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炸秦桧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篇一 油条,炸秦桧
炸油条的做法,油条怎么做好吃(又叫炸桧儿、油炸鬼儿、炸秦桧儿)

  炸桧儿,又叫炸油条、油炸鬼儿、炸秦桧儿,是中国各地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炸油条的做法!

  据《宋史》中记载,公元1142年,即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秦桧一伙卖国贼,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父子。消息一传开,南宋的军民无不义愤填膺,许多人切齿大骂秦桧等奸臣,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方解心头之恨。外地人能公开咒骂秦桧,可是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的百姓们,只能在背地里偷偷议论,指桑骂槐,指鸡骂狗,以泄心中愤恨。因为秦桧老贼是当朝的宰相,在临安有他的许多爪牙。

  当时在临安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小店铺,店主虽然与岳飞无亲无故,但一想到岳飞精忠报国,反被卖国奸贼残害,心中之忿实在难平。这天,他浇热油锅准备炸锞子,心里想到,要是能把秦桧放到油里炸该多解恨呀。想着想着,灵机一动,就拿起面团捏成一男一女的两个面人,背靠背粘在一起放油锅里炸起来。他一边炸,一边叫唱:“吃油炸桧儿了。”人们听了甚感奇怪,前来问是什么东西,店主笑了笑也不回答,只是叫唱。

  待店主从油锅里捞出几对小面人来,人们心里全明白了:“原来他炸的是秦桧夫妇这对狗男女。”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心想不能吃活秦桧的肉,吃了几口假秦桧的肉也能解解恨。于是,人们纷纷购买“油炸桧儿”吃,而且吃的人是越来越多,全家人出来捏“秦桧夫妇”还是供不应求。后来,只好切两根面棍坯往一块粘贴,用以代替两个小人来炸,才勉强供上吃“油炸桧儿”人们的需求。

  其他饭铺也争相仿效,做起“炸桧儿”来了,几乎临安城都有出售的,秦桧心里有鬼,恨在心里却无计可施,也只好假装不知。“炸桧儿”随着人们仇恨秦桧的怒潮,传遍了江南,又从江浙传到了北方,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人们俗称的“油条”,有些地方仍然叫“油炸桧儿”“油炸鬼”。

  这种好吃的油条怎么做的呢?

  产地:杭州市、嘉兴市

  烹调方法:油炸

  味型:咸香味

  原料:面粉2.5kg,小葱500g,无铝明矾37.5g(注意,现在禁止放含铝明矾,严重者可入刑,可用替代品),小苏打30g,精盐50g,甜面酱500g,植物油2.5kg(约耗350g)。

  炸油条的做法:

  1.将明矾、苏打、精盐倒入面缸内,加入约300g的凉水(明矾、精盐、苏打适用于春秋季节,凉水冷天要改用温水),用手搅拌至明矾、精盐苏打全部溶化,缸底无颗粒,再将面粉(留出操作时用的面扑)倒入搅拌,盲至全部结成整块(

  2.将植物油倒入锅内,用大火烧至八成热时,两手抓住生油条,拉长35cm,摘去两头各少许,随手使两头捏合,立即放入油锅,并用长筷轻轻拨动油条,手要轻稳,以油不晃动为好,每条翻身四五次即成金黄色,捞出沥油。

  3.用春薄饼2—3张接叠成椭圆形,抹上甜面酱,放上几根葱段和一根油条,卷成了筒状,再放平底锅中烤成金黄色,称为“葱包油炸桧儿”。

  风味特点:色泽金黄,大小均匀,咸香松脆,经济实惠,大众化方便小吃。配合豆浆食用最佳,也可夹饼吃。

  油条的做法关键:

  1.油条属矾碱化学蓬松面团制品,长期以来的经验秘诀是:“矾似骨头碱似瞟,盐似筋络面似脑,若要油条炸得好,三种辅料掌握牢。”

  2.油条生坯下入油锅炸制,要勤翻转拨,行话说:“油条怕痒,越拨越大。”

  3.炸油条用中旺火,油温一般在150—170℃之间。

  继承创新:用此炸油条的做法还可制成四股油条、粘芝麻油条、裹肉丝油条、夹绿豆沙油条、包三鲜油条等。

  视频:油条做法小窍门:

