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11认识中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美术课件】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资料链接】: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
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
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
(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认识中国画美术课件】
、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小结
(四)(五)(六)五、课后反思: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认识中国画
教 案
执教教师:董永宝
2015.4.2
对当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的认识
[摘要]鲁迅先生曾说: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笔者就高中教材中国画作品进行了反思,得出“传统的才是永恒的”结论。
[关键词]人品 画品 人格
美术欣赏课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它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构建一个具备美术修养的人格的台阶,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当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的现状【认识中国画美术课件】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其成就表现在诸多方面,当中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内涵而屹立人类绘画艺术之林,感染着古今中外无数大师学者,然而,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感到最陌生的,居然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绘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文明的交融,绘画工具材料的“便携”化,孩子从小涂鸦时用的就是油画棒、水彩笔,以后用的又是水彩颜料,水粉颜料,接触的基本都是西洋画的工具;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大量的外来绘画语言搅乱了人们的视线,孩子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望促使他们用另外的绘画形式满足自己的视觉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在中小学阶段过于强调绘画技术性、技巧性,淡化了作品的思想性,让我们自己丢失了自己。文化交流不应排外,但更不能使自己传统文化失去本位,初中美术课程中,国画教学只有几个课时,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中,古代、现代中国画加起来占全教学总量10%弱,传统艺术在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断层。人性是相通的,艺术也是相通的,当我们沉溺于西画五颜六色的再现性外表之时,毕加索、罗丹早就迷恋上东方表现性文化的意韵。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的实质,就是对人之真性的表达和阐述,作品既令人荡气回肠,又让人回味无穷。
二、对高中美术国画教学的认识
纵观中国绘画,凡能惊天地、泣鬼神,畅抒胸意的优秀作品,无不是出自情
浅谈初中美术课中的国画教育
初中美术教育课主要通过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方法体现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国画代表了
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精髓所在。
初中美术国画教育文化情境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美术教育中国
画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认识国画与自然、国画与文化、与科技综
合性的美术活动,最美的画源于心灵与现实擦出的美丽火花,所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如此,让人心弦颤动。
一、国画教育中的“诗情画意”的文化底蕴
国画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单纯性,象征
性和自然性,中国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受规律束缚,面面
观,寓情于景,其要素不是在于写实,而是表达作者的意境与现实
的火花,有着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姿态,可以说是神形兼备,“诗
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如“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
流水飘香乳燕啼”,一个满是蝴蝶的画面,翩翩起舞,带动我的思
绪编织一个蝴蝶的世界,汇集了诗、书、画为一体。《清明上河图》
中国人的骄傲,展示了北宋都成郊野、汴河、街市的繁华景象,有
着清晰的视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渗透着个人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反映民间艺术与文化遗产精髓所在,堪称“神州第一画”,
暗示中国不可磨灭的辉煌。
二、以诗情画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索性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