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篇一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蜜蜂的养殖技术(一)

  [农广天地]蜜蜂的养殖技术(一) 

  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物,以酿造蜂蜜,分泌王浆,蜂胶,蜂蜡等蜂产品为我们人类所利用。作为养蜂大国,我国的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的首位。饲养蜜蜂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许多农民都是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为大家介绍蜜蜂的养殖技术。 

  蜜蜂的养殖技术(一) 

  一、蜜蜂的初步认识

  1、蜂的认识。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蜜蜂。意大利蜂,简称意蜂。广泛饲养在华北、东北地区。意蜂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能力强,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育种素材。东北黑蜂,是欧洲黑蜂的过度类型。繁殖力强,在寒冷地区越冬性能好。但在纬度低的地区不能保持强群。中华蜜蜂是简称中蜂,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生活。中蜂飞动敏捷,嗅觉灵敏,勤奋,抗病、耐寒、耐热力强。但产蜜量和分泌王浆的能力略低于欧洲蜜蜂。通过介绍,您就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2、蜜蜂是群居昆虫。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占1%的雄蜂,和占99%的工蜂组成。蜂王、雄峰、工蜂在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相互依存。蜂王是蜂群中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蜂王的职责是产卵。蜂王交尾一次,受精囊中储存的精子,就可满足一生繁殖的需要。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一只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

  3、蜂王产两种卵。一种是受精卵,可发育成工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可发育成雄峰。蜂王由蜂王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蜂王房也称为王台。蜂王房内的卵因为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发育成蜂王。大家已经知道一群蜜蜂中只能有一只蜂王。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为了保持较高的产卵率,一般一年左右就要更换新蜂王,那么蜂群内要产生新蜂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蜂群中的蜂王丢失或死亡,新蜂王发育出来大约需要16天。

  ②蜂群过大需要分群。

  ③需要更换老蜂王。

  培育新蜂王的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通常在夏季进行),为来年高产作好准备。当蜂群中出现两只蜂王,就会相互争斗,直到剩下一只蜂王为止。工蜂是蜂群中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工蜂幼虫孵化后,前三天由成年工蜂饲喂蜂王浆,从第四天起改喂蜜和花粉混合饲料。由于营养条件改变,促使生殖器官受到抑制,失去产卵能力。工蜂的职能是负担巢内外一切工作。而随着日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工。刚孵化出房时,颜色苍白,不能飞翔,还不能担当其他工作,称为幼蜂。1~3日龄的幼蜂开始负责巢内保温和清理巢房的工作。4~5日龄的幼蜂负责饲喂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王浆腺发育成熟,并负责分泌王浆,饲喂小幼虫。13~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担负分泌蜂蜡建造巢脾,酿蜜,清巢,搬运蜜蜂尸体,保卫蜂巢的工作。18日龄以后的工蜂,主要担负采集花蜜,花粉,树胶和水等项工作,直到死亡。流蜜期工蜂可活30~45天。在北方越冬期可活半年左右。

  4、雄峰与工蜂不同。它没有工作的本能,专职与处女蜂王交尾。大多数雄峰7~10日龄开始飞行,12日龄性成熟。交尾一般在晴天的下午1~5时进行。交尾后不久便死亡。尽管雄峰寿命可达3~4个月,但由于雄峰食量很大,秋末蜜源期终止后,就会被驱除出巢,冻饿而死。

  5、每只蜜蜂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蜂四个阶段。

  6、蜂王将受精卵产在蜂房内后,6小时以内,工蜂就会本能的在卵的周围分泌一些王浆。3天后,卵膜便会破裂,孵出幼虫。幼虫孵出后每36小时蜕皮一次。经过4次蜕皮,6天后就变成了蛹。幼虫化蛹后,不活动也不吃食,只消耗体内储备的营养。11~12天后,咬开房盖,爬出蜂房就成为了幼蜂。整个发育过程:蜂王需要16~17天;工蜂需要20~21天;雄蜂需要22~24天。掌握了蜜蜂的发育周期,可以便于我们根据当地的蜜源植物情况培育适龄蜂,以提高蜂产品产量。

  二、蜜蜂养殖所需要的设备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饲养蜜蜂所需要的设备:蜂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蜂巢,是蜜蜂栖息、繁殖、贮存食料的场所。蜂箱由大盖、草帘、覆布、副盖、巢脾、隔板、隔王板等几部分组成。脾的两面有几千个排列整齐、相互衔接的六角形蜂房。

  1、脾。脾固定在木制的边框上,称为一框巢脾。根据巢脾上蜂蜜、花粉、幼虫的数量,分别称为蜜脾、粉脾、和子脾。根据日龄的大小子脾又分为:卵脾、虫脾、封盖子脾和空脾。装有10框巢脾的蜂箱是使用最广泛标准蜂箱。可以通过叠加继箱的方式,及时扩大蜂巢。

  2、蜂路。各巢脾之间的距离叫作蜂路。

  3、隔王板用于将育虫区和贮蜜区分割开,有利于蜜的成熟和采蜜,提高生产效率。

  三、养蜂前的准备工作了解了蜜蜂的大概情况,在着手养蜂之前,还应该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可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能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绿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灌木中的荆条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km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

  2、西北面最好有小山坡或房屋、篱笆的位置。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

  3、选购蜂群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干燥,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 可以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当地位于山区,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

  4、选购蜂群的时间最好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应当注意,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这样,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够保证蜂群越冬需要的饲料储备,注意,全年蜜源结束以后不宜买蜂。因为这时买蜂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买糖喂蜂。越冬时,蜂群还可能死亡,购买蜂群还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如果在夏、秋买蜂,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而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提脾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为5框的蜂群,应有子脾3~4框,其中,封盖子脾至少应占一半。此外还应注意,每张巢脾上,必须有饲料脾0.5~1 kg。巢脾不要过于陈旧。巢脾上不应有很多雄峰房。

  5、蜂群运回后,如果箱内吵闹,可把箱盖架空,放置在副盖上通气,并对巢门喷水。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6、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以上,我们对蜜蜂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作好了养蜂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我们看看蜂群的日常管理。

  四、蜂群的日常管理

  1、蜂群检查

  通过对蜂群的检查可以让我们掌握蜂群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为蜜蜂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检查的方法分为开箱检查和箱外观察。开箱检查蜂群时,为避免蜂蜇,应穿浅色服装,带好面罩。人要背向阳光。启动副箱盖时,先用刮刀轻轻撬动,再用手指推移副盖,使其与箱口粘着的蜂胶脱离。翻转副盖,平放在蜂箱前。一端搭在巢门板上,便于副盖上的蜜蜂爬回巢内。用刮刀轻轻拨动隔板和巢框,使框耳与箱身槽沟分开。用双手拇指和食指紧捏两端的框耳,小心的将巢脾垂直提出。注意,巢脾不能相互擦碰,以免擦伤蜂王或激怒蜜蜂。检查巢脾的方法有两种。

  ①是把巢脾提到视线的高度,先看面对的一面,再以巢脾上的梁为轴翻转,看另一面。注意,翻转时巢脾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防止蜜汁与花粉从巢房中掉出。

  ②是先看面对视线的一侧,然后将巢脾放低,把巢脾的上部向视线倾斜45度,看另一面。

  检查巢脾时,必须在蜂箱上方进行,尤其是双王群,最好在提脾的一侧上方观察,以免蜂王掉落,造成损失。因为蜜蜂拥挤,不利于观察,可在巢脾提出箱口一半时,用腕力上下快速振动几下,利用惯性抖掉蜜蜂。如果巢脾上剩余的蜜蜂多,可用柔软的蜂扫轻轻拂去。

  2、需要检查的内容

  ①要检查蜂王是否存在。从蜂群中央提出巢脾,如果看不到蜂王也看不到卵,蜜蜂四处乱爬,并发出振翅般的叫声。这就是蜂群丧失蜂王的表现。如果巢房中有多粒卵,而且多产于房壁上,很凌乱,表明失王很久,工蜂已经开始产卵。检查要经过两到三次,确认确实没有蜂王了,才能放入新王。否则,一旦出现两只蜂王相遇,就会两败俱伤,给农户带来损失。

  ②检查蜂王产卵情况。揭开箱盖,蜜蜂工作有条不紊,巢脾上可以看到卵,表明蜂王在产卵。一个单王的蜂群中,卵、幼虫、封盖子脾的比例应为1:2:4。也就是:一个卵脾,2个虫脾,4个封盖子脾,以及1~2框蜜粉脾。如果子脾上产卵面积大则表明蜂王产卵旺盛,群势正常。如果蜂王胸腹部小,颜色变深,跛行,缺翅,表明这是劣质蜂王,如果脾上没有卵,而有自然王台,蜜蜂怠工,预示将要分蜂。如果子脾面积小,

  ③检查蜜蜂和巢脾的关系。揭开副盖时,如果发现副盖上、隔板外、边脾上挤满了蜜蜂,就表明蜜蜂多于巢脾,需要加脾。如果巢脾上蜜蜂稀少,隔板上没有蜜蜂,说明巢脾多于蜜蜂。如果隔板上蜜蜂多,而巢脾上蜜蜂少,则说明巢内温度高、湿度低,蜜蜂离脾。

