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课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课体会

贾湾中心学校 王月霞

听了语文老师刘莲芬和白亚玲老师的课--------《少年润土》,我体会到:老师所授的课,要从单元目标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

一、小组合作讨论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知识和课本的交流整合,整体感知内容,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

二、课堂活动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

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课堂中两位老师重视了对学生的评价。

四、课堂老师地位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所提问题有价值,老师也和学生进行着有意义的讨论。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课前准备要充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乐园!

听《少年闰土》同课异构之感受

碾伯镇七里店学校 张玉英

2009年11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碾伯贾湾、桃红营、蒲太三学区联片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讲授的都是六年级的《少年闰土》听了两位老师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个人认为,一节舒服的课就是好课,即让学生学起来舒服,让听课教师听起来舒服。而我所听的刘莲芬老师的《少年闰土》就是一节让人感觉舒服的课,这是我个人所望尘莫及的。

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她在

课堂行进过程中,不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蔼的表情,胸有成竹的神态感染了学生。所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么多精彩的发言;同时也折射出刘老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不断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知识。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诵方面,她能自己独特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文本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溢于琅琅的书声中。而这点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了本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对闰土人物外貌的描写后,刘老师能马上学以致用,让孩子们练习外貌描写,写自己班里最熟悉或最喜欢的朋友。这一切都做得轻松自然,孩子们也兴致盎然,收获不小。

而听了白亚岭老师的课,让我也感触不小。作为本学校的老师,面对自己熟悉的班级,了如指掌的学生,应该说是更能把课讲得轻松自如,气氛活跃,但因为白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因此,在课堂上形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紧张操作的状态。因此没有也无法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通过听两位老师的课,我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容量的大小上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因为《少年闰土》是鲁迅的文章,内容较多,时间跨度大,相距实际远。所以教师在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适中,如果设计内容太多,就会形成多而不精、以讲为主、学生无所适从的满堂灌的局面。

二、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因为是山区的孩子,本来就见识甚少,特别是对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更是很少甚至无法了解。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就不会对这样的课文设计过多的内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才有精彩的课堂。否则,我们就是一位只是为了完任务的误人子弟的教师了。在这方面,我觉得刘老师就做的很好,刘老师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她能上的如此轻松,说明她对学生,教材都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两位老师的听课让我受益匪浅,而教师们的异构——评课,也让我们收获不小。

一、同课异构,意义深远。

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同课异构”活动给两地教师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各位老师的见解,使我懂得了课标是标准,课本是范例,教什么怎样教,都要以新课标为准,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是素材,教学应围绕着课标展开。

二、评课交流集思广益,精彩纷呈。

评课活动是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共鸣。大家没有地域界限,没有心理戒备,各抒己见,对课堂环节逐一点评,细致入微,或争论,或共识,真正做到了心灵相通。大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学理念,与会者受益匪浅。课后,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研讨气氛热烈。上课教师就本课的设计意图和上完课后的得失进行了剖析;听课教师都很认真地对两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两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她们的亮点,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同时,与会教师从不同的教师身上汲取较好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研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研讨效果。

感谢同课异构,它带给我的启示将受益终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听课体会

贾湾中心学校教师陈文花

11月13日,我到桃红营山桃学校参加了听课活动,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语文课,第一节是白亚玲老师执教的《少年润土》,第二节是刘老师执教的《少年润土》。听后收获颇多。下面本人就谈一下听课后的感受: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她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们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白亚玲老师执教的《少年润土》一课,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扣课标,立足文本,把握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切实落实目标,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又扎实。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恐怕这就是吧!,刘莲芬老师的《少年润土》,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不愧为语文优秀教师。我觉得有以下特点: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

3、活泼的课堂气氛。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二: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12月4日我们语文组参加了区教研室举行的语文听课活动。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老师在教学《自然之道》时,课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对描写游人、导游的神态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她从语言、感情变化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对扩展,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张晓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老师在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西风胡杨坚强的语句,体会坚强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无私的句子;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西风胡杨的感情深华。

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小记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又如张丽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张丽芳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三: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十分荣幸到示范路小学参加了特岗教师的培训,我聆听了陈秀芳、刘建梅两位教师的课,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两位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教师教学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两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深入研读了教材。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

