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篇一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三个营销人员自主创业失败案例

  对于许多做营销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梦想”是自己创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实际上,创业成功的人,可能不到1%,甚至更低。有人说,如果有100个人创业,其中有95个人可能会失败,剩下的5个人中4个人即将失败,剩下最后一个人可能成功。注意:仅仅是可能会成功,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创业成功,其概率还不到1%。 

  尽管不到1%的成功率,但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注册,目前,中国企业注册数量大约为1030万家(不含个体)占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以深圳为例,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数量30.5万家,09年新增2.6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2%。 

  一般来说,我们说创业,也不仅仅是指注册有限公司,也包括个体户,这样来看,实际上每年加入进来的创业人数的比例会更高。由此可见,踏上创业这条路已经是很多人的理想,而且由理想已经变成了实际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无法体会到的。 

  以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综合了三个人的不同创业历程,谈谈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案例1】大而全 

  案例要说的此人,是一个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很强的人,从基层业务员做到营销总监职位,而且有很好的业绩。所以,他以前经常对着我们说:他拿了多少个第一,很多业绩都是史无前例…… 

  能力强的人,自信的人,不甘于现状的人,迟早要自己另起炉灶。在为自己争取权益失败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回家创业。我现在一直没有搞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回老家创业。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记得他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回家才能获得更好的原材料和资源。我想,他或许是想得到更好的机会和平台吧,毕竟他做营销人已经五年。五年在一个城市原地不动,没有发展,没有太多的钱,这不是折磨吗? 

  可是,创业的结果是他远没有想到的。当时,他认为只要有配方、技术、厂房就够了,后来才发现,在偏远的地区,有好的东西也找不到人来实施;厂房也没有珠三角这边好找,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好厂房建起生产线之后,发现产品市场也打不开。 

  他本想借助原有熟悉的网络来销售产品,可是原来的网络并不见得与现在的产品兼容;其次,他不在总监的位置上,人走茶也凉了。 

  一切都显得异常艰难,尤其是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主要是他一个人决策,其他人只是负责技术和管理工人。资金周转、市场开发都要一个人扛,一旦长期看不到效果,自然会有些泄气和郁闷。 

  有时候,找一个说说话,谈谈事情的人都找不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那个地方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合适的人,也不会去那个地方,况且他也提供不了沿海地区的待遇啊。 

  上个月底,他结束了第一次创业,又来到了广州,据他说是为第二次创业做准备。看得出来,他还是对自己创业充满了自信。 

  在这个案例中,他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小企业,不要大而全。对于他的公司,核心的东西是配方、渠道,生产线完全不用自己建立,可以OEM方式进行,以减低成本和风险。 

  第二、选址在内地老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运输等成本很高,毕竟刚开始都是小批量的生产。 

  第三、渠道,原有渠道并不兼容,而且也是人走茶凉。 

  第四、最核心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他老家确实没有人才优势。很难找到独挡一面的人才,诸如生产、现场管理,营销人才不用说了,他自己临时可以顶住,但生产、现场管理他并不在行。 

  【案例2】心比天高 

  一个做保健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赚到了第一桶金,此时恰好碰到一个保健品项目可以进行“包装”,在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后,就成立了一个公司。应该说,投资人也具有战略眼光,为项目打造了一整套的商业模式,也进行了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败的非常惨,投资人严重亏损,几乎没有任何回报,此项目最后完全退出市场,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中当然问题很多,但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人聘请的总经理好高骛远,看到项目前景“诱人”,但忽视了企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来的道理,把项目的命脉置于一个招商的手段,进行全国启动。但该产品的特性较为复杂,启动起来谈何容易,此后,项目完全陷入被动。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然可以说出很多不是。可在当时的巨大压力之下,已经有点乱了方寸,明知道一些推广方式没有丝毫效果,还是硬着头皮上,完全有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比如,明明一款零售价格1000多元的产品,还要选择去一些性保健用品店铺货,按照拜访数量和售出金额进行业绩考核,如果完不成任务,交通费也不给报销。试想,你都知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务人员一天下来就已经心中有底,不会去跑,随便填几份资料敷衍了事罢了。 

  商业模式在企业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已经跟具体的操作脱节。由于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新品种,也是新品牌,消费者对价格如此贵的产品自然会有购买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不是中低消费的性保健品店能够解决的;在产品拉动上,由于长时间的亏损,投资方已经看紧了“钱袋”,不再大量的投入,因此,要借助线上的拉动,进而形成代理的网络,也就无疾而终了。 

  对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推广方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所、保健、桑拿,都去做,但都不死不活的,长期下去,投资人也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丧失了勇气。而外贸市场,由于产品是中医类,没有具体的分子式可以证明疗效的有效“证据”,也劳而无功。 

  最后,不到两年,此产品和花了很多钱做出来的一套商业模式,被束之高阁,产品也就黯然退市了。现在想起那位仁兄说的话:通过打造样板市场和全国重点城市招商,三到五年之内,实现过亿的销售规模,最后包装上市,开发国际市场……现在还会时不时碰到这样的人,听到这些熟悉的话。 

篇二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创业失败案例分析让你反败为胜

创业失败案例分析让你反败为胜

创业失败了,可惜;把反败为胜的机会丢掉了,更加可惜。因为在创业失败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很多资源,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本来只要再坚持一下,再改换一点思路,再深入研究一步,就会峰回路转。但在有些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下、一点、一步”,才与成功失之交臂。经历过反败为胜,你的创业才真的成熟。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货往高价卖。如果能用更低成本满足同等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低价替代物的出现就会产生赚钱的机会。香水加油站由于省去了高昂的品牌香水包装费用,在质量同等的情况下,价钱却很低,而且投资额要比开设专卖店要小得多。看上去应该是个赚钱的项目,但为什么宋女士却不久就面临倒闭呢?

