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缆车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缆车是由驱动机带动钢丝绳,牵引车厢沿着铺设在地表并有一定坡度的轨道上缆车运行,用以提升或下放人员和货物的运输机械。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五年级音乐缆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音乐缆车教案

  三年级音乐《报春》《缆车》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报春》

  2、读谱知识:3/4拍的拍号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目的:

  1、根据歌曲内容,运用连音、断音、非连音的唱法,表达春天来到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报春》

  1、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天,天气非常的冷,大家都非常的盼望春天的到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报春》。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歌曲有什么特点?

  3、跟琴视唱曲谱,注意休止符处。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词。(熟练练唱)

  4、歌曲处理: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2/4拍的拍号,现在大家看看《报春》这首曲子的拍号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3/4拍。

  (2)、请同学们自己根据2/4拍的知识得出3/4拍的含义

  教师再讲解3/4拍的强弱规律。

  (3)、请同学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报春》。

  (4)、教师再次讲解三拍子指挥图式。

  请同学跟着教师做一做。

  5、集体齐唱:拍皮球

  三、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节目。

  表演节目

  四、小结:

  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划牌子,一部分用乐器伴奏。(注意:强弱)

  板书设计:

  拍号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2、欣赏《缆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运用节奏连接的初步知识,选择通顺、流畅的节奏连接方式。

  2、复习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选择节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们齐唱《报春》。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提问:3/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3、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用乐器伴奏,一部分打三拍子(注意要体现出强弱规律)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分别视唱第一题的两条旋律。

  然后分组作两条旋律,每组派出代表将本组做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看那组做得又正确又好。

  教师做评委

  2、请同学们分别拍击第二题的两条旋律,仍然按两组作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排列的节奏比较合理,又准确。

  四、欣赏《缆车》

  1、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缆车》

  教师简介:《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歌中所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系模仿缆车在缆绳上滑动的声音。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和《我们的田野》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

  总结这首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奏。完成听听想想。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大班科学教案:滑动的缆车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评析: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幼儿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7124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