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73-P74的例4、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记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以内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3.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2.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2.提问:那么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师: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板书: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3.提问:看了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答)

  师:说得太棒了,的确,这座桥不但很长,而且坚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那么这样的数怎读?谁能试着读出这两个数,(指名试读)。真聪明,大家一起试读一遍,好吗?

  4.揭示课题:千以内数大家已经会认、会读写了,那么比千大的数又该怎样认、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万以内数的认识,出示课题:10000以内的认识(板书课题)。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新版

  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2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材特点:千以内数认识的教学,在借助直观模型数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1000的含义,认识计数单位“千”,沟通个级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内容:教材P75、P76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75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数数练习。

  [1]集体数,P75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4、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1.完成第75页的“做一做”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

  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有什么发现?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在计数器上拨数

  806 480 521 600

  学生根据要求口答

  学生按要求数小方块,并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材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如何估数

  教师准备:点子图 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内容:教材P76、P77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76例2

  出示例2主题图,想一想怎样用比较合理的办法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圆点?

  (1)先数出一竖行,有10个

  10个10个就是100,圈出100,

  同样数出100再圈起来,2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十五。

  (2)借助小棒

  (3)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235这个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P77 “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 P79 1、2、3

  学生点数一竖行的点子数,10个10个数就是100,并圈出来

  同学们利用小棒动手摆一摆,并呈现小棒图

  拨一拨,说一说

  看题目写答案,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

  教学内容:教材P70—7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800 289 330 100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7图

  小组讨论:怎么较快数出主题图中的点子图。

  2.练习: (1)P79第4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互相说

  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81 13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1229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