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腐的过程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篇一 磨豆腐的过程
家庭制作豆腐的做法

  [农广天地]豆腐的家庭制作(20110908)

  在家中自己动手制作豆腐,可以实现一物三吃,既能喝到新鲜美味的豆浆,又能吃到豆腐脑,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豆腐。节目的后半部分介绍家庭制作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做法小技巧:

  1、巧用水:大豆碾压后,除去豆皮,用15公斤冷水,浸泡3~4小时,然后磨糊。粉碎机磨豆腐用30公斤水;用石磨磨糊,约为粉碎机用水的一半。薄浆时(即用开水冲豆腐粕)把水加到70公斤(不管是机磨还是石磨磨成的糊)。薄浆切忌用冷水,因冷水挤不净豆汁。过滤时,用冷水冲创豆腐渣,每道豆腐用创渣水10公斤,一般应重复创两遍。

  2、巧撒石:薄好浆后,在煮浆以前,将一把面粉(约25克)撒在生浆上面,用炊帚搅匀即可,然后加温;也可在磨好粕后,把面粉撒在糊上,用搅板搅匀,然后薄浆。这一把面粉,即可以保证豆腐鲜嫩可口,又可使豆腐抗煮筋道。

  3、巧使盐:在烧熟的豆浆装缸闷浆之前,先在缸底放一棒盐(一道豆腐用盐400克)。闷浆时不要搅到缸底,让食盐自然溶解。有了这棒盐,可加速蛋白质凝固,防止豆浆沉留缸底,还可使豆腐口感纯正,没苦味。

  4、巧点卤:点卤水要求是:“看温度,慢点卤,卤水不能一次足。”一道豆腐用卤水250克,分5次使用。气温在15℃以上时,闷浆后,浆温降至85℃开始点卤,以后每下降10℃点一次,到45℃时,250克卤水按时按量点完。气温降至15℃以下时,点卤从90℃开始,以后每降5℃点一次,到65℃时,点完最后一道卤。每点一次卤水,用水飘顺缸边慢慢推浆5~7圈。一般点完第五道卤水应马上开始压豆腐。如果浆温和卤水的温度掌握得不准确,可在点第四遍和第五遍卤水时,适当加大或缩小点量。点完第四遍卤水时,可用水飘从缸中舀起豆腐脑,如果凝块有鸡蛋大小,而且流到飘沿有弹性,不易断开,证明浆已闷好;否则要延长闷浆时间并增加一次卤水量。

  5、巧加压:压豆腐时,要做到快压、狠压。压力不能低于50公斤,掌握得好,可加大到150公斤,以保证成块快,含水少。最好是两次压:第一次是在豆腐浆舀到木箱内,系好包袱,盖上加压,两人用手按压5分钟;然后,解开包袱,再铺平,盖上压板,上加100公斤左右的重物。夏天压20分钟,冬天压半个小时。压好的豆腐,放在通风处,凉透后即可开刀切割了。

  产品特点:白鲜嫩,味纯正,耐煮。

  豆腐脑的做法技术介绍:

  1、选豆:大豆在收割、晾晒、脱粒、装袋、贮藏、运输等过程中,会混杂进草根、树皮、泥块、砂粒、石子及金属屑等杂物。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先把大豆中的杂物、破口豆、霉烂豆、虫蛀豆、杂豆等完全检去,再将磨碎成豆粉。

  2、选水:生产豆腐脑需用一定量的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豆腐脑的质量。制作豆腐脑一般以软水为宜。而深井水、溪水、矿泉水、海水等都会影响豆腐脑的出品率和质量。被工业废水污染过的湖水,水库水等严禁使用。为选择适宜的水,可用试纸测试,选用pH值5―6可产生酸碱反应的水。

  3、滤浆:把豆粉与水以X比例搅成糊状,倒入滤单;再把X份水多次逐渐加到单里。边加水,边搅动。直到滤出豆渣。流下的淡浆,加入锅内,即可加热煮沸。

  4、制剂:制豆腐脑的凝固剂以石膏为好。但石膏粉直接撒在豆浆中难以起凝固作用,必须制成浆才能使用。制法是取用熟石膏粉三钱(每斤豆粉用量),放入盆内,加入等量水调成糊状。用手或工具仔细研磨,挤碎溶化后,添少量水进行稀释。略等片刻,颗粒较粗的石膏往下沉淀,取其悬浮液备用。反复进行多次。

