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识字第1课。在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中,孩子们对四季之景有所了解,而这一课以识字为主要目标,却又不仅只是识字,更是一种新旧知的联系,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深入唤醒与感知。四季将在孩子们心中有更丰富的形象。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案,供大家参考!
【认识四季】
地球围绕太阳昼夜不停的公转,太阳赋予了四季不同的光和热,于是,地球上有了四季。
资料袋: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读图识文】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四季之景与文字整合在一起。读图,即是理解文字的好帮手。
你看,四季就画在四幅扇形图中。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形图,很有中国味儿!
细看,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春天,和暖的春风拂过,吹送着桃花的香气,吹飞了杨柳条条,绿叶嫩绿,远山青翠,一片生机勃勃。有诗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夏天,急风骤雨,滂沱而下,滴落在粉红含羞的荷花上,滚动在碧绿如玉的荷叶上,仿佛能听到它欢快的乐章。有诗云:“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秋天,天气转凉,早晨起床,我们会发现地面上、树叶上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大自然似乎被洁白冰冷的霜冻红了手脸,凉意透过纸背。有诗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资料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案
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大地一片银白,静谧详和。近处,不知是哪个孩子堆的雪人,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远处,房屋灯光柔和,堆雪人的孩子是否围在火炉边说着悄悄话。雪花依旧下。有诗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太阳带给了大地四季的轮回,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个性。
学法指导:
1.
看图说话:引导孩子们读图,说说图片内容,可以以“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我仿佛触到了……”等句式来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唤醒孩子们对四季的真实体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
3.
发现词语特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季节名称在前,气象景物在后。学习时,可以先写出四季,再根据图片补充气象景物,连成词,并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气象景物来代表这个季节,从而感受季节的特别之处。
4.
5.
识字:霜,形声字,上形下声,雨字头表示霜是水汽凝结而成。
6.
认识“雨字头”,比较从“雨”到“雨字头”书写的变化,介绍汉字“谦让”之美;了解“雨字头”的汉字与“雨水”有关、与气象有关。
拓展识字:雪、雷、霞、雾、雹等。
【比较动词】
在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基础上,各自再添一字,成了“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吹、落、降、飘”四字均为动词,它们的准确使用,使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态感。
吹:类似吹的动作。空气流动产生吹动的风。像有一张无形的大口,轻轻吹送着温暖的气息。
落:掉下来,往下降。雨从天空落下来,有些急促,有些力度。
降:下落,落下。“降”与“落”意思相近,但“降”却没有那么大的重量与力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霜的现象。
飘:随风飞动。比较轻盈。
学法指导:
1.
理解动词:用肢体语言表示四个动词,感受它们的动态,理解词语意思。
2.
3.
指导朗读:在体验的基础上,示范与指导朗读,读出轻重缓急。“春风吹”读得轻而悠远,“夏雨落”读得急促有力,“秋霜降”读得干脆利落,“冬雪飘”读得轻而婉转。
4.
5.
识字:
6.
吹:会意字,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落:形声字,上形下声。草字头,本义表示叶落,花落。
降:会意字,(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认识偏旁“双耳旁”,了解“左耳旁、右耳旁”,拓展汉字“阳”“阴”“都”等。
资料袋:
“阝”的来源——
【词语解释】楷书中把从“邑(yì)”的字中的“邑”字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右边的“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案
【字词解释】邑,会意。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本义:国。
【词语用法】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例如“邻”,从“邑”,音“粦”(lìn)。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四个季节,四种景物,四种动态,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链接了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发现大自然的美,认识中国汉字,学习如此美哉!
下一篇:pep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