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出时去人近以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月考试卷》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练习题(月考)

一、看拼音写词语

nuó'yí kū wěi duàn liàn chì luǒ luǒ

( ) ( )( )( )

chā yāng zhēng róng zhuān xīn zhìzhì

( )( )( )( )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附庸 英俊 惊羡 慌乱

2、艰难 符合 机敏 薄弱

3、养尊处优 不知所错

4、惊心动魄 坐无虚席

三、填空

1、甘瓜苦蒂,( )。

2、种树者必培其根,( )。

3、( ),观千剑而后识器。

4、《桃花心木》的作者是台湾作家( ),作者是借( )的生长来比喻( ) 的成长,读后使人受到启发。

5、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这 段话选自文言文两则中的《 》,课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四、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解释句子。

1、思援弓缴而射之。

思( ) 援( ) 之( )

句子意思(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出时远也。

以( ) 始( ) 去( )

句子意思( )。

五、调整句子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所以,诗人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

( )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的吗? (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 )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柳丝。

( )她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柳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

色彩,还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六、阅读部分

(一)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 )的双眼前过去。我( )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 )时,他又从( )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去,从我的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着面(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 )里( )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yōu yǎ

2、 文中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有:过去、( )、( )、( )、( ),

避免使用相同的词造成的语句呆板。

3、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子,再写上几句话。

(二)仁慈比聪慧更重要

(1)小时候,我经常到农场与祖父母一起度过暑假。农场工作很辛苦,但对一个在大城市念书、平时只知道跟朋友玩“星际大战”的小孩来说,这倒不失为一大有趣变化。

(2)我喜欢农场生活。祖父母都是当地一家篷车俱乐部的会员,我们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参加车队旅行。那时我年纪还小,大约10 来岁,正是对数字相当着迷的时候。300多辆车的车队旅行中,我有很多时间玩算术游戏,像计算汽油里程,以及沿途所采购的生活用品的平均价格。我在某处看到一则反吸烟的电视广告,旁白宣称吸烟者每吸一口烟 就减少2分钟寿命。祖母是一位老烟枪,在这部充满烟味的老爷车里,我尤其讨厌她抽烟,因此,在某一个开车时段特别长的日子里,我决定展开跟吸烟有关的算术。

(3)我已经不太记得确切数字:30年来每天抽1包烟,1包烟20支,一支烟可以抽20口,1口烟减少2分钟寿命,约莫减少16年寿命。我对自己计算出的这一答案相当满意,于是便把头朝前座间的空隙一探,同时轻拍祖母的肩膀:“你已经因为抽烟而减少了16年生命。” 我接着以毫无必要的严肃口吻,解释我如何获得这一数字。 我原以为会听到“你真聪明,好会算术喔”之类的反应。不料,竟仿佛是无意间踏触到一枚地雷,祖母突然哭了起来。

(4)我闯祸了吗? 这一切真是糟透了,我一言不发地坐在后座,不晓得该怎么办。祖母依然哭泣,始终沉默开车的祖父小心翼翼地靠边停车,要我跟他一起走下车。我们 往后走了几步,我看着一长列车队经过我们身旁,等待着终将降临的责难。片刻后, 祖父看着我,一手轻按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一天会知道,为人仁慈比为人聪颖困难得多。”

(5)祖父的话语及其温柔的表达方式,给 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我一直很景仰祖父的智慧,但直到那天才明白,他的仁慈才是最值得他引以为傲的,而这也是我自此努力不懈的目标。

1、按要求写词语。(4分)

(1)近义词:聪颖( )片刻( )

(2)反义词:温柔( )仁慈( )

2、给下面词语搭配合适的词(2分)

景仰( ) ( )的口吻

3、我决定展开跟吸烟有关的算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竟仿佛是无意间踏触到一枚地雷,祖母突然哭了起来”,无意间踏触到一枚地雷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大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也是我自此努力不懈的目标”展开想象:经历这件事后,作者会怎么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题目:美好的回忆

八、拓展尝试(20分)