  ④检查箱内贮蜜情况。揭开巢盖时,能够闻到蜜的香味,可以看到各巢脾上部有加高的白色的蜂蜡蜜房盖。提起边脾,感到沉重。表明箱内蜜足。如果开箱后,蜜蜂表现出不安或惊慌,提脾感到轻,并且有蜜蜂掉落,说明箱内缺蜜。无病情,但子脾上蜂子不整齐,表明曾经缺过蜜。如果子脾有抛弃蜂子的现象,表明缺蜜严重。

  3、巢脾原位装回

  巢脾检查完成以后,必须按原位装回,装回时,注意蜂路应保持在8~9毫米。插上隔板,轻轻地上下摇动副盖,催促蜜蜂离开箱沿。最后盖好箱盖。开箱检查一般10~15天一次,早春时节最好在中午进行,而夏季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时进行。

篇二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

篇三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

蜜蜂养殖技术

蜂群的保健措施在养蜂生产中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会影响蜂群繁殖,也会减少蜂场收入,严重时会使全场蜂群覆灭。

一.卫生措施

养蜂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蜂场要经常打扫,保持蜂箱、巢脾等蜂具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物理消毒:常用是利用日光暴晒、沸水蒸煮和火焰喷射等法。如蜂箱、隔板、纱盖和小型蜂具等均可采取此法。

化学消毒:是利化学药品消毒,在养蜂生产上应用最广泛。如用1-3%的热烧碱水,洗刷或烧煮蜂箱、巢框、隔板、分蜜机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蜂箱、巢框、隔板、空脾等,浸泡12小时后,再用清水浸泡3-4小时晾干备用;也可用食盐的饱和溶液,把蜂具等浸泡24小时,但消毒效果没有甲醛溶液好;还可用硫磺熏烟等方法来消毒蜂具等。蜂场地面、墙壁和越冬室等处可用途10-20%石灰乳来消毒。 另外可从蜂群管理措施上,给蜂群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蜂群的抵抗力。

二.主要的病虫害防治

蜜蜂的病敌害种类较多,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最常见病敌害的种类、特性及防治方法,详细资料请参考专门论述书籍。

1.蜜蜂病毒病

(1)囊状幼虫病:病原是囊状幼虫病毒,感染幼虫后,大多在封盖后死亡,死虫头上翘,呈龙船形、囊状、无味、无粘性、易从巢房中移出。无特效药可治,可用王笼将蜂王关闭10多天,等蜜蜂清除死虫后,再将巢脾消毒。

(2)麻痹病:主要由麻痹病病毒引起,春季发生的多数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动迟缓,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秋季发生多数为黑蜂型,身体瘦小,头尾发黑、颤抖。可用“抗蜂病1号”治疗。每框蜂用药10-20毫升,隔日喷治一次,连续喷治5次。

2.蜜蜂细菌病

(1)美洲幼虫腐烂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造成。症状是封盖幼虫和初期的蛹发病死亡,死虫躺在房底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出,死虫棕色,有鱼腥臭味,呈胶状,虫体不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浆加四环素5-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每隔2日1次,4次为1疗程。隔20天再喂1疗程。刚发病时可用棉球把死体清出,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巢房消毒,同时加强管理,也可治愈。严重的病脾要烧毁,换箱换脾,结合药物治疗。

(2)欧洲幼虫腐烂病:主要由蜂房蜜蜂球菌感染造成,染病幼虫在3-4日龄时死亡,死虫呈螺旋形皱缩,塌陷于房底,灰白色至黄色,最后变成黑色,有酸臭味,无粘性,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浆加土霉素5-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隔2天1次,连喂4次为1 疗效。

3.蜜蜂真菌病

最常见的是白垩病:由感染蜂球囊菌,使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生出白色霉菌丝,最后变成蔬松的石灰硬块,灰色至黑色,应更换消过毒的新脾,及时饲喂0.5%的麝香草酚糖浆(麝香草酚要先用95%酒精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和),饲喂3-4次。同时蜂群要加强保温、通风。

4.蜜蜂原生动物病

最常见的是孢子虫病:是由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使其丧失消化能力,后

肠膨大,翅发抖,无力飞翔,最后死在巢外,蜂群削弱。可用灭滴灵0.5克加浓糖浆(糖:水=1:1)充分搅匀,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连续喂4-5次。

5.蜜蜂螺体病【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是由蜜蜂螺旋体菌引起的蜜蜂成蜂病,主要发生在青壮年蜂上,病蜂不能飞翔、爬行.蹦跳、行动迟缓。(又被蜂农称为“爬蜂病”)爬蜂上午比下午多,阴雨天后突然转晴爬蜂多,病情严重时蜂箱附近遍地死蜂,死蜂翅膀展开、吻伸出,此病常与其它蜂病并发。蜜蜂螺旋体菌在染病在蜂场中分布广泛,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病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主,平时要在注意环境和蜂具消毒等措施。如发病后可用灭滴灵0.4克、氟胍酸0.2克加浓糖浆(糖:水=1:1)充分搅匀,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连续喂4-5次。本人曾用以上药物加稀糖浆(糖:水=1:2)充分搅匀,进行逐脾喷治,发现效果较好。

另外本人认为保持蜂群内蜜粉充足,蜂群要密集一些,蜂路不要过小,也可限止蜂王产卵的方法,采取这些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6.寄生螨病

(1)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见右图)寄生在蜜蜂体上,当雄蜂和工蜂幼虫老熟时,爬入巢房内产卵繁殖,吸取蜂体的体液,造成出房后幼蜂体弱、有的翅发育不全,失动飞行能力,使蜂群群势下降。可用“螨扑”等长效杀螨片2片,分别挂在蜂巢两侧的巢脾之间,25天左右更换一次药片,此法使用简便。另可“杀螨剂一号”对蜂脾上的蜂体上逐脾喷雾,6-7天一次,共喷治2-3次,此法较为费时,但较为彻底。蜂农往往在秋季蜂群断子后,喷治1-2次,效果很好。

(2)亮热历螨:主要寄生在蜜蜂巢房内,对蜂群危害极为严重,可将封盖子脾蜂抖落,将升华硫黄粉装入纱布袋内,用布袋轻轻抖涂在封盖子脾表面,6-7天一次,连续3次。

7.蜜蜂的敌害

主要有蜡螟、胡蜂、天蛾、蚂蚁、蟾蜍、鼠等。

最常见的是蜡螟(又称巢虫,见右图),主要寄生在蜜蜂的巢脾上,咬坏巢脾,不用的巢脾和弱小蜂群常遭到危害。不用的空巢脾,每继箱空巢脾,可用4克左右的硫磺,点燃、密闭熏蒸。

2、蜂群的冬季管理要点

在培育成大量越冬蜂和喂好越冬饲料基础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选择向阳背风安静的地点,进行蜂群越冬包装。包装要注意既要保温又能通气,还要防止鼠害等,使蜂群能安全越冬。

一.蜂群的包装

1.蜂群的内包装:越冬蜂群至少要在4框足蜂以上,自身保温好,饲料消耗少,才有利于安全越冬。包装时蜂脾靠一边放,两边放各一张整蜜脾,中间放两半蜜脾,贴头着边脾放一木隔板,在木隔板外放1-2个保温框,7脾以上的蜂群不放保温框。纱盖上放7-8张保温好、吸水性强的纸有利于透气防潮,还可在没有蜂团的一侧后箱角,把纱盖上的覆布或保温物折起小一角,强群可大一些,同时强群的巢门也可开大一点,这样可防止蜂群受闷。 2.蜂群的外包装:包装可采取2个一组或2个以上的蜂群组进行包装,这样有利于保温。为了防止春季蜂群偏集,可采取不同颜色或新旧蜂箱间隔着放。

包装时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也可以用土坏、秫秸、玉米秸等夹成圈,外面抹一层泥,蜂箱周围和两个蜂箱之间再塞上草,上面盖上草帘。在蜂箱底垫上保温物和在蜂箱前壁(巢门以上)也用草帘包上,这样减少昼夜温差对蜂群的影响,使蜂团安静。

二.蜂群包装后注意事项

越冬蜂群一般不需开箱检查,但要从箱外观察和常用胶皮管听巢内声音,来判断蜂群的越冬情况。如开始越冬时,巢内较安静,以后检查时声音变大,工蜂比包装前飞出多,可以从包装时间、蜂群多少、通风状况、巢内空间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如 声音变大,同时在巢门前又有工蜂振翅不安的表现,可能进失王。到“冬至”前后气温下降到15-16℃时,巢内声音变大,说明蜂群受冷而缺蜜。如巢门有水气,严重时结成冰块,说明巢内通气不好,潮气不易排出,可将后纱窗的缝适当开大一点,巢门也可适到开大一点。到“小寒”前后,每隔十几天用铁丝钩把箱底死蜂陶出,防止堵住巢门,如陶出死蜂腹很大,而潮湿,是越冬不良现象,对这样的蜂群应提前检查。

