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工艺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篇一 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

    [农广天地]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 

  桦树皮工艺品,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民族工艺品,利用桦树皮表皮,通过剪拼、镶嵌、压花、拼贴、雕刻、色彩、绘画、烫、编等手法精心制成的。桦树皮工艺品,采用手工制作,美观实用、制作简单,突显了北方狩猎民族的特点,是我国多元文化的见证。现在为大家介绍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 。

  古代北方游猎、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都有过制陶时代,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民族均无制陶历史。这几个民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制作了大量形态各异的桦树皮器皿,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桦树皮文化,桦树皮器皿在生产和生活中代替了陶器和瓷器,体现了森林狩猎民族的文化特色。 

  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欢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器皿形式多样,主要有篓、箱、盒、碗等。这些用品是将桦树皮用兽筋等缝制而成,上面刻压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传统的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  

  一、准备工具 

  预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充足的材料才可以制作出更美的作品来,制作桦树皮工艺的工具不难。准备的工具如下:剪刀、粘得牢、锥子、铅笔、裁纸刀、橡皮锤、橡皮、彩笔、直尺、圆规、刷子、清漆、针(大针)、棒线、砂纸(400目)等等。 

  二、剥桦树皮和桦树皮的选料 

  剥树皮的方法比较简单,将白桦树用切割机截成50公分左右的木段,再用篾刀沿垂直方向切下一段桦树皮,以此作为豁口,掀起桦树皮的一侧,然后沿水平方向剥下整张树皮。但剥树皮时,要选择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并且,桦树顶部一下一米,根部以上一米的树皮,不能使用,因为这样的树皮,韧度达不到制作桦树皮工艺品的要求。剥下的桦树皮需要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不是所有的桦树皮都可以拿来制作桦树皮制品的,所以说选材也很重要。桦树皮有新旧之分。隔年的桦树皮颜色偏暗褐色,柔韧性差;新桦树皮颜色新鲜,偏浅黄色,柔韧性好。桦树皮的选材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如果要制作桦树皮桶,并要再桦树皮表面做一些装饰性的民族图案,这时尽量选择新桦树皮,表面光滑一些,尽量避免根、节的部分。制作桦树皮装饰画就无所谓新旧了,并且可以利用桦树皮上的天然纹理进行创作。天然的花纹往往是用笔画不出来的效果,还可以用桦树皮不同的层面的颜色进行粘贴制作。 

  三、桦树皮的处理:浸软或煮软 

  选好的桦树皮在制作前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以便在制作中更柔软、更方便。

    刚刚剥下的桦树皮含有一定水分,质地柔软,可以直接用来制作工艺品。但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水分的大量蒸发,桦树皮变得非常干燥、质地硬而脆,很容易折断,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采用蒸煮法,过去,使用大锅蒸煮,为了方便操作,现在多用小锅。蒸煮时,为了防止桦树皮变形,首先要将它们打成捆,放入加有清水的锅中,由于桦树皮质量较轻,需要用重物压在桦树皮上,确保桦树皮卷可以完全浸在水中。打开燃气开关,将火调至最大,开锅后把火调小,使水温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桦树皮需要蒸煮12小时。其间,随时查看,注意保持温度,保持水量。树皮煮好后,放在一旁晾干待用。蒸煮之后,桦树皮质地更加柔软,且恢复了较强的韧性,便于下一步的加工制作。

  桦树皮晾干后,要将最外层剥掉,因为最外层带有结痂,影响美观,且质地较硬,不适宜做桦树皮工艺品。在树皮四周找一个层次明显的点当作起点,将最外面的一层与剩下的桦树皮分开,沿桦树皮水平方向慢慢撕下,一些结痂较重的部位,可以用刻刀将其削下。剥下表皮层后,剩下的桦树皮就可以制作各种桦树皮制品了。

  传统的制作时桦树皮要在大锅内蒸煮一下,这样省时省力。在学生制作时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用盆将桦树皮在清水中浸泡7---8个小时,这样桦树皮吸足了水分,制作起来更方便,制作出来的桦树皮制品更结实耐用。蒸煮后的桦树皮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桦树皮的外层的白色部分撕掉几层。如果是做背篓或是装米的大桶,就可以保留桦树皮的原样,直接裁剪制作就可。

  四、桦树皮工艺品剪裁 

  经过处理的桦树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了,这时可以借助剪子、裁纸刀、圆规、等工具进行裁剪,根据自己要做的作品裁剪出要的每个部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需要裁剪出来四个正圆形(做底和盖子),一个长方形(桦树皮盒的立面),若干根桦树皮条(用来粘贴盒子的缝隙)。需要注意的是:桦树皮条要规整,粗细一致,四个圆形每个圆的大小要一致,长方形规整,这样粘贴起来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缝隙。 

