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从事九年级思品教学多年,感慨颇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等等方面,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 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氛围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教师要学会把所讲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并且从心底尊重、理解学生,不断研究、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非常关注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民主观念用在班级管理上面。回忆我的过去教学工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我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提出了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整个班响起一阵喧哗。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一片掌声)另一位同学

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更能适时的“熄火”。否则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两难问题时,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总结的是:

一、作为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引导、激发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达到百家争鸣,学生用心去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经过学生的争论、辩论后的观点,必须统一或有一个定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知道的最后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观点一致的学生更自豪、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铺垫。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灯不挑不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所以,某一次的尴尬,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它不是一件坏事,它迫使我们教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那些不足是我们的教学中的红灯提示,那些好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最有效的帮助。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的尴尬,一点的感悟,真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悟,才会有进步,愿我的一点点感悟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反思

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联系时政,点击教材。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

为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应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为此,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在学《走科教兴国之路》一课时,结合“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事,结合教材进行补充,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又体现了时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品学科的特点。所以,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平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联系实际,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政治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可以结合的时事就是“抗洪救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台湾问题”、“两岸三通直航”等;灿烂的中华文化所结合的时事就是“2010年世博会”等等。

通过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对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习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习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习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

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习,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最后,在复习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习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题海战术反复做题,检查的内容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要讲求质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同志的三个代表,并且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该有多么欣慰。所以我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总是从关心爱护他们出发,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每当我接受一个新班级时,我总是先比较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思想基础,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什么脾气,发脾气时家长采取什么办法等,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学校里发生什么情况,我总是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教育好孩子。

自从我这个大男人教一年级以后,心里总觉得不是什么滋味。当看到孩子那天真活泼的样子,心也平衡了。由于农村的孩子见识少,胆子也特别校孩子刚入学时,总有一部分人不敢离开座位。有的即使去玩了,也要把自己的书包,雨具等拿在手里,生怕少掉自己的东西。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育中,除了加强常规教育外,课间休息我主动地同他们玩,请保留此标记给他们讲故事。接着给他们举行一次“爱护自己的东西,更要爱护学校和同学的东西”主题班会。讲清哪些东西是学校的都应该爱护,怎样爱护,要从爱惜一个粉笔头做起。应该怎样做值日,做好了,又该怎样放好课桌凳和卫生工具等。每

天放学回家前,指导他们怎样整理好学习用品。发现有小朋友学习用品掉在地上或乱放,我就主动捡起来帮助整理好。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示范,就慢慢地学会自我服务,并养成习惯。因此,我班小朋友很少丢东西。家长反映也很好。

平时我发现学生未经请假不来上课的,我就打电话或上门询问原因。有的小朋友病了,家长不在家,我就自己花钱给学生买药。有的小朋友没笔、本子,我就给他们买,总之让他们感到温暖。

对班里的调皮儿童,我从来不吓唬,总是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成绩差的小朋友,我从不疏远他,歧视他,而是亲近他,关心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使他树立学习信心。同时热情地给他们补课辅导。因此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我真诚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更加热爱我,敬重我,这种互爱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系他们。

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人教版)这一框题,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课前,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图文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时间和板书的时间,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课中,又将在在课前按中考题型设计有关的课堂练习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出现,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并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溃使学生在一节课里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其它的教学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让它们相得益彰,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学反思二: 注重联系,导入新课

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这也是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按先后知识点的联系,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这样处理,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激发进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识兴趣,也使新旧知识能够最终达到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反思三: 活动教学有感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二: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针对人教版初中7-9年级思想政治整合后的新教材特点,活动即学习,每个观点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贴进学生生活,体现思维过程,强调综合性,体现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显著特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活动课的功能,教者作了一点思索,探究人教版初中7-9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整合自然,融心理、法律、国情、道德于一体,以学生成长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支撑,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形成尊重、关爱、责任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为此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内容,活动即学习,每个观点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显著特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活动课的功能,教者作了一点思索,下面就 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显出生机,显出活力。

反思之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过于追求理性化,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极为重要。尝试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作为思品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天地,要让他们自主学习,从小具有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探究问题,而我现在还让得不够,只能是个及格的老师而不是个好老师,上不好课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中还有传统观念在支配着自己。其实教师应该要勇做先行者,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应该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我想我还是看重自己,还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反思之二:忽视兴趣激发酿苦果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的产生既可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现象引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带着书本知识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教师的任务是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现象后面的本质,揭示事物规律。而我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或不重视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这样一来,课堂上出现学生精神不集中、发言人数少就不足为奇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调动其好奇心开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要去学的动力。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在教学策略上还需要加强和提高。