3、蜂群的秋季管理要点

蜂群的秋季管理主要是为越冬培育大量适龄蜂,喂好越冬饲料,彻底治螨,做到壮蜂,蜜足,为蜂群安全越冬,明年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打好基础。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在8月下旬培育的工蜂大部份可以越冬。这时期的工蜂数量和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越冬和明年早春的繁殖关系很大。秋季蜂王产卵量下降和缺蜜粉源,加上螨害,造成蜂群群势下降,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荆条流蜜后期要留足蜂群繁殖饲料前提下慎重取蜜,如到8月底9月初仍然缺饲料应及时奖励饲喂,也可结合饲喂越冬饲料来促使蜂王产卵。

2.秋季气温渐低,蜂巢工蜂不能象以前那样松散,要开始密集一些,应做到蜂脾相称,把过多的巢脾抽走,也有利于幼蜂的体质健壮。

3.秋季因蜜粉源缺少,蜂群群势下降,蜂螨寄生率相应升高。轻者影响工蜂的体质和寿命,严重时蜂群群势快速下降。因此应抓住子脾面积缩小时,把蜂螨寄生率压到最低限度。 4.老、劣蜂王秋季停止产卵早,第二年早春产卵晚,越冬死亡率也高。因此在秋季应更换成当年的新蜂王。

二.预防盗蜂

秋季蜜源缺少,最易引起盗蜂,被盗蜂群的工蜂大量死亡,巢内存蜜被盗空,严重时蜂王被咬死。

1.蜜源不好时,要缩小巢门,抽走多余的巢脾,必要检查蜂群时,应早、晚查看,动作迅速,时间不要太长。喂蜂或奖励饲喂应在傍晚进行,不要把饲料洒落在箱外,箱缝要堵严。

2.如发现有个别盗蜂时,要马上停止检查,把蜂群巢门缩小,并放上些杂草把巢门隐闭起来。

3.在秋季蜜源缺乏时,可事先按上防盗巢门。简易防盗巢门是用一块宽6-7厘米的铁纱折成?形,高度和宽度以两只蜜蜂进出为原则,长6厘米左右,插入巢门,露出4厘米左右即可,铁纱外部空隙都要堵死,蜜蜂只能?形的铁纱内通过,经1-2天本群蜂熟悉后,可自由出入,盗蜂在铁纱上找不到巢门入口,只好飞走。

三.喂越冬饲料

在培养越冬蜂时,如有蜂群失王或老、劣被淘汰后,就诱入新蜂王或与有王群合并。到9月上、中旬要对全场蜂群进行检查,根据各群的蜂数,在喂越冬饲料之前确定留脾数,把多余的巢脾撒出,使蜂群密集,并估计一下每群蜂要喂蜜的数量。

全场蜂群可以分批或分组喂,部分蛹脾可以先提到不喂的群里,等幼蜂出房后再撒出。喂蜂时尽量喂强群不喂弱群,这样不易引起盗蜂。弱群可用贮备蜜脾或从强群中提取蜜脾。

越冬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很重要,稍早饲喂较好,北京地区在“白露”前后开始饲喂,最晚也要10月1日左右开始饲喂,在“寒露”前后喂完。如果喂糖水更应早喂,以免糖水结晶,或蜜蜂吃了不成蜜造成而容易下痢病。为了利于蜜、糖的水分蒸发,晚上喂蜂时把巢门开大一点,早晨蜂群活动前再把巢门缩小,防止盗蜂。

越冬饲料喂完后,在10月中旬前后作一次全面检查,如蜂脾不相称,要进行调整。越冬饲料不够,要给于补足。同时要对蜂箱用草帘,减少昼夜温差,防止工蜂活动,可以延长寿命,减少蜂蜜的消耗。

4、蜜蜂的春季管理要点

一.加强蜂群保温和防治蜂螨

北京地区“立春”前后,蜂王开始产卵,卵虫需保持34-35℃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时外界气温较低,弱群维持34-35℃很困难,就需合并弱群,并要保留优良蜂王,要使蜂群达到4框蜂以上才有利蜂群的繁殖。此时蜂群要使蜂多于脾,多余的空脾应抽走,群势调整好后,蜂路适当缩小到9-10毫米,根据群势适当缩小巢门。同时注意加强蜂箱内、外的保温,在晴朗暖和的天气揭开外包装物进行晒箱,太阳偏西(下午3-4点钟)再盖好包装物。蜂群内的情况,尽量从箱外观察分析,是否失王、缺蜜、缺水、鼠害等问题,尽量少开箱检查,必要时也要选晴暖无风的中午快速检查,减少热量的散发。另外应注意防治蜂螨,一般应在早春还无封盖子脾时或封盖子脾很少时,对蜂螨进行一次的防治,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蜂螨特别少也可不防治。

二.促使蜂群快速繁殖

春季蜂群繁殖时需要消耗很多的饲料,箱内贮蜜多繁殖快,如存蜜过少,应补加贮备蜜脾,天气暖和时可用稀蜜水饲喂。早春蜂王开始产卵后,外界没有花粉源,需要人工饲喂花粉,附近缺水源时应设饲水器。春繁中、后期蜂群繁殖较快,尤其到3月底4月初气温逐渐升高,杏树、海棠、苹果、桃树等陆续开花,蜂王产卵面积扩大,蜂群繁殖加快,这时要根据蜂群情况,及时添加优良空脾供蜂王产卵。

箱内的保温物随着蜂群扩大逐渐撒除。到5月初,待蜂群发展到满箱,气温稳定时,应逐步撒除箱外保温物。要先撒箱上的,后撒周围的,最后撒除箱底的保温物。

5、杜绝蜂药残留量 科学饲养有良方

今年,欧盟进口蜂产品除了不得含有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外,新增加禁用药物磺胺、硝基呋喃、甲硝唑等。我国蜂产品出口欧盟等国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何杜绝蜂产品中蜂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当前蜂业界首要任务。蜂产品中蜂药残留是蜂农在防治蜂病过程中喂饲蜂药污染蜂产品造成,有的是蜂农盲目用药的恶果。蜂群无病蜂农就不会用药,健壮的蜂群是生产无公害蜂产品的基础,也是杜绝蜂药污染蜂产品的根本。如何培育健壮蜂群,笔者根据实践与调查研究,总结以下经验供蜂农参考。

一、培育和维持强群。强群是蜂产品高产基础,强群有较强抵抗力,即使感染某些蜂病也能自我痊愈。强群不但采集蜂数量超弱群,而且强群的蜜蜂个体相应比弱群蜜蜂个体强壮,所以强群采集力强,抵抗力强。培育和维持强群是养蜂的基本功。

二、利用杂交优势,培育抗病蜂种。意大利蜂特别是浆蜂易感美洲幼虫病、欧洲幼虫病、白垩病,但王浆产量高;卡尼鄂拉蜂种具有抗幼虫病基因,采集力强,群势不强,王浆产量低。利用意蜂和卡蜂杂交组合,具有采蜜力强、抗病力强优势,王浆产量低于浆蜂,高于卡蜂,但10-HAD高于浆蜂生产的王浆。

三、有良好蜜粉源。蜜粉源是蜜蜂繁衍根本条件,也是生产蜂产品的物质基础,有蜜就

有蜂,有蜂就有蜜。转地蜂场追花夺蜜就是人为改善蜜蜂生态环境。在大流蜜期,患病轻微蜂群能自己痊愈。在外界缺乏蜜粉源时,应及时给蜂群补饲蜜粉,保证蜜蜂必需营养。补饲蜂蜜、花粉必须是没有病原污染的;来路不明蜂蜜、花粉需灭菌处理后才能应用。

四、辩证处理蜂脾关系。在蜜蜂繁殖季节,特别是早春应该蜂多于脾。早春因气候、蜜源关系,是幼虫病、爬蜂病多发季节,不要急于送脾,并保持适应蜂路。早春,送脾过快遇到长期阴雨,发生拖子,并易发欧洲幼虫病,往往得不偿失。

五、在干旱地区放蜂,应及时喂水,并补饲矿物质。水是蜜蜂活动、生存必需品。在华北地区放蜂采洋槐,该地大部分是旱地,蜜蜂采污水是造成爬蜂病主要原因。在干旱地区,蜂场到场时就应及时喂清洁水,使蜜蜂形成条件反射,避免采污水。必要时可在场地设淡水池与盐水池,让蜂任意采集。

六、生产成熟蜜,减少蜂群之间交叉感染。目前,我国的摇蜜方式是造成病蜂与健康蜂之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生产成熟蜜,不但能保证蜂群有足够饲料,并且因摇蜜次数减少,相应减少蜂群之间交叉感染机会。

七、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衍场所,也是贮存蜜粉仓库。科学实验证明巢脾是病源的载体,也是蜂药残留污染蜂产品主要载体。及时淘汰老脾,多造新脾,不但能减少病原感染,而且能根除蜂药残留污染蜂产品。2002年春季,我县有3家蜂场曾使用过氯霉素,8月份送样品蜜检验,蜂蜜氯霉素含量为0.91ppb;通过强制淘汰老脾,2003年夏季蜂蜜送检,氯霉素含量在0.1ppb以下,达到出口蜂蜜标准。新巢脾繁殖蜜蜂,个体大,采集力就强,并且新脾贮蜜颜色浅,卖价高。笔者建议蜂场每年应淘汰老脾50%。