<iframe height="100%" src="http://open.iqiyi.com/developer/player_js/coopPlayerIndex.html?vid=4e5cef9da5462f5f7b31e8f06e64c37a&tvId=912706609&accessToken=2.f22860a2479ad60d8da7697274de9346&appKey=3955c3425820435e86d0f4cdfe56f5e7&appId=1368&height=100%&width=100%" frameBorder=0 width="100%"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篇二 油条,炸秦桧
油条怎么做?油条的制作方法和炸法(有视频)

  油条,有的地方叫作“油炸鬼”,是“油炸桧”的谐音,其实就是“油炸秦桧”,呵呵!它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条含有大量的铝、脂肪、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少量的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少营养的垃圾食物。

  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

  简单来说,油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油条做法:

  1、主料:面粉5000克(标准粉)。 2、辅米:盐65克,明矾50克,小苏打60克,水3000克,花生油7500克。

  制法

1、将盐、明矾倒入面盆内,放入3000克的水,用手搅拌待,明矾、盐全部溶化没有颗粒时,再放入小苏打拌两下,再将面粉倒入水里搅匀,然后单手揉搓,待整块面团揉至表面光滑有弹性时止。分成两块,揉成团,上面用潮布盖好。
2、放入盆中,饧面1小时后再团好,盖上潮布,放约1小时,中间两次用手将面团从边沿往中间接叠(手沾水,冷天时间要长一些,要随着气温的变化改变饧面时间)。
3、饧好的面用手拉成长条,用小刀切成每条约厚0.7厘米、宽2.5厘米、长12厘米的小长条,厚薄要均匀。
4、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八成热。
5、把两个小长条叠在一起,两头要叠齐,中间用小木棍压一下,然后拉至25厘米长,沿着锅边旋转2~3圈,轻轻晃动下油锅内,拨油条时要轻、稳(以油不晃为好)。用筷子轻轻钳住油条,每根油条翻身四五次,待油条胀发,呈金黄色时捞起,沥干油即成。

[1] [2] [3] 下一页

篇三 油条,炸秦桧
活色生香宁波话

活色生香宁波话

周时奋

犯勿着不值得。犯,惹犯,涉及。例:“做这种事体犯勿着”。

吃轧头上当;中圈套。吃,受到;轧头,一种夹住人或物体的机关装置。例:“一勿小心就吃轧头了”。又称“落轧”。

犯直轧惹麻烦。犯,惹犯;直轧,(原来通畅的)直路上遇到的轧头(见上条),又隐含机关装置起动的“直轧”之声。例:“这回犯直轧了”。又指“不通畅”。例:“这人心里犯直轧了”。

触霉头运气不好,惹得没趣。触,触犯,碰上;霉头,发霉处,引伸为运气不好的事。例:“心想出风头,结果会触霉头”。又作“碰钉子”,例:“原以为我亲自出马,其会给我面子,想勿到触了霉头”。

牵头皮惹事生非而使别人名誉受牵连。牵,牵涉,牵连;头皮,脸皮,引伸为名誉。例:“爹娘都有给你牵头皮”。

受委气受气,委,例:“忙点没关系,勿要受委气”。

究作煞折腾。究作,捉弄,磨难,折腾;煞,死,极。例:“七检查八检查,真正拨(被)其究作煞”。

做初一出首,做出头鸟。初一,每月的第一天。例:“叫我做初一,没介笨”。

定心糕放心。本义为一种米制松糕,有做成心形的而名。例:“定心糕吃落,笃定了”。 梗喉咙吃了别人后不能公正办事。梗,梗塞。比喻不踏实,好像吃下去的东西梗塞在喉咙里。例:“本来忖忖吃餐饭没关系,勿晓得会梗喉咙”。

出洋相出丑。出,出露;洋相,怪相,本义为外国人相貌。例:“派派(预想)有把握,勿晓得会出洋相”。

伤阴骘暗中伤人。伤,(意动),以(阴骘)伤人。阴骘,本义为命运中的不祥因素,引伸为暗中的缺德事。骘,音“吉”。例:“做事要公正,莫伤阴骘”。

背包袱承担后果。谚语:“只好给乖人出主意,勿好给笨人背包袱”。

扯木人唬弄人。本义为当别人是傻子。扯,竖起;木人,木头人。例:“该人真坏,是介(老是)扯我木人。

顺阿流顺利。阿,衬词,有赞叹义;流,流水,滑溜。例:“这件事做得交关顺阿流”。 三勿象不伦不类。例:“红烧鱼被我煮得三勿象了”。

净根头全部。净,彻底、毫不遗漏;根头,植物的根。意为连根在内全部用上。例:“净根头力道都用上了”。

防来莫哪里;怎么。防,预见;莫,不可能。例:“这句闲话其防来莫会讲吗?” 跌落码大不了。跌落,掉下,推倒;码,计数的码子。本意为推倒码子重新来过,有最坏的打算。例:“跌落码重来过”。

