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社会经济繁荣

(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肯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2)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

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隋朝大运河 :

(1)目的:加强 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 永济渠 、 通济渠 、邗沟和 江南河 四

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第2课 唐太宗于贞观之治

1.618626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尚书省 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

4.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

(1)原因: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

震撼。

措施:

政治上:①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

经济上:②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法律上:③修订法律,宽省刑罚

(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的统治

(1) 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 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

(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在农业生产方面, 曲辕犁 和 筒车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度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隋朝(隋炀帝)。

(3)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

(4)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明经 和 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5)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饮茶习俗在 唐代 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代, 骑马 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1)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合同为一家”

(1)政策:民族平等、和亲、册封会盟。

(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4.唐朝都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 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 印纸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金刚经 》。

4.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孙思邈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5.唐朝末年,“,也叫“飞火”。

6. 赵州桥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在一千三百多年间,它历经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 李春 。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 黄金 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 李白 和 杜甫。

(1)李白诗歌特点:诗雄起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享有盛誉。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

3.

4.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莫高窟 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佛教 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1.我国许多古姓都从女字旁。如,妊、 姒 、 妫 等,这反映了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的历史现象。

2.从赵、鲁、魏、宋等姓中,能够了解到这些姓氏的来源是封国的地区或名称。

3.中国古代的姓氏是区分族属的特定符号,具有、、等社会功能。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时间:1005年;(2)双方:辽与北宋;(3)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4)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 宋夏和约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①夏对宋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作用: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 完颜阿骨打 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25年,金灭 辽 。

2.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着着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靖康之变 ”。

3.1127年,北宋皇族 赵构 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4. 岳飞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岳家军 ”。

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 郾城 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①南宋对金称臣;②割让部分土地;③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①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 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南移方向: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两宋鼓励对外贸易。

4

5.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原因: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城镇大量涌现,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宋朝开国后实行国策, 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三大节日是 元旦、 寒食 、 冬至 。

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 佃户 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4.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 坊郭户 ,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

5. 瓦舍 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 铁木真 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忽必烈改革

(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①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②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③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④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

(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

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回族 。

5.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 蒙古人、 色目人 、 汉人 和 南人 四等,目的是分而治之 。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活字印刷:北宋的毕昇 发明的。优点: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指南针: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指南工具,叫司南;宋代时期,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唐代就已经发明;宋代时期,得到改进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4.绵纺织技术革新:革新者:黄道婆 ;革新时间:元朝的重要发明: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1.《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著的,体例:编年体通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历时十九年编成。具体内容: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特点:记事确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意义: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宋词,又称长短句 。出现于宋代。代表人物:苏轼 时期:北宋,词风:豪迈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 时期:两宋之交,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时期:南宋,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杂剧:是把一种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著名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4.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传世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作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的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2.清朝:建立者:皇太极,建立时间:1636年,都城:盛京。 皇权高度膨胀: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锦衣卫,设立廷杖制度,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3.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4.文字狱: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倭寇: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著名抗倭将领,人们把他的军队,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给侵占,1662年郑成功把台湾收回。

4.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17世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过程: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康熙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的领土,最终双方谈判。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托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该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平定准噶儿部叛乱:原因:蒙古族的一支噶儿部的噶儿丹勾结沙俄,妄图分裂中国。

经过:①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找借口进攻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

②康熙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不通展开激战,清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

③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继进行了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意义:这次平叛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加强了西部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2.平定回部贵族叛乱:18世纪中期,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乾隆皇帝派兵平息,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贵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①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并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厄尔德尼封号。

②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③ 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4.边疆的管辖: ①清朝在伊利、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管理整个新疆。 ②清朝还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 ③多伦会盟:康熙帝与蒙古各部首领在多伦举行会盟,并修建寺庙,协调和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有效地巩固了清朝北部边防。 ④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到避暑山庄觐见,陪同皇帝打猎习武,并给予赏赐,已联络感情。

5.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明清皇宫: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以后,明清都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二)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2.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而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

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③都有一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