八、科学消毒蜂具。消毒蜂具是防治蜂病的重要措施,应执行NY/T5139-2002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巢脾历来都是用二氧化硫熏蒸,残留在巢脾的二氧化硫污染蜂产品。熏蒸巢脾应改用96%--98%冰乙酸熏蒸。

九、防止外来污染。某蜂场近年来未使用过抗生素,蜂蜜经厂家检验,四环素含量偏高,经回顾是头年冬季购外地蜂群巢脾污染所致。后来及时淘汰购进巢脾,蜂蜜再送检,符合出口标准。我地有三家蜂场2002年秋季蜂蜜样品送检未检出氯霉素。2003年8月,该蜂场生产荆条蜜10个大桶抽检,氯霉素含量超标,在1ppb以上。当时笔者百思不解,后来仔细询问蜂农,吐出真情:是他们贪蜂蜜桶内有几公斤陈蜜,未清洗蜂蜜桶,是陈蜜里氯霉素污染蜂蜜。所以,所有蜂蜜桶用前必须清洗,防止蜂药残留²污染蜂蜜。杭州常青蜂业公司实验证明,蜂王浆中蜂药残留也是外源引起。蜂农使用装过抗生素药液的喷雾器向从蜂群中提出的王浆台基条喷水,造成残留蜂药污染王台里的蜂王浆。所以,防止外源药污染蜂产品必须慎之又慎。

十、蜂病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与药防治相结合。据我会对我县蜂场普查,2003年—2004年,95%蜂场除治螨用药,未使用任何药物。经过连续2年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广大蜂农认识到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从盲目用药到自觉遵守国家禁药条令,是科学普及的结果。如何防治蜂螨是蜂农关注的热点,蜂农目前反映常规治螨药物不佳。主要原因是蜂螨对药物产生抗性;再者,多年暖冬,蜂群缩短了越冬期。子脾是蜂螨繁衍、寄生的主要场所。早春整地,将少量蛹脾抽掉,人为造成蜂螨断子绝孙,不愧为“失小保大”上策。夏季,在上个蜜源与下个蜜源间隔期,人为造成蜂群断子,使蜂螨暴露在蜂体及巢脾上,适时选择药物治螨,²可起事半功倍作用。蜂螨喜欢在雄蜂蛹繁衍,蜂农可结合生产雄蜂蛹,利用雄蜂蛹诱杀蜂螨,减轻蜂螨危害。目前治螨药物主要是氟胺氰菊酯、升华硫,其他治螨药物还有浏阳霉素、乳酸、麝草酚,各种治螨药物可交叉使用,防止蜂螨产生抗药性。升华硫主要用于防治小螨,一要正宗,二要干燥,硫磺粉治螨效果不佳。防治蜂螨用药一要掌握火候;二要避开流蜜期,防止对蜂产品污染;三要尽量选择无公害治螨药物,如乳酸、麝香草酚,这也是今后科研单位、蜂药厂开发新型治螨药物的方向。对于早春出现蜜蜂消化系统疾

篇四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养殖与管理(中锋和意大利蜂)

初识蜜蜂

蜜蜂生物学

三型蜂的发育, 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千百只雄蜂。

蜂王是唯一产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蜂,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

蜜蜂属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时期。

一、 卵期

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卵上附有粘液,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粗端向着房口。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不食任何饲料。(见蜜蜂卵图)

二 、未封盖幼虫期

3天后,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雄蜂7天。前3天的蜜蜂幼虫都吃王浆,3天后,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工蜂和雄蜂幼虫改吃蜂粮:一种由蜂蜜、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见蜜蜂幼虫图)

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

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差不多每分钟一次。因此,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

后期,工蜂将幼虫房的房口封上一层蜡,称为封盖,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吐丝、作茧、化蛹。

三、 封盖期

幼虫在封盖房内共蜕皮5次,化蛹,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工蜂12天,雄蜂14天。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并咬破房盖,爬出巢房,称为出房,开始了成虫期——蜜蜂的生活。(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

三型蜂的生活

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各司其职。

一、 工蜂

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个体最小,数量最多。正常情况下,工蜂不产卵,但当蜂群失王,巢内又没有条件培育出新蜂王,少数工蜂也能产卵,不过,卵未受精,只能发育成雄蜂。

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

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12日龄左右,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同时进行第一次排粪,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直至将自己的“家”的方位准确地记住,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经过这次认巢,蜜蜂形成了对自己家园的固执记忆,在蜜蜂采集范围内,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但这也或多或少的给养蜂生产带来一点麻烦,那就是,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 13~18日龄的工蜂,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如:

清理巢箱(打扫卫生),

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正常情况下,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

夯实花粉(花粉是一粒一粒的,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酿制蜂蜜(蜜蜂从外边采回的是花蜜,花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蔗糖,花蜜经过脱水:60%~70%→20%以下,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叫酿蜜,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

建筑蜂巢(使用蜂蜡,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

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采蜜、采水、采胶等。

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

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

内勤蜂{

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

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

老年蜂——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脱落,呈现光秃油黑几丁质外壳本色的工蜂,主要承担守卫工作,紧急时刻也可承担其他各龄蜜蜂的工作。

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生产季节,由于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工蜂紧紧能活一个月左右,越冬期,工蜂新陈代谢大幅度降低,寿命长达6个月左右。

二 蜂王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

1 蜂王的产生 在自然情况下,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

自然分蜂 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台数多,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

自然交替 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但不分蜂,原来的蜂王,有时是在新王出台前后自然死亡;有时则与新产卵王同处,不久自然死去。交替王台出现的特点是:季节不一,群势强弱不一,台数少,日龄一致,并且在若群中,其位置常接近巢脾中部的保温圈内。

急迫改造 当蜂王突然失亡时,约经过1天,工蜂就会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内的幼虫,培育新蜂王。这种改造王台的数目常达10个以上,但当第一个蜂王出台后,其余王台将全部遭到破坏,因而不会进行分蜂。

2 蜂王出台 经过3+5+8=16天的发育期,新蜂王就要咬破王台出房了,蜂王的出台非常吃力,因为王台是呈倒挂状态。蜂王必需弯曲腹部,紧紧抓住巢脾才能爬出王台。(见图)

出台的蜂王吃一点蜂王浆,恢复体力之后,第一件急需要办的事是寻找并破坏其他王台,她决不允许未出台的同胞妹妹将来与她争夺王位,一旦找到,便在王台的中部用上颚咬开一个洞,再用蛰针将台内的蜂王刺死。有时两只蜂王同时出台,那么二者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败并杀死,胜者为王。在人为干预下,有时蜂群内产生了蜂王,但原蜂王并未离开蜂巢,这时新出台的蜂王也会与她的母亲进行争夺王位的较量,当然,最终败者总是可怜的妈妈,这就是动物世界。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3 蜂王交尾 新加冕的蜂王接受王者的丰厚待遇,由工蜂定时饲喂给蜂王浆,其雌性生殖器官迅速发育,5~6天,性已成熟,开始出巢,在高空与雄蜂完成交配,养蜂上称为交尾。不过,8~9日龄是蜂王交尾的高峰期。

交尾后雄蜂的精液储存在蜂王的储精囊内,储精囊储存的精液是供蜂王一辈子产卵受精所用的,所以,蜂王在交尾期要与多只雄蜂交配,为此,蜂王一次出巢可进行多次交尾,一天也可出巢几次,也可在几天内完成。

蜂王交尾期间要求天气清朗,无风或微风,气温不低于20℃ 。

4 蜂王产卵 交尾后蜂王会接受食用大量王浆,腹部渐渐膨大、变长。2~3天后,蜂王即产卵。蜂王能根据不同巢房类型,控制产卵器官,产下不同的卵,在工蜂房内产受了精的卵,从巢脾中部开始,一房一粒,螺旋扩大,直至产满一面巢脾,再爬到另一面继续。在繁殖盛期,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2000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相当于蜂王本身的重量。

蜂王一经产卵,一般不再离开巢房,所以,产卵蜂王便不再出巢交尾。由于天气等原因,有的蜂王储精囊未能储满精液便产卵,这样的蜂王产卵力明显不足,极易产雄蜂卵。

春季,蜂群处于繁殖盛期,蜂王会在巢脾边缘的雄蜂房内产不经受精的卵。

自然交替或自然分蜂前,蜂王会在工蜂的簇拥逼迫下,到巢脾侧部或底部的台基中产下受精卵。

5 蜂王寿命 自然条件下,蜂王寿命长达5~6年,养蜂生产上只利用1~2年的高产蜂王。

三 雄蜂

雄蜂卵经过3+7+14=24天的发育,羽化成为个体较工蜂大的雄蜂。雄蜂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就连吃饲料也要由工蜂喂他,不仅如此,雄蜂在巢内什么活儿也不做,他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与蜂王交尾。