1、请写出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2、补充诗句,并写出下列诗句分别描写了哪种植物。

①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愿君多采撷,___________________。 ( )

④_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 )

⑤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 ( )

试题答案

一、挪移 枯萎 锻炼 赤裸裸

优雅 插秧 蒸融 专心致志

二、1

三、1、天下物无全美 2、种德者必养其心 3、操千曲而后晓声 4、林清玄 树 人

5、弗若之矣 非然也 学奕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1、想要 拉 天鹅 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天鹅)射下来。

2、认为、刚、离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到了中午离人远一些。 五、42135

六、1、凝然、觉察、遮挽、遮挽、跳过、飞去、溜走、叹息、叹息、闪过

2、跳过、飞去、溜走、闪过

3、写字时,日子从笔尖上过去;跑步的时候,日子从操场上过去;睡觉时,它便从梦里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脚阻拦它时,它又从脚边过去。

(二)、1、近义词:聪颖(聪明)片刻(一会)

反义词:温柔(粗暴)仁慈(狠毒)

2、智慧、严肃

3、我讨厌祖母抽烟

4、我说到祖母伤心的事情

5、祖父告诉我:要时时刻记住言行不要使对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即使是善意的劝告,也要委婉,这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

6、要学会关心他人,说话要委婉,不要触及别人的伤心之处。

7、以后会给有错误的人给以宽容和仁慈。有人没有做完作业,不是去提他的伤心之处,而是主动去帮助他完成作业。

七、略

八、1、胆小如鼠 九牛一毛 调虎离山 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杀鸡儆猴 鸡飞狗跳 狐朋狗友 猪狗不如

2、春风吹又生 野草

为有暗香来 梅花

此物最相思 红豆

碧玉妆成一树高 柳树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言词汇——我能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①见两小儿辩斗 ②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 ④及其日中如探汤 ⑤孔子不能决也 ⑥孰为汝多知乎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内容理解——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观点一: 依据是: 观点二: 依据是:

4.问题探究——“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我的探究:

5.情感态度——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我的认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小儿乙:观点: 论据:

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1、给加粗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 ) (5)孰为汝多知乎 ( )( )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答: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学奕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⑩也。 1、解释带序号的字词。

①弈: ②通国: ③诲: ④其: ⑥缴: ⑦之: ⑧俱: ⑨为: 2、翻译全文:

3、分别用“--”和“~~ “画 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4、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⑤鸿鹄: ⑩非然: )

参考答案:

1.①争辩;②距离;③认为;④热水;⑤判断,判定;⑥通“智”,智慧。 2. ①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②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3.认为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近大远小。认为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根据温度来判断的,远凉近热。

4. ①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②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5. 看问题(评价身边的人)要客观、全面,要有科学(事实)依据,不能单凭直观。 参考答案: 五.1.zhì ,“知”通“智”,聪明。2.距离;到某地方。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略。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6.略。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8.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争辩、争论 (2) 距离 (3)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三
《江苏省天一中学实验学校初三三模语文试卷》

天一实验初三三模语文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挑剔.(tī) 心无旁骛.(wù)

B风靡.(mí) 一唱一合.(hè)

C募.(mù)集 鸦雀.(què)无声

D自诩.(xǔ) 物竞.(jìng)天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

的处女,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

B对于《新周刊》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发表信札的事,她也毫无芥.蒂.。

C “奔跑吧,兄弟” 是浙江卫视黄金档播出的重量级节目,其收视率傲视

群雄,其他同类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D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

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显现出的高超工艺真是巧妙绝伦呐!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公曰:“小大之狱,虽”对曰:“忠.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A虽:即使 B 察:弄清楚

C 情:情况 D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下列对名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少年时代及到日本留学前

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其中《二十四孝图》以幽默的笔调嘲笑封建教育的无效,

暴露封建孝道“以不情为伦纪”的本质。

B《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

迫、英勇斗争的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揭露了当时尖

锐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

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三调芭蕉扇》中,他向观音菩萨借

得“定风丹”,对铁扇公主想用芭蕉扇搧他想法早就做好了防御性措施。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