  5、制浆:生豆浆过滤后经过烧煮,使残留的豆渣体积有所膨胀。因此,要把煮熟的浆,再倒入滤单内,经第二次滤浆后,即可制得口感良好的豆浆。

  6、点脑:制豆腐脑是把凝固剂倒入容器内,充分搅动后,立即把熟浆冲进去,称为反点。点后立即加盖。胀浆约X分钟后,大豆蛋白质可凝固好,即制得味美且有营养的豆腐脑。

  致富新闻:

  “千盘转磨银汤漾,百里河东豆腐香”,说的就是任城区二十里铺镇河东村的豆腐。河东村有300户,其中做豆腐的有190多户,占全村的一半以上,并且围绕豆腐产业形成了制作、销售、沼气、农作物有机肥等合理的经济产业链。

  豆腐是这个村传统特产,以其鲜、美、嫩、白、香的特点广受欢迎,做出的豆腐久负盛名。村上的近二百家豆腐加工作坊,不仅从销售豆腐、豆浆、豆腐脑中取薄利,也从豆渣、废水饮喂牲畜作饲料中受益,一举多得。一业旺,百业兴。目前该村已有80%的农民在豆腐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人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

篇二 磨豆腐的过程
豆腐的家庭制作

  [农广天地]豆腐的家庭制作 

  自己在家制作豆腐,既能喝到新鲜美味的豆浆,又能吃到豆腐脑,最后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豆腐,同时也能享受制作豆腐过程中的乐趣。豆腐中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两小块豆腐,就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求量。现在为大家介绍豆腐的家庭制作。 

  豆腐的家庭制作 

  一、挑选原料黄豆 

  首先要选用颗粒饱满、整粒、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黄豆,同时也要剔除会影响豆腐风味发霉的黄豆。 

  二、豆腐的加工方法 

  1. 浸泡黄豆 

  将挑选出来优质的黄豆倒进水里进行清洗,除去杂质,然后用清水浸泡。夏季需要浸泡10个小时,冬季需要浸泡20个小时。黄豆与水的比例为1︰2,一般浸泡的水温是20℃。经过浸泡的黄豆表面光滑没有皱皮,掰开豆瓣,黄豆内的表面平整或是略带塌坑。黄豆泡好后,将黄豆捞出来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即可。 

  2. 黄豆磨浆 

  黄豆经过浸泡和漂洗后,还必须用磨浆机来进行磨浆。磨豆浆时,水与黄豆的比例一定要适当,一般做豆腐时的比例是1︰5,并且要分次逐步的加入,使水带动黄豆在磨片中研磨,磨浆机也会自动分离出豆渣。第一遍磨浆完成后要将磨出的豆渣像第一遍的方法再次进行研磨,目的是为了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然后再将磨出的豆渣进行第三次研磨。 

  3. 豆浆过滤 

  为了提高成品的质量,需要将研磨好的生豆浆进行过滤去渣。首先准备一块干净的豆包布,将豆包布放在容器上,然后把研磨好的生豆浆倒入豆包布里,不停的抖动挤压,使生豆浆从豆包布里被分离出来。过滤后的生豆浆不能立即食用,要经过煮浆这道工序,才能喝到营养十分丰富的熟豆浆。 

  4. 豆腐煮浆 

  经过过滤去渣以后,要进行煮浆的工序了。豆浆一定要煮开,生豆浆在加热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这时很多人会误以为豆浆已经煮熟了,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假沸”的现象,因为此时的温度不能够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所以要在出现这种“假沸”现象之后继续加热3~5分钟 ,这时大量的泡沫慢慢消失,有营养的豆浆就煮好了。 

  5. 豆腐点浆 

  点浆是制作豆腐最关键的工序。首先要注意的是点浆的温度,要先将烧开的浓豆浆晾凉3~5分钟。下一步点卤水,卤水起凝固的作用。豆腐在中国有南北之分,北方的豆腐是用盐卤来作为凝固剂,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用盐卤做出来的豆腐颜色有些发黄、味道浓厚。而南方的豆腐是用石膏来作为凝固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用石膏做出来的豆腐颜色比较白,口感细腻。点卤是做豆腐最讲究也是最该注意的。首先先向锅中慢慢加入盐卤,盐卤一定要从锅的旁边慢慢加入,点卤的时间不能过快,同时轻轻地用勺子往一个方向搅拌,当锅中的豆浆出现絮状物时,就可以停止点卤和停止搅拌。 