反思之三:让学生提问不够

如果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他们的内心就会因为缺乏那种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人“开小差”。究其原因,还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让学生提问不够。没有了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怎能积极的投入精力去研究呢?我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参与的愿望才会变得更大。我要做的是让学生引起共鸣。

反思之四:让学生探究不够

学生对知识是渴望的,很多问题是他们不明白的,所以向老师请教是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一时答不了的就课后查阅资料,然后再告诉学生。但他们找我的次数好象大不如从前,怎么会这样呢?通过课改,我明白了。是我的“积极主动”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渐渐地提问的人才会减少的。为什么不能把“球”再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先试一试呢?

针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即由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初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会适应,调适,明白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如何学会关爱、自尊、自强,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些方面的教育。这种新生教育不是单纯地解决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初中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生活更加活泼、健康。因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大面积文字材料以及形式单一的缺陷,融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

与教育性为一体,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新教材提供了每个单元伊始的主题探究活动,目的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走进社会。那如何让这种活动课真正动起来,达到教学的目标,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索的问题。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活动课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思想政治课“四环节”教学法的特点,我进行了“任务、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尝试,即布置任务--主动探究--合作 竞争的模式。经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易于学生操作、方便灵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法。

任务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任务布置: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为活动内容做好准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

二、主动探究: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再把搜集查找的资料拿到自己所在小组,结合活动内容交流淘教案网很好,小组成员一致公认的。于是就要她来向全班交流,一开始,她不情愿。后来小组成员都支持她,她想通了,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荣誉,站起来交流了思想。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心里感到很高兴。

再次,合作竞争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评委"的感觉,增强了参与感,尤其是后进生,由于也是小组的成员,必须要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就有了一种被关注的心里满足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情绪高涨了,反应也积极了。例如,有一个学生,上课从不积极,在上活动课时,全班同学都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讨论,只有他坐在座位上不动,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自己想聚上去,就是不好意思,于是我关注了一下,告诉大家,虽然他平时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我刚看过他收集的资料,还是很不错的,后来他也积极参与到了讨论中去了。

最后,这种教学模式,让我真正感受到在转变教师角色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活动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互相配合,增强了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激励我渴望得到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从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开展活动课,不但要求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提高多种能力。它对教师自身素质和工作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它要求政治教师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执行和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才能更准确地领会和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自觉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发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三:九年级思品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品教学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思品课教学工作。本学期政治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在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本人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树立“依纲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为研究、为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决不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为此,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

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

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思品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九年级思品教学反思

九年级

符太双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四: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

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

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

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

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

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

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

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

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

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

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

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

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

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

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

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

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

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

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

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

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

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

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

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

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

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

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

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

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

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

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

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

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

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

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

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

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

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

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

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

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

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

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

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

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

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

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

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

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

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

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

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

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

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

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

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

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

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

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

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

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

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

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

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

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

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

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

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

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

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

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

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

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

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

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反思人:

2011-05-30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五: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陆玲花)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课题: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人教版 九年级 第二课 第三框)

一、教学内容及过程简介

本课主要学习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包括两目:第一目:“信守承诺 承担过错”;第二目“自觉承担责任”。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承担责任的两个方面要求:一方面,教育学生知道承诺就意味着责任,失信于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另一方面,要知道有了过错,不应该逃避或推卸责任,而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过错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承担责任的态度,知道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还需要做到自觉承担责任。 但因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所以首先在课前引导、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诚信、信守承诺的典型人物事迹;生活中知错就改的典型事例;身边或现实生活中自觉承担责任的典范。在课堂中,通过生动直观的情境、故事、漫画、小品表演来突出本课重点。以新闻图片、视频资料、心理测试、小品表演、故事续编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学生课后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反思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本课当中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材料的分析、案例的讨论、情境的设置和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明确:第一,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动被迫承担责任;第二,承担责任是快乐的;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第三,经常反思自己的责任,能帮助我们自己更好地履行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二、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整节课当中能围绕课标要求设计教学,当中既有个人自主探究,也体现小