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

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5、出于对进城农民工生活的深切关怀,作家们在叙述农民进城的故事时,大

都会情不自禁的持有一种严正的道德立场,这些故事往往被简化为一种苦难

叙事或控诉文学,在这种叙事图景中,城市和农村往往被抽象化为两个相对

立的价值世界,农民们在城市中的挣扎,也总是被演绎为一曲关于质朴价值

遭到毁灭的挽歌。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3分)( ▲ )

A、现代文学创作应更多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活。

B、“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城乡差距日益扩大,进城农民工生活艰难。

C、文学创作关于农民进城故事的叙述,有利于引起社会对他的关注。

D、关于进城农民工的文学创作,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价值判断。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

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

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

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

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

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

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

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

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

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

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

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

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

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

滋多于是矣。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给衣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何不试之以.足 B.固以.怪之矣

C.以.激怒其众 D.我以.日出时去人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孝文帝时,他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

当时伏生已经很老了,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向他学习。

B. 倪宽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

之人,多次赞扬他。

C. 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情谦和驯良,能顺从皇上之意,善于调解纠纷,经

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因而得以官运久长。

D. 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写的《尚书》,而孔安国用时下隶书字体把它们重新摹写

讲读,因此就兴起了他自己的学术流派。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4分)

(1)亡.数十篇: ▲ (2)及时时间.行佣赁: ▲

(3)以古法议决疑大狱.: ▲ (4)官属易.之: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

(2)天子见问,说之。

(二)(4分)

题柳郎中故居

李德裕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注】李德裕(787—849),晚唐名相。唐文宗太和七年入相,遭奸臣排斥,左迁。武宗即

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功绩显赫。宣宗即位后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

曛,日落时的余光。石溜,水在石上滑过。

10.(1)诗歌前两句写出了友人故居的什么特点?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4分) 小土豆翻身当主粮

①最近,农业部推出土豆主粮化战略,提出将土豆作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外的第四

大主粮。

②土豆又称山药蛋、洋芋等,在我国,土豆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

地区。

③土豆营养健康,被称为“食全食美”的食品。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膳食

纤维,150克的土豆含钾量相当于4个香蕉,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10个苹果。此外,土豆

还有三大主粮没有的营养——胡萝卜素。对注意瘦身的人来说,土豆的淀粉含量比米饭馒头

低,人吃了不容易长胖。

④土豆不娇气,好种植。它耐贫瘠、耐干旱、耐盐碱,即使在干旱的我国西北、华北地

区,也照样长得很好。另外,土豆不挑季节气候,春秋冬三季都可种,这样能提高我国土地

的利用率。

⑤另外,加工好的土豆粉耐储存。它在常温下可贮藏15年以上,而大米保存时间仅为

1年,玉米1至2年,小麦3年。作为战略储备粮,土豆具有先天优势。

⑥在西方国家,土豆早已是主粮,被称为“第二面包”。目前,我国农科院已经研发出土

豆粉馒头、土豆面条等食品,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研究室还用土豆粉研制成人造大米,它比真

正的大米更加香甜软糯。

⑦此次土豆“雄起”从菜变饭,引起诸多人士的争议。土豆爱好者为土豆君的翻身欢呼雀

跃,甚至在微博上列出一长串的菜单,从炒丝、炖块、压成泥到炸成条,足足一本“土豆百

吃”。 也有人列举“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的部分展品,如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

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试图打消吃货们“土豆当主食太单调”的顾虑。

⑧不过,也有人表示,土豆当主食,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考虑到地域的差异。在内蒙

古、甘肃等地,土豆本来就是传统主食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把土豆划入“饭”的范围。

而在南方,此举恐怕难以让人迅速接受。

11、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2、农业部推出土豆主粮化战略的依据有哪些?

