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来摆一摆。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在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 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动动手: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

11根,12根呢?先摆一摆,并写出算式。

8÷4=2(个)8根

9根

10根

11根

12根

13根13 ÷4=3(个)……1(根)

14 ÷4=3(个)……2(根)

15 ÷4=3(个)……3(根)14根15根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

2

3

4

5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填一填,说一说怎样列算式?

12里面有( )个6。 16里面有( )个2。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6颗草莓,每两个草莓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打算该怎样分?

请小朋友拿出小圆片,用6个小圆片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怎么列式呢? 生:6÷2=3(盘),

师:请你说一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指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课件、小圆片

师:剩下的一个还够分一份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 )……1( )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该用什么作单位?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小结: 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余数又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那部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师: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四、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 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 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 11根、12根呢?

5.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出示: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颗草莓,每2颗摆一盘。 7颗草莓,每2颗摆一盘。 6÷2=3(盘) 7÷2=3(盘)……1(个) 正好摆3盘,没有剩余 摆3盘,余1个

余数<除数

练习纸 姓名

用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并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发现:余数除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巩固练习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1棵 ,每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

11÷2=□(份)…… □(棵)

2.

13块 ,平均分成4份,每份( )块,还剩( )块。

13÷4=□(块)……□(块)

3.

15÷□=□(份)……□(只)

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只,还剩( )只。

15÷□=□(只)…… □(只)

二、看图填算式。

三、用线连一连。

18÷4 31÷7 36÷6 49÷9

四、用竖式计算。

23÷3=

45÷7=

56÷8= 34÷5= 50÷6= 67÷9=

五、想一想,填一填。

……6 2.÷9

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

六、

4……

3

————————

—————————

七、解决问题。

1.

2.

3. 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

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 )

4.小红有15元钱,如果只买小盒牛奶,可以买多少盒?如果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多少盒?

只买小盒:

( )

只买小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只买大盒:

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展示课件,通过朗读、抽取口诀进行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复习九九乘法表

2、展示背景图片:几个小伙伴去春游,带了一些零食,要平分

3、分析讲解:总数和人数已知,如何知道每个人得到的数量,有没有剩余,若是有,剩余的又是多少?——借此引出何为有余数的除法

4、课堂练习,巩固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指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复习重难点

课后作业: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巩固练习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五)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35, 36, 37 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

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 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突破:

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并自由表达,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学生准备11根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大家把乘法口诀背得怎么样了?老师要考考你,

10÷2= 5×7= 36÷6= 72÷8=

要学生快速回答。表扬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学生。接下来老师要出一道应用题:张瑶的妈妈带45元钱去超市买鱼,一斤鱼9块钱,问她可以买几斤鱼?怎么列算式? 生:可以买5斤,45÷9=5(斤) 掌握得真好!鼓励一下,全班鼓掌。我又出题了:硕硕的妈妈也去买鱼了,她带了48元,问硕硕的妈妈可以买几斤鱼,剩多少元?生:买5斤,剩3元。很好!用算式如何表达呢?大家学完如何分草莓就会了。

二 分草莓,学有余数的除法

1 出示幻灯片:八颗诱人的草莓和两个盘子。八颗草莓如何平均装到两个盘子里,算式如何表达?生:每个盘子装四颗,8÷2=4。好,那么平均装到三个盘子里,该怎么装呢?生:每个盘子装2颗,最后剩2颗。好!算式怎么列呢?等两秒,出示幻灯片

8÷3=2„„2

商2后点6个点儿,它后面的2叫做余数,这个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领读,学生齐读两遍。8除以3等于2余2.

2 出示幻灯片全部内容,提问: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在那?

1)生:一个正好分完,一个分之后还有剩余。

2)生: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那个数是余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8÷3=2„„2 除不尽的,平均分之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作一份的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 解决买鱼的问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就会做刚才提的问题了吧,谁能告诉大家算式怎么列?生:48÷9=5„„3 我们班的学生真棒!接下来有更难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战胜它?生齐答“有”

4出示幻灯片:找一找那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23÷4= 2)35÷7= 3)39÷6=

4)19÷3= 5)64÷8= 6)18÷4=

7)10÷2= 8)81÷9=

提问,师生一起做题。

三 分小棒,加强理解

1 要求:学生准备11根小棒,以组为单位把他们平均分为2份,3份,4份,5份,余多少?每分一次列一个算式。

2 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给予表扬。

3 出示幻灯片:11÷2=5„„1

11÷3=3„„2

11÷4=2„„3

11÷5=2„„1

让学生观察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生:余数总比除数小。

四 读一读,练一练

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37÷8=4„„5 10÷4=2 „„2

24÷5=4„„4 29÷3=9 „„2

65÷9=7 „„2 43÷7=6 „„1

提问2-3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练一练

1)14÷4= 39÷9= 43÷8= 27÷5= 59÷7=

2)动物园里有17只老虎,1个窝里最多住3只老虎,要盖几个窝?

3)鸡蛋5角1个 晓婷的妈妈有3块2.她能买几个鸡蛋?还剩多少钱?

生独自做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全对的举手!错一个的举手!错了那个?应该是什么?„„

五 总结:

1 什么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除不尽的时候

2 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余数总比除数小。

六 扫尾

1 打开书35,36,37页,默读

2 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 考考你

出示幻灯片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最小呢? ﹝﹞÷6=4„„﹝﹞

如果有时间,当堂解答,如果没有,留做作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