大笔头大额。笔,一笔账。例:“向你大笔头借一回”。又作“超出常规”解,例:“这回其大笔头算客气了”。

大约目大约;大致上。目,数目。例:“我大约目想想”。

毛估估大致估算。毛,带有水分的,不确切的。例:“毛估估总要两万元”。

大只小—只大一只小。谚语:“眼睛大只小,东西样样要”。例:“这双鞋大只小”。 赤利利露骨。赤,赤裸;利,割开,引伸为“露”;如“牙齿利咚”。1例:“其赤利利要我一笔钞票”。

突突滚正开着的水,比喻最热。突突,水沸腾的声音;滚,水沸。例:“突突滚包子”。

又比喻热火朝天,例:“这几天股票炒得突突滚介热”。

温氽水温水。温,不冷不热,又作慢;氽,流动。本义为不冷不热的流水缓缓流淌,比喻性格中庸或情势平静。例:“这人做事情温氽水介”;“这个工程现在温氽水介氽咚,勿快也勿慢”。

清势势干闲着。清,没有事情;势势,态势(迭字强调)。例:“一上半日只能清势势坐咚”。

清顶顶专注而无可奈何。清,其他办法;顶,顶住负荷,承受。例:“清顶顶晒咚”。 清淋渡孤立无援。清淋,没有雨具,干巴巴地淋着雨;渡,渡口,宁渡的一个渡口因没有建避雨的晾亭,俗称清淋渡,取其“清淋”比喻干巴巴地承受困难或压力。例:“这回呒人帮忙,只好清淋渡了”。

清水货纯净的、剔除其他成分的。清水,无杂质;货,东西。例:“这笔账目记的都是清水货”。

汗天下满天下,全社会。汗,全部,所有。例:“这种事体汗天下没听到过”。

和市搭把整个市场的货场买下来。和,全部;市,市场,集市;搭,搬动。例:“把勿能够(恨不得)和市搭”。

没脱头满顶。没,掩没;脱头,超过最大限度。例:“没脱头一碗饭”。

没克箩盛得满满。没,掩没,塞满;克箩,一种颈部收口的竹篇小箩筐;克,卡住,收拢。例:“钞票赚得没克箩”。

相白烂无法收拾。相,样子;暴露,公开;烂,腐烂,无法修复。例:“事体会弄得相白烂介”。

忽白篮大得不可收拾。忽,裂开;白篮,一种浅平的晒物大竹筐。例:“一盏灯笼会做得忽白篮介大”。

候钉耙最大限度地。候,根据;钉耙,一种挖土工具。本义为根据钉耙的最大容量来耙土,引伸为尽可能高的标准。例:“这个价钱我候钉耙铲好的来”。

候肚皮尽量吃。侯,根据;肚皮,肚子的容纳量。例:“你不必客气,候肚皮吃好了”。 借力施借他人之力行事。施,施展。例:“这种事体惜力施弄弄其”。

倒斜耸越往上越斜。倒,倒头,逆向;斜,音“qia”;耸,向上迭起.例:“2这堆木头堆得倒斜耸”。

来勿迟来不及。意为来勿,已经这了。例:“再勿出门要来勿迟了”。

讲勿睬怎么说也不听。睬,理睬,接受。例:“你咋会讲勿睬啦”。

寨蛳螺声音嘈杂。寨,来回摇动容器使物体晃动;蛳螺,螺丝,一种带壳的软体动物,又有蛳螺在晃动时滚动混乱的含义。本义为寨蛳螺时发出的嘈杂声音。例:“这班学生自修课寨蛳螺一样”。