(四)(5分)

心 情

马未都 ①心情是个很抽象的东西,伪装得好的话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来。喜怒不形于色

是一种修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挂在脸上,我们都是凡人,生活中

遇到的事情也基本上是凡事,即便你自己认为是天大的事情,在别人眼中也大不到哪儿去。

比如家人罹患绝症.你觉得天都塌了,到了医院,医生也是一副见惯不惊的样子,照章检查,

照方拿药;如果需要手术,医生只问你有没有人负责签字。至此,你也只好听天由命,没地

儿说理去。

②理论上,人的一生高兴的事情比郁闷的事儿少,所以只好自己找乐儿。过去老说穷欢

乐穷欢乐的,说的都是普通人的生存哲学。穷人有办法自我调整,找闺蜜算是一种,富人反

而不行,碍于面子还没人能说,无法排遣就只好自咽苦果。穷富在古今社会上各有各的难处,社会因此获得平衡。

③我们今天的社会常常大郁闷小欢乐。空气霾了算是大郁闷,吃的不放心也是大郁闷,

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无解之事。小欢乐得自找,看看喜剧,发个段子,上上网,找个至死不见

的人说说心里话,甚至往深了弄弄精神恋爱,大部分人都能借此排遣郁闷寻找欢乐,让生活

短暂充实。

④其实,平衡心情,是人生的必修课 ,是获得良好心态的途径。它需要自我练习,不

断加入砝码,使之呈现平衡之势。心理不平衡,看待这个世界就是歪的。平衡必须自己找,

别人给不了你,一个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心情永远不好,还怨天尤人。古人说,记人之善,

忘人之过:记人之长,忘人之短;施人勿念,受恩勿忘;都是极为平常的一种修行过程,每

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试试。

13、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4、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平衡心情,是人生的必修课”?(3分)

(五)(14分)

跟父亲一起腌火腿

(1)那只火腿挂在记忆里,在43年前的阳光下泛着宛若珍宝的微红光泽,散发着悠悠

的咸香。

(2)四周是矿区连绵的青山,衣衫褴褛的工人邻居,煤渣铺地的小院。那只自制的火

腿就挂在晾衣架上,在一片贫瘠的冬日风景中,像一道意味深长的符号。

(3)盯着火腿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1972年时的父亲。

(4)那时候父亲在浙江长广煤矿当医生,母亲在外地一家医院工作。父亲带着4岁的我,母亲带着6岁的姐姐。一家人的相逢相聚,是难得的节日。

(5)那只火腿就是为了节日而备。

(6)我不知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份,身处偏僻群山深坳的矿区,父亲是从哪儿搞来了这么一只猪后腿。

(7)在我童年的视线里,它是那么硕大,皮白肉嫩,粉里带红,光鲜水灵。父亲用外科医生修长的手指撮着一把把盐,一层层抹上去,就像他平日里在做手术。那些盐使猪腿泛出晶莹的亮光。然后父亲把它扛到门外,挂在晾衣架上。

(8)父亲说,等过年了,我们把它带回家。

(9)那时候,我可不知道过年还需等多久,也没感觉这被腌着的猪腿会有多么美味。我像一只小猫一样每天在晾衣架下看着它,只是因为它的质地在渐渐变化,在山区的阳光和冬风中,它在变干变硬,皮层在逐渐透明,而肉层却红艳起来。

(10)父亲每天傍晚把它扛回屋子里,然后再把一层盐细细地抹在上面。第二天,继续把它扛出门,继续让它经受阳光和风。日出扛出,日落扛进。仿佛仪式,最初的几天,父亲连续地抹盐。再然后,是持续地晾晒。我对它的密切关注,与父亲对它的郑重其事有关。

(11)父亲说,等做好了火腿,就过年了。

(12)这么一腿肥美的猪肉挂在清苦的煤矿宿舍区,牵动众人的视线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工人说:鲁医师,你真的会做火腿?火腿是这么做的?

(13)换了以我今天的理解,在这青壮年矿工云集的宿舍区,每一个肚子都缺乏油水,每一只胃里都在饥饿,如若哪位搞到了这么肥壮的吃食,得赶紧煮了让大家分享才是,哪还能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每天把它晾在人前,这不是拉仇恨吗?