[创业失败故事] 败:低价好香水却难卖

2004年初,宋女士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居民区投资10万元开办了一家香水加油站,销售散装香水。消费者买回去的进口香水用完了,可以随时到这里花较少的钱 (与原装的整瓶香水相比)添加香水。宋女士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相对廉价的香水肯定能够获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市场更大,获利也更多。所以她选择的店址是在一个10年前建造的老居民区里。然而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老居民区里居住的大多是普通工薪人员,他们对香水的消费需求非常少。香水加油站接连几个月的经营都处于亏损状态,宋女士一筹莫展。

诊断这一商机之所以做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客户。香水加油站里的高档香水价格虽然比专卖店低,但还涉及一个消费习惯问题。目前在我国具有高档香水消费习惯的主要人群仍然是生活水平较高的群体,只有选择他们才能保证较高的销售量。而本案例中,宋女士选址在平民社区,虽然能得到一部分低收入顾客的认可,但顾客总量很少,消费频率也很低,利润总额也就难以保障。应当选择大城市偏高档的住宅小区开店。因为那里的顾客群具备高档香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同时又对价格有所关注。在店内布置上除了注意优雅整洁之外,还要注意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交流场所和工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吸引人气,抓住长期客户。

[创业失败故事] 胜:换个地方香水赚百万

在听取了专家的分析以后,宋女士又投资十几万元把香水加油站开到了大城市偏高档的住宅小区里。她对店铺进行了精心布置,把风格优雅的货架放在四周靠墙,陈列各种名牌的香水,在店堂中间放置沙发茶几,摆放各种国外的时尚杂志。同时添置了皮肤测试仪器,对每个消费者使用何种香水可以科学测试。现在,小区里的女士有事没事都喜欢到香水加油站里来坐坐,互相交流穿着、化妆、美容、使用香水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要购买适合自己的香水。宋女士终于可以轻轻松松赚钱了,每月盈利2万多元。半年后又增加了批发业务,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已经获利上百万元。 选对人,赚对钱,香水加油站重又飘香 在很多时候,只要转换一下思路,看似失败的创业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下面这五位创业者反败为胜的创业经验一定会对您的创业产生启发。 很多时候,转换一下思路,失败的创业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诊断低价的替代产品是形成商机的一个要素,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价格与需求特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找准目标客户。需求分为弹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大,比如液晶电视,预计的客户群相当大,但由于目前价格居高不下,实际购买很少。如果价格大幅下调,预计销量会更大,表现为一种弹性。刚性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比如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不管收入高低、价格高低,每个人都必须持续购买,表现为一种刚性。香水从表面上理解应该属于弹性需求,低价可能会带来大量低收入客户。但弹性需求的变化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以外,还必须考虑客户消费习惯、消费频率、文化水平等因素。香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他的像化妆品、文化用品等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人们的需求从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上升到精神的需要、文化的需要,由此带来的商机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满足这种精神文化需求在操作上相对传统需求困难更多,古女士的“女人吧”就曾经陷入困境。

[创业失败故事] 败:“女人吧”急热急冷

古女士曾经是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她在社会上有很多和她经历相仿的女友,都希望有一个倾诉和聚会的场所。于是以她为首,几位女士集资100万元,2005年在杭州开办了第一家“女人吧”——专门面对女人的酒吧(茶吧)。

也许是办大企业的惯性,古女士觉得要么不办,要办就要大气,就要与众不同。于是她们在闹市区的豪华酒店租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场地,招聘了20多位漂亮的女服务员,光装修费就花了近百万元。“女人吧”开业的时候,新闻媒体连续给予报道,生意火爆。可是没过3个月,来的客人日渐稀少。经营成本的高昂很快就给古女士带来了压力,只得停止营业。

诊断 “女人吧”非常有创意,只可惜操作思路有误。作为满足如今职业女性精神需求的良好场所,市场前景和利润水平都很好,大城市中的成功投资者不乏其人。但古女士犯了一个最重要的错误——贪大。做过了大企业,不习惯从小开始。而实际上这种讲究环境高雅安静的“女人吧”更适合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小店,而非大面积的大众消费场所。要想扭转困境,可以缩小店面,或者在保留部分“女人吧”功能的前提下,划分出区域,开辟针对女士的新业务扩大顾客量,同时在成本控制上做文章。

[创业失败故事] 胜:“女人吧”重又美

古女士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商量对策的时候,无意中听说省里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这是个扩大业务量的好机会,可以使宽大的场地得到有效利用,成本自然就下来了。于是,她立即主动上门联系,希望在“女人吧”中划分出场地作为“女企业家协会”活动场所。比如:定期组织各种讲座和活动,邀请专家在“女人吧”讲授企业管理、营销策略、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课程;组织银行、证券、投资公司和省市各行各业的女企业家对话。几 次活动不但吸引了100多位女企业家,而且还吸引了省内外几十个媒体的关注,“女记者协会”、“女律师协会”也接连成为“女人吧”的团体客户。同时经过重新装修的只有不足100平方米的“女人吧”原有业务也做活了,吸引了不少高收入的女士成为长期客户。仅该业务每月盈利就在4万元以上。

