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一)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吕 莉(江苏)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江苏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09年7月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

(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

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

(1)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

(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光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板书:(略)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二)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1]

师:同学们,上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

(屏幕显示)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

(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

(学生速读课文。自由发言。)

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

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

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

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

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

师:啊,细节描写生动。

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

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

师:好。老师来讲一讲。

(屏幕显示)

课文线索清晰 生活内容丰富 语言别有风味 片段描写精彩

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第三,【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语言别有风味。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

师:我们再来体会它的语言风味。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大家一起读起来。

(屏幕显示)

蹲锯 酬和 譬喻 柞木 熹微 淳朴 龙吟凤哕 箍桶 阉鸡 忌讳

(学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

师:咱们再来看它的语言描写方面的特色。(屏幕显示)

特色概说

“事物描写”片段 “情景描写”片段 “人物描写”片段

“景物描写”片段 “动物描写”片段 “场面描写”片段

师:(边读边讲述)“事物描写”片段,大家看这样一段话: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这是描述对歌是一件什么事。“情景描写”片段,大家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人物描写”片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啊,描写人物太生动了。“景物描写”片段: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动物描写”片段,写戴胜鸟,还有云雀。还有“场面描写”片段: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这些都是“场面描写”片段。一篇文章里像这样有事物、情景、人物、景物、动物、场面等多种描写很少见。

师:现在,大家再自由朗读这几个片段,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教师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没有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体会手法,而是用“特色概说”这一精当的主问题替代以上繁多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略感受课文鲜明的“特色”,既具简洁之妙,又有新颖之美。)

师:下面,我们来围绕第二句话活动——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

(屏幕显示)

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四段,首先一起朗读。(学生齐读第四段。)

师:这篇课文的美段写得多么的精彩。精彩在哪儿?要由我们自己来发现,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叫作“美点欣赏”。

师:下面请同学们钻研、体会课文第四段,发现这一段中某一个方面的美点,然后向大家进行介绍。开始读书,开始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品析、交流。)

师:好,各抒己见。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里一些动词生动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蓝天空中钻去”的“钻”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伏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现。

师:“钻”既写出飞行的路线直,又写出飞行速度快,表现出云雀的轻捷。

生2:在第四段中描写戴胜鸟“郭公郭公”的叫声精彩,用拟声词将戴胜鸟的叫声写得十分生动。

师:啊,你模仿一下吧。我想听“郭公郭公”是怎样叫。(生笑)找你呢,他能代替你来叫。

师:(生模仿“郭公郭公”地叫)哦,他坐着叫比站着叫好听。(生大笑)好,继续。 生3:大家看“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一段话,这段话其实有很多点都值得我们钻研。比如,“小山坡”“土坎边”这两个地点让我们看出,云南这地方处处绽放自然美,作者通过这种特别新颖的描写,渲染出十分欢悦的气氛,给人真的是唱歌的感觉。再看,写报春花的颜色是“粉蓝色”的,这与后文“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联想,报春花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交织,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看那些报春花啊鸟啊,都十分活跃,让人情不自禁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师:品得好。我再将你的发言升华一点点,那就是“这条路通过的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这是写“面”;写粉蓝色的报春花是写“点”,有点有面,笔法多么高妙啊。你还说写“小山坡”“土坎边”等等都写得很小很秀气,我觉得微风也是,轻和的微风,多么惬意的风啊。

生4:我体会的是“呼朋唤侣”这个词,首先用拟人,把鸟语说成人;另外,“朋”和“侣”是指朋友和情侣,这两种人都是美好的,能让人联想到这是充满感情的、充满美的地

方。

师:是啊,将各种美好的小鸟歌唱声说成“呼朋唤侣”,具有人的感情,多美妙,多生动,多简洁。

生5:从“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一直到“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这一大句话用分号隔开,前面说的是静止的植物,后面说的是动态的歌声,一动一静,很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境界。

师:她是对刚才同学发言的补充和升华。这些静景和动景,都是为“我”听悦耳动听的山歌服务的。这么美的地方,有小鸟的歌声,同时还听到赶马女孩子唱歌。美景啊美人啊,多么惬意!

