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一:《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我根据学生已具有的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能力做得比较成功。

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再引导学生回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然后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既然比与分数、除法有很多关系,分数中有分数基本性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比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性质呢?”如果有的话,你认为它是怎么样呢?学生据此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那这是不是比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举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导验证,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所选取的事例可以再宽范一些。在学生汇报思路和过程中,学生的条理性非常强!在得出性质之后,我通过师生互动(老师说出一个比,学生说出比值相同的比)的练习,既练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对比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概括能力。

对例1的教学,我放弃了以往的讲授法,采用尝试解决法,由学生尝试化简,遇到问题小组共同探究、共同商讨、找到化简的办法,最后再进行板演,通过板演,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与黑板板演对照,进行自评。学生在做完交流中发现解法都有不只一种,通过交流探讨,小结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1、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2、都是小数时,先转化为整数比,再化成最简比;3、都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有了这样的评价和概括的过程,既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讲练结合,总结方法。

有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练习时,我注重练习的层次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不断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用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尝试中学习、在练习中学习、在评价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些地方处理不太得当,如:在练习之前只强调了比的基本性质用来化简比,没有强调化成什么样的比,并且没有给出学生明确的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定义。还有最后的练习处理的有些仓促,不太细致,在下一节的练习巩固课中还要继续强调这个问题,并积极练习。在以后的备课中,还要更加细致、认真,提高课堂效率 。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比应该有类似的性质,这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的分析,本节课我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猜测、验证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时候,主要体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在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解题方法。在此环节过程中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的能力,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及反思

课 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P4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

3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1/6∶2/9 0.75∶2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四:《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钢研第二希望小学 童虎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45-4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

、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66÷22 3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 88÷22 4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

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 …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15∶10 ∶ 0.75∶2 69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

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五: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资料:教学反思(名校资料)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性质化简比,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以前的教学中,基本上是在旧知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合理猜测、自主验证,最后实践运用、提高能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先学后教”的模式以来,我感觉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但实质仍然是教师的思想主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之实现知识的认知的。首先是大胆探索。让学生根据比与分数的性质来研究在比中有什么性质,通过实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从而初步感知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尝试化简。出示三组检测题,让学生把下面的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包括一组整数比,一组小数比,一组分数比。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方法。接着反馈总结。议一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如何化简),及结果的表现形式。最后巩固应用。必做题和选做题分别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提高训练。

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确。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六: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羊场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达到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倒数》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是人教版11册第3单元的内容,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让我感触几点:

1、学会熟练地制作课件与运用。从幻灯片的版式选择、幻灯片的制作、如何从网上剪辑小图片进行幻灯片粘贴、课件中要出示课文的主题图,如何上网剪取并进行编辑以及幻灯片的动画设置,从准备这节课中本人学会了很多,我想以后的课件制作应该不成大的问题而且从制作中虽然孤军做战但也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2、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表现。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开始跟班上来的。一直以来,学生课堂上的发言、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多向思维、一题多解思路的培养,在本节课学生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同和认可。比如教师在出示主体图:哪杯水更甜及思考题后,学生的汇报解题方法并不是按照书上的蜜比水即40:360,而是用蜜比占水的几分之几(40÷360);水是蜜的几分之几(360÷40);水比蜜(360:40);也有学生用求含糖率的方法即40:(360+40)。再比如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就常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对他刚才的说法有补充等等。

3、关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思考。教师课前设计好了教学环节,课堂上学生不是按照你的思路走时,怎么办?比如当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哪杯水更甜时,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上这些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我想课堂上解题方法的出示也不一定按书上的40:360也可以根据其中一学生的求含塘率的方法进行重点板书,可惜教师没有很好的进行利用;另外驾驭课堂的灵活性也有待于本人进一步提高,

比如:当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所希望的答案时,教师如何引导、启发也有待于本人进一不的思考与总结,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比的应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蜜水,邀请听课老师品尝蜜水、相互品尝自己配制的蜜水。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本环节我努力营造尊师爱生、研究与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渴望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给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配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新理念。

《百分数》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识到,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调整,不能凭想当然,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够,不能通过一个例子或演示,很快抽象出数学概念,然后让学生背概念。由于学生对概念学习缺乏参与和体验,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一知