另外,古女士修改了原来的规定,允许女士带一位男士入内,随之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区域提供给省内最大的婚介公司合作经营。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功收回100多万元。 展思路,揽客户,“女人吧”划分美丽空间

诊断换了思路和经营方式以后,高档、宽敞场地的优势被古女士经过功能划分,在没有偏离女性市场的情况下,获得了优质的回报。其实在各种精神文化商机中,“女人吧”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沿着这个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思路伸展,高质量的婚姻介绍所、带有陪聊业务的家政服务、针对中年人娱乐项目等等,都存在很多新的创业机会。做好这种项目,关键是明确顾客定位,提供准确的精神文化产品。而精神文化产品Cye.com.cn需求档次差别很大,数量、种类、质量和水平一定要进行细分。目前利润水平较高的项目基本属于小众化较高档的需求层次,小投资不适合依靠大众化经营的数量取胜,而应在质量特色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固定客户,保证长期盈利。

[创业失败故事] 败:暴利草坪被政策击溃

近几年,承办奥运会的使命,对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巨大的需求缺口得不到满足,普通草坪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平方米20元的高价,毛利接近 100%。由于门槛不是很高,北京郊区的毛老板筹集20万元成立了一家300亩的草坪公司。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北京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加上市民践踏现象严重,2004年北京市降低了绿化总量中草坪的比例,提出了7分树3分草的要求。受此影响,北京草坪价格大跌至每平方米6元以下,销量也比上年同期萎缩了60%。

原指望能抓住机遇赚一笔的毛老板一筹莫展。更令他沮丧的是,由于草坪生长1年后就会进入老化期,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成本增加。面对迅速垮掉的市场,毛老板一咬牙以每平方米2元的价格将草坪甩卖,赔了10多万元。

诊断有人往往听说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在一项目深入到一定程度,遇到一些没有准备的难题后,方才发现经验、知识、能力都不足。本案例中因为政策的变动直接导致失败,这一点是毛先生没有预料到的。要想重新做起来,一方面应该积极与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联系,咨询今后的政策趋势,等待时机;另一方面就要研究行业状况,学习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在该行业中寻求新的机会。使现有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创业失败故事] 胜:草坪换到球场现活力 此后,毛老板开始潜心研究草坪专业知识和市场状况。不久,一位足球俱乐部的朋友来 到毛老板的如今,一种产品的用途往往不仅仅局限在该产品的基本功能,如果深入调查或改造,市场空间会更大。草坪就是这样一个产品,毛老板就通过这—特点,扭转了创业败局。 换功能,谋出路,草坪商机不再枯萎 生产基地。他想要一种在冬天也不会枯萎的草坪,大量用于足球场,但结果带着遗憾离去了。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毛老板,他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请教种草专家,并且对全国各地的足球比赛场地进行考察。了解到国内当时还没有人种植足球场专用草坪,而且投资几十万元就可以具备小型生产能力。于是他不远万里,赶到全世界足球场地最好的欧洲考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草坪种植商,并投资20多万元引进了适合国内普通小型足球场的低档草坪技术。 因为这种场地数量众多,需求量相比大型足球场更大,技术要求也不高。半年时间,生产基地培植出了适合足球场地的专用草坪。经过积极地联系,草坪供不应求。同时,他抓住草坪种植企业纷纷退出北京市场的时机,重新种植了绿化用草坪,借机拿下了北京市政府的采购订单,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到如今年产值已经达到800多万元。

诊断要想进入—个陌生的行业必须建立在对某个行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单纯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

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每一个商机都会与风险并行,有了风险意识,创业才能走得更远。要规避风险,必须深入学习该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把两者相结合来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尤其对于强制力较强的政策风险,应该保持与相关部门、行业研究机构的联系,提早准备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保证你对市场的有效把握,即便风险出现,你也能及时地使用功能转化、市场转移、消费升级等方法延续你的创业进程。

[创业失败故事] 败:女装店困在女装街

杭州市为了宣传城市的品牌,在闹市区开设了女装街。小李有个亲戚在服装厂当老板,服装进货没有问题,于是她借了十几万元开始准备开店。事先她考虑最多的是店面的位置,店内的装修,对如何经营却考虑得很少。一个月后,她在女装街最好的地段投资十万元租了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装潢得富丽堂皇,从亲戚的服装厂批发了几百件女装,开始营业。但开业不久就遇到了难题:同样的女装卖了两三件就再也卖不动了,服装店出现大量积压,之后干脆一个星期卖不出几件,还不如别人十几平方米的小零售店卖得好。小李呆坐在店里不知如何是好。

诊断小李服装店的硬件不错,但她单一的服装品种过于大众化,小店经营的销量很难保证,利润水平很低。目前的服装行业中小投资利润较高的是比较有个性的小店,比如外贸服装店,他们的利润率比那些依靠数量取胜的普通服装销售要高出许多。服装个性十七是目前小投资从事服装生意的有效途径,小李应该充分利用自己亲戚的资源,借用他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服装个性化上做文章,提高利润水平。同时自己要展开市场调查,了解服装个性化趋势,寻找可做的卖点。