分鲞丝碎成无法收拾。分,掰开;鲞,鱼干,因鱼肉本身的肌理使它在掰开时会碎成末;丝,丝缕,指纹理。例:“一只钟头被其拆得分鲞丝介”。

横竖横反正这样。本义为要么横,要么竖,意为非成即败。例:“横竖横买勿掉,自家吃算了”。又作“索性豁出去”,例:“阿伯今朝横竖横了”。

仗毛力凭借自身(过分高估)的力量。仗,依仗,凭借;毛,毛估估,大致估计。例:“后生做事仗毛力”。

看三色看情况行事。三色,天色、颜色、面色,意为表现出来的外界情势,谚语:“敲【油条,炸秦桧】

锣听音色,讲话看三色”。例:“做事体要会看三色”。

寻吼势找岔子,寻事端。吼,因恼怒而着急,又称“吼头”;吼势,引起恼怒争吵的由头。例,“这两日其是介(老是)在寻吼势,想和我造孽(吵架)”。

起吼头挑起争吵的由头;摆开争吵的架势。吼头,见上条。例:“叫你起啥吼头?” 寻隙头找岔子。隙头,竹子细小的裂缝;隙,音“雀”。谚语:“扁担寻隙头”。例:“这两日你是介(老是)来的(在)寻隙头”。又称“寻轧头”。轧,挤压别人。

收罪过发善心而作善举。收,收场;罪过,可怜,同情。为替可怜的人或事物收场而做好事。例:“介好下饭呒人吃,只好我来收罪过”。也作“为尴尬事跑打圆场”,例:“你俩都不肯扫地,那么收罪过我来做”。

大戤戤态度随便。大,音“佗”;戤,将身体随意地靠在某处,或和衣而躺。例:“该人性格大戤戤嗬”。

对注注个对个。注,啜吸老酒的动作,注与拄谐音,拄,顶力。本意对饮,引伸为一人顶一人。例:“你们对注注讲了介心啦”。又作“两人一起”,例:“这样事体我和你对注注弄弄好算了”。

祸消头为人消灾的人。例:“两人莫吵了,总只我来做祸闲消头,都听我一句”。 老勿出含羞,表现不出成熟的样子。老,成熟。例:“生人面前老勿出“。

忖心事想心事。忖,想。心事,心中的秘密,隐喻思恋人。例:“你一声勿响,来的(在)忖心事嗬?”又指思想开小差,例:“眼睛翻翻,忖啥心事”。

做乱梦做梦。乱梦,梦,以其内容荒诞称为乱。又比喻想入非非,例:“你做乱梦介心倒忖得切切嗬”。

佯扫地敷衍了事地打扫。引伸为装模作样,例:“这样事体其佯扫地介一歇工夫就做好了”。

依依名敷衍某种名义的要求;有名无实。依,依照;满足。名,名义。例:“送不出好东西,依依名,请你笑纳”。

出闲话忍不住提出指责。闲话,语言,也指本不该说的话。例:“老王介老实人也会出闲话”。

调花腔花言巧语更换话题或歪曲理由。调,调整,更换;花腔,本义为戏曲中装饰性很强的唱腔。例:“没本事做勿好,老是调花腔解释理由”。又作“调枪花”,枪花,舞枪的套路。

朝南坐高高在上。朝南,传统建筑正厅中的正座面南,俗称“上横头”,引伸为不能体恤下层疾苦的有权有势者。例:“你朝南坐讲讲轻松,阿拉(我们)具体做的人多少困难啦”。又作“朝外坐”。

桥白俏装疯卖傻。桥,作“撬”解,悬空、不落实,引伸为与已无关;白,反白,无所谓;俏,音想:“笑”,装俏卖乖,作俏皮状。例:“介大事体,你还桥白俏介装咚”。

【油条,炸秦桧】

塞私货营私。塞,偷偷塞进、掺入;私货,私利,个人的企图。例:“大家实打实来,莫塞私货。”