生6:这一段用拟人手法,作者还将声和色都写出来了,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有声有色。

生7:在这一段里,我还看到赶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静景有动景,静的有树林、柞木林、竹子林还有花草,动的有女孩子的歌声和鸟的叫声,整个这一段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物。

生8:本段主要围绕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描写了三种歌声,有云雀、赶马车的女孩和戴胜鸟的歌声,而且赶马车女孩子的歌声是具有淳朴本色美。

师:另一种歌会形式是大自然里的歌会。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写自然风光,对赶马女孩的唱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也可谈一谈。

生9: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连云南的鸟儿都喜爱唱歌,何况人呢。

师:而且形态描写也漂亮,不是毛茸茸的而是花茸茸的,多好看。

生10:我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主要写云南歌会,歌应该是重点,但很多地方写了鸟,而且写得细致,并没有很详细写歌声。

师:是的,文章有大量篇幅写自然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后面的同学能不能解答一下? 生11:我试着给他解答。我想,这样可以从侧面写出歌声的美妙动情,你想,连鸟儿都陶醉在歌声中,那么更不用说人了。

师:这里的景物描写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话强调“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什么歌都是好听的,因为这里太美了。因此,作者这样写是有用意的。如果将赶马女孩的唱歌再生动地描绘一下,第一段生动地描写对歌,第二段生动地描写唱歌,第三段生动地描写传歌,那么文章节奏就没有多少变化,而这一段以景物描写来烘托歌声,文章就有了一点波澜。

生12:我分析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面写歌声沙哑,后面又写歌声具有淳朴本色美,这样写强调了歌声的美。

师:还是美啊。即使是发哑带沙的歌声,也具有本色的、朴实的美,一种生活的美。 生13: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写钻向天空的云雀,然后写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这也是用拟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云雀是在接受草丛中的云雀群的鼓励,才更有动力的,有种和谐的感觉。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钻”字一样,写出小鸟飞下来时笔直轻捷。整个片段都给人一种和谐欢快的感觉。

师:这是极漂亮的细节描写,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生动的、灵活的、轻松活泼的画面。继续来。

生14:这一段对动物描写得好,我最喜欢“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将鸟写得可爱、机灵,表现戴胜鸟轻松、快活的特点。

师:这一段中很多单音节动词很恰切。

生15:我又找到了动物描写也是从两方面写: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摇盘旋”很容易让人想像那种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这有声有色描写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写和动物描写都从两方面写,有形有色,让人感觉更加轻松。

师:她说写鸟扣住了唱歌。我们再来看这一段:云南到处一年四季是有歌声的,戴胜鸟对歌唱产生了兴趣,小云雀是边飞边唱,赶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这两个字也是这一段文字的线索。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师:好,把刚才大家的发言串起来再讲一遍。(屏幕显示)

美在“有声有色” 美在“有点有面” 美在“有高有低” 美在“有动有静”

美在“有人有物” 美在“有详有略” 美在“有景有情” 美在“有线有珠”

师:(边读边讲述)这篇课文美段是多么精彩啊。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提示:这是文学性的概括,我们刚才是在阐述,现在是概括。)美在“有高有低”,写了低处的景色,也写了云雀钻向高空轻盈可爱的情态;美在“有动有静”;还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动物的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来营造人物活动的美好场景;美在“有详有略”,略写人的活动,详写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爱之情流泻在笔端,不管是用词还是写句还是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表现了作者喜爱的情感;美在“有线有珠”,叫做“一线串珠”,“线”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这一段的主线是唱歌,串起了很多生活中漂亮的细节,这就叫有线有珠、一线串珠,就像闪亮的珍珠,用一条线索把它串连起来,文章的结构就很紧凑了。

