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法学法 :
1、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
2、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1、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2.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你喜欢怎样读?(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指导看图,探究学学习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练习与设计
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六、拓展学习
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七、作业设计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3、你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二、继续探究学习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课教案】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五、练习设计
自由读韵文,看谁读出节日的欢乐。
六、反馈与小结
我们还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
七、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2、造句。
中秋„„
踏青„„
板书设计:
春节 清明 端午
饺子 扫墓 粽子
拜年 踏青 龙舟
教学反思:
中秋团圆 月饼
识字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术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 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归类识字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和军事装备、武器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文。
1、看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还不太了解的?
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的图和词语。
手枪 步枪 机枪 站岗 巡逻 巡航
飞机 潜艇 导弹 哨所 领空 海疆
(1)相机点拨以下词语:
“巡”、“弹”是前鼻音,“航、艇、疆、岗”是后鼻音;“哨”是翘舌音;“巡”的韵母是un,不是in。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齐读。
2、把你知道的与这些词语有关的知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新部首“巳”部。
2、教学生字字形,书空。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教师.范写,指导写字技巧。
(1)“巡”:走之旁,里面是三个撇点,撇要长,点要短。
(2)“弹”:弓作为偏旁,写时要扁一些,滕出地方写右边的“单”
字。
5、学生仿影,临写。
6、反馈。
展示学生所写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课教案】
1、按要求填空。
“导”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 )笔。
“岗”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 )笔。
“巡”是( )结构的字,韵母是( )。
“弹” 音序( ),共( )笔,第三笔是( )
2、扩词。
机( )( )( )
弹( )( )( )
航( )( )( )
导(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学习交流武器装备,对学生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齐读。
二、质疑解难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合作解疑。
2、讨论交流:你对哪些词语还不了解?
机枪:它的子弹能“哒哒哒哒”地不停发射,速度很快。
领空:是一个国家陆地、江河湖泊和领海上的整个空间,是这
个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同样不容外国侵略。
海疆:是一个国家的沿海地区和沿海海域。
巡逻:巡查警戒,一般指陆地上的巡逻。
巡航:巡逻航行,既可指海上,也可指空中。
潜艇:亦称潜水艇,是在水中进行战斗活动的军舰、下潜深度一般为100—9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和突击威力,能远离基地长时间的独立在海上进行战斗活动。 导弹:装有弹头、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武器。依靠控制系统的制导,能使弹头击中预定目标。
3、齐读生字词。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收看有关电视节目或者请教他人,收集课文以外的武器装备的名称及图片。
四、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海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
空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
陆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
2、填写适当的量词。
一( )手枪 一( )机枪
一( )飞机 一( )潜艇
3、组词,再造句。
航( )
导( )
识字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写好“狮”字。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 正确朗读韵文。
教具准备:
动物图片 小黑板 词语卡片 收录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然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吗?
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6就是由动物的名称组成的词语。
你们想去天然动物园,和它们交朋友吗?
(出示老虎图)老虎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它是怎么说的呢?想不想听一听?
放录音:同学们,我是天然动物园里的老虎,我们天然动物园里可热闹了,你们想来参观可以,但必需要闯过三关,你们能行吗? 第一关,你们要读准12种动物的名称。
二、初读韵文
1、下位看图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每一种动物的名称都读到。
2、把你觉得难读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请他帮你正正音。
3、在刚才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
4、你们看这些词语没有了拼音你能读得准吗?(看板书指名读)
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很棒,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一关。
三、看图读词读韵文。
录音:第二关,请说出这12种动物中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或者相关的知识,能行吗?
1、在小组里说一说。
2、指名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及相关的知识。
狮子 大象 老虎
狮子和老虎谁的本领大呢?
实际上,狮子生活在非洲,老虎生活在亚洲,它们从来没有决斗过。即使把它们放到了一起,而狮子性情温顺,它们也不会决斗。
我国成语中有“谈虎色变”、“与虎谋皮”、“虎视耽耽”、“虎口余生”、“虎穴龙潭”等说法,很形象地反映了对虎的恐惧和敬畏。
虎的确有凶猛的一面,因为它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自然不能如绵羊一般温驯,否则就会饿死,所以凶猛的性情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正常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使虎得到足够的食物,虎是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的。虎是自然界重要自然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远远超过狮子和老虎,狮子和老虎一般不敢袭击大象,否则回被大象活活踩死。若小小的老鼠钻到大象的鼻子里,大象的一个喷嚏能把老鼠摔得很远,现在,你会觉得谁是森林之王呢?