[创业失败故事] 胜:旗袍救活女装店

小李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听取了追求个性化的意见后,她报名参加了缝纫培训班,订阅了各种服装杂志寻求个性卖点。很快她就发现受之前唐装的带动,如今旗袍需求开始预热,而且利润很高。杭州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大城市,市场应该不错。之后经过闹市区的随 机市场调查,100个女性里有60多个表示有合适的旗袍愿意购买,这让她下定决心做旗袍。几个月后,她从亲戚的服装厂里“借调”了一位服装设计师,把服装店改成了旗袍店定做旗袍。由于她请来的设计师确有水平,有几个结婚的年轻人穿了她店里做的旗袍后大出风头。借助这一良机,她迅速联系了婚庆公司开展合作,采用租赁和销售并行的方式顺利和十几家婚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每次的合作都能为她带来1000-2000元的利润。但问题是上门定做的顾客很少,总体利润水平仍然不高。她想宣传一下,可做广告费用太高,自己跑出去发放宣传材料,工作量又大宣传范围也小。怎么办呢?一次她看新闻的时候,在宇幕中发现“主持人化妆由Xx美容店友情赞助”的字样。于是,她找到那家美容店,详细询问了与Cye.com.cn电视台的合作方式。原来,他们为主持人免费化妆,电视台则免费提供字幕广告。这种合作很合适啊!她赶紧联系了电视台,顺利达成了合作。此后电视上每个月都会出现10次左右的文字广告,来店里定做旗袍的人开始增多。此外,她还与旗袍需求大户——礼仪公司达成合作,以出租为主,进一步扩大了小店的市场空间。半年时间,小李就已经收回了十几万元的投资。

诊断 21世纪是产品个性化的时代,小李抓住了个性化的女装卖点,反败为胜有了基础。如果我们把吃、穿、住、用、行是人们的生存需求,有人生活的地方,相关的产品就存在商机。但就是这些大众都熟悉、都了解的商机,恰恰是最难做的商机。小李的女装店就失败于此。 挖个性,抓卖点,女装店因小众复活

有关人们吃、穿、住、用、行的传统产品都能够融入个性化卖点,就更容易抓住相对集中、需求明确的小众消费群体,平时被人们最熟悉的产品也能产生新的商机。而且对于规模化投资能力较弱的小投资来讲,个性化可以有效提高小规模投资的利润水平。做到个性化应该建立在对行业的充分了解上。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把大众划分为小众,提炼出利润高、消费能力强、符合潮流的需求方向,通过定制服务、产品DIY、主题化、地域化等形式体现出个性化卖点。

一个产业链会有众多的环节,产生一系列的关联性商机。如,电信繁荣,IT需求旺盛,IT厂商赢利,众多配套商赚钱,增值服务商出现。然而产业链的延伸都会存在扎堆和分散的现象。某段时期一个高盈利的项目会出现投资者扎堆,之后就会导致利润水平下降,投资者随之转投其他分散性关联项目,从而又培育出新的扎堆项目。两者互相交替,这就产生了新旧商机的更替。小章的创业困境就在这样的交替中产生。

[创业失败故事] 败:卖电脑陷入迷惑【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前几年,电脑的销售有很高的利润,仅有高中文化的小章辞去了网络公司打杂的工作,2002在高新电脑城租了个摊位,凭经验开始组装兼容机销售。那时他一天能赚近千元,生意很是不错。可是进入2005年以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大多数选择了购买品牌电脑。加上各种配件成本的市场透明化程度逐渐提高,兼容机的利润大幅下降。当时卖一台电脑的利润只有100元,1个月的利润还不够支付房租。不死不活地又拖了几个月,很快就赔掉数万元。是关门还是继续做下去,小章陷入迷惑之中。

诊断卖电脑利润微薄,是因为大家一哄而上。如果转换一下角度,避开高竞争环节,那么,同样在IT行业,完全有可能找到继续生存的关联性商机,使自己原有的资源得到继续有效利用。如,电脑维修、电脑清洁、电脑升级、电脑杀毒、数据恢复等等都是竞争相对较弱的IT产业链分散性环节,商机不可小视。

[创业失败故事] 胜:修电脑起死回生

苦苦寻找出路的小章在郁闷中上网聊天,没想到受到病毒感染,损坏了存有公司重要数据的硬盘。他一边感叹祸不单行,一边赶紧求教比自己更专业的电脑专家帮忙恢复硬盘数据。当硬盘恢复完成,对方收费1000元的时候,小章茅塞顿开,转而开始潜心学习与销售电脑相关联的专业电脑维修技术。不久以后,小章把电脑公司改成了电脑维修公司,专门解决电脑的疑难杂症,如密码解锁、数据恢复、安全设置、游戏控制。很快他就承揽了几家保险公司、外贸公司的电脑维护和升级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最让他得意的两笔业务:一笔是从浸水的硬盘里帮一位大学教授挽救了半辈子的研究成果,他赚了3万元;另一笔是为一家军工企业恢复了硬盘数据,居然赚了20万元。而同时开展的面向个人的小型业务量也很大,每笔都能收入千元左右。如今他的电脑维修公司每月的利润已经达到3万多元。