⑤都是因为暴政而亡。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当时的民族政策是开明的。

9.▲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阿倍仲麻侣)。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1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1.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雕版印刷: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1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3.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前秦(氐族)、北魏(鲜卑族)、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清朝(满洲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汴京。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金等。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经过郾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

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西夏、元等。

1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①社会的相对安定;②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前期出现于四川地区的交子;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政策,设置市舶机构进行管理。

15.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并编写颁布《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忽必烈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回族形成。

我国历史上两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一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元朝的统一;

宋朝:与契丹族、党项族和女真族是先有战争而后和平,政权并立。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清朝:清朝前期民族政策是恩威并重,还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

对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各民族有冲突、有迁徙、也有议和,但战争和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是中华民族的主流。

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6.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7.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

①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设立廷杖制度 ④思想上采取八股取上 ⑤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8.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抗倭;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19.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0.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1.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2.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2.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三)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杨坚建立隋朝,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2.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图见书P5隋大运河示意图)

3. 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的。

4. 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统治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5. 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6.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图见书P10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7.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8. 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 唐玄宗统治的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10.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1.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13.在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见书P28步辇图)

14.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图见书P33鉴真)

15.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图见P34玄奘图)

16.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17.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与火药。

18.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19.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20.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21.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2.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事为“诗史”。

23.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

24.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被秦桧害死。

2.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见书P67纸币图)

3. 宋代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4. 宋代社会主体是由士农工商组成,商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宋代的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考。

5. 宋代民间传统节日中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6.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7.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8. 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9. 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 10.元朝时期建立行省制度。

11.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12.※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活字印刷术问世的意义及影响) 13.宋朝发明活字印刷和指南针(罗盘针)。

14.※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问世的意义及影响)

15.※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火药问世的意义及影响)

16.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17.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18.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1362的历史。

19.唐代文学体裁唐诗宋代文学体裁宋词 元代文学体裁元曲 明清文学体裁小说 20.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1.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东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图见书P93 94 95清明上河图,图⑤是重点)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了特务机构东厂。 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需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这种考试制度就是八股取士。 3.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入侵。 4.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 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抢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组织了自卫反击战。 6.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图见书P116故宫图) 7.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8.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9.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10. 著名的古典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12.《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1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14.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15.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7.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四)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初一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

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

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

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 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共同探究】

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第 1 页 共 44 页

【归纳整理】

1、完成下面的简表: 2、根据示意图熟悉掌握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隋的建立和统一:

【拓展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 D、588 — 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9、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

影响 ?

第 2 页 共 44 页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

宗比喻为 。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 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 ,规定 的方式

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

国力 ,被誉为 。

【共同探究】

1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

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第 3 页 共 44 页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归纳整理】

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 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 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①西晋 ②西汉 ③东汉 ④隋朝 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上)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材料中的“上”“魏子”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第 4 页 共 44 页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掌握武则天与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预习检测】

一、女皇帝武则天(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3--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在 (皇帝)在位期间及死后,独揽朝纲。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重用酷吏,打破 、 的局面。 (2)改 为 ,将武氏列为一等,

提高有军功的士兵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不拘一格选拔

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4)注意减轻 ,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社会生产。

3、统治简评: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史称有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盛世出现: 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 。

2、出现原因:

(1)唐玄宗很有才能,重用贤能。例如重用 为宰相。

(2)大力整顿吏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对 、 、 等进行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社会经济繁荣(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图表)

2、唐朝疆域示意图

1、唐朝的社会经济简表

【共同探究】

1、武则天的统治和唐玄宗的统治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简单归纳一下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第 5 页 共 44 页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五)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主要知识点归纳1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资料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大运河以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河流,连接的五大水系。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3.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今天的杭州和北京。因此,唐朝人要运送货物到洛阳,最为便捷的就是走大运河,人们也可以乘船由杭州直达北京。 4.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残暴。 5.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答:①加重了人民的深重劳役。②隋炀帝巡游给沿岸带来了骚扰。③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④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6.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

7.唐朝的中央机构中, “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8.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纳谏就是采纳意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9.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名臣是魏征。