(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教师将视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三)
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慢慢走,欣赏啊——《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作者:吴丹青

课前活动: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猜调》。教师教学生及听课的教师唱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一、课题导入,以歌会文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师(幻灯展示云南地图):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歌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都是靠经验丰富的歌手以传歌的方式,把各种知识、历史文化传授给本民族的群众。据说在解放前,有一个傈僳族人居住的地方,打官司的时候,被告、原告都是用歌声来申诉自己的理由,裁决人也是唱着歌来判定输赢的。所以一个高明的歌手,在他们的本民族中,非常受到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就跟着一代大师沈从文走进《云南的歌会》。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写了几种场合的歌会?

生:三种。

师:那么刚才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展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词),适合在哪个场合唱?请结合课文内容说。

生:应该是第二个场合,赶马的女孩在山路之间漫歌的场面。因为这歌很适合文中赶着马群走在山路上的女孩子们自由随兴地唱。

生:我认为是第一个场合,因为歌中写着“远方的客人啊请你留下来。”第一种场面对调子的人来自四方。

生:我不赞同。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应该是已经结束之后,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场面,金满斗会,最后人们要走了,散了,所以唱“请你留下来”。

生:我也觉得是第三种。但理由和你不一样。因为金满斗会气势非常大,大家欢聚在一起唱歌,让人流连忘返。刚才大家跟着老师学唱歌和在金满斗会学唱歌有点象,都是民歌的课堂。

师:看来山路漫歌、村寨传歌都可以唱这首歌。山野对歌可以唱这首歌吗?

生:不能,山野对歌的话应该有两个人,互相问答。彼此竞争。

师:是啊,山野对歌的特点就是互相问答,是一种才情智力的比拼。

幻灯展示:

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

村寨传歌——民歌的大课堂

二、问题引路,探究文意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不错。大家对课文提出的问题一共有二十五个。我把它整理了一下,分为四块。第一块是关于第一个演唱歌会的内容的,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对歌年轻女人的描写作用上。关于第二个演唱场合,大家的问题集中在描写呈贡进城一路景色的用意上,也有五个问题。针对第三个场合大家也提了五个问题,另外还有五个问题是对全文的理解。我们今天不可能一一解答这二十五个问题,但如果抓住主要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就不成为问题了。今天我们着重抓住大部分同学共同提出的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

师:第一个问题是(幻灯片展示):第三段对对歌的年轻女人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蔡敏、谭方舟、范益飞、朱益益、沈佳红

我们首先中找出浓墨重彩描写的这一段(幻灯片展示: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那位同学来读?要读出浓墨重彩的感觉。

一女生读第三段。

师:我发现你读第一句的“黑中透红”时加了重音,你为什么这么处理?

生:因为她们长期在外面劳作,皮肤被晒得很健康,很有特色,所以重读。

师:哦,有特色,所以重读。喜欢这种肤色吗?

生:喜欢,因为很健康。

师:你好像还重读了“白白”、“染布”等词语,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颜色很丰富多彩,又很有民族特色,所以重读强调。

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心态的人才会穿如此颜色鲜亮的衣

服?

生:活泼和欢快的人。

师:穿戴着这样亮丽的服饰,你能感受到她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生:乐观,她们经常在田间劳动是很累的,在难得的空余时间唱

歌,很乐观。

生:自然。他们在对歌的时候,是如此的放松和自由。

师:这样的女子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一起读出喜欢的味道来。(师读领起句,生齐读)

师:作者喜欢这样的女子吗?

生:喜欢。喜欢她们的纯朴、勤劳。

生:喜欢她们的精神状态。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四)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及评析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发现“意思”

师:刚才课间听了这首由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去云南,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好,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去听听云南的歌声,去看看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云南的歌会)所谓“歌会”就是聚在一起唱歌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此文,请问,本文写了谁在唱歌呢?

生:年轻女人、老人、赶马女孩

生: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师:除人外,还有谁也在唱歌呢?