仙鹤 孔雀 鹦鹉
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富贵吉祥的象征。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主要分布在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中缅边境、热带雨林中。蓝孔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繁殖,极具开发价值。 仙鹤
鹦鹉的羽毛色彩鲜艳,非常漂亮,它会学人说话,有条成语叫——鹦鹉学舌。
猴子 猩猩 麋鹿
猴子有一个细而长的尾巴,他的尾巴有很大的作用,能抱树睡觉,跳跃时起平衡作用。猩猩没有尾巴。
麋鹿也称“四不象”: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尾似鹿驴非驴,蹄似牛非牛。 斑马 棕熊 袋鼠
斑马身上有黑白条纹。
棕熊:毛褐色,胸部有一条白纹。冬天有冬眠的现象。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强健有力,走起路来一蹦一跳,一步能跳3-5米,有时连7、8米的小河也能一越而过。雌性肚子上有一个育儿袋。
放录音: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再闯过第三关就可以来到我们天然动物乐园了。 第三关,你能读出对我们动物的感情吗?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放录音:同学们,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三关,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天然动物乐园。
4、看录象:天然动物乐园。
5、说话练习:
天然动物园里可真热闹,有( )的( ),有( )的
( ),还有( )的( )。
6、小结:
天然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可爱,它们生活得多快乐!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指导生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狮”,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朗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口头说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好部分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字词卡片。
2、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二、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己描红。
2、你觉得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虎:第五笔是横,不是撇。
雀:偏旁是“隹”。
鹿:第四笔是横折,第五笔是竖。
斑: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得紧凑。
3、学生再一次进行描红联系。
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5、反馈。
展示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师( ) 星( ) 代( ) 机( )
狮( ) 猩( ) 袋( ) 虎( )
二、查字典。
生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页码
袋
虎
猩
斑
三、扩词。
斑( ) ( ) ( )
袋( ) ( ) ( )
识字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比较“ 、 、”、“ 、 ”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
3、看图读熟词语,能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识字2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 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熟字带生字法。 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设计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计
画一画桂林山水。
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秀峰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筏 鸬鹚 画廊
教学反思:
识字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最上面是两个表,以两两对应的形式表现了“礻衤”、“宀穴”的“实物——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形近偏旁带字的形式依次列出12个相关词语,以资印证。词语分为四组,配有四组彩图,与四组词语相对应。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区别形近偏旁。
学情分析:这课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在前面的识字3、识字4中学生已接触过同类型的课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礻—衤”、“宀—穴”这两组偏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比较“礻 衤”“宀 穴”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5 个生字。
2 .比较容易混淆的“礻、衤”偏旁。
3 .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小朋友,这些偏旁你认识吗?出示“日、目、氵、冫”它们分别和什么有关?指名说。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一对长得很像的部首,学习新的生字,看谁的收获最大。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
⒈(出示图和韵文)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⒉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组内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长带领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指名读。
⒊不带拼音,自由练读,齐读。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词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词语。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
仙、祖宗等有关)
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⑴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⑶全班交流。
⑷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设计理念】
通过多媒体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⑴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⑶全班交流。
⑷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四、诵读韵文,理解拓展
⑴出示“神话、祝福、祖先”。指名读。
同学们看,词语的周围有几幅图,想想看这些图是跟哪个词语相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⑵课件出示图,指名说说与哪个词语相连,为什么?全班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听过什么神话?神话就是什么意思?(是关于神仙的,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的故事。)这位老神仙拿着一个福字,他是要把幸福送给人们呢,送给老人,是希望老人——,送给小朋友,就是希望小朋友——,所以说祝福就是祝愿别人平安和幸福的意思。你会不会向别人说一句祝福的话?我祝妈妈_____。我们人类就是由原始人进化来的,所以说这是我们的祖先,只要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民族的上一代,只要是跟我们隔得年代久的,比如说爷爷的爷爷啊,就可以称为祖先。
(4) 齐读这组词。
(5) 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6) 小朋友,“裙子、裤子、衬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种,你还知道哪些衣服名称?
(7)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8)连起来诵读每一二两行。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课教案】
⒈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⒉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⒊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⒋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⒌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六、布置作业
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并了解意思。
板书设计:
礻(示)神仙、祖宗
衤(衣)衣服
识字7
教材分析:本课为形近偏旁比较,又是实物-古文字-今文字演变识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 个生字。
2 .比较“礻、衤”、“宀、穴”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 .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难点:
⒈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⒉能够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方法: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提问质疑,自探、合作并交流展示,最后归纳小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这儿有两组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江、河、海”、“柳、杨、松”,指名认读。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形式出现的看图识字课文,认识一些新朋友。
⒊板书课题,齐读。
二、提出问题
⒈(出示图和第一、二竖行)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⒉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组内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长带领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
⒊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三、探究学习,区别“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四、运用拓展
⑴出示“神话、祝福、祖先”。指名读。
⑵出示图。小朋友,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你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交流交流。
⑶说话训练: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⑷齐读这组词。
⑸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⑹小朋友,“裙子、裤子、衬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种,你还知道哪些衣服名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⒈开火车抽读学过的生字词。
⒉指名说说“礻”和“衤”的用法。
⒊过渡激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带有“礻”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先有关,带有“衤”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识记,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能最快最准地在今天学习的词语中发现规律。
二、提出问题
⒈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自由读第三、四行,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读。
2、全班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探究学习
小结: (“室、宅、家”三个字都有“宀”这个偏旁,“窝、窗、窟、窿”四个字都有“穴”这个偏旁。)(多媒体分别显示“宀”和“穴”。)
“宀”表示房屋,带有“宀”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带有“穴”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齐读第三、四行。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宀”和“穴”偏旁?
四、运用拓展
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据字的偏旁就可以理解意义。课后,大家可以找找平时容易写错的字,用上今天学到的本领,想想有什么好方法来分清、记住这些字。
五、布置作业
⒈练读生字并组词。
⒉看笔顺图,在课本上按笔顺描红,并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
⒊交流:你学会了哪个字?做小老师教教大家。
⒋学生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