10.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的“君”是指帝王。 11.《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4.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5.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6.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17.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灌溉。曲辕犁主要用于翻土。唐代瓷器邢窑白瓷类雪似银,越窑青瓷如冰如玉。越州丝织品品种多,蜀锦双面锦令人称绝。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8.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一种选官制度,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19.唐朝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选拨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人才的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力③选拨出的人才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1

第5课“和同为一家”

20.唐朝时,居住在今青藏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1.“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794年正月,南诏王和唐朝使团在点苍山会盟。 2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她的丈夫松赞干布是藏族的杰出政治家。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及立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的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开放与交流

23.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市”是指市场。日本向唐朝派遣使团十三次,其代表是阿倍仲麻吕,汉名是晁衡。

2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人的目的都是弘扬佛法。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路途见闻著有《大唐西域记》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25.雕版印刷是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示,发明的。,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

26.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有关,唐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中第一次记录了火药配方,火药制造的武器是“火箭”。唐朝末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7.隋朝时,李春设计修建了赵州桥,赵州桥总共有五个孔,一大四小,大孔两侧各有两个小孔。四个小孔的作用在于减轻桥的自重.增强排泄洪水的能力。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28.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诗作忧国忧民,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29.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30.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31排在《百家姓》前四位的是:赵钱孙李。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32.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33.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4.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澶渊之盟”。 35.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36.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37.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38.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9.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40.出现在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一种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41.到了宋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其原因是: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再加南方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42.宋代人们插秧使用“秧马”, 主食是优良的占城稻,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陶瓷畅销世界各地,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长江流域。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

43.出现在宋代的“瓦舍“是娱乐场所。到瓦舍来娱乐的人主要是市民。 44.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士农工商”的“士”就是读书人,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春节)、寒食、冬至。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45.1206年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被誉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也就是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46.元朝实行民族岐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从高到底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47.元朝时,迁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人以及蒙古人,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回族,他们一般信仰伊斯兰教。

48.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49.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中书省。地方上的最高的机构是省。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50.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可以重复使用,能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宋代人们将磁化的钢针支撑固定在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沈括是我国北宋著名的科学家,著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1.在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之前,多数的中国人主要的衣料是麻。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的贡献主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52.元杂居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3.《资治通鉴》的主要编者是司马光。“鉴”的含义是借鉴。 54.两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有: 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两宋之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55.明清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②设立了锦衣卫和东厂制度;③设立廷杖制度;④清朝建立军机处。其目的都是加强皇帝权利。

56.明清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典型的表现是大搞文字狱,目的就在于钳制思想。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57.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中期,倭寇危害最为严重。

58.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戚继光年少时的壮志,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59.1662年,清代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荷兰占据台湾38年)

2

60.17世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两次带兵击败沙俄,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61.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境贸易。这个条约解决了中俄东段边境的边界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2.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准噶尔是蒙古族的一支)。18世纪中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维吾尔族)。

63.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皇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64.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地区设立参赞大臣。

65.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清朝为了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以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大业”的目的,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66.清朝前期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那些措施:①坚决镇压准格尔部和大小和卓的版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等地的管辖。②建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③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等官职,加强对西北和东北边疆的管辖。④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67.明成祖迁都北京(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明清两朝的皇宫),今称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于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68.故宫中,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

69.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长城的作用:①长城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能力;②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长城的象征意义:长城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70.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 71.宋应星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72.

73.明清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较西方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74.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应该是铁甲船。

75.郑和下西洋途经南洋,历史上很多中国人移居南洋。南洋是指现在的东南亚。

76.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用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清朝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与外国的交往。闭关政策实行的原因:①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②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表现:①限定通商口岸;②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③提高关税,抑制进口;④实行行商制度,监视外国商人。

77.闭关锁国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该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78.清朝康乾盛世的盛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清朝中期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 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瓷器.纺织品。

79.在现代社会,宪法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我国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呼吁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也就是说,宪法或法律应该为社会每一个成员共有,服务于社会每一个成员。

80.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反映了这“四民”的社会地位。到了清朝,商人的地位提高很快,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81.明清时期主要面临的危机:①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白莲教起义;②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了世界潮流;③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的发展;④英国十九世纪推行的鸦片贸易使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危机。

82.以史实说明清朝前期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所做的努力。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边防。⑵.清朝取得了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的侵略活动。⑶.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材料分析

1.“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第五次东渡,又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他是鉴真,要到日本,弘扬佛法。

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矢志不渝,坚贞勇敢。从中可以学到他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是什么? 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答: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

3.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3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的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⑶他们统治时期的局面有什么共同点?

