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一: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呈现给读者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全文行文流畅,易读易懂,语言平实优美,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一个“爱”字。

今天,听了谭敏老师执教的这课,使人感到清新自然,教法之灵活,合作之愉快,生生互动之活跃,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

一、授人以渔,名言引路

开课伊始,谭老师就提示学生怎样读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什么呀?

生1:用心去读。仔细体会文中所含着的意思。

生2:用脑去读。边读边想,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生3:用口、用眼去读。读书的时候,口中要念念有词,这样才能把文章读熟;用眼去读,才能不会把文章读得七零八落。添字漏字。

师:是呀!读书我们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才能把书读懂、读透。下面就请同学们这样去读一读《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看看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生读课文)……

点评:这样,谭老师就把读书的方法传播给学生了。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这既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又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小组合作,问题引路

在学生充分地读了课文之后,谭老师就抛给学生一个总领全文的问题: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形成共识,准备交流。这时教师也参与其中,时而指导这组,时而点拨那组。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完成汇报交流材料。

在交流展示时,谭老师总是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

生1:作者描写“流水”时,写了家乡优美的风景和小溪流水的欢歌,作者描写的这样美,谁见了又不爱呢?

师:是呀,作者写“流水”时,写了“小溪”的欢歌以及优美的风景,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生读)

生2:作者以垂柳的美和小鸟的歌,就把家乡那恬静的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简直神了,我以后也要学着这样去写。

生3:在写小溪的时候,就像是写的我们这儿,我们就是这样在小溪里找小鱼、小虾和捉螃蟹的。

师:嗯,我也被你们所说的陶醉了,那我们就一起美美的把这个部分读一读吧。……

生4:要我说,这些都是以“我爱我的老家”生发出来的。因为作者怀念老家的那种太平生活和优美的环境。

生5:老家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因此,作者热爱家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生6:由于作者怀念家乡的太平生活,这里又是作者的出生地,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此,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是啊!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里就跃然纸上了,大家就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去读一读课文吧!……

点评:这样,文章的价值取向就在谭老师的点拨与赏识中,被学生自己揭示出来。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法,今天,谭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称道,值得学习。

当然,从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诸如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等。我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完美,始终牢记语文姓“语”这一真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

踏花归来马蹄香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

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评:优点: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不足: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二、分析课文

放课文的 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评:优点: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优点: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给予树》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2课时)

一、导入

1、师语: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什么课文?

生:给予树

2、师板书,逐字进行写法指导,生齐读课题

3、正音,再读课题

二、生字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课件出示:宽裕 分享 担心 卡片 沉默不语 立即 援助 体贴

仁爱 如愿以偿 圣诞节 棒棒糖

2、指名读(师评价方式多样,贴切、平淡而有效)

3、齐读词语

4、师板书:如愿以偿

5、生读,找出文中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6、师直接讲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7、书写指导:予、即、盼、仁

(1) 生观察,师作详细指导,每个字的注意点提醒到位,生书空练习

(2) 师范写

(3) 生练写,写到自己满意再停笔

三、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表扬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表现,齐读问句。

(2) 师引导发现课文前两句和后两句中,主人公的不同心情。

(3) 师范读,生观察师的表情

(4) 生自由练读,师语:看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肯定有启发

(5) 再次指名读,强调生读得好的地方,相机板书“一百”、“五”

2、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师直接评价,在肯定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习,强调读这段就和说话那样自然

(4) 再请那位学生读,考验他的模仿能力和听课效率,让大家体会他的进步

3、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发现优点时,不惜打断他,以插话的方式及时肯定

(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读,师语:象老师这样读,超过我,好吗?

(4) 展示读,师语:展示你的进步,展示你的体会

4、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直接说这一段非常难

(2) 引导发现金吉娅说话时要抓住的两个关键词“低”和“难过”

(3) 帮助理解:金吉娅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说话声音低?

(4) 生练金吉娅说的话

(5) 师范读,连读4、5自然段,要求:仔细听,除了听出她难过之外,还听出了什么?

(6) 交流:害怕、担心、善良……

(7) 生自由练习,师语:象老师这样去练,不仅要读出金吉娅外表的难过,还要读出她是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那就更了不起了!

(8) 请同学推荐读金吉娅说的话,听的同学观察他的表情,开展同学间赛读

5、第五自然段

师语:还记得老师刚才是怎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吗?你们一齐读一读!