组合作探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从而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的热情,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教材知识和资料,而是补充和拓展了许多新的时政新闻,尤其是对近几年来道德模范和真情人物典型事例的补充,由此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降低本课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增强教材学科知识的说服力,有利于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有导入,有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结,有达标检测。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干净利索,结尾启发性小结给学生整体感知的印象,能完整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要点。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应多利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资料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另外提出的问题应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新课程理念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对于这节课来说更应注重学生的导行教育,也才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我认为在“我来反思”环节加入“辩一辩”活动形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更有利于突破该课的重点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做一名具有全新理念思品学科教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课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人教版 九年级 第三课 第一框)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是九年级政治全一册,第二单元认清基本国情的开篇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依据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和知识的水平出发的教学规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突出时代特征,通过补充大量的图片文字材料,讲练结合,引导学生认清基本国情。 我在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节课时强调新课标理念,采用以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讲练结合等学习方法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实现思想品德课“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目标。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基本上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但由于时间太仓促和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太充分;同时课堂教学只面对全体,忽视了个体差异,尤其是后进生,关注的力度不够,因为他们是能否完成中考合格率的决定性因素。这些问题反映了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素质教育的意义。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关键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这应让学生自学教材,从中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因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使老师挤出时间,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和智商相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遵纪守法,做“四有“社会主义好公民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这样一条主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注意信息反馈,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师要强化反馈意识,在讲课时,要密切注意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课堂练习,要及时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查漏补缺,使学生在课堂,懂在课堂,作业订正在课堂。总之,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和本人实际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消极影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课题:党的基本路线(人教版 九年级 第三课 第二框)

一、 优点:

本课的导入环节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我从复习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来导入课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处于初级阶段、如何解决主要矛盾的问题,党和政府怎么办?采取哪些措施?学生急于知道答案,从而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学生特别感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从个案到整体、从整体到结论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我先向学生展示“布票”“粮票”,要求学生回答这两种票证有何用处?我们现在是否还在用?过去用现在又为什么不用?学生回答: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自然地得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这个结论。

本节课我还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融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交流,做到了在交流中去引领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讲“两个基本点”时应该引用体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具体案例,而我却没有做好。因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枯燥,学习起来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能够引入“汶川地震”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就会使学生很直观的理解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两个结论。以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的提高。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六: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刘伟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

为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应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为此,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在学《走科教兴国之路》一课时,结合“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事,结合教材进行补充,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又体现了时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品学科

的特点。所以,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平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联系实际,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永不枯竭的能

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政治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可以结合的时事就是“抗洪救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台湾问题”、“两岸三通直航”等;灿烂的中华文化所结合的时事就是“2010年世博会”等等。

通过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七:九年级思品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体效果自我感觉良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切入,教师、学生在积极、和谐的情境中,合作、交流、探究、互动。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人眼中,思想品德课历来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书中都是一些枯燥的概念、原理,生动不起来。然而,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多处巧妙地创设情境,如学生表演小品《超生游击队》,诗画欣赏,把单调、呆板、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用灵活生动、新颖多变的形式组织起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想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学生体验,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主旨,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在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与动手操作探究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得到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如在教学中,开展了四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强调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新思想。

三、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抢答、比赛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真谛。变过去的精英教育为全面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提高。

对人教版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反思

2006年9月,我县首次使用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套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设计“探索世界的奥妙”;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设计“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第四课中的“感悟青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两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课标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透《新课程标准解读》,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准绳。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比旧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可以获得一下几点新知: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七年级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在“珍视新友谊”中,课本同样设计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第二框“学习新天地”中,设计“你还能说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同吗?”,“做学习管理者”中的“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还是注重学生的体验,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第三框中”享受学习中,体验“学习中的苦与乐”、让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还是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春”之“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如第一单元中的“珍视新友谊”、“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做学习的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内容或问题中是学生关心或希望得到帮助的。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和同他人交往的能力。能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中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学生容易接受。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教材为单元设计式,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框题紧扣课题,每个课题紧扣单元主题。每个框题教学时数为1--2个课时,内容由正文、若干个小框、“相关链接”等构成。小框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作业设计,也有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等,正文内容用四号宋体字编写,“相关链接”用五号楷体字编写,内容多为科学常识或名人轶事等。从以上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看,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小框,里面的内容有的附有插图,可以对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总之,教材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选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新课程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变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评价目标也增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的教师在注重教育情景、教学活动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个极端,走向只注重形式另一个极端。在我们所见到的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因而,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解决“教学中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事前准备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势必出现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如何迎接来自学生的挑战?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做法。