拆骨头拆得四分五裂;彻底拆开(贬义)。本义为连骨头都拆开了。例:“好好一只自鸣钟,一歇工夫被其拆骨头了”。

别眼货比试眼力。别,区别,比试;眼火,眼力,见识。例:“买好买坏,这靠别眼火,没其他办法“。

抬城隍怂恿别人;瞎奉承。本义为庙会时抬出城隍菩萨喝道巡游。例:“我只有介点本事,你们不要抬城隍”。

拗手劲较劲;较量。本义为扳手。拗,拧,使之弯曲;劲,力量,音“程”。例:“这回两人要拗手劲了”。

掏浆糊搅乱决策,搞混思想。掏,搅拌;浆糊,比喻糊里糊涂浑沌一团。例:“好事勿做,一日到夜掏浆糊”。

绞脑子同上条。绞,搅和;脑子,思想;主意。例:“勿要绞脑子”。

擂沙鸡滚白糖芝麻的糯米筋肛过滚的鸡。又称“擂沙麻团”。米打过滚的鸡。又称“擂沙麻团”。例:“啥辰光做点擂沙鸡吃吃”。

灰汁团用灰汁水做的糯米粉团子。将纯净的红稻草烧成灰,以清水过滤得到灰汁,将灰汁浸泡的糯米水磨成粉做团子,加糖,蒸熟成半透明有碱香和薄荷味的团子,是宁波特色小吃之一。又比喻皮肤黝黑的人,例:“爹娘倒白净,儿子怎么像灰汁团?”

糯米绞一种油炸的糯米制品。以水磨糯米粉拉成三寸长一寸阔的条子,绞成小旋,油炸后滚上糖霜。冷吃最有特色。绞,取其形状。谚语:“白糖糯米绞,小孩吃了打虎跳”。

香瓜子葵花子。香,以其吃时有香气。例:“香瓜子嗑嗑其”。又有一种香瓜的籽,不能吃。

六谷胖玉米花。六谷,玉米,与五谷同类而不入五谷,只能列为第六谷,故名。胖,膨化以后形状发胖。例:“门口在爆六谷胖”。

冻米胖爆米花。冻米,以爆米花常以饴糖浆制成米花糖,状如冻,故名。又称,“冻米大王”。

咸下饭咸海味的泛称。下饭,小菜,以其能下饭而名。例:“宁波人吃饭,一碗咸下饭是省勿来的”。

地作货自栽的蔬菜。地作,种地;货,物品。例:“一眼(点)地作货算勿来好东西”。有时土产也称地作货。

听头货食品罐头。听,罐头的数量单位。货,物品。童谣:“苏联老大哥,下饭听头货”。 冷饭娘煮饭时摻入的陈饭。娘,母本,相当于“酒娘”的“娘”。民间在烧饭时多加陈饭,煮成的饭松软量多。例:“剩眼(点)做做冷饭娘”。

乌郎鲞河豚鱼干。又称“乌老鸦鲞”,以其色黑如乌鸦得名。乌,黑;郎,“老鸦”的合音,“鸦”白读“哑”;鲞,鱼干。例:“乌郎鲞烤烤肉,味道交关好“。

油汆桧油条。汆,音“石”,水煮或油炸;桧,秦桧。民间以为油条取意为油炸秦桧。例:“排队买油汆桧”。

糟鲳鱼用酒糟腌制的鲳鱼。鲳,音“车”。因鲳鱼骨重量轻,又比喻不自重的人,例:“你这人,领导随口表扬一声,骨头就像糟鲳鱼介了”。

明府鲞墨鱼干。宁波明代五大贡品之一。宁波旧称明州府而得名。例:“晒两爿明府鲞送送人”。

苋菜管苋菜杆。农家菜。苋,音“喊”。管,苋菜菜杆皮厚而不能食,只吃内心,留下的皮成为一个圆筒,如管子,。例:“没啥下饭,只有一碗苋菜管”。

盐茄糊茄子的腌制品。农家菜。盐,用盐腌制;糊,因用熟茄子制作,放久了成为糊状。童谣:“苋菜管,盐茄糊,肚皮吃得胀鼓鼓”。

腌笃鲜腌肉与鲜肉合烧的菜。笃,文火慢煮,因有“笃笃”的响声而得名。有时咸肉和新鲜蔬菜如冬瓜、笋合烧,也称腌笃鲜。例:“上海人交关欢喜吃腌笃鲜”。

油簪子麻花。簪子,其形如簪。例:“买两根油簪子吃吃”。

龙头烤咸虾潺干。以其头如龙首得名。烤,鱼干。例:“咸辣辣龙头烤,过饭交关(非常)煞”。

枫树叶一种小鲳鱼。因其大小和形体很像枫叶而得名。例:“这两根枫树叶倒蛮新鲜”。 芋艿蓊芋艿杆晒成的干。又称“芋艿蓊瘪”。蓊,芋艿杆。也可用盐腌制或发酵成“臭芋艿蓊”,稻区农村的长年菜。例:“芋艿蓊过过,饭会吃三碗”。