但雄蜂巢房后7天就会飞,雄蜂需要5~20天飞翔能力最强,同时性也成熟,所以,雄蜂出房后12~27天是他交尾的青春期。

雄蜂交尾时所需的天气条件与蜂王相同,在几百米以上的高空,本群、本场或他场的雄蜂都可以参加追逐蜂王,这可以有效地预防近亲交配。 雄蜂的寿命与季节有关:繁殖季节,工蜂尽心尽力伺侯雄蜂,那些无缘与蜂王交尾的雄蜂寿命长达3~4个月,而对于那些有幸与蜂王交尾的雄蜂,交尾后几秒钟就从蜂王身上翻落,坠地而死,所以,雄蜂的婚礼与葬礼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非繁殖季节,由于雄蜂食量极大,且游手好闲,所以养蜂人每次检查蜂群时,都会清除(捏死)一部分,工蜂也少喂或停喂雄蜂,向巢外驱逐雄蜂,雄蜂在巢外饿死、冻死。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作用,不断进化的结果。

一、 蜂巢

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理方便,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 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mm;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mm。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

1 工蜂房 结构 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优点 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数量 445×235mm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2 雄蜂房 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

3 台基 王台的基础,形似园钵,口向下,专用于育蜂王。

4 过度房 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二、 蜜蜂的行为

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 泌蜡与筑巢 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约10000只,10000只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 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

温度 蜂巢子区温度34~35℃ ,无蜂子时14~32℃ ,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产热。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来降温。

湿度 采水增湿,扇风降湿。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蜂巢的守卫 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蜂舞

圆舞 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源泉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约经半分钟后,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不表明方向。摆尾舞或八字舞 100米以外,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腹部极力摆动,在摆动中已250赫兹

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一定时间(15秒钟)内经过中轴的次数。100米——9~10次,600米——7次,1000米——4次,6000米——2次。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指示出蜜源的方向: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阴天,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确定太阳的位置。 自然分蜂 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培育新蜂,只是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整个蜂群的繁殖,是以自然分蜂来实现的。

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强大时,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而后出现台基——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工蜂培育新王,在新王出房之前,老蜂王同大部分工蜂涌出巢门,飞离原巢,另建新巢,组成新蜂群;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雄蜂及部分工蜂,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成分蜂的因素 自然环境:闷热气候、较充足的蜜粉源 巢内环境:巢内拥挤、通风不良、粉蜜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余地。 蜂群的状态: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通常蜂

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封盖子增多,卵虫减少,同时幼蜂相继出房,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

(2) 分蜂前的征兆 雄蜂—→台基—→产卵—→培育新王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5天之间,早的在封盖前2日,迟的在封盖后7日,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蜂王腹部开始收缩,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并在巢门口团集,挂上“垂须”,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

分蜂的过程 上午7时至下午4时,工蜂导演分蜂的次数,由此可见,蜂王并不是蜂群的君主,蜂王的产生取决于工蜂,工蜂又参与或导演着蜂王交尾和分蜂等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蜂是蜂巢中真正的主宰者。但 蜂王也并非是产卵的机器,蜂王通过传递自身分泌的蜂王物质,直接影响着工蜂筑造王台,抑制工蜂产卵等行为。所以,蜂王是整个蜂群群体机制十分主要的枢纽。

蜜蜂的采集

工蜂的飞翔力:时速——20~24公里,最高40千米,风速达24公里/小时,蜜蜂不能持久飞行。采集半径2~2.5公里——3~4公里,飞行高度1000米。

花蜜的采集:10次~24次/ 日,每次40毫克,最高70~80毫克,一个强壮的蜂群大约6万到七万只蜜蜂,1/3采集,2/3从事巢内工作。由花蜜——蜂蜜,须经5~7天的酿制。

花粉的采集:10次/天,12~29毫克/次,气温低于12℃,高于35℃,风速达20公里/小时,均不采。

蜂胶的采集:蜜蜂从树芽,或松、柏科植物的破伤部分,采集树胶或树脂,装入花粉巢带回巢,由内勤蜂帮助卸下。西蜂有采胶的性能。 水的采集和利用:目的——用于稀释蜂蜜,调制幼虫饲料、降温、增湿,每天50~100次,每次25~50毫克。

6、无王群的表现

蜂王在蜂群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蜂王健在,蜜蜂活动秩序井然。当蜂群失王时,蜜蜂会将有卵或适龄幼虫的巢房改造成王台,喂以大量的蜂王浆,培育新王。在这一段时期内,无王群的秩序并不混乱,但蜜蜂易激动,喜蜇,巢门上可见守卫蜂数量增多。如果无王群较长时间无合适日龄的幼虫或卵用以改造,或改造的王台内处女王未成熟交尾或产卵,一部分工蜂的卵巢便发育产卵。产卵工蜂的活动与正常工蜂一样,除了产卵,也参加巢内所有活动,还外出飞翔。它的外观也和正常工蜂相差无几,只是腹部稍微伸长和发亮。产卵时,也有一圈工蜂围绕着它。它在一个巢房里只产一粒卵,同一巢房里的其他卵是由其他产卵工蜂产的。

试验证明,取走蜂王会使蜜蜂的巢内工作和飞行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取走蜂王3日后,蜂群的飞行活动减少77%,采粉蜂减少73%,花粉团重量降低50%,蜜囊装载量减少62%,花蜜采集总量降低81%,将巢础筑成巢脾的速度降低73%,而且巢内秩序紊乱,蜜蜂把花蜜和花粉放到幼虫区的下缘,哺育蜂也辨认不出幼虫的性别,把雄蜂幼虫当作雌性幼虫喂养。

蜂群的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养蜂生产中经常而普遍运用的某些管理措施,包括养蜂场地的选择与布置,蜂群的检查,蜂群的饲喂,蜂群的合并,人工分群,蜂王和王台的诱入,盗蜂的防止,巢脾的修造和保存,蜂团的收捕及蜂群的近距离迁移等事项。中蜂的管理要根据群势、蜜源、气候等条件作相应调整,只要抓住关键,就能达到轻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归纳为6个字:两紧、两松、两少。

"两紧"是从晚秋到早春紧缩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强蜂群的保温护子能力;越夏期间,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于脾,这样蜂群能更好地护脾,防止巢虫侵害。

"两松"是从油菜到板栗花期,适时造脾、扩大蜂巢,使蜂脾相称,并适时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乌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长、流蜜涌的特点,前期限抓紧造脾、加快繁殖,抓紧培育交替王,换下老王和旧劣巢脾,为蜂场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准备。

"两少"是平时无事烽开箱,越夏和越冬期也尽量少开箱,只作箱外观察和贴听箱内动静,以此来判断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试用过横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标准箱加继箱,在流蜜期饲养强群取蜜,但按单脾产量不如5~6脾群的产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势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养蜂场地的选择

养蜂场地的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定地放蜂,更要认真选择场地,选场有以下几个条件。

1、蜜源丰富 2公里以内,全年至少有两种以上主要蜜源,另外,还应有一些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花期短,流蜜涌的蜜源场地,蜂群最好放在比成片蜜源地势略低的下风方位,有利于蜜蜂逆风空腹而去,顺风下坡满载而归。蜂场位于蜜源正中也好。

2水源充足 三废污染、厕所、畜棚、猪舍等附近不可放蜂,蜜源与蜂场之间不可隔着江、河、湖泊,以免蜜蜂雨前采集来不及回巢而葬身于内。

3 地势平缓、高燥

4交通方便

5环境适宜 蜜蜂性喜安静,故学校、工厂、企业等周围不可设厂。

场地的布置:单箱单列(双列、多列)、双箱单列(双列、多列)、四箱单列(双列、多列),箱距1~2米,排距4米以上。蜂箱最后离地10~20公分,前低后高,以防雨水积留箱内,巢门朝南或稍偏东南。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蜂群的检查

一全面检查 打开蜂箱的大盖及副盖,逐一提出巢脾进行仔细检查,全面了解蜂群内部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检查一般在越冬定群时及春季检查越冬效果及转地前后进行。步骤如下

1、开箱 人站箱侧或箱后,背对阳光,解开大盖,置于箱侧或反放地面上;手持起刮刀撬起副盖,反放箱前,副盖的一角搭在巢箱起落板上。

2 、提脾 用起刮刀的弯刃轻轻松动框耳,隔板向外侧移1~2框距离,垂直提出巢脾,尽量不要与相邻巢脾摩擦。

3、 观察 转脾方法,有继箱的蜂子发育 从偏中部位提1~2脾,幼虫丰满、晶亮、发育良好;干瘪、变色、变形,发育不良。

4、覆盖 注意蜂路、隔王板、隔板、副盖、大盖的复原及摆放,做好记录。

二 局部抽查 是通过检查巢内的部分巢脾,从而了解蜂群内部某些状况。优点 时间短,可节省劳力,减少对蜂群的惊扰。一般气温较低或容易出现盗蜂时采用。检查内容:

蜂脾关系 副盖上的蜂多——蜂多余脾;少——蜂少于脾,此时,边脾外侧一般无蜂。

贮蜜多少 边脾有蜜或隔板内侧第三个巢脾上角有封盖蜜,说明贮蜜充足;蜜蜂惊慌不安,提脾有蜂坠落,说明贮蜜短缺。

蜂王在否 从巢脾中央提脾,仔细检查一般能找到蜂王;找不到蜂王,检查房内是否有子,有子王在;若没有卵虫,蜜蜂不断振翅,巢房内有一房多卵现象,说明蜂王已经丢失。

三 开箱检查注意事项

1 穿、戴,无异味,一旦被蛰,切勿惊慌。

2 盗蜂多的季节,少查或不查,或在早晚进行,并注意糖汁、蜜汁水冲土埋。

3 操作时应一短(时间短)、二直(提脾放脾直上直下)、三防(防挡住巢门、防压死蜜蜂、防任意扑打蜜蜂)四轻稳(提脾放脾,揭盖、覆盖要轻稳)。

4刚开产的蜂王易惊飞,此时应停止检查,撤离,蜂王会在工蜂招引激素的作用下返巢。

学会了开箱检查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需要检查的内容。

首先,要检查蜂王是否存在。从蜂群中央提出巢脾,如果看不到蜂王也看不到卵,蜜蜂四处乱爬,并发出振翅般的叫声。这就是蜂群丧失蜂王的表现。如果巢房中有多粒卵,而且多产于房壁上,很凌乱,表明失王很久,工蜂已经开始产卵。检查要经过两到三次,确认确实没有蜂王了,才能放入新王。否则,一旦出现两只蜂王相遇,就会两败俱伤,给农户带来损失。

第二,检查蜂王产卵情况。揭开箱盖,蜜蜂工作有条不紊,巢脾上可以看到卵,表明蜂王在产卵。一个单王的蜂群中,卵、幼虫、封盖子脾的比例应为1:2:4。也就是:一个卵脾,2个虫脾,4个封盖子脾,以及1~2框蜜粉脾。如果子脾上产卵面积大则表明蜂王产卵旺盛,群势正常。如果蜂王胸腹部小,颜色变深,跛行,缺翅,表明这是劣质蜂王。

如果脾上没有卵,而有自然王台,蜜蜂怠工,预示将要分蜂。如果子脾面积小,蜂群比其他蜂群发展慢,表明蜂王产卵力差,或产卵处于低潮。

第三,要检查蜜蜂和巢脾的关系。揭开副盖时,如果发现副盖上、隔板外、边脾上挤满了蜜蜂,就表明蜜蜂多于巢脾,需要加脾。如果巢脾上蜜蜂稀少,隔板上没有蜜蜂,说明巢脾多于蜜蜂。如果隔板上蜜蜂多,而巢脾上蜜蜂少,则说明巢内温度高、湿度低,蜜蜂离脾。

第四,检查箱内贮蜜情况。揭开巢盖时,能够闻到蜜的香味,可以看到各巢脾上部有加高的白色的蜂蜡蜜房盖。提起边脾,感到沉重。表明箱内蜜足。如果开箱后,蜜蜂表现出不安或惊慌,提脾感到轻,并且有蜜蜂掉落,说明箱内缺蜜。无病情,但子脾上蜂子不整齐,表明

曾经缺过蜜。如果子脾有抛弃蜂子的现象,表明缺蜜严重。【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巢脾检查以后,必须按原位装回。装回时,注意蜂路应保持在8~9毫米。插上隔板。轻轻地上下摇动副盖,催促蜜蜂离开箱沿。最后盖好箱盖。开箱检查一般10~15天一次,早春时节最好在中午进行,而夏季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时进行。

蜂群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有明显四季区别的温带地区,冬季气温(指荫处气温,以下同)下降到10℃以下时,蜜蜂就停止巢外活动,有几个月的越冬期,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停止育虫,蜜蜂躲在巢内结成蜂团,消耗少量的食料维持生命活动。春季是蜂群的恢复发展时期,蜂王在冬末春初又重新恢复产卵,蜜蜂依赖巢内贮存的食料培育幼虫。随着气温的上升,自然界出现蜜粉源,蜜蜂采到新鲜花粉和花蜜,蜂王产卵量逐步增加,新生的蜜蜂渐渐将越过冬的老蜂更替。新一代幼年蜜蜂比越过冬的老年蜂培育蜂儿能力高3—4倍,蜂群中蜜蜂的数量(群势)逐步增长壮大。从春末到秋初,有多种多样的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是采蜜生产季节,蜂群的群体繁殖(自然分蜂)也在这个时期进行。据研究,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有80%是在春末夏初,20%在初秋。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夏季是旱季,气温常达35℃以上,这个时期往往缺乏蜜粉源,蜂群进入困难的度夏期,蜂王也会减少或停止产卵,蜜蜂为维持巢内34—35℃的适宜温度,要振翅扇风,加强蜂巢的通风和采水蒸发降温,劳动强度很大,很快衰老死亡,蜂群群势下降。亚热带地区的采蜜生产季节在2—5月和1O一12月。 一个强壮的蜂群为维持本身的生活和发展,每年要消费蜂蜜60一80公斤,花粉20一30公斤。养蜂生产是要在保证蜂群本身的消费以外,从蜂群中矽得大量的剩余产品。所以,养蜂要取得好成绩,就要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南方是使蜂群安全度夏),春季让蜂群迅速恢复发展群势,当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开始时,使蜂群群势发展到最高峰,以便蜂群能采集并贮藏起大量的剩余蜂蜜。培育蜂儿是蜂群发展壮大和保持强盛群势的基础。为了大量培育蜂儿,蜂群必须具有的主要条件是:①蜂群原有的蜜蜂数量足以维持巢内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和饲育蜂儿的能力。②产卵力强的优良蜂王。③有贮备充足的蜂蜜和花粉食料。④数量充足、质量优良适于育虫和贮存蜂蜜的巢脾。⑤能够控制住蜂群的病虫害,保持蜂体健康。为了获得蜂产品高产,还要有丰富的蜜源植物;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饲养技术。

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越冬期的长短,确定越冬蜂群群势的最低标准。越冬群的最低群势,在长江、白龙江以南为2框蜂,长江以北、华北、西北的广大地区为4框蜂,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等寒冷地区为5框蜂。越冬期蜂群的群势越强,越冬伤亡率越低,消耗食料就越少,第二年春季培育的蜂儿数量就越多,群势发展得也越快。一定要在当地第一个主要流蜜期到来时,把蜂群培养强壮,最低要达到12一15框蜂,8一1O框子脾的群势。

在蜂群发展到10框蜂以上,有蜜粉源时期,要及时组织王浆生产。

可以选出占蜂群总数20%左右最强的蜂群实行人工分蜂,或首先组织交尾群,等到新蜂王产卵届逐步补强,或用几群的蜜蜂和子脾混合组成较强的新分群。

随着蜂群群势的增长,用质量优良的巢脾扩大蜂巢,实行人工分蜂和组织生产王浆就能有效地控制蜂群发生自然分蜂,使蜂群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除了从选种方面努力或采用优良杂交组合的杂交蜂王以外,在蜂群管理方面,应该随时淘汰产卵少的、残伤的、年老的蜂王,换入健壮的、产卵力强的新蜂王。根据经验,两年以上的蜂王产卵力就明显减退,没有保留价值了。除定期每年更换一年以上的老蜂王以外,还要按蜂群数量的1O%计算,在小群里饲养一批年轻的有生产力的蜂王,以备随时更换不好的蜂王。

蜂蜜(糖)和花粉是蜜蜂培育蜂儿,维持它们生活、发育的基本食料,蜂巢中要有一定的贮备,供给蜂群随时取用。此外,应贮存一部分蜜脾和粉脾,在蜂群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补给蜂群。蜂群在大量培育蜂儿的发展时期,要消费很多食料。平时蜂群是从自然界采集食料,但是在早春没有植物开花或遇到长期恶劣气候和缺少花粉蜜源的时期,巢内食料往往消耗净尽,不及时补喂就会使蜜蜂挨饿或停止饲育蜂儿,使蜂群群势严重削弱。早春蜂群开始育虫以后,或在蜂群发展的任何时期,如果发现花粉供应不足,可以饲喂含有75%脱脂大豆粉和25%天然花粉(或酵母粉)的花粉补充物。

相隔一定时期,对蜂箱内部进行一次调整,根据蜂群的发展状况和蜜源情况,补加空巢脾或加巢础框扩大蜂巢,及时增加继箱,不使培育蜂儿和贮藏花蜜受到限制。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的蜂群将准备分蜂,蜜蜂停止采集活动。

优质巢脾是指巢房整齐,绝大部分是工蜂巢房适于供蜂王产卵的巢脾,雄蜂房的数量不超过5%。

对于蜂病要着重预防。每年春季进行一次换箱和清理,用1一3%烧碱溶液或5%漂白粉溶液洗涮消毒蜂箱和木制蜂具。用4%福尔马林水溶液消毒巢脾。春季和秋季饲喂蜂群时,可在每公斤糖浆中加土霉素1O一20万单位和甲氧苄氨嘧啶(抗菌增效剂)O.5克,以防治幼虫病。在早春和晚秋断子时期,用药剂防治蜂螨。发生幼虫病、成蜂病或蜜蜂中毒情况要及时治疗。