半解,似懂非懂。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把握教学的起点。向这样的概念教学要遵循以下几点:

1、教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2、教师注意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3、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入手,使学生思考问题、推理验证有所依据,能有创见的解决问题。概念教学的特点,是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4、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势在哪儿?劣势哪儿?自己的教学风格什么?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

求“相差率”的应用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学生的解题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同时,我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七: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及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P5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

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

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

3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

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

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

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

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1/6∶2/9 0.75∶2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

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P51“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

短的那条为“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八: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陈辉

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不停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他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作为小学生已有知识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资源。《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多教材中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正因为这样,我理解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进行交互作用,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和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庞大资源库。而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科学合理进行利用,与学习数学新知互相结合起来,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

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主动建构概念。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

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本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了两组比的特征后,进一 步启发学生联系起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比、思考、重组等思维活动。

二、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广开言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方法不只一种,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合符规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 后还安排了综合性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九:《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在探索比的基本性质时,我是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启发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概括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又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一步理解此意。对于化简比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明确最简单的整数比应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两个数是互质关系,或最大公因数是1,这样学生对于下面的化简有了明确的目标。对于教材提供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整数比化简,让学生想办法将前后项数字缩小即可。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次化简,但对于数字较大时,也可以多次化简。对于分数比让学生想办法把它变成整数,再按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同样分数比先想办法变成整数,这样就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在例题之后我还补充了另外三类:化简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小数与整数的比,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化简的方法能更深入地掌握。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十:6上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 教学日志 2008-11-16 15:17:56 阅读9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最近学校领导顾校长对我们六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进行听课、评课、议课活动,今天上午顾校长听了我的课,我上课的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学完之后的一个练习课。

因为正好教到了这个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琐碎,容量比较大,在备课之前我先把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知识做了一下梳理,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1.在同一道题目中既要求化简比,又要求求比值,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比值和化简比,要求学生弄清楚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完成一些如15︰( )=( )︰15=3︰5之类的填空。

3.比的基本性质的一些变式。如:4︰5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 )或增加( )。

4.小数、分数与比的互化。如看到1.5要想到3/2或者3︰2。

5.比与上单元学习的分率句的转换,如: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4可以转化成男生是女生的5/4……

6.利用假设的方法把如甲数的1/4等于乙数的1/6,转化成甲数乙数的比是2︰3。

7.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中一些比,如写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周长的比,面积的比,并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会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解题。

8.把两个比写成一个连比。如:A︰B=2︰3,B︰C=3:7,那么A︰B︰C=( )。

9.写出盐和水、盐水质量的比,以及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不变时,时间比和速度比的关系……

…………

梳理完知识后,我在想:这么多内容一节课肯定完成不了,我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放在这节课上,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一种思路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复习,然后渐渐延伸,每一个知识点基本做到一讲、一练、一评,这样一节课最多只能容纳三、四各知识板块。第二种思路,省去最基本的不讲,直接出示带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经历从困惑——茅塞顿开的过程,重在学生自己去感悟,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穿插在题目中。最终我选择了第二中思路,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通过第一题的练习主要让学生弄清楚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有的时候可以灵活选择方法,比如:2︰0.125可以把0.125化成分数1/8,或者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8(乘4简单),突破了常规的同时乘100。第二题的第1小题,略去了基础题。学生可以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15︰x=0.6求x来解答,也可以根据小数、分数、比三者的关系把0.6化成3/5或3︰5,然后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第2小题14︰6不是一个最简整数比,而21不正好是14的整倍数,要先把14︰6化简,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

通过这三道题目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的变式使用,遇到前项或后项加上一个数时,要转化成乘法或者直接看增加了几倍来解决。

(三)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长度比、面积比的规律有所发现和掌握,会利用规律直接完成类似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题大圆的半径是8cm,小圆的半径是6cm,那么大圆和小圆的直径的比是(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的比是( ),面积比是( )让学生利用上面的结论进行填空,并能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 (四)

把比和以前学习的分数联系,能把分率转化成比,比转化成分率,小数转化成比,为学习按比例应用题做好准备。

(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