夜开花蒲瓜。因在夜间开花而得名。又比喻夜里过分开心活泼,结果磕破了头。例:“当心夜开花”。

饭凝汤煮饭时未干的米汤。又称“饭镬凝汤”。民间以为此物补身体。例:“饭凝汤喝的(下去),莫给其浪费”。

粥饮汤煮成如米汤的薄粥。例:“我这条性命靠粥饮汤吊着”。

利市肉猪头肉。肉贩为讨口彩,称猪头为“利市头”。例:“买半斤利市肉过老酒”。 肚下白鸡的胸肌肉。位于肚下位置,色白。童谣:“鸦雀雀,肚下白,三块鸡肉请老伯”。例:“这块肚下白给你爷爷吃“。又称“鸡下白”。

篇四 油条,炸秦桧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404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本大题后面表格中) 1、创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列皇帝中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 隋文帝 ② 隋炀帝 ③ 唐太宗 ④ 武则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014年4月9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公布,颇受社会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入选。下列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创立科举制度 ③开凿大运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 贞观之治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与该诗反映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D.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6、对比右图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7、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一位皇帝的评价。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 B.《唐本草》 C.《步辇图》 D.《千金方》 9、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1、下面说法最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1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唐朝时期出现的两项是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3、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14、李丽准备于暑假期间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她应该去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1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指

A.李杜是唐朝的一个著名诗人 B.李龟年和杜牧 C.李白和杜牧 D.李白和杜甫 16、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17、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8、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这个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文天祥 C.玄奘 D.岳飞

19、为鼓励对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称为 A.蕃坊 B.蕃市 C.蕃学 D.市舶机构 20、下列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铁产量大厂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D.宋朝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2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

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22、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我国的 A.四川 B.西安 C.洛阳 D.上海

23、下列资料来自一位少年的生活日记。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 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 ③使用的货币成为“交子” 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 B.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25、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 D.达官贵人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26题7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25分) 26、(7分)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凿的?(1分)它的中心是什么?(1分)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江和淮河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1分)

【油条,炸秦桧】

(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3)除大运河外,隋朝还修建被后世称赞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的著名工程,这工程是什么?(1分) 这两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意义?(1分)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是大唐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教义,毅然西行,一路备尝艰辛苦难。到达目的地后,他用了大约17年的时间研习佛法,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整体打捞出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1)材料一中的高僧是谁?(1分)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1分)他以西行的亲身见闻写成的一本书是什么?(1分)

(2)“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宋朝时期著名的外贸商港有哪些,请举两个。(2分)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艘船上装载的货物有哪些?(2分)(至少列举两项) 28、(10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像 文成公主像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1)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1分)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1分)

(2)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1分)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1分)

(4)两宋时期,还有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2分)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和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014.04

一、选择题(共25题,1题1分,共25分)

二、材料题(共25分)

26、(7分)

(1)隋炀帝。洛阳。邗沟。

(2)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赵州桥。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7、(8分)

(1)玄奘。天竺(或印度)。《大唐西域记》。 (2)广州、杭州、泉州(任意两个即可)。市舶机构(市舶司)。丝绸、瓷器、茶叶、印刷品等。 28、(10分)

(1)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政策。 (3)辽。澶渊之盟。 (4)西夏、金

(5)和平友好,民族战争(或战争)

篇五 油条,炸秦桧
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油条,炸秦桧】

篇六 油条,炸秦桧
2006年山东省青岛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二00六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冲次考试,祝你答欲成功!