生:戴胜鸟、云雀

师:这些人与鸟在哪些地方唱歌呢?

生: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

生:山路

师:还有呢?

生:村寨

师:人也唱鸟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个山字了得同学们,你觉得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生(异口同声齐答):有【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师:有没有觉得没意思的?(学生摇头)

师:那我们不妨再来静静地默读这篇文章,从细节字句中去发现其中的意思,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方框和楷体字为

课件内容,下同)

课件:意思【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细节 字句)

(学生阅读文章6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静静默读的场面令人感动,很多同学一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推广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年轻的妇女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可以看出他们唱歌的地点特别我觉得有意思

师:是啊,不是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而是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极具山野之趣、原生态之美

生:对歌有意思,与年轻妇女对唱的对手,虽然败了,但心服口服,从妇女动作上看,是轻松愉快的,说明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师:噢,可否读一下?

生: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师:他读的怎么样?点评一下(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举手,是要自己点评吗?

生:是的

师:我上课以来,还没有遇到自己点评自己的人太好了!请讲 生:我刚才太紧张了

师:想不想再来一遍?

生:(再读第二段)

【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学生鼓掌)

师:大家鼓掌,说明他读得好,你满意吗?

生:还是太快了

师:你感觉哪些地方应读得慢一点?

生:轻轻、理理、拍拍、笑笑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她的轻松快乐,所以要读得慢一点,轻松一点

师:你已深得其中三味中国的这个“乐”字,很有意思,它既读“yuâ”也读“lâ”,音乐的实质是什么,可能就是给人快乐这些年轻女人对歌不求胜败但求快乐,她们已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指着课件)其实,细节和字句就像文章的两扇窗户,只要轻轻地推开它,就会发现天光云影、意思无限现在,我们大家不妨一起来读一读

生:(全班朗读)

师:大家刚才读的时候,我从他(指着前排一男生)的表情看出他已如痴如醉,仿佛那个年轻的女人已站在他面前了(众生笑)

生:“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花儿在倾听小女孩的歌声,“不住点头”表示对女孩歌声的赞赏我

觉得这里也挺有意思的

师:你的发现真有意思,这些花是那么的具有灵性,可见你也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在这段中还有没有写到极具灵性之物?

生:“忽然出现个毛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走”可以看出戴胜鸟也是具有灵性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从“矗起头顶花冠”的“矗”和“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的“瞪”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戴胜鸟神情十分专注,对唱歌发生了兴趣

师:我们的戴胜鸟太可爱了面对如此可爱的戴胜鸟,你难道不想对它说点儿什么吗?

生:戴胜鸟,我想和你做朋友

师:我想它会答应的

生:我想和你一起唱歌

师:去吧,我特批!(生笑)

生5:戴胜鸟,到我们学校来唱歌吧!(众生笑)

师:它已经来了(指着礼堂后面),你看,它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未经任何污染,却能照亮我们的灵魂

二、没“意思”

师:同学们,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我听出来了,我们之所以觉得有意思,就是一句话,一切尽在诗意中,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然而,前不久,一个叫“飘过你的网”的网友在QQ上与我聊起《云南的歌会》

时提出了一种看法

杨兄,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很没意思,你觉得呢?吔!

师: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生:我不同意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目的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渲染小女孩子唱歌自然、轻松环境对唱歌的人有影响,不能删掉 师:什么影响?

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有这样的歌声

师:你的观点怎么和沈从文如此相像?

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沈从文《湘西民族的艺术》 生:因为我妈妈是苗族人

师:哦,你和沈从文一样,都流淌着苗族的血液 沈从文先生有《边城》等多部作品为人称道,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应该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

生:老师,我还想补充一点

师:请讲

生:作者写《云南的歌会》目的不只在于写歌会,而在于写云南是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

师:“人和自然的和谐”,说得真好!沈从文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自己在文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是错误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种哲学的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