  6. 豆腐蹲脑 

  蹲脑又称养花,是豆浆凝固过程的继续,蹲脑时最好加盖保温,并在点浆后静置20分钟左右,这样即成浓浓的豆腐脑。 

  7. 豆腐上脑 

  将凝固好的豆腐脑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里,容器的里面要平铺一块可以充分包住豆腐脑的干净豆包布。 

  8. 豆腐加压成型 

  豆腐脑倒入容器中,还需要用豆包布将豆腐脑包好,这样是为了豆腐内部的组织紧密,将豆腐全部包好后,在上面放一块与容器大小相同的隔板,在隔板上压上重物。这样通过加压会使豆腐脑内部多余的水分通过豆包布溢出来。

  9. 豆腐冷却出包 

  豆腐做好之后,要先将豆腐里溢出的水倒掉,然后打开隔板,掀开包布角,使豆腐适当通风。经过一系列的制作程序,豆腐制作完成。它不仅卫生、便宜,而且还增加了生活当中的情趣。

  相关资料: 

  特色水豆腐做法:

  主料:内脂豆腐1盒,青豆20克,素肉酱2大匙,草菇少许,姜丝5克。

  调料:盐半匙,糖半匙,老抽少许,素鸡粉1大匙麻油少许。

  做法:1、将豆腐,青豆,草菇,素肉酱放入打磨机磨成粗状末,放入盘中蒸20分 钟定型。

  2、放入姜丝点缀,滴香油于表皮即可

篇三 磨豆腐的过程
农村手工石磨制作豆腐的过程

农村手工石磨制作豆腐的过程

豆腐几乎是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吃过豆腐的人都知道,豆腐的口味跟它的制作过程和方式其实有很大的关系。手工制作的豆腐吃起来不仅味美鲜嫩,清新爽口,而且营养更丰富。我们家乡有那么些勤劳的人,现在还是经常会自己手工制作豆腐。我们家就是这样,父亲基本上全家都会做,尤其是父亲,制作的豆腐是我们全家人的最爱。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手工豆腐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挑选天然精美的黄豆。不能有瘪的,发霉的,变质的。一般新丰收的黄豆出豆腐率更高一些。

第二步是把挑选好的黄豆放到石磨中磨成豆片,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碎末,没有关系这个也可以派上用场。再磨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一次性放入磨口的豆子量要适量均匀,否则放多了就磨不成片,放少了就都磨成了碎片,一般是用手轻松地抓一手就可以了。 第三步是吧磨出来的豆片中的豆壳用簸箕簸出来。簸出来的豆壳可以存放起来喂猪喂鸡都是不错的食材。

第四步是浸泡豆片和豆末,记住豆片和豆末要分开浸泡比较好,因为浸泡时间不一样,一般而言,豆片用冷水浸泡4-5小时就可以了,豆末3—4小时。

第五步是磨豆腐。将浸泡好的豆片和豆末放入清洗好的石磨中磨成豆腐渣,(在这一步之前首先要把乘豆腐渣的盆子和滤布准备好,盆子开口直径要比石磨直径打出15—20cm为宜。再把干净的滤布放入盆里摊开将滤布边缘扎在盆子边上包好备用),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量均匀,另一要带水一起磨一般用饭勺舀一勺的量2/3的豆片,1/3的水。记住在磨豆腐的同时可以烧好一锅开水待用。

前面讲到了农村手工石磨制作豆腐的前五步,接下来继续讲后面的步骤。

第六步,过滤豆浆。将烧沸的水用勺舀起浇到磨好的豆腐渣里。然后搅拌匀称再两人拉起滤布边缘上下过滤,豆浆就被过滤在盆子里了,(对了,之前将沸水浇到豆腐渣里的时候,表面会产生一厚厚的层泡泡,用勺将其舀起放在桶子里,这层豆腐泡是可以使用的哦!味道鲜美得很,放点葱姜调味,嘿嘿)做完这些步骤之后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木架子架在盆子上,为了不造成豆浆的浪费,一般都会再要一些沸水倒到豆腐渣李在过滤一遍,然后就用滤布包紧豆腐渣在木架子上来回揉挤,目的是让豆腐渣里的都将充分的被挤出来。