答: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勤于政事。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1)材料中“中华”“夷狄”各指什么?是唐朝哪位皇帝说的? 答:汉人居住的中原地区;周边少数民族;唐太宗 ⑵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 答:开明政策

⑶这位皇帝被各族首领拥戴为什么? 答:天可汗。

5、简述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答:.⑴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⑵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⑶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话谁说的?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海波”是指什么?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

答:戚继光;爱国;倭患;浙江、福建、广东。

⑵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郑成功 收复台湾。

7.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这是唐朝哪位统治者所引用的一句话? 答:唐太宗

2. 他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他如何取得这一成就?

答:贞观之治 政治上他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法律上修订法律,减轻刑罚 3.对他的统治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8、阅读下列材料:“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请回答: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答:清朝。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闭关政策;评价:在抵御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

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9、“形如彩虹、千年不垮的赵州桥,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故宫,延绵万里、坚不可摧的长城,还有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们为世人所赞叹,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请回答:

⑴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何地位? 答:李春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⑵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它在世界宫殿建筑的地位如何? 答:明清;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⑶明朝重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长城西起哪里? 答:抵御蒙古族的进攻。嘉峪关。 ⑷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答:洛阳;涿郡---余杭。

10、“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一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培根

请回答:

⑴培根所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⑵这些发明有什么影响?

答: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改变世界的面貌。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交子 出现在北宋时期 四川地区 原因:商业繁荣,贸易活跃

12.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1)统治清明的治世和繁荣盛世的局面.在治世和盛世的局面下,经济发展.(2)对外交往活跃(3)国内民族融合.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答:①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②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③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会盟

(2)请谈谈唐朝前期能够出现统治清明的治世的原因.

答:统治者励精图治,重用人才,重视经济发展,轻徭薄赋,锐意改革,所以出现治世. 1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可谓是壮举,请回答

(1)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答:指南针

(2)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处?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

答: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作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南洋地区经济开发。

(3)清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产生什么危害?

答: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 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明清两朝不同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答:对外开放才能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就会落后挨打. 14、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P:9、11、26页

问题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案:⑴唐太宗⑵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⑶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⑷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15、材料一:"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比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道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玉林》 问题: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⑵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P:15页 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⑵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 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 并戒奢从简, 对外开放. 这些改革措施, 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6、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问题: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 P:21页

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 才之士, 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 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1300 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⑷ 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17、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李白. 问题: ⑴材料一的晁衡是哪个国家的人?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唐玄宗时, 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 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死后安葬在一座寺庙,这座寺庙是? P:32-33页

答案:⑴日本,遣唐使⑵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日本的城市和铜钱样式也和唐朝的相似.⑶鉴真,唐招提寺

4

18、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 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 始,何时结束? P:64页

答案: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 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19.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⑵反映了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 P:71页 答案:⑴王安石⑵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 穿新衣,拜年⑶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⑷元旦

20.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 68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 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P:83页

答案: 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指南针的 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 南宋地处东南沿海, 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 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21.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 问题: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只谁?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⑶上述 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P:99页

答案: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吏,户,礼,兵,刑,工 ⑶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

22.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⑷ 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P:128-129页

答案: ⑴郑和, 他从1405 年至 1433 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 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23.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问题: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P:99页

答案:①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 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②1661 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 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③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24.材料一: 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 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 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 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 问题: ①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 ②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③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P:105页 答案:①金: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②明成祖时,紫禁城(故宫)是我 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③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25.材料: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问题: 《红楼梦》 ① 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P:102页

答案:①曹雪芹,清朝②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