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一
《描写冬天的诗》

描写冬天的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 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 不知湖面已成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刘长卿 柳宗元

日暮苍山远,千山鸟飞绝, 天寒白屋贫。万径人踪灭。 柴门闻犬吠,孤舟蓑笠翁, 风雪夜归人。独钓寒江雪。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二
《冬天的诗歌》

冬天

是一幅图画 雪花飘飘洒洒 不停地下啊下 我在雪中漫步 拉着爸爸和妈妈 看着雪中的小娃娃

快乐地玩耍 天黑了

我们回到家

回想起那幅冬天的画 像是个美丽的童话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三
《2015描写冬天的诗歌》

1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5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南秦雪

唐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8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对雪(其一)

唐 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10 对雪(其二) 唐 李商隐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11 对雪 唐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13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14 山中雪后

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四
《课外诗歌赏析(含答案)》

课外诗歌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芙蓉”比喻 。

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 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 愿望。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 ,日暮客愁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今人刘永济曾说:“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请结合本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写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春光好 欧阳炯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1.①及第者(中榜者), 落第者(作者自己)。2、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

送春 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山居秋暝 1.王维/诗人自己 2.B

塞上听吹曲1.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2.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钓雪亭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意思对即可)

①②

旅夜书怀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 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宿建德江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夏 意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2、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菩萨蛮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大意对即可)

早 梅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伤桃源薛道士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菊 花 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亦可)

江郎山和韵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意思符合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春草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五
《诗歌课外练习》

诗词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

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

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

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

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

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

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

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3. 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

感受到的。

B. 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

馥郁的花香。

C. 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互相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

动人。

D.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煜

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

4. 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

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

B. 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

的“看花人”。

C. 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

中之景。

D. 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末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5、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诗人历尽政治的险恶,终于由偏远的瞿唐滟预关归来。 B.“满川风雨独凭栏”这句诗于“岳阳楼上对君山”的意思大体是相同的,都是说诗人登上了岳阳楼

极目远眺烟波中的君山。 C.“可惜不当湖水面”是说倘若能够乘舟前去观看充满神奇色彩的君山,那更是妙不可言。 D.“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厌恶世俗的金山、银山,认为真正美好的是大自然,是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的青山绿水。

6、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到江南先一笑”,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生还的喜悦,所以虽然还未到故里,早已喜笑开怀。 B.“缩结湘娥十二鬟”的诗句,引用典故,借娥皇、女英的传说,赋予君山美妙神奇的色彩。

C.第一首诗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逐层写出了诗人生还之乐;第二首诗充满想象,既是写神奇的传说,

又设想自身新临君山的景色。

D.这两首诗都写得明白清浅,通俗易懂。第一首直写行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二首思绪浪漫,欣

喜之意流于笔端。

四、读下列诗歌,回答7--8题

谢公亭李白

谢亭①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眺在此送别过友人. 7.对这首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眺已不可得见,

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

B."客散","山空"照应起句"离别","青天月","碧水流"照应次句的"风景",借旷远寂静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惆

怅的氛围.

C.颈联是实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

D."今古一相接",表明诗人与谢眺有着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其言外之意是,谢眺之外,再无可引为知音的人

了."相接"指精神相通,志趣投合.

8.对诗歌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愁"前加一"每"字,表明诗人多次到过此处,每次都感怀生叹,从而通过这种数量的叠加和情感的积蓄,

大大强化了"愁"的程度.

B.颔联青天孤月,碧水长流是想象中的景,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 C.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今古,笔力雄健,意境高远.

D.尾联下句是说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诗以此作结,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高情逸趣,而

且鲜明地表示了抒情主人公潇洒伟岸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下面对这首诗的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山中秋景。“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暗示了傍晚的到来。 B.三、四句中的“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C.第七句中“复”是“更加”的意思,“值”是“正碰上„„的时候”,这一句表示作者既赏佳景,

更遇良朋的喜悦心情。

D.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的狂士,五柳指陶渊明。这里作者均用来自比。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全结合的五律,一二句和五六句写景,三四句和七八句写人。

B.三四句主要写裴迪: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安闲的神态,潇洒的闲情,

颇有陶潜之风。

C.五六句是王维诗的名句,历来被称道。“上”字尤见功力,它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初升的景象。 D.全诗在写作顺序上风光和人物交替出现,相映成趣,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意。 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1、对这首古诗内容形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用作诗体名称。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的原因是胡地多凶险,常有性命之忧。 C.“飙风”即狂风。“何修修”形容树顶像于枯的鸟尾一样,“何”是“多么”。 D.“衣带日趋缓”是说乡愁使人日渐消瘦。“心思不能言”指乡愁难以表达。 12、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滞留胡地思念故乡的古代诗歌。诗歌中充满苍凉悲怆的情调。 B.“胡地”二句写了恶劣的天气,也描写了凄凉的景象,这些都触发了乡愁。 C.“离家”以下四句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愁苦闷。 D.这首诗杂有三、四、五、七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2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时所作。 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14、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 “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八. 读下面的诗,完成15—16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九.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18、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六
《七年级(下)课外诗歌》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七
《六年级诗词课外积累》