(14)但好像谁都没被拉出仇恨,因为他们知道这医生得带着它、带着小儿子回家过年。

(15)父亲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火腿,但这么腌着应该没错。

(16)于是,父亲每天将它扛进扛出,像是一出为了过年回家的仪式,一丝不苟,小心伺候。在晾衣架下注视着它的,除了我,还有一只邻居家养的小花猫。我看见它在滴油,皮色越来越透明,艳红的肉层开始泛出紫色、玫色等层次,空气中是奇怪的芬香。

(17)父亲用手指轻弹着它,说,越来越像火腿了。宿舍区所有的人都注意到它越来越像火腿了,因为那丝丝缕缕的香,是属于经历阳光的干爽味道,而不是咸肉的气息。1972年父亲腌制的火腿,就像一道众目睽睽之下对于家、对于温情的公开实验,晾在那一年灰蒙蒙的矿区。开始时所有半信半疑这医生会不会做火腿的人,现在都越来越相信这腌出来的真的会是一只火腿。

(18)原来做火腿这么简单呀。搓几把盐,晒晒太阳就行了。

(19)到后来,那只自制的火腿在阳光下越来越香气十足,越来越生辉悦目。外层的皮色已透似琥珀,内层的肉色像透红的玉层。父亲已在想象过年把它带回家时,好久没见的妻子和女儿会多么吃惊。呵,居然是一只火腿。他对我说,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会做火腿了。

(20)原来做火腿是这么容易啊。我听见那些矿工师傅看着它在说。

(21)现在想来,其实也没这么容易。首先是要搞到猪腿,这在那个年代不容易。其次要有意志,要从自己饥饿的嘴里省下来,留待自己珍视的人和日子。还有就是耐心,一点点地抺盐,一天天都晒晾,不急不躁,这样它才会被渗入阳光的味道。

(22)这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哪一点都不容易。而如果兼备了,它自然被酿成了人间的美味,因为它已融进了情感。

(23)在清苦的煤矿宿舍区,这晾衣架上悬挂的火腿,像人间生活荒谬而倔强的旗帜飘摇在那个年月里,与四处墙上的大字报、领袖语录、矿区广播里的铿锵之声相呼应。

(24)那个年月,大人们白天干革命工作,晚上也被召拢来政治学习。父亲怕我一个人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四
《哲学原理》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五
《短文两篇》

Ⅵ、课后巩固练习题(100分 9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夸父(fù)逐走(zhú) 大泽(zã) ...

B.邓林(lãn)汝(rǔ)沧沧凉凉(liáng) ..

C.此不为(wãn)孰为汝多知乎(zhì).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①孔子不能决也 A.决定 B.判断 C.坚决 .

②饮于河渭 A.到 B.在 C.对于 .

③夸父与日逐走 A.给 B.和 C.参与 .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 A.苍茫 B.茂盛 C.寒冷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及其日中/如/探汤 B.孔子不能/决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对“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B.谁为了你知道得多呢?

C.为什么你知道得多呢?

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孰为汝多知乎 .A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B

赴汤蹈火 . 一儿以日初远 .C

日积月累 .

人不知而不愠 .D

孰为汝多知乎 .6、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北饮大泽(北方) .B.道渴而死(顺接连词,可以不译) .C.日初出大如车盖(像) .D.两小儿笑曰(讥笑) .

7、文学常识填空(2分)

《夸父逐日》选自 。夸父是 。《两小儿辩日》选自 ,相传是 时期郑国人 所作。

8、古诗文中有许多写雨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2分)

① , 。

② , 。

二、整体感悟(6分)

1、 通过《夸父逐日》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精神?(2分)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小儿争辩的中心问题是:一天之中,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B.结尾两句孔子对两小儿所争论的问题不能判明是非,于是对孔子徒有虚名加以嘲笑,这是《两小儿辩日》的中心思想。

C.一小儿认为日出时太阳离我们近,日中时离我们远。根据是日出时太阳形体大,日中时太阳的形体小。

D.一小儿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根据是早上太阳清凉,而中午时太阳热。

3、填空(2分)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名 ,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 国著名的 家和 家。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2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我以日时去人近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