而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育局能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九卜树小学 :张宇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四:听课感受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

瑞金市八一小学 王柳华

2009年10月17日和18日,我有幸到厦门市参加由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开放潮•福建教师》编辑部联合举办的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华应龙、钱守旺等多位专家的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虽然此次厦门之行来去匆忙,可课堂中精彩的一幕幕始终在脑海中回放着。

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钱守旺、刘松、贲友林老师和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张丽琦、黄昕老师做课,更难得的是四位专家不但做课,还有精彩的讲座及其现场评课。通过活动,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到了名师的教学艺术。深深感受到:讲好课是一种快乐,听好课是一种享受。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他们的课能上得这样好?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们通过努力也能上出他们这样高水平的课吗?

回顾这两天的课堂,看到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与熟练的教学技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们对于细节的关注:关注自己的课堂提问语言、关注每位学生的回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他们真正将知识获得的探索渠道交还学生,让学生问、让学生说,从学生的问题中、讨论中展开学习,教师始终把学生当成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

如:华老师在上《圆的认识》时,华应龙老师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寻宝画圆”游戏。为了不让学生涂改,华老师“借”走全班学生的橡皮,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画出的完美的圆。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显,是让学生经历在没有圆规等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画圆任务的过程,由此让学生明白画圆是很“规矩”的工作,只有“确定圆心和半径”才能画出符合要求的圆。

虽然我们早已知道过程的重要性,可在我们的课堂,我们似乎对数学结果以及运用结果去解决数学问题更关注些。其实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建构得更具有生命力。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心血,精心设计好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做数学”,在经历中感受,在经历中提炼,从而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再如:刘松老师上得《必胜的策略》,他与学生的课前交谈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爱提问题的特点,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通过自己充满微笑的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主动与老师交谈,师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彼此之间拉近了距离。这已经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也许就是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其次,刘松老师无痕的过渡,让人觉得自然、流畅、舒服、轻松。课堂游戏导入,,两人一组轮流报数,每次说出1-2个数,谁先报出18为胜。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始游戏。一组游戏后,教师问谁有必胜的把握可以接受其他人的挑战?有学生上台,有学生来挑战,在有输有赢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必胜的策略,渴望游戏的胜利。几番游戏后,学生们思维活跃,总结出了必胜的策略。接着教师话锋一转,

以先报出18为输,继续游戏。学生们有了前边的经验,在游戏中不自觉的就带上了思索和探究,好胜心促使他们对比、总结,从而再次得出必胜的策略。最后,教师抛出更难的一题,如果把18换成其他数,比如128,又该怎么办呢?如果再大些,你又有什么策略呢?整个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以游戏开始,从具体到抽象,无不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使得一堂比较难懂的奥数课成为轻松、有趣的探索之旅。这一设计恰验证了这句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找规律》中,贲友林老师的课堂设计真是用心良苦,这节课老师的引入很巧妙,刚开始让孩子听些写画圆和三角,体会一一对应的关系,后来又将三角拿走,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物体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很形象!由不封闭的排列引入到封闭的排列也很巧妙,由“找朋友”舞蹈队中队形的变化,这就引入到封闭图形中物体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一切都很自然!贲老师通过一系列教学,重点向学生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是:“间隔排列、一一对应。贲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己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不仅轻松愉快地接受一个数学知识点,还在无声之处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但随后贲老师的讲座“学生读你千遍也不厌”也一样精彩。在讲座中,他从女儿的故事讲起,讲到了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讲到了他蒙台梭利和卢梭说的名言。重点讲述了他在解读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特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不是一只容器,学生不是一个标准件。在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中,他认识到我们需进一步关注的是: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为什么在课堂上有时会表现为一张白纸。在学生不是一件容器中,他认为数学学习需要猜想——验证——尝试——求证。数学课常中,我们不排斥告诉,而应追求告诉的艺术。数学课堂,师生思维共舞。学生不是一个标准件中,他说,在课堂上,学生能走多远,就让他走多远,当然不是全班齐步走。最后,他用像诗一样解读学生的话来结束这次讲座: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成长中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塑造的人,