六年级课内课外诗词积累

春的古诗: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夏的古诗:

秋的古诗:

冬的古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枫 桥 夜 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 董 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305首,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曲牌名。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词牌名有:如梦令 蝶恋花 忆江南 菩萨蛮 西江月

曲牌名有:念奴娇 满江红 清平乐 长相思令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鬼才、诗鬼

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梦天》《马诗二十三首》《野歌》《致酒行》。

描写山的诗句、古诗

1、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描写水的诗句、古诗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3、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描写风的诗句、古诗

1、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描写花的诗句、古诗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描写雨的诗句、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描写雪的诗句、古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描写草的诗句、古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关于柳的诗句、古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描写树的诗句、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

有关爱国的诗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有关思乡思亲的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有关送别朋友的诗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塞诗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有关友情的诗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赞美老师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有关感恩的诗词: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田园风光诗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宋.陶渊明.《归园田居》)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咏物的诗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励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有颜色的诗句: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八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 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的特点。

2、 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九
《语文中考课外诗词复习赏读》

第一单元 四季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简明注释]①诗题《韩昌黎集》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天街,皇城中的街道。③绝胜,远远超过。

[鉴赏评价]这首初春小雨的写景诗,读来清新动人,笔法细腻,耐人寻味。韩愈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精练的诗句,细致逼真地描绘了早春微雨后的长安景色。句一“润”字,非常恰当地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对滋长万物起催发作用,也就是杜甫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末一“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第二句用“遥看”“近看”的对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把初春草芽嫩绿的情景,鲜明准确地表达出来。因为稀疏幼小的青草,只有从远处看才能连成一片,比较明显。这两句因为观察人微,描绘细致真切,创造了一个蕴含无限生机、令人向往的美好的境界,而长期为人传诵。第三、四句说一年的春光中,最美好的是早春时节它完全胜过绿柳如烟笼罩京城之时的景象,十分细致而又准确地描写了长安在初春季节所呈现出的最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鉴赏评价]本诗前两句描绘春天嫩草丛生,杨柳鹅黄,桃花缤纷,李花芬芳的绚烂美景;后两句转到愁思,东风不能遣恨,春日但教添愁。由于诗人抓住了情与景的不和谐,以乐景反衬哀情,有力地表现出自己深沉的哀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评价]此诗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此诗开篇点明游览之地。“水面”句写诗人俯看全湖所见之景和自己对这一景象的独特感受。“水面初平”描写西湖春水涨满浩淼无际的壮阔景象,“云脚低”写云水相接茫茫一片的样子。颔联承上句“春水”,转而写春景,诗人选取了最能体现春天特征的莺、燕,并以“几处”“谁家”使景象更富情趣。颈联写春草,“渐欲”“才能”准确而传神地描绘出了春花、春草由少渐多的层次美。最后两句在前面描绘景象的基础上,直接抒情,使全诗情景结合。从构思来说,全诗写景皆从“春”人题,景象的展开又以“行”为主线,使题旨更为突出。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评价]“即兴”,即对眼前景象有所感触,乘兴而作。

从诗中所写的景来说,“草萋萋”“花自落”“鸟空啼”等,表现了一个总体特征——空寂,凄凉。既是春景,却又冷凄,为什么?

宜阳在唐代是个重要地方,坐落于洛河中游,唐王朝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建在这里,附近风景秀美。这里曾是皇室、王公贵族游赏的地方,但今天却不见了往日的繁华景象。景物的衰败使人伤感,物是人非更使人痛心。在这景象今昔的对比中,写出了时代的变迁,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颓败和诗人的无限感慨。这即是诗歌的“情”。

诗题为“春行”,但全诗的“行”却不露痕迹,景象转换自然巧妙,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全诗浑然一体,给人以深刻的

莺 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大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简明注释]①掷柳,在柳树间跳来跳去。迁乔,迁移到树枝上,此言鸟类冬天蛰伏在幽谷之中,春暖时又飞回树上。②交交,黄莺的呜叫声。

[鉴赏评价]诗题“莺梭”形容黄莺飞来飞去,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来回不停。三、四句想像丰富,诗意美妙,既写景,又抒情,把自己对春光的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全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叹和无限爱惜的感情。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鉴赏评价]《大林寺桃花》作于元和十二年初夏,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全诗只有四句,从内容到语言似乎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只不过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象,做了一番叙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则会品味出其中独特的情趣和深远的意境。