诊断产业链的商机交替如今已经越来越明显,洗车不赢利,汽车美容赚钱;卖产品不赢利,卖包装赚钱;卖手机不盈利,手机娱乐赚钱。每—个投资者都应该及时了解产业链的发展动态,把握好进入和退出的时机,不要等到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甚至出现亏损的时候才被迫退出。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一旦出现扎堆,一般会伴随利润下降,此时投资者就该开始考虑到该环节的“下游”新兴项目寻找机会。对于小投资者较多的产品销售环节,售后服务就是它的“下游”环节,如维修、保养、改装等等服务。而且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售剧匠务环节的高利润市场机会层出不穷,竞争也相对较弱。但小投资者要想抓住这些环节的投资机会,应该对自身能力尤其是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充实提高。

找关联,补技能,电脑公司从“下游”复活

篇三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

板仓雄一郎这本《创业,生与死》作为影响了几代日本经营者的创业圣经,其内容的确十分值得探究,能给当前的年轻创业者带来不少启发,可以说是给当前年轻创业者的最好教材书,也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倒是真的十分贴切。

本书讲述了从1991年到1997年,作者板仓雄一郎从创办公司开始成为炙手可热人物到短短几年间,经历波折最终破产的故事。作者一边结合自己的实际案例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一边穿插个人情绪变化,以最真实的视角和最实在的案例给广大创业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年轻是资本,同样也可以是致命缺陷

十几岁就开始创业的板仓雄一郎具备最大的资本,年轻。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又有创意,又有执行力,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可称道的方面。从作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直到最后公司破产的那一刻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其他职位,自始至终都是总经理,听起来真的是年轻有为,风光无限。年轻,给了板仓雄一郎声名鹊起的资本,也给了他失败后重新认识自我,再次起航的机会。

因此,也不难理解,因为年轻,也可以变成致命的缺陷。当中有几个小细节记得特别清楚,比如他那句,“我对IMS业务本身已经感到厌倦了。我想做点

别的,必须重新开始做点别的。”而且这句话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出现。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板仓雄一郎,在这场创业风潮中,是极其不专注,也不够坚持的。虽然,不断的产生新的创意和商业点子,对于一家成熟的大企业来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但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公司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中,结合当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和作者本身的总裁角色来看,急切的不断开启一个又一个的商业计划,绝对是有些冒进和欠缺考虑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总经理,在众多银行主动上门送上几十亿计的贷款,表面生意一片红火的情况下,作者不能免俗的换女朋友、换豪车、换好房,结果这些看似年轻人独具一格的行为都为后来的倒闭和众人倒戈埋下了隐隐的伏笔。

虽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也是作者想要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受启发的东西,但是笔者还是要说一句,因为年轻,所以心性不稳;因为年轻,所以考虑太少;因为年轻,所以由着自己性子来,这些对于当前的创业者来说都是致命的危害。 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不小心就变成庸才

非常庆幸作者板仓雄一郎没有丝毫保留和包装自己当时的整个创业情绪和心态变化。因为从来没有做过总经理之外的职务,作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实并不完善,所以也很容易的就犯了常人容易犯的错误,自大、执拗,甚至是理想主义。但是彼时的板仓雄一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提供创意和想法的个人,他的职位是总经理,但是他思考的立场却依旧是一个创意者的而非整个公司的领导者。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想要将HyperSystem广告价格从40日元下调到25日元,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在板仓雄一郎看来,这很不可思议,他用了很简单的语言概述了自己的规模效益,降低价格后广告收入会比当初上涨很多倍,他以为所有人应该理解,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作者写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对于此事,笔者有两方面的理解:

一方面,板仓雄一郎作为一个聪明的创意人,思想可能真的比当时的多数人超前很多,可以提前构想到新的商机,新的点子;另一方面,他也是个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书中他也说到,有员工评价他不具有“常性”,这种不考虑实际大环境,不判断是否符合常理,是否在合适时机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意孤行。三人尚且成虎,身为总经理的他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全公司的力量,显然是认识不清,又缺乏技巧。

可能因为从创业开始就一直被认同,一直热情高涨的在一个又一个创业点子当中游走,早已经被“宠坏”的板仓雄一郎越来越不接地气儿。成为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而这样的人,显然是非常不适合做一个企业的全权运营者的。

在书中,作者对这方面也有多次提及,他后来意识到,他自己只适合专心做一个创意方面的人,却实在不适合做一个运营者。因为运营他不懂,竞争他不懂,甚至连跟银行合作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跟个人在合作还是在跟银行这个单位合作。更有甚者,他在明明知道“被比尔盖茨盯上的公司,要么被收购,要么被逼死”的情况下,还主动告知银行去询问微软对自己公司得看法,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结果从那开始,银行的态度就悄然起了变化,显然是比尔盖茨准备将他的公司逼死,并且,告知了银行。这也在后来表现为银行争相倒戈,他却没有丝毫办法,一步一步眼睁睁无奈看着公司走向倒闭。

在现实的创业者当中,并非没有这样不接地气儿的天才,笔者始终认为,“能挣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因为创办公司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本身就与盈利牢牢挂钩。若是创业者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倒是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板仓雄一郎,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做哪方面的长处,精耕专一就好,不必强求创业做运营。

创业成功讲究创意,同样要判断时机

从古至今,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创业更是如此,1996年到1997年适逢互联网发展到第二个热度阶段,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倒闭失败的企业当然不止他一家。但是板仓雄一郎的公司却是从顶端跌倒谷底的那一家,也是最让当时的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家,从1996年银行争相为其贷款,公司准备美国上市,不过一年时间,情况急转直下,最后在1997年就倒闭关门,这种强烈的对比和速度,的确令人唏嘘。