  五、桦树皮工艺品打磨、粘贴、缝合 

  剪裁好的桦树皮盒的各个部分要用砂纸进行边缘打磨,边缘整齐才好粘贴。需要注意的是:砂纸要用400目的细砂纸打磨,不要用粗砂纸打磨,粗砂纸打磨后会留下很深的划痕,就不好看了。 

  打磨好之后就要把各个部分按先后顺序进行粘贴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先要粘贴圆桶(由剪裁好的长方形对着粘贴而成),再将两个圆两两对着粘贴,做盖子和盒子底,上盖还要粘好盒子的边沿(用裁剪好的桦树皮条站好)。粘贴时使用粘得牢要注意时间,不要太早,太早粘的不结实,太晚就粘不上了。传统的制作时为了使盒子更结实会用锥子和针进行缝合,这样的的特别。

  六、桦树皮工艺品装饰图案 

  粘贴好的桦树皮桶要在其表面进行装饰,传统的桦树皮桶上绘有民族图案,或雕、刻、剪、刺、压出各种纹样,图案呈带状,或是三、四个单独纹样均匀粘贴于桶的表面,在桶的边、沿、盖子上都会有相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格调十分鲜艳、明快,有比较突出的悦目之感。 

  装饰好的桦树皮桶可以在表面刷上清漆,刷地时候要注意漆不要刷的太厚,太厚看不清图案上的细节,太薄就不均匀。刷好漆放在干燥处阴干,避免灰尘太多的地方,否则会粘在表面。这样一个桦皮桶基本完成了。 

  相关资料:

  鄂伦春民族图案的介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鄂伦春民族也不例外,鄂伦春的民族图案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图案都来源于生活中,比如云的图案变形,树的变化,动物形象,山中的一草一木都会是他们的描绘对象,萨满文化的影响等等,都对鄂伦春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制作中要遵循鄂伦春文化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出充满浓郁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来。所以很多图案要求助于传统文化。桦树皮工艺是古老的狩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奥秘不是几段文字就可以写得完的。要做好桦树皮工艺,要用心、用脑。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你热爱桦树皮文化,你家可以做好。桦树皮工艺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雕、可塑、可剪、可烫的多种制作方法。 

篇二 桦树皮工艺
张小泉剪刀的制作工艺

  [农广天地]张小泉剪刀传统锻制工艺(20120119)

  张小泉剪刀以“三百年历史,三百年信誉”的盛名被誉为“剪刀之冠”。张小泉剪刀选用优质中碳钢镶嵌锻制刃口,经过72道工序制成,其“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剪切锋利、开合和顺、样式新颖、手感轻松”的特点,一直为人所称道。本期节目介绍张小泉剪刀传统锻制工艺。

  农广天地视频同步解说词:

  引子

  提起剪刀,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虽然貌不惊人却用途广泛,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贴心小帮手。不论裁缝裁布,花匠剪枝,还是牧民剪牛羊毛,都需要用到不同的剪刀,就连我们孩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剪刀、石头、布”也生动地将剪刀的形象搬进了娱乐世界的舞台。然而,尽管生活中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剪刀出现,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和了解过它的历史。

  剪刀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剪刀是由古埃及人爱德华发明的,直到今天,西方人还尊称他为“剪刀手爱德华”。

  剪刀在我国的起源尚不可考,1934年陕西宝鸡西汉墓中出土的一把交股式铁剪能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中国人使用剪刀了。这把剪刀没有铁钉支轴,使用时需要凭借手掌的握力及剪刀本身的弹力,非常费力。

  随着历史的发展,支轴式剪刀在公元八世纪的五代时期出现了,这种剪刀的特点是两片剪体中间安有支轴。直到今天,人们也依然使用着这种剪刀。

  有趣的是,我国元代以后出土的剪刀数量反而少了,究其原因:剪刀从那时起已经普及,因此人们不再将其当成珍惜之物用于陪葬了。

  张小泉剪刀

  文物见证了剪刀的历史,而老字号则传承着剪刀的文化。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和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分别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剪刀制作工艺的代表,是见证了中国剪刀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北王南张”,而这其中,张小泉剪刀则以其“三百年历史,三百年信誉”的盛名被誉为“剪刀之冠”。

  说起张小泉剪刀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他曾在“剪刀、菜刀、剃(tì)刀”三刀闻名的江苏芜湖学得了一手打造剪刀的好手艺,并到杭州开了一间名为“张大隆”的剪刀铺。

  张思家去世后,张小泉子承父业,他打破了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研发出了“嵌钢”又名镶钢的制作工艺。