第七步,调石膏水。将豆浆再剩如锅内再次烧开,然后舀至盆内,(如果喜欢喝豆浆的朋友这时候就可以舀取豆浆,加入少许白糖来喝,味道真是棒极了)接下来就要调石膏水了,一般时用酒盅舀取熟的碾碎的石膏粉,(一般情况下一升豆子放一个酒盅的石膏粉,在准备

【磨豆腐的过程】

手工制作豆腐的时候必须把生的石膏放在火里烤至可以轻易碾成粉末)然后对放一定量的冷水,5升豆子一般是一大水勺,然后再用一把勺子是盛一勺再次煮沸的豆浆。

第八步,下石膏水。待豆浆冷却8至10分钟的时候,将准备好的石膏水喝豆浆水一起让其对流往下流入装有豆浆的盆子里。然后再将盆子里的豆浆要起来又倒进去来回3—5次,当然,要变舀取边检查是否已经有凝结豆腐的迹象,一般舀取的次数越多,豆腐越老,但是必须保证有来豆腐的迹象才算是可以了。然后将锅盖将盆子盖好密封,让其在里面凝结豆腐。这七、八两步是制作豆腐最关键的一步,所以石膏的量以及合适的温度,恰当的舀取又浇回去的次数一定要恰到好处。所以初次制作的朋友最好要询问有经验的朋友。

【磨豆腐的过程】

第九步,打散豆腐脑。下好石膏之后,约等6到9分钟左右就可以打开锅盖看看是否已经凝结好豆腐脑,如果凝结好了,就可以用勺子将其舀散,在在盖好锅盖静止3分钟,之后就可以将豆腐舀取到豆腐箱里了。豆腐箱放在之前的那个木架子上(木架子放在另一个盆子上。)须用容易过滤的布垫好,目的是要让豆腐脑里的水滤出去而豆腐又不能滤出去。所以一般采用的是纱布。装好之后把纱布转过来盖在豆腐上,然后将豆腐想的盖子盖好就可以了。

第十步,分切豆腐。等过了3—5小时之后就可以将豆腐箱盖打开,将纱布拉开打在豆腐箱边缘,再盖好盖子,将整个豆腐箱连同盖子一起反扣过来,然后把纱布拿掉,按照豆腐箱的纹路分切豆腐就可以了。

就这样,美味可口的手工石磨豆腐就制作出来了,煎、炸、煮、烧、随便来,都可以!

篇四 磨豆腐的过程
豆腐的制作详细过程

豆腐的制作详细过程

豆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品,经常吃豆腐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而且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美丽,所以豆腐是很多女性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但是很多朋友肯定不知道豆腐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其实豆腐有很多种类,我们可以采用黄豆和黑豆等豆类来做出豆

腐来。

原料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黑豆、青豆等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类。

制作

用水浸泡发胀,用石磨磨碎,滤去豆渣,将豆浆烧沸,用盐卤汁或山叶、或者酸浆,醋淀放入锅中制成。还有将烧沸的豆浆入缸内,用石膏粉来制作。豆浆面上凝结的可揭取晾干,叫豆腐皮,做菜很好。

先把豆子洗净,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要撇去面上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九十至一百一十摄氏度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石膏及葡萄糖酸内酯三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葡萄糖酸内酯是以淀粉为原料转化而成的。

用盐卤的话,1斤干黄豆制成的浆约需用氯化镁15克,用温水化开即可点浆。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要掌握好量,一般为一斤豆要用0.6两石膏为最佳比例。需

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些。用葡萄糖酸内酯点浆的话,1斤干黄豆制成的浆约需用10克即可,且融化葡萄糖酸内酯的水温不应超过40度。

若要进一步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的约20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

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豆腐,我们知道豆腐不但非常好吃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经常吃豆腐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容功效,上文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作过程。

篇五 磨豆腐的过程
豆腐的制作过程

豆腐的制作过程 豆腐制作过程为选豆、浸泡、磨碎、加水、过滤、加热煮沸等步骤。具体制作过程是:待豆浆温度下降到7℃~8℃时,再加入适量的盐卤或石膏,使大豆蛋白凝结沉下,排去水分即成。成品洁白细嫩,清香宜人。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止咳消痰的功效。

粽子的制作过程

【磨豆腐的过程】

1.选择优质糯米,把竹叶放水里浸泡,用清水洗净。

2.选择两张粽叶,将粽叶反面相叠,窝成一个漏斗形。

3.依次在棕叶里填入糯米,将粽叶翻转封住馅心,然后用粽绳捆紧。

4.取大锅一只,将水烧沸后,把裹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熟。

5.煮粽子时,要等水开了再把粽子放下去煮。同时,锅内的水要浸没粽子,不要让粽子露出,防止煮出夹生粽子。

花卷的制作过程

1.将面粉、泡打粉、糖粉放入面包机内,在将酵母用温水调开后倒入面包机内;