说明: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上上,将答题卡与第II 卷上交。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第I 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计6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2006年青岛)“骨够骨箭见渔猎,石镰石斧闻耕作。茅茨村舌奠远基,人类文明启半坡。”下列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住着干栏式的房屋 B.发明养蚕缫丝

C.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D.以禅让的方式推举首领

2.(2006,青岛).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希望人们互相互爱,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3.(2006,青岛)青岛市一座历史上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位于胶南的琅琊台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著名皇帝,在统一中国后的11年中,“亲巡天下,周

览远方”,其巡幸的足迹也曾在琅琊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位皇帝时(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秦始皇 D乾隆帝

4.(2006,青岛)“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

军。”这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 )

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A汉与突厥 B汉与匈奴 C唐与吐蕃 D唐与回纥

5.(2006,青岛)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市洋县龙亭铺街上,有一座“汉龙亭侯蔡公伦墓”,墓南约30米处有蔡伦祠。该墓、祠纪念的人物与下列事件中的( )有关。

A.发明指南针 B.改进造纸术 C.发动地动仪 D.发明火药

6.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隆重推出了一套大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让我们重新

“寻访”了那条古老而又辉煌的中西著名通道,也带给了我们更多地思考和启迪。历

史上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7.2006,青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而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纸上谈兵 ②风声鹤唳 ③草木皆兵 ④退避三舍 ⑤投鞭断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8.(2006,青岛)《西游记》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描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不过,书中绝大波分内容与清洁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只有那个被称为唐

僧或唐三藏的高僧是有人物原型的,这个人物 原型就是( )。

A.法显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9.(2006,青岛)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吟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力的

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2006,青岛)油条是中国分布,面最广、使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别看着有条做

着简单、吃着也简单,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

“桧”,意即“油炸秦桧”。此一名称反映老百姓对下列历史人物中( )的同情与肯

定。

A.岳飞 B.卫青 C.屈原 D.张骞

11.(2006,青岛)下列人物中,统一蒙古,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是( )

A.苏东坡 B.成吉思汗 C.诸葛亮 D.朱元璋

12.(2006青岛)观察研究历史绘画可以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历史的踪迹,了解历史的原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右图)描绘了( )

A隋朝东都洛阳的繁华景象 B 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C 南宋临安城的繁华景象 D 唐都长安的繁华景象

13、(2006,青岛)福建有一种用面粉制作的点心——“光饼”,香酥可口,远近闻名。据记载,戚继光抗倭时来到福建。宁德漳湾横屿岛是倭寇的据点,地貌特殊,四周都是滩涂,污泥没膝,车、船都无法靠近,士兵只能做泥撬过去。泥撬登陆,费时费力,无法安灶做饭。当地百姓急军队之所急,只做了一些巴掌大的圆饼作士兵的干粮。为了携带方便,圆饼正中戳了个洞,用咸草穿起来,挂在了士兵的脖子上。这样既不影响行动,吃起来又方便,又可口。在百姓的支持下,士兵们终于消灭了岛上的倭寇。为了纪念戚继光的功绩,漳湾百姓将这种饼叫作“光饼”那么光饼应该出现在( 0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清朝

14.(2006,青岛)“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朝,确保台湾人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台湾“人版图”后,清政府

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奴儿干都司 C.台湾府 D.台湾行省

15 、(2006,青岛)西安古称长安,是驰名中外的古都。唐代诗人杜牧曾用“春光绣画秦川明”的诗句来赞扬这里的优美风光。如果你到西安旅游,可以参观的景点有

( )

① 都江堰 ②大雁塔 ③中山陵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

A②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油条,炸秦桧】

16.(2006,青岛)1763年2月12日,大学纷纷的除夕之夜,在邻家真真的喜庆爆竹声中,清朝一位文学巨匠凄然辞世。当时的诗人曾赋诗哭之:“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

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这位辞世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儒林外史》 C.《官场现形记》 D.《红楼梦》

17.(2006年青岛)1894年黄海战役后,有人曾写了这样一幅挽联:‘惟公不生惟公不死,与舰同存与舰同亡。“对联中的“公”是指在战役中壮烈殉国的(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18.(2006年青岛)下面是某同学近日在青岛图书馆查阅的两幅历史图片,

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9.(2006年青岛)1946年4月8日,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将领,在由重庆前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一首悼诗写道:“人皆有死何须哀,况复身经百战来。北伐鞭横汀泗水,讨倭旗展姑苏台。”这位爱国将领是( )

A邓中夏 B叶挺 C李大钊 D澎湃

20.(2006年青岛)孙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栏目网上答题,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地点是哪里”,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南京 B延安 C瑞金 D南昌

21.(2006年青岛)1965年,李宗仁先生到山东某地视察时,曾经豪情万丈地说:‘27年前,我曾在此率军歼灭日军近2万人,取得重大胜利。“它所指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2.(2006年青岛)陈毅同志曾经写过一首《咏七大》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七大”召开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2006年青岛)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永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四十万军经过一击,摧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此”将军“的指挥下,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是( )

