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教材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中心小学 李间欢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师的分析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创设老师、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真正让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
教材分析:
品读课文,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书,真像与一位朋友同船而行。
课文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地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精读地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读”。先以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体会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基本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具备了感情朗读课文,流利交流自己的感悟的能力。但对于刚升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学生读懂作者那种爱书的情感,体会其中的表达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让学生感悟反复读一本书的理由时,如果学生没有亲身的读书感受,是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所以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来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1)、学生收集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
2)、准备一张小卡片,制作书签。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如果你外出旅游,只能带上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 那你猜猜英国作家尤安.艾肯会带上什么作为伴侣?(板:侣)
引导学生注意“侣”的写法,读音,你知道什么是“侣”?(伴侣,同伴)
二、 初读课文,粗知文意
1、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独自驾舟环游世界会带上什么?(书)
2、作者是:走遍天下书为侣!(顺势完成板书)
3、齐读课题。
4、书有如此的魅力,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灵,去了解作者的心声吧。
5、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汇报反馈,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字词:伴侣 娱乐 一盒 一趟 背诵 编下去 某种 零件 毫不犹豫 重点字音:侣 编 零
重点字形:豫 趟 零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相机正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件出示]
(作者走遍天下与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
四、重点研读,体味情感
1、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上一本书上路的原因?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汇报。(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3)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过渡:是呀,作者把家看成朋友、家,朋友、家,人人都有,而且感情真挚,可见作者对书的感情多深,多真切啊!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师生读的文字颜色不同)]
引读:正因为书像朋友、书像家,所以在旅行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读)我会选择一本书。(读出坚定的语气)
当听到有人感叹时,我的回答仍旧是——(生读)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读出肯定的语气)那是因为——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光线怎么那么美!(读出赞叹与惊喜)
5)作者把书比喻成朋友,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明了一本书值得
反复去体味,正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文还有哪些比喻让你印象深刻?
6)研读句子 [课件出示]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让学生谈谈感受。
7)过渡:的确,好书是智者,是良师,是益友,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书之情。你能说说这样的比喻句吗?
[课件出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设:一杯清茶,一杯浓浓的咖啡,生活的营养品,一条宽阔的知识大道,一个知识王国等)
3、小结:一本书,就像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与书为侣,其乐无穷。古今中外,多少伟人都曾与书为侣,并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名言,你知道有哪些? 师生交流爱书名言。
4、作业:1)抄写字词。
2)摘抄读书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一本好书,能带给我们很多很多,出示阅读链接《神奇的书》,一起朗读欣赏。 过渡:一本好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大地,能够带领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所以,林海音会如痴如醉地窃读,季羡林会想方设法地看闲书,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在环游世界时,会毫不犹豫地带上一本书,那作者带上书又是怎么读的呢?
二、深入研读,领悟方法
1、默读6、7自然段。
[课件出示] 思考:作者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的?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句式作答)
3、那你能为作者的读书列一个清单吗?
4、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走遍天下书为侣优秀教案】
5、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你用过哪个?你还有哪些读书方法?
6、老师介绍一些读书方法:[课件出示] 摘录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等。
7、熟读第7自然段,几人分工背诵。
8、作者的读书方法十分特别,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师适时补充: [课件出示]
茅盾的“三式”读书,第一遍,鸟瞰式;第二遍,精读式;第三遍,消化式。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划线、做记号)读(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悟读第八自然段,深化情感
过渡:作者反复地读一本书,因为是常读常新,因为是他把书看成是朋友,看成是故地,让我们齐读第八自然段,去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
1、全班朗读第八自然段。
2、指导理解“从某种意义上,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3、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读书。
4、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书的深情)
四、课外拓展,活读升华。
1、正因为尤安.艾肯这样酷爱读书,这样会读书,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选择喜欢的名言或自创名言制作一个小书签,提醒自己要多看书吧。
(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制作书签,完成的同学可张贴在小黑板上展示)
3、总结:同学们,热爱书吧,让老师也送你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 读书吧,书籍会引领我们展翅飞翔!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
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周敏成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将告诉我们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并且让我们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进而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与好书相伴。
这篇课文讲的是当作者独自一个人驾舟环绕世界旅行时,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上一本书,接着介绍了作者喜爱书的各种理由以及阅读的方法。
作者的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高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观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我想,对于课文当中语句的字面上意思学生应该能够自己理解,但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的表达方式,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是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提升的地方。因此,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朗读等学习方法之外,我采用批注、仿说、讨论等方法去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我仅仅围绕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使课堂充满变得生动。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与书为侣”这个对话核心主题展开,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去课文当中挖掘答案,深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旅行时选择一本书的理由和反复读书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表达方式,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其中3、4两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对话教学法【走遍天下书为侣优秀教案】
学法:朗读法、批注法、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选择带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交流)
(学生尽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出课题)
2. 揭示:英国的女作家尤安·艾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接说:书),她会说——(生接说:走遍天下书为侣)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齐读。
2. 检查生字新词,注意纠正字音和意思。
伴侣、娱乐、毫不犹豫、背诵、编写等。
1.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与书为侣。
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研读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运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实施点拨。
3. 在孤独漫长的旅行途中尤安·艾肯为什么会选择一本书呢?书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语句一: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作者把书比喻成什么?