2.将面包机调到甜面包程序,完成整个揉面和发酵的过程;

3.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用擀面丈排出空气后稍微揉一下,擀开成约0.2—0.3厘米厚的薄片,在上面抹上一层油然后均匀的撒上葱花、花椒、适量的盐;

4.将面胚卷起来卷成长条然后等份切开;

5.将两个并在一起在用一根筷子从中间压一下然后冷水上屉进行二次发酵大约10分钟,然后蒸20分钟左右即可;

面包制作过程

1.搅拌面团,面团搅拌就是揉面。在整个面包制作过程中,面团的搅拌是最基本的步骤,也是决定面包制作成败的第二大重点。

2.基础发酵,面团在基础醒发的过程中,面筋得到充分的氧化,使面团的延伸性更好。基础发酵对口感、柔软度已经形状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面团的排气、分割和滚圆。发酵的好的面团,如果有很多大的气泡,需要轻轻的用手将这些气泡压出称为排气。分割是根据配方需要将大面团分割成小分量的面团,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成型,必须要滚圆。

4.中间松弛,这个时间很短,大约十分钟。这个过程并不是要等面团发酵,而是让分割滚圆后的面团恢复柔软和弹性,便于接下来的整形,所以称为松弛更贴切。

5.整形,整形也叫成型,就是把经过中间松弛的面团做成需要的形状。

6.发酵,把整型好的面团排入烤盘,发酵至原体积的1.5-1.8倍。最后发酵的理想温度为35度左右,湿度为75%。时间大约是30-45分钟。【磨豆腐的过程】

7.烘烤,一般面包的烘烤温度是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层烤10-15分钟。

篇六 磨豆腐的过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卤水是天然的东西,就是海水晒盐时,除去食盐结晶剩下的东西,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绿化钾和其他一些无机盐的晶体,通常包含结晶水.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潮,所以看起来是湿渌渌的. 至于用量,卤水下锅引起蛋白质变性,迅速变为半固体,可以看出来的.

干豆腐/豆腐皮是后期加压,使水分脱失作成的.【磨豆腐的过程】

点豆腐买葡萄糖内脂

具体方法是:

1 把煮好的豆浆冷却至35℃以下时点脂(方法如2)

2 将β-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做老豆腐1公斤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1公斤浆加24~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冷却的豆浆中缓慢拌匀 3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温20分钟,静置冷却即为成豆腐包括硬豆腐、软豆腐、细嫩豆腐和充填豆腐几大类。其制法因种类不同存在若干差异。但是豆乳加工工序与使用凝固剂 (通常使用硫酸钙)进行凝固工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豆腐加工的一般工艺如下:

大豆→水浸泡→磨碎→豆糊→加热→分离豆腐渣→豆乳→豆腐

使用的凝固剂通常为硫酸钙。可是以硫酸钙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在风味、表面光泽、质地细腻与保水性方面比不上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但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豆腐也存在一定缺点。当豆乳浓度、温度、含水量及其他条件处理不当时,加工出来的豆腐容易变硬,制品的品质不均匀。特别是氯化镁的溶解速度快,在水或豆乳中会马上溶解,迅速发生凝固反应,凝固速度快。因此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练的使用技术,否则很难得到品质均匀的制品,制品的商品价值会降低。另外,盐卤的使用方法对豆腐的细腻度、硬度及弹性有着微妙的影响。总之,以盐卤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比较简单的盐卤豆腐的制作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制法。

首先,在天然盐卤(氯化镁)中添加少量的水、食用油脂与乳化剂以及60℃以上的热水,搅拌均质,形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使用的食用油脂为大豆油等植物油及动物油脂;使用的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和甘油酯等。添加60℃的热水,目的是使食用油脂保持60℃左右的温度,促进大豆磷脂等乳化剂在油脂中溶解,同时能够生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将盐卤分散液与豆乳混合,倒入型箱,制成豆腐。

在豆乳中添加盐卤分散液,可排除豆乳中的脂肪,同时能促进盐卤与大豆蛋白溶为一体,简化盐卤豆腐的制作。在盐卤中添加油脂类,可增加豆腐的风味,增强豆腐表面的光泽,而且能延缓盐卤的凝固反应。

