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有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住在屋檐下那个温暖的窝里。他还不会飞,只能拍着翅膀,伸着脖子,往窝外东张西望,想快点儿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合不合自己的心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麻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麻雀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小麻雀外形、动作、神态的描述。

  2.学习课文记叙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懂得散文写“物”最终还是为了写“人”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弱小者的关心、同情。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文章寓意深刻、含蓄,应引导学生从分析具体形象入手,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3.依据“美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审美观点,力求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对于课文描绘的两个形象——“小麻雀”与“我”的特征获得较深感受。这一点,在指导朗读和组织讨论、启发思考、扼要讲解中渗透。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小麻雀的悲惨形象,“我”对小麻雀的同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板书课题)小麻雀在田野,在麦场,在房顶,在树梢,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十分活跃可爱。不过,老舍先生笔下的小麻雀可不是这样,它是一只受了伤、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可怜的小麻雀。那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只小麻雀呢?在小麻雀身上,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到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全篇课文。

  3.要求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然后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在这段课文中,作者对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态作了怎样的描写?

  明确:

  外形:刚长全了羽毛。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

  动作: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

  神态: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它的眼睛现出进退为难的神情。它的举动和表情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2)作者为什么两次描写小麻雀跳跳、停停、看着我的动作?从作者对小麻雀的各种描写中推想出它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

  说明小麻雀想亲近我,又怕再次受到伤害,对人心有余悸;表现了小麻雀失去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但还怀着活下去的欲望。

  (3)“我正想把猫赶走,猫已经发现了小鸟,一扑把它擒住了。”作者描写猫捉小麻雀的动作,用了“扑”和“擒”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用得怎么样?对于表现猫和小麻雀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一方面突出了猫抓小麻雀时的出击快,动作迅猛敏捷,一方面也反衬了小麻雀的娇小无力,在猫的进攻面前毫无反抗能力。

  (4)读完第1自然段后,你从中看到“我”对小麻雀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明确:

  “我”对小麻雀非常同情和关心。

  文章中有的地方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直抒我的这种感情,如“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难过”;有的地方通过写“我”的行动,如“我想拿几颗饭粒诱它前来,可是又不敢离开它,怕小猫要来扑它。……我很快跑进厨房……我急忙向外院追去……”等来表现出“我”对小麻雀的同情和关心。

  4.要求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这段课文反反复复描写小麻雀的眼睛?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学作品里描写人物的眼睛往往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心情。这里描写小麻雀的眼睛,也是为了表现小麻雀的心情。小麻雀是弱者的化身。作者反复描写小麻雀的眼睛,表现出“我”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心。

  (2)“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一径在我心里睁着呢”“一径”在课文中作何解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

  “一径”,一直。这句话表明“我”一直挂记着小麻雀的命运。

  5.朗读第3、4自然段,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猫口余生的小麻雀,从外形到神态起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明确:

  猫口余生的小麻雀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样子已经使“我”难过到不忍再看第二眼。它已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的矮。头低着,小嘴碰着地,眼睛愣着,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它已经不像是清醒的,只还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希望,使它一动不动地等着生或等着死。

  (2)“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大更黑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这段描写中的“愣”字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小麻雀的什么心理?这个“愣”字与课文前面的“我愣了一会儿,又赶紧地追了去”中的“愣”字含义一样吗?

  明确:

  描写小麻雀的眼神“愣着”,是呆呆的,失神的样子,表明小麻雀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前面描写“我”“愣”了一会,是“停”了一会儿的意思。

  (3)小麻雀被猫咬伤后,“已经站不起来,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的矮。”而“我”又说它“身上没有血”“确是没有受了多大的伤”。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如果不是,又怎样解释呢?

  明确:

  不矛盾。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小麻雀精神上受到的摧残,被吓得奄奄一息的。

  (4)第4自然段中哪些话表现了小麻雀的精神状态与先前有所不同?怎样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明确:

  “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这表明小麻雀的精神状态与先前有所不同了,它在无力反抗的情形下,似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样的描写,透露出“我”对小麻雀的希望,希望它最终能勇敢起来。

  6.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小麻雀这时的形态又有了些什么变化?

  明确:

  它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

  (2)“身子长出来一些”,是针对前面哪句话说的?表明了什么?

  明确:

  是针对“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矮”一句说的,它说明小麻雀被救以后,心情得到放松。

  (3)“头挂得更低”中的“挂”是什么含义?这句话(“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描写了小麻雀怎样的神态?表明了什么?

  明确:

  挂——垂。

  可以理解为描写了小麻雀沉思的神态,说明小麻雀历经危难之后开始了思索。

  (4)“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小麻雀到底明白了什么?“明白”前面为什么用“似乎”?

