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军民大生产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军民大生产教案

  《军民大生产》教案

  课题 军民大生产 课型 唱歌 课时 1 上课 时间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形式不是太了解,需要多方面挖掘教材、多侧面讲解、视频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准确把握劳动号子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在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并掌握“>”重音记号的作用, 以及第二乐句前三小节(5-7小节)中切分、十六分音符、变化音、衬词等音乐知识点。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一领众和要配合默契,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记住《军民大生产》的作者张寒晖。

  过程与方法

  感受、探究、体验、模仿、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即对劳动者的尊重。

  课标与教材

  分析课标要求

  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即对劳动者的尊重。

  重点

  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准确把握劳动号子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

  在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并掌握“>”重音记号的作用, 以及第二乐句前三小节(5-7小节)中切分、十六分音符、变化音、衬词等音乐知识点。

  教学方法

  与媒体

  视频结合探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为学服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课程设计

  (一) 导入:

  1、多媒体播马季相声《劳动号子》的视频片段;

  2、师:刚才咱们看到的是马季的相声《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咱们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题材,刚才相声中也听到了,它的历史最为古老,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作用。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

  (二) 讲授新课:

  1、初次聆听:

  歌曲欣赏,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你认为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为了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学唱前先欣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并简单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及词作者。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词作者:

  (1)这首歌是1945年时任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的张寒晖采用陇东妇女们推磨时演唱的劳动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并填入体现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情景的歌词改编成的歌曲。

  (2)歌曲原名《边区十唱》,又叫《解放区十唱》,共有十段歌词。1964年,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词精简为5段,并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2、复听:

  歌曲音乐有什么特点?

  节奏——鲜明、坚定有力,有动力感;

  演唱形式——领唱和齐唱,“一领众和”;

  情绪——热烈;

  结构——短小;

  衬词——风趣。

  3、学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军民大生产》。

  (1)学生跟钢琴唱旋律。

  注意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注意“>”重音记号的作用。

  注意第二乐句前三小节(5-7小节)中切分、十六分音符、变化音。

  (2)老师弹琴范唱,学生跟唱。

  注意衬词节奏的准确性。

  在演唱歌曲时,为了能充分表现劳动的节奏及热烈的情绪,可让学生在带有“>”重音记号的拍子上,攥紧拳头用力向下挥动来配合演唱。这样,气息也会随之吸得很深、很饱满,能够带动演唱的声音既有力度又有弹性,也能减少或避免大声演唱对嗓音造成的损伤。

  4、让学生尝试多种演唱形式参与表演:

  师领生和、个人领集体和、女领男和、男领女和等。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歌唱热情和表演欲望。

  (三)创编与拓展:

  1、让学生根据《军民大生产》曲调结合校园劳动、生活编创歌词,表演新歌曲。

  2、深入到流行音乐中《新川江号子》。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结合演唱歌曲和聆听进行“编创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让学生清楚劳动号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民族音乐产生的作用,传承劳动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艰苦奋斗的,自力更生教育,从小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学习者(学生)特征分析:

  班级共有65名学生,他们中有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课。他们对于劳动号子这类歌曲,虽然有些陌生,对于学习本课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另外,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是农村孩子,但是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步提高,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重要的劳动经历,正好可以激发孩子们喜欢这类歌曲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有效的利用双手和大脑,疏导、督导、指导他们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等教育。孩子们都喜欢网络,结合教学内容,搜索出相关的视频,歌曲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劳动号子这类题材歌曲和音乐的特点,潜移默化的去感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2、知识与技能:能使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教学重点:

  学唱体验歌曲《军民大生产》,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体会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切分节奏和密集的十六分音符。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大屏幕出示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的剧照。

  师问:相信很多同学看过这一部电视剧,你知道剧中讲诉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吗?请说出理由。

  生自由答,

  师总结:根据电视剧中的主题音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可以判断出剧中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山东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地区。《沂蒙山小调》是山东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歌,属于中国民歌小调的范畴……

  今天阿,我们再来继续了解中国民歌。

  二、学唱新歌《军民大生产》

  (一)、整体感知 了解背景

  1.播放《军民大生产》。

  生聆听并思考:歌曲中描绘了一副什么场景?

  生答:劳动的场景。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了解的中国民歌的一中重要体裁:劳动号子。

  2.出示劳动号子的定义。

  3.播放《军民大生产》

  生聆听并思考:歌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自由答:时间是抗战时期;地点是解放区;人物是军民……

  4.出示作者及时代背景:

  《军民大生产》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张寒晖 作曲家(张寒晖(1902~1946),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二)唱会歌曲

  1.听唱法。(听3遍,要求学生动口、动手打拍子)

  注意:提醒学生变声期的保护,切记喊唱。

  2.解决难点:

  方法:打拍子读歌词。

  3.模唱。(用la模唱)

  4.填入歌词练唱。

  三、二次创作 唱好歌曲

  1.播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资料视频。

  目的:让学生了解历史。

  2.播放《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片段。

  生思考:当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歌曲中体现了军民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3.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积极、乐观、不畏艰难等等……

  4.师示范领唱,同学们在嗬嘿时进行应和着唱,同时用力耸肩配合

  着。感受一下劳动号子。

  5.师:现在啊,让我们把时光追溯到40年代,用我们的歌声再现陕甘宁边区军民劳动的场面,去感受一下《军民大生产》这首脍炙人口的劳动号子。

  生分组演唱《军民大生产》。

  设计意图: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视听歌曲,通过东方红舞蹈史诗百度视频全景展示当时军民大生产时候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熟悉旋律、了解歌词的情景中,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又对歌曲得内容有所了解。

  2.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足够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也提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此教学环境中展示个性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歌曲的风格,建立起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结束语

  我们一起朗诵“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吧,让我们饱含热情的再一次演唱一遍《军民大生产》” 做劳动动作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在教唱歌曲前通过网络搜索了相关的视频比,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了情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自动的参与到歌曲的学唱,表现歌曲,创作歌曲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得到充分激发,不但能积极热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对“劳动号子”这一音乐体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拓展演唱以劳动动作的创编等练习,更深一步的理解了劳动号子这一民歌特点。另外,让学生在虚拟的劳动中舞动起来,对日后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更多的参与劳动实践做好了奠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6637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