(2)同学们,对于“家”,你们有一种什么样的体会呢?
教师小结:作者把书比喻为家。谁也离不开家,家是温馨的,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对书的喜爱。读自己喜爱的书,就像在家中时那么温暖亲切。
(3)那你们对朋友又有什么认识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把书比喻为朋友。朋友可以在我们孤单寂寞的时候帮助我们排忧解难,在我们收获胜利的时候不忘鼓励和鞭策。书就是这样的朋友,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语句二: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1)你有反复阅读的经历吗?在每次的阅读中你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吗?作者尤安·艾肯正是有这种感受,那是因为她的读书方法也和我们不一样,让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吧。
(2)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读书的?
①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划出作者读书时的动词。“思考、编故事、品味、想象”
③日常生活中你的读书方法是怎么样的?和作者有什么区别吗?
④再读第七自然段,划出连接词。“首先、然后、还、最后”。复述作者的读书方法。
是的,作者喜欢阅读,一本书可以让作者重复读那么多遍,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有慰藉。好书,是良师,是益友,是漫长孤独旅行中的最知心
板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
像一个朋友
书
像你的家
第二课时
师生进一步讨论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并且进行小练笔(课后练习3);教师提及课文当中的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方法;完成教学目标4。
板书:
像一个朋友
书 像你的家 走遍天下书为侣
想去就去的故地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
4、阅读《神奇的书》,感悟比喻、拟人表达方式的妙处。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增加语言积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
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⑴谁愿意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学生自由读课题,教师随机点评:“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里透出了疑问。╱你用饱满的声音读出了欣赏!╱你念得真准。“侣”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吗?(伴侣、同伴)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⑵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预测:
作者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书为侣?
怎样与书作伴侣?
与书为侣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猜一猜,想一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倾听、随机点评。)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3、反复朗读难读的段落:
(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反复读。在语境中检查字音,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4、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5、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道理。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思考。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
3、书像她的一个朋友,像一个家。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
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对比阅读,抓住“?”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反问的语气,以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①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作者把书当作什么?(一个朋友和一个家) ②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联系生活畅谈书与“家”、“朋友”的相似之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③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一个与我同船的人,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课件出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这个比喻真形象。)
⑷朗读体会: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_。
①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爱书情怀: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②仿写:书像一个朋友,像一个家;书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
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课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试着用“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_。”来说一说。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验情怀,悟出写法。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名人名言,仿写中进一步感受爱书之情,明白读书的意义,增强读书的兴趣。
4、创设对话情境,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喜爱之情。
采用合作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设问和层层深入的写作方法,深华情感。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侣、娱、趟、诵、盒、豫、趟、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
朋友
家
故地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读一读,写一写:【走遍天下书为侣优秀教案】
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 2、用“毫不犹豫”写一句话。
3、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交流读书名言。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3、学生研读第三段,边读边做笔记:
课件出示: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⑴自由读,想象着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读书方法。相机理解“新东西”的意思。
⑵梳理写作顺序:请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读书的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这既是理解内容的过程,更是锤炼思维的过程。 ⑶谈谈“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对我们的启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⑷挑战读,比一比谁的朗读最富有感染力: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⑸你看,读同样的文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说,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⑹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这句话的含义。
三、阅读链接,学习致用
1、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煮书”。想想为什么叫“煮书”?
2、补充阅读:《趣谈“煮书”》(见资料链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结合英国作者尤安•艾肯和《趣谈“煮书”》,联系自己的平时读书心得和经验,也可以联系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谈谈对读书的看法。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4、实践运用:下面我们就用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来读一首诗歌,题目叫做《神奇的书》。
(见资料链接)
⑴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⑵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⑶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⑷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
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 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
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走遍天下书为侣》评课记录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炼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潘老师老师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作了精心的设计,虽然展示的只是一个教学片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完整的印象。我认为杜老师的课包含一个重点和两个落实。
在本节语文课上教师重点解决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走遍天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在导入时进行铺垫,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引入文本,接着教师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品读文章重点语句,最后通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了语文课。本节课上教师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实现了两个落实,既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落实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的练习;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