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京韵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少儿舞蹈作品《 京韵》是由周旭创作,并由浙江义乌市机关第二幼儿园浙江义乌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在第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剪车儿 (1VCD) 演出;收录在舞蹈作品库的艺术舞蹈分类中,是一个女子群舞,适合少儿舞蹈。舞蹈作品库编辑将《 京韵》这个作品颜色属性归类为粉色,白色,蓝色,技巧含量归类为多,难度归类为专业。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京韵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京韵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京剧小知识,学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感受“中国的歌剧”京剧,让学生不要感京剧离他们很遥远。

  教材分析:《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琅琅上口,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外国人把中国的京剧称为是“中国的歌剧”,作为中国人,你们了解京剧多少呢?

  二、通过幻灯片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京剧的有关小知识。

  三、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辩、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了解了京剧这么多的小知识,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京剧和学唱京剧,首先请听范唱《我是中国人》;

  五、请看看这首京剧的拍号1/4拍,这个我们称为流水板,就是只有板无眼,全体同学跟随范唱用手点着“板”学唱;

  六、分句跟唱,老师在拖腔那里可以唱一句教一句,放慢速度演唱,并且要把拖腔的音唱清楚,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七、课堂小结:没想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还比较浓,可能是因为比较好奇,并且对那些图片也感觉很好奇,唱起来也特别带劲,但还是很难掌握这个歌曲的风格。

  第二课时:

  歌曲《蝈蝈和蛐蛐》、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教学目标:一、在上节课的京剧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大家多了解一些京剧片断。

  二、进行京剧的节奏练习。

  重点、难点:演奏锣鼓经《慢长锤》。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先复习上节课的京剧《我是中国人》。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和学唱京剧。

  三、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四、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五、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老师可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六、再一起欣赏《京调》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七、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八、学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九、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十、老师当蝈蝈,学生当蛐蛐,并且要有表演的演唱;

  十一、分组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十二、分组进行表演,比一比哪组最具有表演力,评选出优秀表演小组。

  课堂小结:学生通过这些京剧知识的学习,对京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喜欢唱这几首歌曲,希望以后还能多了解一些戏曲之类的音乐.

  新人教音乐五年级下:《京韵》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

  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

  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

  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表演,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地的一名铁路板道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却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殊死斗争。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叙述的故事。剧中女儿李铁梅虽年少,但也从其父李玉和与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触中猜测出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抗日工作,并流露出无限的敬佩之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就是小铁梅所唱的唱段。?

  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的节奏形式,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唱腔中“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模拟着小铁梅善于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对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京剧的孩子来说,演唱是个难题。所以要先聆听,感受京剧的旋律特点,慢慢跟着模仿,注意拖腔,尽量唱出京味儿。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同样和欣赏一样,对初初接触表演京剧,学生感到很茫然,也觉得难度太大。但是经过反复模仿,教师范唱的效果也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假嗓唱,以找到基本的感觉为主,表演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京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京调》,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笛子与乐队《京调》?

  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

  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

  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

  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教学重难点

  聆听《京调》,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欣赏和表演,学生对京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京剧在纯乐曲上的运用,感受器乐曲中的京韵。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

  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由于对欣赏要求的适当确立,学生对乐曲中的京韵基本能感受到,加上以前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分段欣赏之后对乐曲的结构和表现力更加有了深入的了解。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演《蝈蝈和蛐蛐》,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表演,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分析

  歌曲《蝈蝈和蛐蛐》?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重难点

  表演《蝈蝈和蛐蛐》,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种特殊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很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趣,以此激发对京剧的热爱。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

  (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

  (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

  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

  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

  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因为歌曲特殊的诙谐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加上有了一定的对京剧韵味的感觉,学起来比上节课效果高了很多。不仅能把握住旋律的特点,也能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情趣。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演《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表演,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分析

  歌曲《我是中国人》?

  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教学重难点

  表演《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京剧艺术,通过表演更好的展示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所以对京剧的一些专业的术语就必须有一定的了解。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7.召开戏曲演唱会。

  三、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

  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

  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四、小结下课。

  教后记: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渐渐加深,经过自制脸谱,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京剧里的行当,而且对京剧艺术更感兴趣了。再通过表演,从中体会京剧艺术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教学目的基本达到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1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