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色彩的明与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的明度,认识色彩的明度,表现色彩的明度。体验不同色彩的明度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学情分析:
能够有兴趣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师:实物投影仪、PPT课件。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等。 生: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明暗游戏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 (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
(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
(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
(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
2.游戏二:排色游戏【美术色彩明与暗教学设计】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发现什么了?原来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3.引出课题: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明度渐变)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
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
2.实验探究
所有的色彩真的都有明度变化吗?我们来一起做个实验吧。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美术色彩明与暗教学设计】
3.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欣赏生活中的明度变化,感受色彩带给生活的美。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b.技法练习:同桌二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两人一起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美术色彩明与暗教学设计】
三、创作实践
1.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
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
b.构思巧妙有新意。
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展示各组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1.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2.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 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五、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课前准备
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备课教案
我的修改内容
一:复习欣赏 揭示课题
1、 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
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
2、 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 学生反馈
4、 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
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 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 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 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
二、自学方法 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
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 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 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 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
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1、 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 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好吗?
(媒体出示板书)
红、黄、蓝是三原色。
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
媒体出示板书:
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
色彩均匀。
画面干净。
作业布置
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板书设计
明色和暗色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
色彩均匀
画面干净
集 体 备 课
主备人:吴润芳
1
2
3
4
5
( 美术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明与暗
大川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李建霞
学习课题:明与暗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用时:教师讲授10分钟,学生实践创作25分钟,学生作品赏析5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表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叜灯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几何模型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张
5.画纸一张(4K)各种型号的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4K素描纸、绘画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 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
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的墙上,张贴的这些美术作品,仔细观察,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用的都是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几何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新课“明与暗”。
(二)授新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打开写生灯),你们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的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白纸产生明暗的变化?
师:叫一个学生起来,你把它卷一下,来观察它在光的照射下发
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提问: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出现丰富的明暗变化.
(三) 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我手中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球体,学生思考。)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在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渐渐转变的,可分为: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侧面受光面),暗面(没有受光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体让学生观察)
(二)学生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形象)
教师用铅笔画出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先从整体观察分析吗,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画面,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在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渡,亮调子用较硬的铅笔画。
三.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1)灰调过多或高光位置不对。
(2)明暗交界线找不准。
(3)投影不准。
(4)排线问题。
(5)反光太亮。
四.学生优秀作品讲评。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摆放到前面,全班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找出同学们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怎样改进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样运用明暗变化来变现是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当中去,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们观察了石膏几何体在光照射其结构特点,及其明暗关系,锻炼了对物体乃至生活中任何物体的明暗,结构等关系,并进行自主创作写生。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S版复习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