要选择主要蜜源植物数量多面积大,辅助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设立蜂场。蜜蜂的有效采集飞翔半径为2公里,为扩大蜜蜂的采集范围,每个地点不要放置过多的蜂群,最好每个场点放置20—30群蜂,每隔1—2公里设一个场点,必要时实行短途转地饲养,把蜂群转移到有主要蜜源植物开花的地方。

蜂群的饲喂

一 、喂蜜

1 补助饲喂 对缺蜜的蜂群喂以大量高浓度的蜂蜜或糖浆,使蜂群免受饥饿,从而维持正常生活。晚秋未采足越冬蜜,其他季节遇较长的断蜜期,而每个巢脾上的贮蜜不足0.5公斤时都应进行补助饲喂。

方法 (1)补蜜脾 每次1~2张

(2)饲喂 熟蜜2~4份、水1份,灌脾或饲喂器,每次2公斤至喂足

(3)喂糖 优质白沙糖2:1,加0.1%酒石酸。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2 奖励饲喂 当蜂群内有较多的贮蜜时,再喂以少量稀薄的蜜水或糖浆,以刺激蜂王产卵、工蜂育虫。

方法 (1)熟蜜2:1或糖水1:1,每次0.5~1kg。

二、 喂粉

培育一万只蜜蜂,要消耗1.2~1.5kg 蜂粮。方法 添粉脾、花粉饼、巢外补饲。

三、 喂水

箱内喂水(白天水,晚上蜜),高温天气纱盖上放浸水海绵或毛巾,转运途中加水脾。有巢门喂水、场地喂水

四、喂盐及维生素 喂糖喂水同时加NaCl、VA、VB、VC等。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早春和夏天干燥时期,更需要给蜂群喂水。在蜂场设置饮水器,也可巢门式喂水器从巢门喂水。喂水时可加0.1%左右的食盐更好。

巢脾的修造

1.巢础装框:在巢框的两边条的中心线上各打4个等距的小孔,横穿4道25-26细铁丝,两端要拉得很紧并用小钉固定。巢础上边要插入上梁的框沟里,沟缝化蜡灌住,然后放在巢础埋线板上,用齿轮埋线把框线埋入巢础。巢础埋线板是一块比巢框内围略小的厚板(约15毫米厚),下面各两端横向各钉一条152×5毫米的木条做成。

2.修造和保管巢脾:一般在分蜂季节,把装好巢础的巢框放入新分出蜂群内造脾。只要平均温度在15℃左右,蜜源件条好的其他季节也能造脾。造好的巢脾要保管好,否则很易被巢虫咬毁或招引盗蜂等。巢虫最易发生,可用二硫化碳、冰乙酸和硫磺熏蒸。

4.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春季管理

春季蜂群复壮的快慢关系到当年养蜂的收入,是养蜂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主要任务:尽早使蜂群渡过越冬蜂更替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只有适时地培育出大量的采集蜂,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初夏的刺槐蜜源,获得丰收。

华北地区春季的蜂群管理,可按节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立春”前后

1. 1月下旬,利用晴暖无风的天气,去掉箱前遮挡物,让阳光晒暖蜂箱让蜜蜂出巢爽飞,重新结团。

2. 2月上旬(立春),选择晴天对蜂群进行快速检查,缺乏饲料及失王的蜂群及时补救。

此时,切勿进行保温或紧脾,否则易过早地消耗蜂群实力。

二、“惊蛰(3/5)”前后

1 2月中下旬,(1)治蜂螨,用水剂,勿用烟剂,以免发生围王现象。(2)治螨后,紧脾包装:3脾——2脾,4~5脾——3脾,巢脾上要有足够的蜂粮,以利于繁殖;隔板外、纱盖上、蜂箱外添加保温物,蜂箱顶加塑料薄膜。双王群的巢脾紧靠闸板两侧放置,蜂路8~9mm。 榆树吐粉(3月5日)前4~5天,进行少量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提高巢温,达到榆树一吐粉,巢内就有虫,充分利用工蜂采粉的积极性,培育更多的幼虫。

榆树吐粉后20天,华北地区无其他大宗粉源植物,榆粉不足,故应在榆树花期结束后补充喂粉或代用品,直至下一个蜜源到来为止。喂粉的同时应喂水。

三、“春分(3/21)”前后

3月下旬,柳树开花,蜜粉较好,进粉很涌,有时只有一天,巢内就出现整张粉脾,应及时有规律的加进空脾,以防粉压卵圈,影响繁殖。所加的空脾应选用平整、无雄蜂房的半新脾,先置于太阳下晒30~60分钟,然后喷上蜜汁或糖水,加在边脾内侧。当巢脾上的蜜蜂降至八成时就不要加了。此时将巢脾靠上梁的封盖蜜,由内向外逐渐割开,让蜂王扩大产卵圈。对于饲料不足的蜂群补足后奖饲,奖饲时加少量黄胺类药物防病。

四、“清明(4/5)”前后

4月上旬,外界气温逐渐稳定,巢内已有数量可观的幼蜂出房,此时油菜、苹果、黎相继开花,应勤加脾(每隔3~5天加一张),蜜压产卵圈的,要抽摇,切勿一扫光。

4月中旬,越冬基础好的蜂群已发展到满箱,但离刺槐开花期还长,应强弱互相抽补,用强群的封盖子脾补给若群,若群的卵虫脾调给强群。

五、“谷雨(4/20)”前后

刺槐大流蜜期在5月初,要使蜂群强壮不衰,必需及时换王。适宜的人工育王时间约在4月20号前后(谷雨),这时泡桐、紫云英等正在开花,蜜粉源比较充足,育王质量好;处女王交尾时【16-(3+1)+8~9=20~21天】正值刺槐大流蜜,气温较高,敌害尚少,交尾成功率较高。

4月底,气温高、群势壮,撤除保温物,蜜源好(泡桐和紫云英成片的地区)的应及时取蜜、生产王浆。

饲养管理技术关键问题:

一、春繁强群技术

养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关键。早春有强群,全年丰收有希望。天气晴好,浆、蜜、粉高产大丰收;天气多雨,王浆也能丰收。大丰收的蜂场是蜂养人,早春养不起强群全年养弱群的蜂场是人养蜂。人养蜂的蜂场往往养不了几年就被蜜蜂吃光而破产了,蜂养人的蜂场可以世代养蜂兴旺发达。

不管定地或转地饲养,家庭养蜂最宜养160-180个大群。如果采取定地小转地饲养,一年就能稳产王浆1.5吨左右,加上蜜粉收入全年能有十多万元的产出,最少的也有几万元可以寄回家。遇到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足可以养活整个蜂场,开支了转地运费、饲养员的工资等成本后还能有所积蓄。而长期养弱群,杀鸡取蛋的蜂场,往往入不敷出,他们对如何饲养强群的把握太少,只好靠蜂产品造假、掺假维持生计。这些养蜂者中的无赖,不仅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影响了我国蜂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倡议广大蜂友都来努力学习和掌

握饲养强群得高产的技术,紧紧依靠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增加收入壮大养蜂场经济实力,这是中国养蜂全行业良性发展所期待的模式。

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不论南方、北方都采用同样方法繁蜂,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所谓“单脾开繁”。提早春繁期间因为外界还没有天然花粉可以采食,工蜂分泌的王浆少,饲喂蜂王也少,蜂王产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须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气温适宜,有天然花粉采进,蜂量好,蜂王产卵快,在哺育幼虫浆水很足的情况下加脾可以适当快一点。春繁经常会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盖时新蜂已陆续出房,工蜂将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随着气温升高,外界有少量杂花粉采进,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再往后如果幼虫哺育浆量很足的情况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单王,双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时,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拥挤时加上空继箱,提上蜂盖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场,也可适当控制蜂王产卵。到初流蜜时要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积极性,又可避免分蜂热。巢箱在大流蜜期应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现在都是开巢门运蜂,群势不怕壮,但要注意转运时继箱上最好不要多于5-6框,多余的脾提出箱外转运比较安全。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有大部分是开始1-4框子脾面积没有扩大,第一框没有封盖就急着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气影响,西北气流控制,就会出现幼虫干浆大量拖子的现象。春繁遇到几次幼虫干浆拖子,就繁殖不了强群。养蜂员要勤观察,多动脑,多钻研蜂群饲养管理技术。比如春繁西北气流控制温度骤降幼虫干浆拖子,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泌浆蜂被西北气流控制气温骤降身体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引起蛋白质缺乏,无法分泌出蜂王浆。但具体的机理是什么,我们也不甚明白,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科学家来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只要西北气流一来,即使蜂量很拥挤,粉足、蜜足的强群也会干浆拖子。这时就应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价廉物美,每千克糖浆中加鸡蛋1个,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春繁一定要保证幼虫哺育的浆水充足,那么繁育出的新蜂寿命长,采蜜能高产,所以每到西北气流控制冷空气突来时,一定要给蜂群补充蛋白质营养。体质强壮的蜂群在油菜花大流蜜期不会感染爬蜂病,可以避免在生产期用药,这对于生产无公害蜂产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做好春繁养强群。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kg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气温适宜,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3天加一框新巢础,到油菜期结束都成了封盖子脾,每框封盖子脾以25元计算,每群多养4框子脾就值100元,有利于下一个花期的丰收。

