

导学重点:

1.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

导学过程:

【自学阶段】

三、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师:平静的水面想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同学们,平常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现象?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教师揭示课题:镜面对称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有没的意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 引入新课

自习教材69页,出示自学要求:

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镜面对称是怎么样的?

【导学阶段】

观察物体(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设计

蒋艳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

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

生:一个蓝色的球

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

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

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

生:原来是个存钱罐

师:有什么感受?

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 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观察数学书。

(1)请组上同学把数学书立着拼在一起,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书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数学书和笔盒。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笔盒,放在书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2、出示一张教学楼的照片。

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3、出示天安门三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4、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一)

学科:数学 年级: 年级 班级: 组别: 姓名:

导学案编号 ( )

【课 题】搭积木比赛

【学习目标】(5分钟)

1、通过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并画出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重点)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难点)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学法指导】 1.独学:请在规定时间内,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预习案,并思考探究案的题目,可先写出自己的见解,也可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疑惑写在右侧补充栏中;

2.对学:交流学习中的学习成果,互相质疑求证,将对独学中仍未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便在群学环节中交流讨论;

3.群学:组长组织组内具体研讨,达成共识,组内预展。

【预习案】(10分钟)

【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课本P32图让学生照图摆一摆。找一找它的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形状。(如果学没有发现从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一样,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观察。重点交流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

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观察的位置说说原因。)

【自学导航】

(一)试一试

1 出示:P32图一学生观察后,按照要求摆一摆。引导学生观察从正面、左面

和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问题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问题二: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姚家巷中学导学案2013—2014(下)

2出示:P32图二先摆一摆怎样才能得到图二中的从正面、左面观察的平面图形。

问题三: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还原出至少一个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问题四: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还原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3出示:P32图三用六个小正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示。

问题五:根据给出的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能否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探究案】(20分钟)

【探究一】(10分钟)从两个方向观察,能否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探究二】(10分钟)从两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的范围?

【检测案】(10分钟)

P33 1. 2.

【训练案】

P33 3

【学后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 年级 班级: 组别: 姓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