学生是必定超过教师并推进社会发展的人。

当然,华应龙老师教学的大气睿智,钱守旺老师课堂的和谐自然,刘松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机智,贲友林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无不一一让我折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这些专家的课堂教学和讲座,无不揭示这样一个理念:潜心教学,研习积累。只有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对自身经验的不断超越,我们才能在教学之路上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2009-10-25

观摩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能够有机会到赣州市观摩“市初中语文优质课的评比”。这次学习,让我见识了语文课堂形式的丰富多样和语文教学艺术的精彩纷呈,也使我再一次反省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真可谓“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三天的时间,观摩了二十一多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看到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与熟练的教学技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们对于细节的关注:关注自己的课堂提问语言、关注每位学生的回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他们真正将知识获得的探索渠道交还学生,让学生问、让学生说,从学生的问题中、讨论中展开学习,教师始终把学生当成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地充分运用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具体可感。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始时,插入一首抒情的乐曲,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或一组优美的图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本,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讲授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作者介绍、讨论的问题、相关资料、拓展延伸等,不仅增加课堂容量,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适时播放了一段爱心传递的音乐,视听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爱的感受。多媒体的运用让教学锦上添花。

二、重视朗读,在读中领略课文的美

朗读是语言教学中永恒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读顺,读懂,读透,读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是“以内养外,以血养颜” 吧?这次优质课评比,教师们无一例外的重视朗读,变换着形式让学生读。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音乐声中读、分角色读、齐读„„.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教师先范读有关自然段,再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轻、重、缓、急,然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领悟通过声音传达了出来,整堂课洋溢着诗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注重师生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如在讲授《世说新语》一文时,老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提问,另两组作答,看哪组回答得好。学生们积极投入其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当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教师总结了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特点:活泼、跳跃。并作示范,就课文相关语段改写为一首诗,再提供方法,让学生改写成诗并有感情的朗读,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另一位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揭示“爱”主题后,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关注呢?以“我要把爱心传给——因为——”句式让学生说话,并要求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传递爱心的人。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作

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既让他们成材,又让他们成人。

五、我们的思考

市语文优质课评比是市教学研究中的一大盛事,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次交流、研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市教研室连万斌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在肯定本次活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新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我们三人对此次外出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几天时间,虽然乘车、整整三天半的听课非常劳累,但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开中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一家之言,难免疏漏,不妥之处,恳请同仁不吝赐教。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五: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

听课心得体会

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听的观摩课各有特色,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

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感受到了教师们对改进课堂教学的愿望,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 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于我都如醍醐灌顶。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作汇报:

第一、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语句的韵律美及表达的丰富多彩。执教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简明的板书,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爱的真谛。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第二、高效成为衡量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让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提意见,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更好的领会感情,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五、钻研教材,遵循规律

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适度拓展。

语文到底是教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应该是品语言,

习得优秀语言的写法,学会运用,语文应该是修养性情,体悟人生,所以语文应是教学生动情去读去感受。语文应是培养一种语文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感动,善于反省和领悟人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听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六: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见中肯实在,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这次通过自己讲课,聆听不同年级语文老师讲课以及评课,收获良多,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1. 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放在熟悉的课文中去理解;遇到重点词句要让学生用不同记号标明,比如:动词用点标记、中心词用三角标记中心句用双横线标记,以方便学生课下记忆。

2.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读课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予以纠正。

3.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上要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语言也要简洁、准确,避免一个问题多个问法;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会读课文,”老师还想听、“你们肯定比老师读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读书的兴趣;另外,板书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写孩子的语言。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七:小学语文听课感想

讲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听课反思

11月22—23日,承蒙领导的重视,有机会来到羊角中学观摩了12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课。这些课在课堂上反映出了许多鲜活的理念,方法,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听课反思。

一、 讲究新课的导入艺术

俗话说:“好戏看开头。”好的开端是事物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艺术化设计在一堂新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巷口镇的高艺丹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的《卡罗纳》一课时,就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导入。她首先让学生观看录相,感受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然后导入课题,那个孩子就是课题中的“卡罗纳”,并引导学生知道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非常悲伤。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文中主人公产生了同情和关爱。到底有哪些人去关爱了,他们是怎样去关爱的,这就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其他几位教师也相应地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如猜谜语导入,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旧课导入等,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当然,有些教师只为了课堂导入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图像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也是没有必要的。