A西北解放军主力 B晋冀鲁豫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主力 D华东解放军主力

24.(2006年青岛)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名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5.(2006年青岛)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坎着亮。”这是一首被西藏人民广为传唱的歌曲。局所学知识判

断,这首歌的出现应不早于( )

A1937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1年

26.(2006年青岛)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提出的

哪一著名外交方针改变了会议航向(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不结

盟 D求同存异

27.(2006年青岛)在某一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

“自独立战争开始两

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

持着我们的正义事业。”据此判断,这次战役应发生于( )年

A1775年 B1777年 C1783年 D1787年

28.(2006年青岛)2004年12月13日,哥伦比亚警察秘密进入委内瑞拉,绑架了藏匿在首都加拉加斯的反政府组织领导人格兰达。此举被委内瑞拉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查韦

斯总统随后召回驻2005年1月31日证实,委内瑞拉与邻国哥伦比亚近期出现的外交争

端已经解决。在历史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都曾长期受到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9世纪

初,它们被“南美的解放者“率领的军队相继解放,获得独立。这位”解放者”是( )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伊达尔哥 D圣马丁

29.(2006年青岛)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浩劫,它不可能避免地会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作“绞肉机“的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莫斯科保卫战

30.(2006年青岛)1940年5月13日,在伦敦的下议院中,一位著名的英国首相发表了名扬后世的就职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给予你们,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这位首相应该是( )

A劳合。乔治 B张伯伦 C艾德利 D丘吉尔

第II卷(共40分)

二、填空补缺。本大题共4 小题10 个空,每空l 分,计10 分。错别字不得分。

31.(2006年青岛)位于浙江余姚的 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宋代,随着优良水稻品种 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1973年,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代 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32.(2006,青岛)一个被史学家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少数民族。在距今1600多年前,扫平北方各族,统一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北魏政权。虽然他统治中国北方200年之久,但中原才是正宗的历史偏见使得这个民族的许多资料被无情的时间所淹没。所幸的是,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对山西大同附近的一个石窟群的研究,来复原当时的民风、民俗与宗教信仰,这就是著名的 石窟;这个政权的统治者孝文帝494年江都城迁到了洛阳,迁都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将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另一个大型石窟群 石窟由此开始修建;在今天甘肃省的西部保存着一个更为壮观的艺术宝库,这就是著名的 。将中国的石窟艺术推向了顶峰。

33.(2006,青岛).中国古代史书的编写体例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等。

其中司马迁编写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主编的 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4.(2006年青岛)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到“ ”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又向前推进到了“ ”时代。

三、完成表格。本大题共11 小题,计3 分。错别字不得分。

35.(2006年青岛)填写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名称。(3分)

【油条,炸秦桧】

36、(2006年青岛)、填写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1个人物)

37.(2006,青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材料二 (唐太宗)曾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王定保:《唐遮言》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种制度?(1分)

(2) 这种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1分)何时被废除?(1分)

(3)这种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那两位?(1分)

38.(2006年青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疼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请回答:(6分)

(1)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2006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2分)

篇七 油条,炸秦桧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

第1课时 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 年北周外戚 杨坚 建立隋朝,定都 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灭掉 陈,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全国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280 年, 西晋统一 589 年, 隋统一

1276年, 元统一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

(2)条件: 国家统一,经济实力强。

(3)时间:在 隋炀帝 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4)三点:中心在 洛阳 ,北达 涿郡 ,南至 余杭 。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永济渠 、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

(7)评价: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8)作用: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第2课时 贞观之治

1、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原因残暴统治。

2、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 年,建立者是 李

渊 (唐高祖),都城在 长安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 李世民 即唐太宗,年号 贞观 。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1)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 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4)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5) 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体会: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措施:(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注意

“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5、“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原因: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

宰相: 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魏征 ,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时 开元盛世

开元初年,唐玄宗任用贤臣,重视吏治,提倡节俭,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开元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1、 唐玄宗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

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

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即“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 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 ②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人。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饮

茶之盛行。

⑤ 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

术高超;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

成都是

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

市。

第4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 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

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

⑵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

⑶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 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联系:明朝“八股取士”及影响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被称为 天可汗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5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