  (采访)(张小泉首创了剪刀嵌钢锻打工艺,发明了嵌钢锻打工艺之后,张小泉就一跃成名,他的这个工艺把钢的硬和铁的软有机得结合在一起了。)

  为了防止他人盗用“张大隆”的字号,张小泉将招牌改成了自己的名字。至此,“张小泉”剪刀的字号才正式诞生,历经三百四十多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张小泉剪刀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其独到的生产工艺。机缘巧合,在探寻张小泉剪刀生产技术的奥秘时,我们有幸结识了两位经验老道的剪刀师傅,他们为我们详细讲述了这一民族工艺最初的起源。

  时间仿佛回到了340年前,在“张大隆”剪刀作坊里,张思家父子苦心研究的独门剪刀制作工艺终于开花结果,,,,,,

  剪刀结构

  在解密这一工艺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剪刀的结构。

  每一把剪刀体本身都是由12部分构成的,从剪刀的刃尖到握柄,依次为:交点、箭头尖部、外口、侧背、外背、眼位、壶瓶、口线、里口、核桃肉、里口尾部、下脚。

  这其中,刃口包括外口与里口,剪背则包括侧背与外背。看似平常的剪刀,结构却如此复杂,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粗糙。

  张小泉在剪刀设计的最初,就已经考虑到了不同人的需要。他按照手掌的大小将剪刀分为了6种型号,其中5种型号为普通的民用剪,剩下的一种被称为蟹剪,常用于剪鱼。从外观上看,这6把剪刀除了大小规格不同外,并没有什么其它差别,手工锻制技艺基本流程也是一样的。

  原材料

  要制作一把质量上乘的剪刀,原料是第一保障。因此与以往完全使用生铁锻打剪刀的方法不同,张小泉制剪法将钢与铁同时作为锻制剪刀的原料。这是由于同铁相比,钢有着更加坚硬的质地,是制作剪刀刃口的最佳选择,同时却也很脆,不宜拿来锻造

  那么如何分辨铁与钢呢?很简单,“试”一下就行:将材料放进火中烧红,再放在水里淬(cuì)一下,用榔头敲打瓜子大小的一片,断了的就是钢,折弯却未断的就是铁。这就是行话所说的“试钢试铁”。由此也可以证明,钢很硬却也很脆,铁虽软却很有韧性,钢铁合用,刚柔并济,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因此张小泉以铁为剪体、钢为剪刃的做法,是十分符合科学道理的。

  光有上好的材料远远不够。如何将钢料嵌进铁中,将其制作成刀刃,这是一个难题。剪刀师傅领我们来到炉前,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神奇的手法。

  拔坯与开槽

  首先需要做的是拔坯。在长铁棍的一端确定好规定长度的位置,并将该位置以上的部分放入炉灶内烧到红透,然后立刻拿出来放在墩头上,在烧红处用凿子凿一下,留一点相连,接着再用榔头将铁勾过来,两段铁并在一起。这样,剪刀的两段大小相同的坯料就制作出来了。

  铁坯取好后还要开槽。在烧红的条铁上截下两段坯料后,先用榔头敲一下,再按照剪刀规格对应的尺寸,用钢凿在一片坯料的一端开一条纵向槽,另一片也如法炮制,一把剪刀的两片剪坯就基本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开槽时坯料加温的程度,坯料红说明温度高,凿时就要用力小一点,坯料黑则表示温度低,凿时用力大一点。

  打钢

  与铁坯相比,钢的处理则比较简单。只需将钢料加热后锻打成符合规格尺寸的长条扁形,然后根据剪体铁坯槽的长度,将打制好的钢料,裁切成长度稍长于剪坯槽的刃口钢料就可以了。

  不过由于钢的导热散热性能很好,工件的温度下降得比较快,锻打的工作必须两个人配合完成,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保持钢料温度足够的前提下,确保打制出的刃口钢料薄(báo)厚均匀,便于进一步加工。

  师傅告诉我们,在整个锻制剪刀的过程里,电炉的温度需要一直控制在850度左右,这个温度既利于手工锻打钢铁,又能保证坯料不熔化。自然,在300多年前的剪刀铺里,电炉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出现的,炼炉的温度只能靠踩风箱和加减木炭来控制,这让我们不禁对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巧啧啧称奇。

  嵌钢

  原料初步的处理完成,接下来就到了张小泉剪刀制作工艺里独有的一步——嵌钢。先在常温下,将刃口钢料镶嵌于剪体铁坯的槽中,并注意严格控制钢料顶端与槽口的距离,以免出现钢头过长或不够的现象。