添加乳化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油脂与水分离。添加少量的稳定剂可使油脂、磷脂、水处于稳定状态。

为了加工稳定的制品,豆乳应保持一定的浓度。例如:加工普通硬豆腐的豆乳浓度为12波美度左右,加工细嫩豆腐、软豆腐与充填豆腐的豆乳浓度为13波美度左右。

下面介绍各种豆腐的加工实例:

(1)普通硬豆腐24块(1块450g)

将40g氯化镁溶液、1OmL水、25g油脂与0.05g磷脂、0.05g甘油酯、74.7mL60℃以上的热水混合,均质后调制成盐卤分散液。将盐卤分散液装入容器,与12500g浓度为12波美度的豆乳同时倒入型箱,放置20min后,蛋白质均匀凝固。将蛋白凝乳搅碎,移入型箱,压榨、成型,通过添加盐卤分散液,使豆乳中所含物质均匀分散,促进乳化,可以延缓凝固反应时间。

(2)细嫩豆腐24块(1块450g)

将40g氯化镁溶液、1OmL水、25g油脂与0.05g磷脂、0.05g甘油酯、74.7mL60℃以上的热水混合,均质后调制成盐卤分散液。将盐卤分散液装入容器,与11250g浓度为13波美度的豆乳同时倒入型箱,放置20min后,蛋白质均匀凝固。通过添加盐卤分散液,使豆乳中所含物质均匀分散,促进乳化。这种盐卤分散液比盐卤容易使用。

(3)软豆腐24块(1块450g)

将42g氯化镁溶液、10mL水、25g油脂与0.05g磷脂、0.05g甘油酯、74.7mL60℃以上的热水混合,均质后调制成盐卤分散液。将分散液装入容器,与12000g浓度为13波美度的豆乳同时倒入型箱,放置20分钟后,得到均质的蛋白凝乳。

下面介绍加蜂蜜豆腐与加芝麻豆腐等特殊豆腐的制法。

在天然盐卤中配合少量的水与稳定的盐卤分散液,均质处理后装入容器,放入适量的蜂蜜、海带丝或芝麻。然后添加到一定量的豆乳中去,并添加少量的盐卤分散液,倒入型箱,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的豆腐。利用上述方法能够比较简单地制成蜂蜜豆腐等制品。

在豆腐中添加海带等海藻类后,由于大豆蛋白质的作用,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能增加豆腐的风味。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比较简单地制成风味圆润的盐卤豆腐。利用盐卤分散液加工豆腐,凝固反应时间长,可使盐卤与豆乳完全溶合,因此,可制出品质均匀的豆腐制品。豆腐的软硬程度可通过盐卤的用量来调整。另外,通过使用品质稳定的盐卤分散液,可在细嫩豆腐与软豆腐中混合蜂蜜、海带丝、芝麻等液体或固体物质,加工出新品种豆腐制品。

本发明的最大特点是,将含60℃热水的盐卤分散液添加到豆乳中,搅拌、混合后倒入型箱中,豆乳中的盐卤分散液成为均匀、稳定的乳化状态。因此,能够得到均质的蛋白凝乳,制成风味圆润、苦味适度、

柔软、体积大的豆腐。另外,豆乳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均匀分散,促进乳化。盐卤分散液容易使用,只要与 60℃的热水混合,即可得到均质化、具有稳定性的盐卤分散液,不需要特殊的技术与特殊的机械设备,即使是小店铺,也能够非常简单地加工盐卤豆腐

品 菜汁豆乳的制法

本发明介绍风味良好的菜汁豆乳的制法。【磨豆腐的过程】

豆乳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饮料。但豆乳中所含的强豆腥味限制了豆乳的消费量。

为了利用豆乳中的营养成分,改善豆乳的风味,发明者提供了菜汁豆乳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方法是在豆乳中添加胡萝卜、西红柿、南瓜或芹菜等蔬菜的菜汁及碳酸钙,加热杀菌后,接种乳酸菌,制成别具风味的菜汁豆乳。 本发明使用的豆乳,系将大豆放在水中浸渍,然后经磨碎、煮沸、过滤等工序加工而成。豆乳浓度因加水量不同而异。通常含固形成分4%~11%、蛋白质2%~6%、脂肪1%~3%。