诗中一、二句的“芳菲尽”和“始盛开”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三、四句着力抒情,由“无觅处”的惆怅、怨恨到“此中来”的与春重逢的喜悦,表露出诗人对春色永驻人间的希冀和向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归”“转”等字把春光写得有知有识,能藏能转,颇富情趣。游大林寺 周

敦颐

三月山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

[鉴赏评价]周敦颐的这首《游大林寺》诗可与白居易的诗歌对比赏渎。此诗开篇点明时令,一个“明”字,从视觉角度描绘大林寺“林”“花”的景象和给人的感受。在写作上,此诗从多角度描写了大林寺,以“路盘”“人在”突出了山高的特点,以有色有声的“水”和“禽”突出了大林寺环境清新淡雅,以“天风”“身轻”突出了诗人在仙境般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评价]诗的前两句既写出了夏日的景象特点,又给人以幽静的感受。三、四句由静到动,精妙传神,细致而真切地传达出蔷薇飘香、怡然心醉的感受。

全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语言流畅丰富而又自然真切。

终南望馀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鉴赏评价]此诗本为应试之作,按当时要求应试诗应写为六韵十二句的一首五言排律。但祖咏写了两韵四句就交卷了,“或诘之,曰:‘意尽。’”正是由于他不顾考试的要求,忠实于艺术表现手法,留给了后人一首绝唱。

诗题是“终南望馀雪”,终南山在长安南面,只能见其阴面,一个“秀”字则赋予终南山以灵蕴。既是望“馀雪”,则“浮云端”更为确切。“林表明霁色”写正当太阳偏西,山岭的余雪与日光相辉映显出一片光亮的景象。阳光一般给人温暖的感觉,可此时,长安城中却因时值日暮,且雪后初晴,而显“寒”。这既是实写,同时也反映出雪后的余寒,扣诗题“馀雪”。

诗歌语言明丽,充满灵秀之气,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单元 民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鉴赏评价)元日,农历每月初一,此指正月初一。屠苏,酒名,用屠苏草浸过的酒。瞳瞳,太阳初出,由暗转明。桃符,古时风俗,每到春节,用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二神像,悬挂门上,据说能避邪驱鬼,每年一换,称为换桃符。

这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巧妙地借春节时新桃换旧符的景象,反映了他政治上除旧布新的意愿和决心,表现了他当政初期的喜悦心情。这首诗写景自然,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评价]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点“清明”,并描绘了清明时的典型景象及行人的感受。清明应是外出踏青或扫墓的日子,而行人却不得不冒雨赶路。“雨纷纷”既是写景,又暗写行人的离愁别绪。大概也因“欲断魂”吧,这才想以酒浇愁,于是就有了“问酒家”。而更妙的是“牧童遥指”,这一指,给人以方向,给人以精神,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像空间。

诗歌以平易的言语典型地表现了清明时节在外行旅之人的一种思绪和愿望,是一幅绝好的风俗画。

小 至*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①,吹葭②六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简明注释]①小至,冬至前一天,也称小冬日。②弱线,丝线。这句指:冬至以后白天渐渐变长,还得再添一根线继续绣下去。③葭,葭莩,芦苇内的薄膜。璃,玉管。古时人们为了预测节气,把十二乐律的玉管放在木架上,把芦苇茎内薄膜烧成灰,塞入玉律管内,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节气变化时,相应律管内的芦灰会自动飞出,就能知道是哪一个节气。④容,容颜。岸容,河岸的容貌,指水边景象。这句说:河岸边显现出柳枝迎着腊冬将悄然萌发的景色。⑤山意,山中的意态。冲寒,冲掉寒气。这句说:冬至过了,山色看起来像要冲掉寒气而让梅花绽放。⑥云物,云烟景物。不殊,没有什么两样。这句说:我虽然身在异乡,但自然界的景物并没有什么两样。⑦覆,倾。指且尽杯酒,不要辜负眼前佳景。

[鉴赏评价]这首诗写于夔州。诗意含蓄,借景寓情,寄托了杜甫心中某种新的希望。

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描写真切细致,诗意浓郁,为第四联的抒情达意做了很好的铺垫。冬至时气候变化,阳气逐渐回升,白天增长,故说刺绣添线。河边柳树萌发,山中梅花冲寒欲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蓬勃景象,自然界中新的生机当然透露出作者心中新的憧憬。最后由近及远,由眼前景物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诗人以一种乐观心情说虽然身在异国,但景物没有两样,还是举杯欢饮,来迎接一个美好的景象吧!这种愉快心情,都是从新的生机中引发出来的。