2、两小儿是为什么事而辩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4分)

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4分)

四、拓展阅读题(13分)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身亡所寄( ) ②天,积气耳( ) ③其人曰( ) ④奈地坏何(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 又有忧彼之所忧也

② 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3分)

五、中考题(10分)

1、(2006,黔东南州,3分)名著阅读考查。 按示例写出你所阅读的名著的书名、人物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列各项不可再用)

示例: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 人物: 故事:

2、(2006,南通,3分)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具有丰厚的文化jīdiàn( )( ) 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社会经济全面kuàyuè( )( )和腾飞的浪潮中,她以其江海交汇的壮观、花园城市的幽雅和长寿健身的神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断地pǔ xiě ( )( )着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3、(2006,南京,4分)把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文字改写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上渐渐聚起,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雨。清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六、探究性学习(6分)

(2006,湘西,6分)根据下面几位家长的说话内容,完成(1)—(3)题。

甲:现在,真正不大孩子的家长不多。

乙:是啊,俗话说的好:“不打不成才。”

丙:那可不行,我是从来不打孩子的。

丁:本来嘛,孩子是不该打,可一时气急了,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那天,我那小子摔破了邻居家的两个瓷玩具,就挨了一顿揍。

丙:克制自己嘛。我认为父母和孩子应打成一片,绝不能动拳头!

甲:孩子上小学时,应该打,上中学就不要打了。

乙: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父母不要吝音自己的巴掌!

丙:话不能这样说嘛,要尊重孩子,好好说服教育,孩子会听你的。

甲:嗯„„

①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是 。(2分)

②认为“孩子该打”并且态度坚决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2分) ③认为“孩子不该打”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2分)

七、综合性学习(3分)

(2006,武汉,3分)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在下列句子的两条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使句子语义连贯。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________,长大后才能________。

八、写作练习(30分)

请你以“永不言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要求:文体不限,结合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要言之有物,语言表现力强,主题鲜明,感情真挚。

第二十五课 短文两篇

一、(一)、wâi kě yú cāng shú 点拨:注意偏旁,区分字形,读准字音。

(二)yù参与 yǔ荣辱与共 wãi为人 wâi为虎作伥 zhōng中国 zhîng中意 点拨:多音字要据词确定读音,不要错读。

(三)zhú追逐 suì未遂 biàn辩论 biàn辫子 biàn分辨 juã决定 juã抉择 shú孰是孰非 shú熟悉 点拨:形似字要注意它们之间字形的差别,根据声旁记住读音,根据形旁记忆字形。

(四)“谓”改为“渭” “辨”改为“辩” “苍”改为“沧” 点拨:属于同音字误写,要辨析形旁,注意字义。

二、“知”通“智” 智慧 点拨:是音近、形近通假,是“智”的音和义。

三、东,到东方,方位名词作状语。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远,离人远,形容词作动词。点拨:根据具体的句子去判断一些字词是否是词类活用,类型很多,注意辨别。

四、(一)去:①离开 ②距离 故:①缘故 ②原来的 及:①到了„„的时候 ②到 点拨:据词定义。

(二)为:①是,动词 ②认为,动词 其:①他们,代词 ②它,代词 。点拨:根据具体的句子判断字的含义。五、①汤:热水。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水。 ②去:距离。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③汝:代词“你”。今用于姓。④河:指黄河。今泛指河流。⑤走:跑。今为行走。点拨:这类词不易掌握,古义和今义区别很大,要掌握规律,有的需要强记。

Ⅴ、类文赏析:1、①A ②B ③C ④A 点拨:字形相近的字不要误读。

2、①文:通假字,通“纹” ,花纹。②溺:溺水,淹死。③衔:含、叼。点拨 :要注意要解释的字是否是通假字,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理解它的含义。

3、①有一座发鸠山,山上有很多柘树。②女娃在东海游泳的时候淹死了,就变成了精卫鸟。③精卫鸟常常含着木头和石块扔到东海里,想把东海填平。点拨:把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语序合理,意义正确。