使用的菜汁原料有胡萝卜、西红柿、南瓜、芹菜等有色蔬菜。可将这些蔬菜用机械磨碎使用,也可将磨碎物过滤后提取汁液使用。特别是

篇七 磨豆腐的过程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中国人吃豆腐的历史,可谓久远。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著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传说刘安为求长生不老,重金招纳方术之士,炼仙丹求寿。他们取山中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没想到丹没炼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就这样发明了豆腐。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否发明了豆腐,汉代文献并未记载,连豆腐名字都未出现过。不过汉代确实有豆腐,据考古报道1960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曾发掘出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大量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有制豆腐图,由此可见,中国制豆腐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

豆腐:古称黎齐,亦叫菽乳。到五代时才有豆腐之名。

制作过程

目前关于豆腐的传统制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云:“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 原料是选用“生大豆”,“硙”,即磨,此处作动词,即磨碎,但怎么磨却没有提到,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提。 元代.郑允端“豆腐”诗中有“磨砻流玉乳”句, “玉乳”二字,形象地说明磨中流出来的是豆浆,这表明用来做豆腐的大豆要浸泡后就磨,磨时还要加水。这两例只讲到豆腐制作的前几道工序, 比较完整又简洁明了记载传统豆腐生产过程的是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卷25"豆腐”云:“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 皆可为之。水浸, 硙碎。 滤去渣,煎成。以卤汁或山礬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

其生产过程是:选豆一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这也就是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过程,分述如下: 选豆:大豆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春秋战国时,大豆曾被作为主食利用, 后因大 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人食用后容易产生腹胀、消化不良,因而限制了大豆作为主食的发展,而转入蔬饵膏馔。不过, 大豆生产还是比较普遍,因而豆腐原料十分丰富。 李时珍说“凡黑豆、黄豆及白豆、 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但他首选的还是“黑豆、 黄豆”,其实“白豆与泥豆”也是大豆,不同品种而已,蛋白质含量较之前者要低。至于“豌豆、绿豆之类”虽皆可为之,但其蛋白质含量只有20%~24%,约等于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一半,做豆腐未免得不偿失。 做豆 腐的大豆,以色泽光亮、子粒饱满的新大豆为好。虽然新豆、陈豆均可,但新豆做豆腐产量比陈豆要高。

浸豆:大豆的浸泡是豆腐加工中重要的工序之一。 大豆浸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豆腐的品质。大豆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 有利于大豆粉碎后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一般浸泡的用水量为大豆的2.0—2.3倍, 最好不要一次加足。 浸泡的时间为5~7小时(水温15℃约泡7小时,25℃时只需泡5小时), 水中不可混入油、盐、酸、碱,泡至豆辦内部凹沟鼓平就可磨浆。不同的浸泡条件会 引起大豆内部物质及加工特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文中止“水浸”二字, 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可能还很有限。

磨豆:大豆经过浸泡后,蛋白质体变得松脆,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粉碎。 古代都是用石磨来进行的,即“硙碎”。若单从蛋白质溶出角度来看,大豆破碎越彻底,蛋白质就越容易溶出,这就需要造磨的石材比较好,有足够硬度,一般是用花岗岩石磨, 也有用其他石材的,如明代有一种更高级的“紫石棱磨”,磨出来的豆浆“绝腻无滓”。可以用来磨豆浆的圆形花岗岩石磨在西汉时已使用,畜力也用于拉磨。据研究,圆形磨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将粮食加工成面粉, 更有可能是为了将农作物加工成流质的浆类,而大豆十分有利于这种加工。磨豆时,必须随料定量加水,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减轻摩擦阻力;2、石磨在运转中易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大豆蛋白质的受热变性;3、可使被磨碎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溶离出来,形成良好的胶体。磨豆时的加水量,以泡好豆重量的2-5倍为宜。元.郑允端“豆腐”诗中所称“磨砻流玉乳”,正是磨豆加水的真实写照。

滤浆:滤浆的目的是除去豆渣,制得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即“滤去渣”。传统滤豆浆用的材料大都是土布,也有用绵绸的。如前打虎亭豆腐制作图3所示,一人正用布袋从缸中捞取豆渣,另一人似在配合。缸中漂着一只瓢,表明缸中装满了豆浆。左边还有一人,似乎正在指点操作。缸边一灯,灯火熊熊,说明是在晚上。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过滤工艺尚差,但此法操作比较简便,只要豆糊磨得适当,多滤几遍,效果也不会太差。