6、再读词语“如愿以偿”引出问题:那个贫穷的小女孩,她的什么愿望实现了?她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满足?她的愿望是谁帮她实现的?

7、师引导,交流:“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当金吉娅知道后……如愿以偿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记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被思乡情思亲情浓浓包围的一篇课文。执教老师也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情”扣击学生心灵。

一.情在对比中轻触。

师:遇到这么一个节日,你开心吗?(生:开心)可是王维开心吗?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生自读课文)

生:因为他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读句子)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说明年龄怎样?

生:未成年就离开了亲人。

教师补充:

每次吃饭,餐桌前就他一个人,天气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又细又密的针线,他会想到谁?(生背诵《游子吟》)生病了,如果在家里,兄弟姐妹都会照顾,可是现在呢?(生:非常孤单。)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把红字部分读得特别好。)

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看课题,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少了更加。

师:平时就很思念了,现在遇到节日更加思念了。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生:因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师:谁能读出这个意思。(生读句子)

评价:读得不错,“更加”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十分、特别、加倍。

【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幅幅可触可感的画面,画面中,诗人是形孤影单,而先前体会的佳节热闹的情景,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要学生概括出“思念家乡,孤单”等词语,不是难事,然而,要让学生触碰到这份情感,不容易,执教老师运用动情的语言,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份情慢慢展开,轻轻流淌。】

二.情在拓展中提升。

诗人借古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凝聚着诗人浓浓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经典。(生读)现在佳节不仅仅是重阳节。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他们望着明月,可能会吟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解放军叔叔驻守边防,他可能会吟诵着(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生: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的乡愁;萧萧梧叶送寒声,(生: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叶绍翁的乡愁。

【拓展诗句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把佳节的概念通过老师设计的场景扩大,古诗今意,古诗今用,让学生感到古诗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乡愁的处理,既有古诗的韵味(学生对诗)又有现代诗的意境,诗情弥漫在课堂上,诗意停驻在心间。】

三.情在祝福中深远。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这篇课文送给矛盾。因为不久,她就要到加拿大去了。加拿大和中国千里迢迢。你会思念吗?用你的心背诵给大家听。 师:让我们也来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师:让欢乐的相聚时光永远记在心中,过了十年二十年,可能你也成了背井离乡求学的游子,到那时你可能也会激情澎湃地写下你的诗。

【真是动情动心的一笔。听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轻轻一颤。这是一个特例,是除却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说“挖掘”可能有点不很恰当,因为,我分明感到老师在说这番话时,来自内心的那份浓浓真情,分明感受到学生那份深深的感动。这是真心真情的激荡。在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祝福中,情被定格,情被留在记忆的深处。】

再来回味薄校长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核心概念和界定的阐述:

*开放性。只有开放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活学知识、学活的知识、把知识学活。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二:小学上册听课记录

小学上册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1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2008-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 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

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 角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 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三: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 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白云区集贤小学 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 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 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是选题。梁老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老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

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形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 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 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 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 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 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 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 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5、 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 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7、 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8、 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 蚂蚁 天气

蝌蚪 大雁 季节

大树 大鱼 年龄

“三叶虫”化石 地理

9、 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0、 仿照课文讲话

评析: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俞老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而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混乱。俞老师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顺德泰安小学 五年级下册 《丰碑》

1、 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 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 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 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四:小学听课笔记1

听课笔记

(一)《黄鹤楼送别》

一.听课时间:2011年4月5日

二.授课老师:曹鹏丽

三.授课学校: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四.授课年级:五年级上册

五.授课题目:黄鹤楼送别

六.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要表扬同学坐得端正,精神好,虽然是下午,但我们同学依然神采奕奕,我相信,带着这样一份精神来上课,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课文,这一课是什么?(老师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学生读。)

(二)读了课题,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黄鹤楼上,谁送谁,为什么一定是在黄鹤楼上送,会发生什么事),教师进一步带学生理解题目,解题。

(三)ppt课件介绍黄鹤楼的基本情况。老师拓展知识,崔颢也有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通过预习,知道谁送谁。(李白送孟浩然,注意生字)

(四)重点研读课文:

1)现在,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我们去黄鹤楼上见证这一场送别。我们有读书的要求,请看屏幕。(屏幕显示读书要求)打开书,自由地读。(老师巡视)