4、本文记叙了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洗澡被淹死后,变成一只精卫鸟,常衔一些木头和石头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其坚忍不拔的毅力。

Ⅵ、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1、B 点拨:“林”应读“lín”,要注意习惯性的误读。

2、①B ②A ③B ④C 点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字的含义。

3、B 点拨:“孔子”之后少了一次停顿,应为“孔子/不能/决也”

4、D 点拨:要正确理解关键字,孰,是疑问代词,译为“谁”;知,为通假字,译为“智慧”,“多知”即为“智慧多”或“知识多”。

5、B 点拨: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含义会不同,要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具体分析。A中,两个“为”的含义分别是:认为 是;C中,两个“日”的含义分别是:太阳 每天;D中,两个“知”的含义分别是:知道 智慧。

6、A 点拨:应为“向北方”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六
《马井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马井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_________ 学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8分)(1—6 题每题2分,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7 题每空1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

B.蓦然(mù) 羁绊(jī) 晦暗(huì) ...

C.赫然(hâ) 嗔视(zhēn) 粲然(càn) ...

D.呓语(yì) 尴尬(gāngà) 嗥鸣(gāo)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潺潺 絮叨 家喻户晓 B.亢奋 冗杂 叹为观止

C.惬意 伫立 小心冀冀 D.颦蹙 叱咤 尽态极妍

3、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

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

待。

④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

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

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冰心。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7、根据提示默写

(1)、 ,寒光照铁衣。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第 1 页 共 4 页

(4)、 ,上有黄鹂深树鸣。

(5)、而那过去了的, 。

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

(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8-12 题 (11分)

①„„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

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

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

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8、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2分)

9、“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它的

10、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写的句子是“”。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 ”。(原文句子回答)(2分)

11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3分)

12、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2分)

( )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 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 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一16题。(9分)

别踩疼了雪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

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

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

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

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

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

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

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

第 2 页 共 4 页 作用是______ (2分)。 。

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

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

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

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

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

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

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

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

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2分)

14、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2分)

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

16、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三)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7-21题。(12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

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

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齁声( ) 中间( ) 曳屋( ) 几欲( ) ....

18、解释文中黑体字字词的意思。(2分)

虽:_________ 指:__________ 名:________ 走:__________

1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第 3 页 共 4 页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不能名其一处也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1、“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

写的作用的是什么?(2分)

(四)阅读《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22—25小题。(10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始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3分)

(1)两小儿辩斗 (2)我以始日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23.翻译句子(4分)

(1)我以始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1分)

25“孔子不能决也。”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2分)

三、作文(40分) 两条题目任选一题。(卷面另加1—2分。)

26、题目一: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诚实守信,善良宽厚,无私奉献,是人性之美,是心灵

之美。人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体现了他们的心灵之美。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一定感

受过身边的人,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你的心受到过强烈的震撼。请你

以“美丽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

题目二: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你记忆深刻、深情眷念的地方——那里,或许,

留下了你的欢声笑语;那里,或许留下了你的酸甜苦辣;那里,有你成长的足迹,那里有你

无尽的回忆„„请以“忘不了, ” (可在横线上填“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我

的母校、那片林子、门前的小溪”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命题人 : 童玉富

第 4 页 共 4 页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七
《短文两篇》

以日出时去人近以篇八
六年级下课内阅读》

1、文言文两则

一、 学 奕

6.跟同一个老师学艺,为什么两个人的技艺差别很大?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如何看待“惟弈秋之为听”这种学习态度的?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u)若与(yú)?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_______________ ②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

③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

⑤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弗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下面句子中的“而”与“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B.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 C.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学奕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答案】 1.①技艺②善于,擅长③教诲④拉⑤聪明才智⑥这样 2.C 3.C

4.①但是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学好。

②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但是他心里总想着将有天鹅要飞过来。 ③只听弈秋的教导。

④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 5.阐明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6.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用心不专。 无论做什么事,都须用心专一才能成功。