可以说,板仓雄一郎抓住了好时机,却没有能够判断好时局,盲目的扩张,没有成熟判断的加速步伐,还有那疯狂不受掌控的贷款经历,都在无形之中加速或者是造成了公司最后的垮台。至于这过程中,作者自身也迷失在其中,与公司员工也渐生隔阂,甚至最后差点遭遇背叛,心情和现实遭遇双重打击,不可谓不悲凉。

从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到损失惨重的loser,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板仓雄一郎用这本书告诉了现在的创业者们,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所有可能失败因素,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很实用的参考素材。

正如板仓雄一郎所说的,“年轻就要去尝试失败,可是真正的失败无比苦涩,你要做的,不是豁出去尝试,可是尽可能避免。”现实中,大部分人有可能会被一次盲目失败冲击的一蹶不振,所以,去尝试前,请考虑清楚再行动。这是给创业者们很好的建议,也是对每一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最好的忠告。

篇四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中国企业较悲惨的十大失败案例

中国企业较悲惨的十大失败案例,警醒了无数老板!

1、真功夫

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

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较终更名为“真功夫”。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更多实用的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共平台账号:swdtzq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实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蔡潘双方对真功夫的混乱争夺让今日资本顶不住股东压力,而选择退出。2012年11月30日,今日资本将旗下今日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今日资本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权悉数转让给润海有限公司。至此,真功夫股权又再次重回了蔡潘两家对半开的局面。

三年之后,真功夫原总裁蔡达标一案尘埃落定。根据广州中院二审判决,蔡达标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维持14年刑期。随着蔡达标刑事案件终审

判决生效,蔡达标所持有的41.74%真功夫股权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有传言股权估值高达25亿元。

2、亿唐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较大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

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

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这家公司就是亿唐。

1999年,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较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hompy.cn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hompy.cn,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网站。2006年,亿唐将其较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万美元,试图在hompy.cn上做较后一次的挣扎。不过,hompy.cn在2008已经被关闭亿唐公司也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2009年5月,etang.com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较终的竞投人以3.5万美元的价格投得。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产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

例。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3、尚阳科技

案例特点:中国首轮融资额较大、联合投资人较多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训: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

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Intel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N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较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较终美梦破碎,2006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4、博客网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

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

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动员

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知道Blog、Podcast、RSS、P2P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较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失。为摆脱困境,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工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早在博客网融资后不久,新浪就高调推出其博客公测版,到2006年末,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垂直网站。随后,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配的配置,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们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再后来,Facebook、校内、51等SNS社交网站开始大出风头,对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网民的注意力和资本市场对于博客也开始了冷落。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另外,无论是方兴东自己还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个学者或文人,而绝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没有掌控几百人的团队和千万美元级别资金的能力。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一个产品,无疑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领互联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对于博客网,它让投资人的大把美元化为乌有,从引领Web2.0的先驱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5、PPG

案例特点:中国风险投资界较火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

VC的教训:尽职调查中,人的本性调查是较难也是较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亚洲)的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KPCB(凯鹏华盈),KPCB公司是较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红杉齐名。在2006年-2007年,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谓的明星项目,无数同行都羡慕这几家能有幸投资进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经开始被媒体披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李亮称从2008年年中起前往筹备公司开业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国内现身。【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2009年末,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终于还是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PPG总部早已人去楼空,一片狼藉,贴在墙上的法院执行裁定书则显示PPG已经关门大吉,不少消费者付款后拿不到货物,因而愤怒地将PPG称为“骗骗哥”。而随后,PPG剩下可以称之为“资产”的东西——注册商标“PPG”,在拍卖中无人问津。PPG累计从上述多家家知名VC处获得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血本无归。搜狐IT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曾评选出5年来投资较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较大的投资笑话。更多实用的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共平台账号:swdtzq

事后,有人透露了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

PPG模式的模仿者之一VANCL的发展状况非常好,可以说,PPG模式的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执行这个商业模式的操盘手。PPG失败,错的是人而非商业模式。

6、亚洲互动传媒

篇五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风投十大失败案例

亿唐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

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

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这家公司就是亿唐(etang.com)。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hompy.cn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hompy.cn,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网站。2006年,亿唐将其最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万美元,试图在hompy.cn上做最后一次的挣扎。不过,hompy.cn在2008已经被关闭亿唐公司也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2009年5月,etang.com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最终的竞投人以3.5万美元的价格投得。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产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尚阳科技

案例特点: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训: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

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Intel 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N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

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 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最终美梦破碎,2006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博客网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

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

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动员

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绝对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

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知道Blog、Podcast、RSS、P2P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失。为摆脱困境,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工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其实,早在博客网融资后不久,新浪就高调推出其博客公测版,到2006年末,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垂直网站。随后,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配的配置,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们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再后来,Facebook、校内、51等SNS社交网站开始大出风头,对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网民的注意力和资本市场对于博客也开始了冷落。

另外,无论是方兴东自己还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个学者或文人,而绝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没有掌控几百人的团队和千万美元级别资金的能力。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一个产品,无疑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领互联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对于博客网,它让投资人的大把美元化为乌有,从引领Web2.0的先驱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PPG