社 日① 王 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杜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简明注释]①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春社、秋社。社日,人们聚在一起,先祭神,后饮酒。②豚栅,关小猪的猪圈。③鸡栖,鸡舍。

[鉴赏评价)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社日(秋社)的景象。“稻粱肥”写丰收,也点出秋天。“对掩扉”以门关写人尽去,这就从侧面写出了社日的的热闹情形,也自然为下文的“家家扶得醉人归”留下了伏笔。

这首诗善于选取特写镜头,一句一景象,真切感人语言清新自然,却又富有情趣,让人回味无穷。

七 夕① 杨 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②,不道人间巧已多

[简明注释)①七夕,节日名,农历七月七日晚上为七夕,据说,这天晚上织女与牛郎在天河相会。②乞巧,旧时风峪,妇女在七夕时摆上瓜果,或结起彩楼,对月穿针引线,以期向织女乞讨智巧。

[鉴赏评价]诗的大意是说,每年七夕,妇女都要向织女“乞巧”,却不知道人世间的“巧”已经太多了。这首诗是以写“乞巧”而借题发挥,诉说人世间充满了尔虞我诈、投机取巧,“巧”已是太多了,用不着织女来给人们做示范。诗中的“巧”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鉴赏评价]这首诗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中秋时,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恰好他的弟弟苏辙与他同在彭城,两人共同赏月。诗的前两句描绘月光的皎洁和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时的景象,“转玉盘”比喻生动而形象。“此生此夜不长好”含义十分深刻,一语写出了说不尽的人生体验。苏轼经常贬官在

外,仕途奔波,很少有机会与亲人团聚赏月,而今年却正好与弟弟在一起,因而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慨叹,又包含了对今夜团圆的欣慰,还引出了对今后命运的关注,这既自然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明月明年何处看”的长叹。此最后两句言简意赅,诗味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此诗联系身世,寄托感慨。

中 秋* 李 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简明注释]①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这一日正在秋季当中,故称“平分秋色”。

[鉴赏评价]诗题为“中秋”,实则描写中秋之月。首联意为:月亮像一面圆镜悬挂在空中,太空中寂静无一点声音。颔联写一轮满月在空中运行,映照千里。因为空中有云,云在不断飘动,远看好像月亮和云在一起行走,故云“云衢长伴”。颈联意为,中秋时月明如水,月面空明,月中玉兔好像要从月弦处落下一样,月宫蟾蜍(食月的蛤蟆)也休想在这时出现。诗人奇想妙思,从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生发开去,进一步烘托出中秋月的景象,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最后一联承前神话传说的意境,把自己融人月中——诗人想像,等到银河清澈时约个同伴,一同乘灵槎去天河一游。

这首诗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出了中秋明月之美,给人以独特的美的感受。

第三单元 山川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明注释]①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②岱宗,指泰山,“岱”为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③会当,唐人口语,意为“一定要”。

[鉴赏评价]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了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歌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首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情景。“夫如何”意为到底怎么样呢?“齐鲁青未了”,则是对前句的回答。它不直说泰山有多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句中的“造化”指自然,“神秀”是说泰山神奇秀丽。颈联意思是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使人有云气荡涤心胸的感觉;因长时间目不

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会当”是唐人口语,意为“一定要”,这一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并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此两句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也是全诗主题的点睛之笔。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从这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酒落出重云。

日照红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鉴赏评价]这首诗写从湖口远观庐山瀑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日照飞瀑图。与这首诗齐名的便是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名作《望庐山瀑布》。

诗的首联描写瀑布从庐山上滚滚而下的情景:瀑布在日光的映照下放射出红色的光辉,紫色的云气缭绕在半山腰。颔联具体描写瀑布落下的情势,庐山脚下杂树丛生,飞流落下处则白云弥漫。这一上一下态势的描绘自然对瀑布的气势是一个有力的衬托。颈联主要描写瀑布给人的独特感受,日光映照下的瀑布如同天空出现的彩虹,瀑布奔流的声响就好像风雨大作。尾联“灵山多秀色”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山水一体,空灵秀美,使人对此瀑布的感受又上了一个层级。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水棹歌还。

[简明注释]①万山,在湖北襄阳西北,滨汉江,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的地方。②传说郑交甫曾游万山,遇到两位美丽的神女,郑交甫想要得到神女的玉佩。神女解下后交给他。一会儿,神女杳无踪迹,玉佩也早巳不见。

[鉴赏评价]这首诗通过描写万山潭景象来表现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情,很有意味。

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句描写冬的诗歌篇十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渡汉江 (宋之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

达的?简要回答。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秋江 (道潜)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地区。②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③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浪淘沙‧怀旧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渡汉江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49138.html

    上一篇:李白还有哪些诗

    下一篇:救亡图存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