  明确: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答案不一定追求一致。可参考以下几种:

  ①明白了弱小者是无法安排自己命运的。

  ②明白了眼前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但是不能只依靠别人的援救。

  ③明白了只有奋起抗争,才是一条求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

  “似乎”在这里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因为“明白了一点什么了”是“我”从观察中得来的印象,不能十分确定,所以在“明白”之前用了“似乎”一词。

  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对小麻雀外形、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到小麻雀是个弱者,它是一个不幸者的悲惨形象。我们知道,散文中描写“物”最终还是为了写人。那么,小麻雀代表了哪类人呢?作者在小麻雀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思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塑造小麻雀形象的深刻意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1.朗诵全文。

  2.讨论问题。

  (1)小麻雀代表了哪类人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小麻雀形象呢?

  明确:

  小麻雀代表了旧社会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内心活动,与剥削制度下受压迫、受损害的人们在无法抗拒的灾难中的心理状态极为相似。在旧中国,不是有许许多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吗?他们遭人欺凌,无力反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希望别人照顾,又不能获得实益。作者看到了小麻雀的遭际后,“浮想联翩”由“物”及“人”,见物生情,因而写物写人。

  这篇文章写于30年代。作者自己曾这样说过:“因为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怨气发泄出来。……我只写出我对他们(指受压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小麻雀》所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思想感情。

  (2)怎样给全文划分段落?

  明确:

  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的凄惨情景。(第1自然段)

  ②写“我”追猫救雀。(第2自然段)

  ③写小麻雀意外脱险后的凄惨情景。(第3、4自然段)

  ④写小麻雀似乎有点醒悟。(最末一自然段)

  (3)怎样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文章写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爱护遭受灾难的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愿弱小者尽快觉醒,勇敢地站立起来,做自己命运主人的热切期望。

  (4)这篇课文为什么如此感人?在写作方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①细密入微的客观描写。

  作者仔细观察了已受伤后的小麻雀,准确地把握了它的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形态描写将它可怜的形象描绘出来,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心理。

  ②将主观情感渗透到客观形象的描写之中。

  在整个描述的过程中,作者流露着怜悯、同情心理,这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渗透在对小麻雀形象的描绘之中,作品写的虽是小麻雀,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3.要求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及写作上的优点。

  布置作业

  1.文中反复描写小麻雀的眼神,将这些句子摘录出来,体会各自表现了小麻雀怎样的心情?

  2.小作文。

  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然后描写它的外形、动作、神态等,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最好能含有寓意。

  二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

  2.能生动地歌唱《小麻雀》,歌声轻盈、跳跃,富有美感;让学生有爱护

  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2.歌曲编创和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合作表演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竞赛活动……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逐渐培养学生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

  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

  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录音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活泼的、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听录音读歌谣。

  6.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其他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用动作表示)

  7.启发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读歌谣.

  (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8.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三、创造表现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听音跟唱歌曲。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师重点强调歌曲要唱的轻盈而富有弹性.多练习几遍.

  6.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韵律特点。

  7.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8.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

  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10.个别抽查

  学生自评,互评.(师指导学生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

  教学反思:

  《小麻雀》这首歌曲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创作歌词,把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动物编成歌曲来演唱,学生非常的感兴趣。

  学习新歌时,我先让学生互相讨论、了解小麻雀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把知道关于小麻雀的知识讲给大家听。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创编歌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学生很快说出了很多小动物,有的说小鸭子,有的说小猫咪,有的说小青蛙,有的说小花狗等,我加以引导学生根据各个小动物的特点来创编歌词,如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跳个舞,见了小朋友握握手等……学生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非常高兴,然后我让部分学生上台教唱大家自己创编的歌曲,孩子们兴致更高了。

  下面是孩子创编的歌词中摘录的一部分:

  小花牛哞哞叫,走起路来慢吞吞,见了妈妈真高兴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小老鼠叽叽叫,走起路来捉迷藏,见了妈妈挤一挤呀,见了小朋友躲起来。

  小象啊嗯嗯叫,走起路来重重的,见了妈妈扬起鼻子,见了小朋友跑得快。

  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摇摇摆,见了妈妈点点头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打个滚呀,见了小朋友握握手。

  小白鸽咕咕叫,蹦蹦跳跳来回跑,见了妈妈点点头呀,见了小朋友飞上天。

  小公鸡喔喔叫,走起路来真神气,见了妈妈扑扑翅膀,见了小朋友唱支歌。

  小绵羊咩咩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撒个娇呀,见了小朋友微微笑。

  小青蛙呱呱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帮助小朋友捉蚊虫。

  小乌龟胆子小,走起路来慢吞吞,见了妈妈咧嘴笑呀,见了小朋友点点头。

  小金鱼吐泡泡,游起泳来起波浪,见了妈妈转个圈呀,见了小朋友摆摆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1985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