二、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

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听着高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欣赏。她那声情并茂的语言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文中卡罗纳的同情和关爱。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去感受“爱”,去理解“爱”,去进行“爱”的延伸,“爱”的教育。

三、板书设计讲求艺术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一个科学的板书图式,对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老师就讲求了板书设计的艺术性,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能抓住主要环节理解课文,领悟主题思想。

四、授课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在识字教学中,双河乡肖成莲老师在上一年级的《雨点儿》时特别注重了识字教学这个环节,从课文中用笔勾画提取生字——带拼音读生字——拼音、生字分开找朋友读生字——读课文巩固生字,关注了学生认识生字的规律及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得扎实有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如指名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做游戏、找字宝宝等。不过,她只注重了字音方面的识记,而忽视了学生通过字型、字义方面来进行识记。其实是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字形,组词了解字义上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或者让学生提前在预习中制作卡片,通过写的方式提高学生记忆。我想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会更好。

在课文教学中,黄莺乡的张远莲老师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重点指导学习三、四自然段;接

着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对重点的地方教师提出来探究学习;最后朗读总结,进行拓展练习。这些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五、教师注重了教学方法的传授

课内授法,课外得法。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们都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词语进行了理解。多数教师都借助了图画和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中段教学的老师开始教给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师们都注重了理解词语的方法的传授。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既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又要加强文化素养的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七年十二月一日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八: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竞赛听课心得体会

新惠六小 臧亚芬

近期,我参加旗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竞赛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

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九:听课感受

听课有感

良乡中心小学

丁伟艳

上周的活动,不仅观摩了三位老师各具特色的语文课,更有幸再次见到了张立军老师,聆听了张老师精彩的评课,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

张老师的评课,幽默风趣,信手拈来,却句句切中要害,深入浅出,却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让我明白了教学时,重要的是学会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明确教学目标,一课一得就好。众所周知,我们讲的每节课,都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是个难题。张立军主任说,一节课,一篇课文,内容很多,我们的课堂就会有多个目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取舍,学会去枝取干,抓重点。让每节课争取目标明确少而精,让学生一课一得。但这个观点说时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教学中,我们总想在一节课中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知识,对于文章内容,哪个都觉得重要,都不想舍弃,结果哪个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场,都完成的不理想。今后,我要在钻研教材,确定重点的环节多下工夫,学会去枝取干的方法,勇于取舍,敢于取舍,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实效性更强。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做一个诗意的人。

用经典解释经典,下里巴人也许永远不会懂得阳春白雪。张老师眼里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贵族气息的文学。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有一

种贵族的气质在身。是啊,这让我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更要多读书,读文,让自己的有根,有底。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课外知识,只有让自己受到文学的浸润,才能展示出诗意的课堂。

再次,我们不仅要认识文章,更要认识作者。

教学是以文本为载体,因此我们要读懂文章。而更重要的是读懂作者。从古到今,任何一次写作都是具有功利性的。或歌功颂德,或抒情感悟。因此我们还应该懂得作者,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写作的目的,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共鸣,与之进行深刻的交流。

这次的学习,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阅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让学生有收获。

高年级语文听课感受篇十: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老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云红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最近,我到龙岗一小学校聆听了六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课,收获良多„„下面我说一下听课后的感受。

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感受到了教师们对改进课堂教学的愿望,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

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语句的韵律美及表达的丰富多彩。李海雁老师的童话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读课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梁英鸯鸯老师、朱晓青老师的课用情育人,教学立足于整体感受及创设情景,表现出优秀教师在改革中的勇气与思考,奉献出一堂出色的语文课。

二、将先进理念与学科特色结合起来

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与探索。必须提倡多样化,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前提下,敢于突破,敢于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诵读、讨论、圈划、设疑等语文学习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语文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一起感悟。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要先理清作者思路和文本的价值取向,有根据的说话,有条理的发散。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林上辛老师的《青山不老》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钻研教材,遵循规律

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陈爱春老师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适度拓展。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爱的真谛。教学重点突出,处理非常到位。

四、语文教学严谨、科学。

李爱粉老师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林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1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