案例特点:中国风险投资界最火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

VC的教训:尽职调查中,人的本性调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KPCB(凯鹏华盈),KPCB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红杉齐名。在2006年-2007年,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谓绝对的明星项目,无数同行都羡慕这几家能有幸投资进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经开始被媒体披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李亮称从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国筹备美国公司开业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国内现身。

2009年末,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终于还是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PPG总部早已人去楼空,一片狼藉,贴在墙上的法院执行裁定书则显示PPG已经关门大吉,不少消费者付款后拿不到货物,因而愤怒地将PPG称为“骗骗哥”。而随后,PPG唯一剩下可以称之为“资产”的东西——注册商标“PPG”,在拍卖中无人问津。PPG累计从上述多家家知名VC处获得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血本无归。搜狐IT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曾评选出5年来投资最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事后,有人透露了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

篇六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创业失败经验及教训总结

创业失败经验及教训总结!

我曾经运作过数个项目,大多项目以失败告终.其中较短的项目运作时间在五六个月以上,较长的项目则到目前为止将近三年,中间的坎坎坷坷,酸甜苦辣无法一言道尽.从2002年创业到目前为止将近五年,很简单的道理,但却都是我亲身验证或者我身边的好朋友们一一验证的,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写下此文一是自勉自励,二是希望能对正在创业中的朋友有所帮助,在看《赢在中国》时,马云曾经说了一句话,没有必要学习太多的成功学,更多的应该学习一下别人失败的教训.所以才有了如下总结:

项目考察篇

1.任何东西都不能生搬硬套,要看清项目的本质,不要以为自己曾成功运做过一个同类产品,(也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同行业产品)现在再做一个价格更加便宜的类似产品就能做得很好,这个没有必然性,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2.向成功者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摸索过程与时间,很简单的道理但的确是至理名言。做任何项目之前都要详细考察不能急躁,宁愿项目晚启动一到两个月,宁愿花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去实践、去体会,也总比项目启动以后套在里面强上十倍。切记,切记!!!

合作伙伴篇

【创业失败的案例教训】

1.选合作伙伴一定要慎之再慎,不要随便拉一个技术水平高或者业务能力强的人去当合作伙伴,这样一定会失败的。我的原则水平第二,人品第一,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否则合作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猜疑,互不信任,互相防备,那么这种合作关狄簿涂斓骄⊥罚 绞焙蚰憔屯卵 伞?/span>

2.选择合作伙伴尽量不要选择女性,女人相对来说目光短浅,自我倾向性明显,然后再给你掉几滴眼泪下来,你就心软了,破坏整个项目及计划的执行。

经营管理篇

1.节约、节约,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创业之初,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随时掌控风险,固定资产弄不好就是负债,要从小做起。创业之初,不要过分地爱面子,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你没有面子,你只能去挣面子。但很多时候人心会突然间迅速膨胀,开支会大幅度增长,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危机随时就要来了,一定要提早警见。

2.不要简单地认为市场空间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所以自己进入就一定能赚个金银满钵,这个没有必然的关系,你能看到的商机,我想别人也一定会发现,

不要以为天下人都傻就自己聪明,别人都不如你,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凭自己的能力、资金、社会资源、自己能分到多大的蛋糕。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抱怨说:“嗨,这个行业水太深了”。

3.不要光是看好项目前景,前期必须想好,要怎么做才能不赔钱,怎么做才能生存下来,然后再图发展,否则可能在黑暗结束前,你已经OVER了,前期的付出全是白费。

4.每一次的管理决策与项目选择都至关重要,最要命的就是决策,小的决策错误会让你损失金钱,时间,大的决策错误会让你输掉整个项目。为了避免决策错误,一定要多进行调查,走访。

5.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用什么都买不回来,所以做企业不允许我们一错再错。 项目营销篇

1.老板就是最好的推销员,也是公司最大的推荐员,很多情况下不要指望别人比你做得更好。

2. 业务人员没有抱怨的权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

3.如果你想进入行业前三名,那么你必须有超越行业内第一名的勇气与信心,如果你向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看齐的话,你能进入到五六名已经很不错了。尽最大的努力,调动最好的资源做最好的自已。

4.高科技的,先进的,未必就是赚钱的,未必就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时候往往是你熟悉的老东西帮了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项目用人篇

1.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我非常认可这句话,人往往决定这个项目的成败。用人、选人是项目成败关键中的关键。选人选不好的话,你会发现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搭,最后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其它篇(性格)

性格绝对能决定你的命运,如果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积积乐观、热情向上的坚毅态度,如果你不能果断地去行动,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做企业,创业需要勇气,创业需要信心,创业需要热忱。假如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你就需要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你需要用你的精神、用你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企业还需

要去包容,你想管理多少人就要去包容多少人,不只是包容他们的优点,还要包容他们的缺点。

项目结尾篇

如果一个项目已经失败或快要破产时。不要急着*起新项目来弥补损失,到时候窟窿会越来越大,让你陷入更深。一般人都能想得通的道理,但是在现实中,经过我的观察,却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创业伙伴都会在疲惫不堪之后,又马上投入到另外一个项目当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失败了不要气馁,你没有成功一个是时间的问题,另外一个也可能是你性格的问题。要不为什么同时起步的人很多人都存活了下来,并且越做越大,总之是你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位,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痛定思痛,重新收拾一下心情,重新摆放一下已经弄乱的阵脚,重新规划一下以后的人生。允许三十岁以前的自己可以“一无所有”,只要身在心在,该有的都会有的。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