  将钢料嵌入铁坯后,用电炉加热坯料,使刃口钢发红,冒出火花,这时坯料的温度已接近钢的熔点1515度,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钢与铁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加热出炉后,将坯料在铁墩上敲一下,然后再将竖着的钢块儿轻敲几下,两名工匠再配合快速锤击,使钢铁最终粘合,并使钢料处于剪刀刃口的位置。至此,“嵌钢”的处理就完成了,也就是这样一道工序,决定了张小泉剪刀具有不同于一般剪刀的上乘质量。

篇三 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画

【桦树皮工艺】

白桦林工艺精品

桦树皮制品是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满、蒙、鄂伦春族、赫哲族、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人原始生产、生活的主要用具。白桦林工艺品既继承了传统风格,又体现了民族发展历程中民俗民风,充分展现了古老民族的现代文明发展。桦树皮工艺同其北方民族人一样,有上千年的历史,原始先民飞鹰射猎、钻木取火,生活用具现在仍有历史宝物保存,成为北方历史文化的见证。如今桦皮工艺已具有时代性发展,从工艺技术,外观审美,文化特色发展都有了时代性的飞跃。

【桦树皮工艺】

The Birch Technology Boutique

Birch bark products is the major tools which used by northern Ethnic minorities whom settled in Xiao hinggan mountains such as Manchu, Mongol, Olunchun, Hezhen and others.

Birchwood’s handicraft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style, embodies the folk-custom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fully showing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of ancient ethnic.

Just like the northern minorities, birch bark products own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 She witnessed the feiying hunting, fire getting from wood of the ancient people, and the tools have become the precious heritage.

Nowadays, the birch skin technology already has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technology, aesthetic outward appearanc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篇四 桦树皮工艺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面面观

第21卷第3期2013年6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ournalofHulunbeierCollege

No.3Vol.21

PublishedinJune.2013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面面观

张茹茵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80)

要: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的最简易表现方式是装饰

纹样,即一种符号化的艺术形式。鄂伦春是我国北方森林民族之一,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桦皮文化开始成为该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来探讨其艺术美。

关键词:文化;鄂伦春;桦树皮中图分类号:B911

文献标识码:A

【桦树皮工艺】

文章编号:1009-4601(2013)03-0010-03

桦树皮器物,是中国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它以轻便、耐用的桦树皮作原料,用于建筑、生

【桦树皮工艺】

产、生活、交通等方面,并讲究各种造型和图案艺术,学术界称之为“桦树皮文化”。

一、桦树皮工艺在鄂伦春族雕刻及绘画艺术上的体现【桦树皮工艺】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①从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品上看,桦皮制品和兽皮制品较为发达,“他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纹饰华丽。”②而且这两种传统手工艺在他们自身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集观赏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性能。“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③这些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手工艺品的起源是同他们长期的游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④只有美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时才有意义。我们就以桦树皮工艺为例进行探究。雕刻和绘画主要是用在桦皮制品和木制品上。鄂伦春人用桦皮制作各种盆、碗、盒、箱等器皿,而且在上面用特制的骨器压刻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图案多为卷云,也有花草以及动物形象,“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其中体现鄂伦春人刻压艺术的主要是“阿达玛拉”(桦皮盒),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花

生形、长约60一70公分,宽约40公分、高约8公分,盖面及盖周围均有特制的“托克托温,(一【桦树皮工艺】

种骨制压刻工具)。“托克托温’,多齿,长约10公分。在刻压花纹时通长用猎刀的背面轻轻敲打骨器,这样花纹就清晰地印在了桦皮器皿上。桦树皮天然的花纹,观之洁净、典雅,用桦皮制作各种器皿轻而方便,非常适用于马背上的长途颠簸。“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⑥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鄂伦春族崇拜熊、狐狸、虎以及树木等,其中鄂伦春族的雕刻一般就表现在木制的神像上,绘画的工具是碳或毛笔,颜色有红、黄、绿、紫、黑等。画的多是花草、鸟、蝴蝶及神像。花草、蝴蝶主要画在桦皮摇篮及桦皮盒的周边,少数画在棺木上。鄂伦春人还用桦皮剪各种形态逼真的鹿、犴、狍子、马、猎狗等,其中,小猎手背的猎枪是儿童们深深喜爱的玩具。在儿童玩具中,大人们时常用桦皮为他们制作小摇篮及桦皮背包。从上述鄂伦春的桦皮器皿及花纹的喻意和制作用途的实用性分析,具有很大的工具性。

⑦,

二、桦树皮器皿的装饰纹样

鄂伦春族桦树皮器皿上的装饰纹样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它遵循了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某些器皿上的纹样,个体形象仅仅是简单的线、面

收稿日期:2013-06-17

作者简介:张茹茵(1991-)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10-

篇五 桦树皮工艺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制作与分类

篇六 桦树皮工艺
黑龙江流域桦树皮工艺品研究

篇七 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4203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