2)屏幕展示文章,其中要学的生字,请学生读,注意纠正读音。个别读,一起读。(注意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4)进一步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错拼音,句子。(老师巡视),学生逐个抽读,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反复地读,把文章读流畅。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课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什么,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请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故事)

(五)落实生字词,注意每个字在生字格中的结构,请学生回答每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屏幕展示生字的生字格结构。老师示范)课堂练习写字。

(六)重读课文,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很流利地读课文。

(七)关于课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

出来。(鼓励学生提问,学生释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九、教学评析:

这位老师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程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上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在上课伊始,就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保持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让学生对题目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这一点非常好。

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很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问题不好的同学就鼓励,回答好的就表扬,老师也适当地引导多个学生回答。在一节课中,师生互动的环节非常多,多是学生在读,在表达自己的意愿,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

再次,教师很重视学生的读和写,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对学生读书的要求,最后确定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才停止读书。在学生进行写字的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保持“三个一”的姿势,非常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个别学生写字样本示范,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榜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

会用手去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头部,或者背部,有时是为了表扬学生,有时是为了鼓励学生,有时是为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个人觉得这个动作是可以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其对学习的积极性。

其中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太够,超出了预定的时间,然后课堂没什么总结就匆匆下课了,有些学生可能会遗忘一些知识点。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五:小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六:小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听课记录

第一课《观潮》

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三课《鸟的天堂》

第四课《火烧云》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七: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

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 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白云区集贤小学 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 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 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是选题。梁老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老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形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 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

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 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 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 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 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 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 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5、 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 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7、 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8、 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 蚂蚁 天气

蝌蚪 大雁 季节

大树 大鱼 年龄

“三叶虫”化石 地理

9、 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0、 仿照课文讲话

评析: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俞老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而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

易发生混乱。俞老师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顺德泰安小学 五年级下册 《丰碑》

1、 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 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 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 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 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 丰碑

舍己为人

[img,51,86]file:///C:/DOCUME~1/lib/LOCALS~1/Temp/msoclip1/03/clip_image004.gif[/img] 7、 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老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八:听课记录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0 日 第 9 周 星期 五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0 日 第 9 周 星期 五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3 日 第 10 周 星期 一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4 日 第 10 周 星期二

实习学校 湛江市第六小学 时间 2014 年 10 月 15 日 第 10 周 星期 三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九:四年级 树上的鞋 听课笔记

《树上的鞋》听课笔记

三港湾小学 彭莉艳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生字。

1、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的作业,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生字词:掘土 蟋蟀 厉害 雏鸟 饼干 攀登 依偎 亲吻)

2、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鞋 家)

(三)、自读课文,感悟内容。

自读提示:

“我”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有哪些原因呢?在书上勾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四)、交流评议,指导朗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挨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小鸟之所以能跟妈妈依偎在一起都是因为有了“我”的„„ 师:板书:爱 画图

(五)、拓展延伸

师:“我”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鸟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想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写出来,讲给小组的同学。

(六)、布置作业:

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七)、板书设计:

8 * 树上的鞋

鞋-------------挂在树上-------------家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小学语文上册听课笔记篇十: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随笔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随笔

王美荣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聆听了十六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语文课教学。她们每一堂课都是那么优秀,值得我好好学习。看到每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尤其是剡明亮老师执教的《梅花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十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剡明亮老师在教学《梅花魂》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聆听着他自己编写的《乡下人家》一诗,田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来了台下观课老师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田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读文章是心灵的对话

讲课的这些老师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和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田老师执教时,告诉学生读文章是心灵的对话。通过读文章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与人物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四条线路展开教学。他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老师王艳春欣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她在上课开始“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突发事件的处理,彰显出了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注意学生朗读训练。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都立老师在上《钓鱼的启示》这课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父子俩动作、神态的语句,把自己想象父亲个儿子之间对话体会父亲和我的心理变化。李昕丽老师在教学《搭石》让学生先观察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课文,体会那美好的情感;配乐读,让感情升华。其他老师在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的思想情感。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一个月的课堂中,每一个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

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刘明轩老师就回顾了之前的学习方法,再用所学的方法去进行新的学习。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个好的习惯成就一个人的生活。

通过此次活动,不难看出大家对识字教学有了明显地重视,识字方法灵活多样,识字方法指导细致,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关注了学生发展意识。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力求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美丽转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