几个失败案例的启示

一、品牌派生不彻底

案例介绍:稀世宝(含硒,可增加视力)矿泉水随着小燕子“常喝稀世宝,视力会更好”的广告而迅速走红,率先在中国水市场中树起了“特殊功能水”的大旗(注:在稀世宝之前,中国的各种水饮料只是“解渴”,并没有人想到要生产“特殊功能的水”)。因此,在消费者心中,稀世宝公司是一个以“硒(明目)水”为主导,兼产其他特殊水(如含碘益智水、含钙助长水)的水企业。这就要求它在主导品牌“稀世宝”的基础上,派生出一系列近似品牌,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名牌资源。可惜的是,它没有。

分析点评:稀世宝公司既然先人一步地想到开发含硒的特殊功能水,就应当在此基础上,把这一创意进行到底。所以,当专家们发现它这一漏洞时,就做了如下的跟风沾光式策划:“稀世典”(含碘益智水)“稀世盖”(含钙助长水)“稀世辛”(含锌健胃水)等一系列与“稀世宝”相近的品牌,这样,既最大限度地沾了稀世宝的光,又不违反法律。

规律总结:在推出主打品牌的同时,必须审查一下它能派生出其他品牌,如果能,就应及时有效地对派生品牌加以注册、保护、使用,以防止别人合法仿冒,跟风、沾光。当然,最好是自己实际使用,这样能更充分地利用知名品牌资源。

二、商标防御不彻底

案例介绍:在三株口服液正火的那几年,三株公司为了进行商标防御,以防他人在别的产品上使用“三株”商标,就把“三株”商标在保健品、药品、食品、饮料甚至洗涤品,上都注册登记了。但百密总有一失,结果差点被对手狠狠“原黑”一下子。

分析点评:三株公司出于商标防御之考虑,在多种产品上注册“三株”商标,这个创意、动机是很好的。但它“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差一步没把创意进行到底,结果就导致:当年,一个也生产健胃肠保健品的小公司,被三株一冲击,濒临倒闭关门,老板出于报复心理,找人策划一个“厚黑阴招”,要“损”三株一下子,由这家公司注册并使用三株牌农药或猪饲料、厕所刷子之类,不图赚钱,只求破坏三株口服液的形象。幸亏这个“阴招”没付诸实践,否则,恐怕三株不被那桩官司整死,,也要被“三株牌农药猪饲料”搞臭。

规律总结:企业必须构筑起商标防御体系,以防对手在商标上“入侵”。商标防御最主要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商标在尽量广泛地范围内注册。尤其应注意的是,大部分企业却没有想到在相“反”的产品上也注册,以防对手污辱丑化。而实际上,他人跟风沾光,并不会严重损害已方,但对手污辱丑化,却会给已方以致命打击。可见,在进行商标防御时,必须二者兼顾,既防他人跟风沾光,更要防对手污辱丑化。否则,若只顾前者而忽略后者,会使商标防御体系成为商业版的“马其诺防线”。

三、功能展示不彻底

案例介绍:前几年的“磁疗热”中,哈磁集团独具慧眼,把“磁疗原理”运用在水杯上,研制出了“磁化杯”,掀起了一股磁化杯抢购风潮。但后来,随着厂家的急剧增加,消费者理智起来,他们恐怕买到假货。就对磁化功能的有无和强弱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必须加强产品的功能展示,才能说服消费者放心购买。于是哈磁杯在广告中告诉人们:“你买回家,拿一个铁勺放进杯中,会感到勺子被一股强力吸住,这就说明哈磁杯具有很强的磁化作用。”但顾客对哈磁杯仍不放心。与此同时,另一个后起者――天磁杯却大为畅销。为什么?仅仅因为天磁杯中放了两个赠送的小铁勺。

分析点评:哈磁杯虽然比天磁杯的历史久,名气大,但仅仅因为它在“功能展示”上的创意进行得不如天磁彻底,导致它败给天磁――败在两个小铁勺上。为什么?因为哈磁杯虽然也想到了“用铁勺来检测磁力强弱”的创意,但它没有把创意进行到底――试想,有几个顾客会傻到按哈磁的广告中所说“先买回家,再用铁勺试验”?大概连3岁小孩子也会认为这是在*。相比之下,天磁杯就把这一创意进行到底了;每个杯里都放两个赠送的小铁勺。这样,顾客挑选时,必须会打开杯子仔细察看一番,看到里面有两个铁勺,就会把它们拿出来,在拿出的过程中,一定能切身感受到强大的磁力,如此,不必营业员多费口舌说它怎么好,顾客就会相信。

规律总结:说千次不如做一次,别人做千次不如亲自做一次,这是对功能展示之重要性的形象说明。尤其是在同类产品很多、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必须进行功能展示,让顾客切身体验到本产品与众不同的优越功能。而且,必须把“功能展示”进行到底。一般说来,要在顾客尚未掏钱购买之前进行,这样才符合“交易安全”的消费心理。就像上述案例中,哈磁让顾客“先买回家,再做试验”,明显不符合“交易安全”心理的;而天磁是“末买之前,当场试验”,十分符合人们的购物心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5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