一、更新教学方式,创设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教学模式。

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主要是要从教学方式上寻找突破点,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为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思想。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如“笑迎新生活”“走进中学”等完全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的课题。对于刚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看了题目,他们就想进一步了解这种"新"生活,新在哪里?中学与小学究竟有什么不同。这种兴趣,其实就产生于课题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另外,由于新课程理念还倡导把教材变成学材,因此,教师还可 以不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在教学中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 2、自主探索,展现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生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例如在第七课《品味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情趣,再将喜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和分享。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师生共同展现了一个具体、生动、直观的情境,从而引发思考: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体验和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寻找生活的情趣?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使之受到的不只是情感的教育,还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还对学生进行了人格教育。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使情感目标、认知目标、顺利达成。 3、扩展情境,深化引导,指导实践 教学中要采取生活导入,这种生活导入并不是简单地生活再现,而是要从生活中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和探究,并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深化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如,《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谈青春期的烦恼?应该如何度过青春期,并列举成功人士在青春时期的故事,结合课本对照,让学生进行判断,对照改正,深化对青春的认识,优化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情境中,掌握了青春的知识,提高了对青春的意义的认识,增强了道德情感,培养了道德行为。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创新学习方式。 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有很多的教学论文和研究都提及到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总体上的感觉是学生们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也听到一些反映,说有些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真正能在学生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却不多。因此,有人担心这种过于重视教育形式而忽视了教育内容的课堂教学,会不会给教育的实效性打上折扣。

知识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识传递,才能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的内驱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行为倾向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认识,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活动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出发,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创设情景,展开教学;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教学活动,向着不断深化主题、拓展知识、解决问题的逐步提升的层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澄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2、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是指教学中防止活动的形式过多,晃动的频率过快,使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获得新知、做出选择、寻找答案。3、找准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我们就要以课程目标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教学活动。脱离了这个目标,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这必须要从探究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中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传统观念上的课程资源只停留在教材、教参和可利用的教具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教学中,教材和教参上的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的知识。实际上新课程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学中教材、教参上的知识相对减少,教师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相对增多。例如,在第三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有例如,在第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当教师讲到独立自主地承担责任,不过分依靠父母的观点时,有学生提出“如果一味地强调独立会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性格孤僻,不喜欢接受他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处理。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具有它的讨论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深化教材、引发讨论的契机,既很好地利用课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师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或者调整、筛选与补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可以完全放弃或拒绝教材,这在课程政策上是不允许的。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一月转眼即逝.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 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

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年级鲁教版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九: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涂旭红

2009—2010学年本人担任我校九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反思我在下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了去年的全省九地市中考考卷和今年各地的质检卷,从批改主观题的情况看,学生的答题能力相当欠缺,主要问题集中在:(1)不会审题。如08-09学年南平考卷简答第16题第2小题“从分配方式角度看,给A同学相应的报酬有何重要意义?”。由于学生在看题时忽略了问题的前提要求“从分配方式角度看”,因而在回答中“盯着”报酬说意义,可谓答非所问,而事实上,教材关于分配方式相关意义的描述很清楚。还有第19题第2小题“改革为什么能促使农村经济取得如此成就?”,学生在答题时往往粗粗读一遍就下笔了,根本不思考设问的着重点在什么地方。在这个问题上,一部分学生居然对着“农村经济”大谈“集体经济”的作用,把问题中的“改革为什么”抛得一干二净,完全偏离了答题思路。(2)答题时的心态不好。学生往往认为政治的分析说明题难,一看到陌生的材料与问题,学生往往答题信心不足,而使得易题变难。如厦门卷第28题第2小题“物权法的实施对解决因物权归属引发的纠纷有何意义?”学生都说看不懂题目,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物权归属使得在答题时就“心烦意乱”。可“不知道物权归属”在这影响答题吗?丝毫不影响!在讲解时我提醒学生多读几遍题目,有同学很快就发现了答题的思路。(3)不熟悉教材内容,不会有效提取教材知识点,答题不全面。如三明卷第27题“仔细分析以上有关行使监督权的一组漫画,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关于监督权(权利)教材分别在第7、9课涉及到,第7课主要围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第9课则重在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权利,从上述漫画及问题看,答题时这两方面都必须谈到,学生在分析时仅想到了第7课的内容。(4)不重视材料的运用。学生在答题时往往看完材料就扔一边,殊不知答案要点往往就出现在材料中。 针对以上情况,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不占用课堂的全部时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政治

课的说教、枯燥,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能有了效率,有生气。

二、不要讲解太详细。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不要老师在教学中讲得太详细,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精选、精练、精讲习题,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