蜂群在大流蜜期可以做到采蜜和育儿两不误,白天工蜂不会因为要饲喂幼虫而不出巢采蜜,成年工蜂白天忙着采蜜、粉,夜里哺育幼虫;内勤工作由幼蜂在忙碌,幼蜂没有哺育能力,所以白天浆水被幼虫慢慢吃干,如果下午去观察子脾,幼虫浆水都会干一些。经过成年蜂一夜哺育,第二天早上幼虫浆水便又很充足了。这情形犹如母亲抚养婴幼儿,当母亲从田地上打麦子回家,小孩肚子饿在床上哭,而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晒在门口麦场上的麦子就会被雨淋湿甚至冲走,母亲肯定是先收麦子,然后再回来喂小孩奶水。在大流蜜期多养一框子脾无非是多消耗了1kg蜜而已,蜂蜜的产量提高却远远大于1kg。

4、强群高产有技巧。很多蜂友进入盛花期都采用“杀鸡取蛋”的做法,他们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而不出去采蜜了,从而抱定蜂群大量繁殖会影响蜂蜜产量,控制蜂王产卵能让工蜂多采蜜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只有早春育强群,采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那些控制蜂王产卵的蜂场,不仅蜜没有高产,蜂也没有养强,只落得个“蜂财(蜜)两空,花落群弱”的可悲局面。

要想采蜜高产就不能用出房子脾来储蜜,每群蜂的继箱里都要留有4张空脾供蜜蜂储蜜。采用空脾比出房子脾储蜜高产得多。春季单王群大

篇五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手册

蜜蜂养殖技术手册

目录

一、养蜂机具及设备 .....................................................................................................2

(一)箱蜂 ............................................................................................................................................ 2

(二)饲喂工具 .................................................................................................................................... 3

(三)其他工具 .................................................................................................................................... 4

二、蜂场的选择及排列 .................................................................................................5

三、蜂群的基础管理技术 .............................................................................................6

(一)蜂群排列 .................................................................................................................................... 6

(二)蜂群饲喂 .................................................................................................................................... 7

(三)盗蜂防止 .................................................................................................................................... 9

(四)逃群防止 .................................................................................................................................. 11

(六)工蜂产卵处理 .......................................................................................................................... 15

四、蜂群的四季管理 ...................................................................................................16

(一)、春季管理 ................................................................................................................................ 16

(二)夏季管理 .................................................................................................................................. 17

(三)秋季管理 .................................................................................................................................. 17

(四)冬季管理 .................................................................................................................................. 18

五、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18

(一)消毒剂 ...................................................................................................................................... 18

(二)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 18

(三)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 18

(四)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 19

六、蜜蜂致病敌害的防治 ...........................................................................................19

(一)蜜蜂病害的分类 ...................................................................................................................... 19

(二)常见蜜蜂病害敌害的防治方法 .............................................................................................. 20

一、养蜂机具及设备

饲养管理蜂群的工具、机器和设备简称蜂具。蜂具和许多木制蜂具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备。但是,一定要按照标准制造,统一规格。蜂具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蜂箱、巢出和一部分饲养管理用具,其他蜂具结合有关生产的内容叙述。

(一)箱蜂

含有活动巢框的蜂箱(活框蜂箱),是科学养蜂的重要生产工具。应用活框蜂箱养蜂,可以随打开蜂箱,拿出巢脾了解蜂群的情况,观察蜜蜂的生活活动,根据需要和可能,生产各种蜂产品,而且便利进行转地饲养。 蜂箱长期放臵在露天,经受雨淋、日晒,而且蜜蜂必须在蜂箱里活动,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需要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以红松、白松、椴木、桐木,南方以杉木为宜。 目前我国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是10框标准蜂箱和16框卧式蜂箱;饲养中蜂宜使用中蜂标准蜂箱。

1、10框标准蜂箱

10框标准蜂箱是世界上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它由10个巢框、副盖(或沙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需要时可在箱身(巢箱)上叠加继箱。继箱与活底蜂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10框蜂时,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培养强群。使用隔王板可把巢箱的育虫区和继箱的贮蜜区分隔开,有利于提高蜂

蜜的质量和加速蜂蜜的成熟。

2、16框卧式蜂箱

16框卧式蜂箱含有16个标准巢框的横卧式蜂箱。通过加牌可横向扩大蜂巢。也可以用压板把蜂箱分隔成2-3区,实行多群同箱饲养。

3、中蜂标准蜂箱

中蜂标准蜂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蜂设计的蜂箱。 中蜂标准蜂箱使用浅继箱,高135毫米,主要作储蜜作用。巢门板上有数个圆洞巢门,直径约4毫米,能阻止西方蜜蜂钻入,在发现西方蜜蜂盗中蜂箱内蜜蜂时,将蜂蜜下面的巢门关闭,中锋可以从圆洞出入。

4、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①前后箱壁内侧距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②箱身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栖息的走廊;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

(二)饲喂工具

1、瓶式饲喂器

由一个广口瓶和底座组成。瓶盖用寸钉钉出若干个小孔,将装满蜜汁的瓶子倒放,插入底座,蜜汁能够流出而不滴落。晚间将它从巢门插入巢内,进行奖励饲喂,能避免引起盗蜂。对于未满箱的弱群,

可将它放在蜂箱内的隔板外面饲喂。

2、框式饲喂器

为大小与标准巢框相似的长扁形饲喂槽,有木制的,有塑料竹子制造的,也可用粗竹子制造。器内有薄木浮条,饲喂时供蜜蜂立足吸食。框式饲喂器适合进行补助饲喂。

此外,在巢框上梁上凿成长方形的浅槽,也可以作为少量饲喂蜜汁用。

(三)其他工具

1、巢础

巢础是安装在巢框内供蜜蜂筑巢脾的基础。它是人工制造的蜜蜂片,经巢础机压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根基。有供饲养欧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础,生产雄蜂用的雄蜂巢础,饲养中蜂用的中锋巢础。使用巢础筑造的巢脾整齐、平整、坚固、并且少雄蜂房。

2、面网

面网是管理蜂群保护操作者头部和颈部免遭蜇的用具。

3、起刮刀

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刃,一端是平刃,用他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的污物。

4、喷烟器

镇服或驱逐蜜蜂的工具。使用时,把纸、干草或麻布等点燃,臵入发烟筒内,盖上盖嘴,鼓动风箱,使其喷出浓烟,注意不要喷出火焰。

5、蜂扫

主要用来扫除巢脾上附着的蜜蜂,是长扁形的长毛刷。

6、蜂具凳

可放臵管理用的蜂具和记录本,检查蜂群时坐

7、隔王板

是控制蜂王产卵和活动范围的栅板,工蜂可自由通过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虫巢和贮蜜继箱分隔开,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质量。框式隔王板可把蜂王控制在几个脾上产卵。

二、蜂场的选择及排列

选择蜜源丰富,2.5公里左右的地方,全年至少有一至两种大宗蜜源的植物,同进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和汾源植物。 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 选择西北面有院墙或密林,或山脚或山腰南向坡地,背有挡网屏障,前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场地中有稀疏小树。 选择附近有小溪或常年有流水不断的小溪,但蜂场前不应是水库、湖泊、大河。 选择安静、没有牲畜打扰和其它振动的地方建立。 选择没有工厂、牧场及受山洪冲击或有塌方危险的地方建场。

一个蜂场放至蜂群不多于50为宜,蜂场子与蜂场应隔2000千米为宜,保证蜂群有足够的蜜源,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清除九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陈列蜂群。 蜂巢朝向南、东南、西南向便于蜂早出晚归和低湿季节保温。 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公分,

篇六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分箱视频
《蜜蜂养殖大全》全免费希望给大家一点帮助。

蜜蜂的四季管理技术希望给大家一点帮助 ,免费的、有92页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 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 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 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

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 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治螨时可将封盖子脾调入别群,封盖子脾出房后,进行同样的熏治。在蜂王停止产卵、封盖子脾大部分出房后治螨效果更好,秋季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

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相对定地蜂群的群势较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

也时有发生。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

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在具备必要的越冬条件之外,还必须考虑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应事先同当地农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最好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做好防治准备

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蜂群损失。具体措施有:⑪喷水洗脾,清除有毒饲料;⑫饲喂1∶1糖浆或1∶4的蜜水,稀释毒性;⑬饲喂解毒剂,如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可用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0.2%的解磷定溶液喷脾;⑭及早搬迁,将蜂群搬到离施药区5公里以外的地方,及时恢复群势。

蜜蜂安全度夏的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蜂螨、毒害、夏衰等不利环境因素。因此,要保证蜜蜂安全度夏,专家称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人工配制的混合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治蜂螨。蜂螨是蜜蜂安全越夏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削弱蜂群,重则“全群覆没”。防治方法:将硫磺粉用纱布包好,撒在蜂箱挺梁上。

三、防止夏衰。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会降至40%以下,以致无法生产王浆。防治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86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