煮浆:过滤后的豆浆要煮沸,所以是“煎成”,大约煮的时间要稍长。这样,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就可以被破坏。通过加热,豆浆中蛋白质发生热变性,为点浆做准备。打虎亭豆腐图中并无煮浆这

道工序,可能被绘者省略了(就像李时珍《本草纲目》省略了“镇压成型”工序一样),因为画像石表现的就是厨房里的场景。我国传统的土灶煮浆法简便易行,煮出的豆浆制成的豆制品有一种独特的豆香味,民间仍沿用。煮浆的温度必须控制好,一般92℃以上时,皂角素就被破坏了,100℃以上, 蛋白质就彻底变性,须立即停火出锅,以免影响豆腐品质。

点浆:点浆的时候,一边加凝固剂, 一边要沿同一方向不停搅动, 直到浆液中出现芝麻大的颗粒时停止搅动,加盖保温,沉淀,半小时后即可包裹压制。打虎亭豆腐图4所示即是点浆的场面。图中一人,手执长棍,在缸中不停地搅动,凸显了点浆的技术要点。从图4可以看出,当时做豆腐是通过加入凝固剂来使豆浆变成豆脑的,而不是不用凝固剂的自淀法。因为自淀法根本不需要搅拌。传统豆腐生产中用到的凝固剂有很多种,《本草纲目》卷25“豆腐”记载:“以盐卤汁或山攀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但主要使用的还是盐卤和石膏。点浆的容器,豆腐图中是用的缸,而《本草纲目》中则釜、缸并用,并特别指出用石膏点浆用缸。容器的选择可能跟温度的把握有关,因为点浆是豆腐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不但要把握凝固剂的添加剂量,还要掌握点浆时的温度。一般豆浆的温度在70℃一90℃之间,要求保水性好的产品如水豆腐,温度略低一点,常在75℃—80℃之间,反之,则高一点。当时没有相应的设备来测量温度,其掌握应该全凭豆腐生产者的经验。

成型(镇压):成型就是将凝固好的豆脑用布包裹放人豆腐箱内加以镇压,榨出多余的煮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豆腐图5很形象地表现了这道工序。加压时的压力很重要,过重过轻都不行。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很聪明地用一根长棍作为杠杆,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自然比较容易调节对豆脑的压力的大小。 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豆腐的品质,还可以保证产量。而且,十分简便易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将豆腐箱一个个堆叠起来,利用自身的重量去掉多余的浆水,这主要用来做含水量高的嫩豆腐。镇压成型这道工序《本草纲目》中没提,大约是因为常见易为而有意省略吧。

豆腐图5中还有收集豆腐黄泔水的场面,有学者认为豆腐水可能是用来点卤(30).但很显然点卤用的豆腐水会很有限, 而且豆腐黄泔水也很容易腐败变质。清·汪日桢《湖雅》卷8“豆腐”:“造腐淋出泔水,洗衣最去垢腻”。古代缺少洗涤用品,常寻找各种代用品,豆腐水呈弱碱性,用来洗衣并不奇怪。如果对此有量的需求,则豆腐黄泔水的收集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原理

蛋白质溶液溶质分子太大(介于1nm-100nm),形成胶体溶液。当加入电解质(及溶液)等物质时由于胶粒带电与电解质离子相互吸引发生凝聚。当凝聚的颗粒足够大时胶粒就从溶液里聚沉出来。豆腐就是豆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聚沉产物

种类

南方在传统上使用石膏来做凝固剂。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较低,加入豆浆之后凝固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质地比较均一。凝固之后的东西被称为豆花,还含有大量的水。把豆花放进木匣或者用布包裹起来,豆花失去许多水,变硬,才成为豆腐。最后形成的豆腐含水量还是比北豆腐要高,也就更“嫩”一些,这样的豆腐被称为“南豆腐”或者“嫩豆腐”。

北方豆腐使用卤水作为凝固剂。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和氯化钙,它们在水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性,加入豆浆中后能够快速作用,把豆浆凝成固体。凝结之后的固体中还有许多自由的水,把它们放在木匣之中,那些水会流失掉一些,最后形成比较“硬”的豆腐,

凝固物以熟石膏(CaSO4)最為適用。若使用生石膏(CaSO4 .2H2O)不易成形。推論原因為生石膏溶解性不佳,不易分散於豆漿中。

功用

略……

看PPT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3512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