7.这种方法也不完全合理。对待老师的话:(1)要听,但更要敢于质疑;(2.)要有自己独到的简介,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

二、两小儿辩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⑤孔子不能决也 ⑥孰为汝多知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 (2)元帝异之 ( )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我的认识: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 聪慧

参考答案:

1.①争辩;②距离;③认为;④热水;⑤判断,判定;⑥谁,你,通智,智慧。

2. ①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②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3.认为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近大远小。认为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根据温度来判断的,远凉近热。

4. ①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②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5. 看问题(评价身边的人)要客观、全面,要有科学(事实)依据,不能单凭直观。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内容理解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观点一: 依据是: 观点二: 依据是:

4.问题探究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我的探究:

5.情感态度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三、两小儿辩日

1.文言词汇我能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解释。

①见两小儿辩斗 ②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 ④及其日中如探汤

2

2、匆匆

1、仿写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谈笑)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地溜走); (奔跑)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汗水里飞走); (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春天走了,有再来的时候; 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这一句用(排比)的句式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的特点,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泪潸潸”中“潸”的读音是(shān ),意思是流泪不止的样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运用了(比喻),把自己八

7.“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8.“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9、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无所作为而感到抑郁、彷徨、伤感,在以后的日子里应该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的情感。

10.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桃花心木

3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文中12和14自然段的“不确定”分别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和(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2.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目的是(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

3..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巨大的能量”指(汲取水源、拼命扎根长)。就人而言,

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独立自主)。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6、“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溜”字能不能换为“跑”?

4.用“语重心长”说一句话。 5.你能举例谈谈什么样的人是生活在不确定中的吗?

不能。“跑”不如“溜”形象。“溜”字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又写出了时间流逝的不知不觉,而“跑”字体现不出这一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点,所以不能换。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14自然段后的理解。 3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7.种树人为什么不再来了?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自己找水源,扎根生长,不再枯萎了,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

8.改陈述句 ① 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②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懒人不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忙人做事不可能那么从从容容 9.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食物 8、找出一个过渡句。

①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让我自己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在家照顾好自己。我吃了两顿方便面,觉得腻了,就跑到婆婆家,让婆婆教我做蛋炒饭和下挂面。后来,我还学会了炒几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样菜呢。现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妈妈出差,有时候还主动帮助妈妈炒菜呢。/② 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

可能要二十多岁才毕业。要更换好几个学校,可是有的同学学习总是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才肯完成作业,一旦离开家长,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或者换了学校和老师,学习就容易退步。像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10、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同学10. 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 的写法。借物喻人 6

们想想,你们的年前都有哪些准备或活动呢?

买新衣、新鞋,买年货,买对联、年画,贴对联等。投篮、跑步比赛 12、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时间顺序

北京的春节

一、1——6段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大人孩子们忙着为过年做准备。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二、7——11段

1、第7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除夕真热闹。

2、用“//”将第7段话分两层。这样分层的根据是 _________ 。

3、除夕真正体现了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这一民俗特点

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4、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饭,还要( )。

4

年菜 新衣 对联 年画 鞭炮 团圆饭 守岁

5、”除夕真热闹”,作者从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6、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7、“逛”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序是( ),它的意思是( )。 半包围 走之 guàng 外出闲游

8、“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初一的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9,第9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10,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11、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 详写。

1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7. “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皿 部。“悬”字的部首是(心 ),音序是( X );“悬”的意思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抬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 ①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⑤ )种解释。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7——27段

1、给这个节选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理也许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大钊在你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详 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耐心、细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hú hū)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 情景——( ) 中断——( ) 特有——( ) 娴熟——( ) 热闹——( )

两天,(突然 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

13.“守岁”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父母延寿。

14.“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文,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几百盏。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各形各色,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

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6、“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抬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

5

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严重、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紧密)。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 选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 文中父亲名字叫李大钊。 2. 在文中的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字、词,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3. 近义词 轻易(随意)(随便) 重要(主要)(紧要)(要紧) 紧张(慌张)(慌乱) 避免( 防止) 含糊(模糊)(隐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23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