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一)
六下第8课《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周利民

8、和平之路(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单元主题是“我们

爱和平”,与第7课“战争,人类的灾难”和第9课“来自中国的声音”共同组成单元教学内容,诣在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灾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学习“和平使者”为人类和平作出伟大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并追求世界和平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前面学习了第7课“战争,人类的灾难”,学

生对战争有了较多的了解,通过课外知识阅读,对和平也有初步的感知,但未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部分学生还以为世界和平似乎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平的美好,懂得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培养热

爱和平的感情。

2、感受“和平使者”的伟大精神,了解人们对和平作出的努力,树立为和

平发展做贡献的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音乐《平安夜》(英文版),同时用计算机搜索多幅战争图片,并在大屏

幕出示让学生浏览, 同时,教师简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8、和平之路

二、理解和平,学习和平使者。

1、提出问题:什么叫和平? 学生发言,教师概述:没有战争的状态。

2、集体议论:人们常用什么事物代表和平?(平鸽和橄榄枝)

3、请两名学生到黑板画简笔画——分别画出“和平鸽”和“橄榄枝”。

4、用计算机搜索“和平鸽”和“橄榄枝”图像,为什么鸽子和橄榄枝会成为和平的象征呢?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5、播放音乐《祝你平安》,用计算机搜索有关和平的标志以及雕塑图,并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

6、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在中国,有许多地名都与“和平”有关。你知道有哪些呢?请学生讲讲深圳、家乡等以“和平”命名的地方。如:“和平路”、“爱国路”、“和平县”等。

7、在通向和平的道路上,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战争的终止和人类的安宁在奔走呼号,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他们是“和平使者”。用计算机搜索四位“和平使者”的图像——约翰.拉贝、宋庆龄、白求恩、穆罕默德.阿里,并在大屏幕展示。请四名学生根据课本分别讲“和平使者”的故事,并在黑板上写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

8、 “和平使者”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和平使者”的精神激烈着我们,我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学生谈谈听故事的体会。

引导畅想,升华感情。

和平是人类的发展之路,和平的发展与人人相关,展望未来,如果你是“和平使者”,你会做些什么事?

2、播放音乐,让每个学生写和平祝福语,选择优秀的同学用计算机写出自己的

和平祝福语,在大屏幕展示,并向全班同学大声读出。

3、用计算机搜索诗歌——《和平颂》,让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和平颂

意大利 方济各 亚西西

请将我塑造成和平使者,让我传达宽恕!

哪里有仇恨,让我播种爱心;

哪里有疑惑,让我提供希望;

哪里有绝境,让我带去喜乐。

请赏赐我梦寐以求的,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

不是被安慰,而是去安慰;

不是被爱,而是去爱,

因为,只有给予,我们才会获取;

去原谅,我们才会被宽恕;

死于旧我,才会获得新生。

4、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大屏幕出示多幅“和平”图片,同时教师总结本课,

结束学习。

课外拓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收集有关和平的文艺作品,

创作有关和平的美术绘画,朗诵和平诗歌,演唱和平歌曲,制作表达和平的手工

剪纸,编写以和平为主题的小报等。

板书设计:

8、和平之路

诺亚方舟——“和平鸽”和“橄榄枝”

和平使者——约翰.拉贝 宋庆龄 白求恩 穆罕默德.阿里

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二)
4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知道第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知道《戴维营协议》; “土地换和平”及其影响。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能力目标: 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与交战双方各寻求和平解决阿以矛盾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突破方法:

1.中东问题复杂、敏感,学习时注意结合形势图,理清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

2.列表比较四次中东战争,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理解中东问题。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见原书P107)

学案导学

一“六日战争”

1.原因:

(1)中东形势的变化,以色列受到埃及、叙利亚联合的威胁,“法塔赫”等巴解组织的成立。

(2)美苏插手。

(3)以色列和叙利亚边境摩擦和冲突,埃及的海上封锁。

2.经过: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进攻,发动“六日战争”,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

3、结果:

(1)阿拉伯国家遭受了人员和领土上的重大损失。

(2)以色列新占领土地达到6.5万平方千米,人员伤亡不大,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确认为履行宪章原则,必须于中东建立公正及持久和平,其中应包括实施下列原则:

(一)以色列军队撤离其于最近冲突中所占的领土;

(二)终止一切领土要求,或交战状态,尊重并承认该地区每一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与其在安全及公认的疆界内和平生存、不受威胁及武力行为的权利„„

——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1967年11月22日)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请思考:材料中安理会的决议是否真正得以实施?

答案:未能真正实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

二、“十月战争”

1.起因:阿拉伯国家雪耻和收复失地的愿望。

2.经过:

(1)爆发: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进攻以色列,打响了十月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

(2)战争初期:经过充分准备的埃及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向西奈半岛纵深前进;叙利亚军队则收复了戈兰高地的部分领土,巴解游击队配合行动,在以军后方开辟了第三战场。

(3)以军反击:以军利用埃军防守疏漏突入运河西岸,包围埃军,战场形势出现逆转。

(4)结束:美苏两国均不希望战火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就地停火的决议,10月下旬,交战各方实现了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遂告结束。

3.结果及影响:

(1)埃、叙、收复部分失地。

(2)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1960年9月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建立。最初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有效手段维护成员国利益。石油输出国组织运用石油武器,从西方国家手中夺回了石油资源的主权和原油价格决定权,支持了阿拉伯国家的斗争,增加了产油国的石油收入。

请思考:

十月战争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案:(1)特点: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

(2)影响:“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1.埃以和解:1978年,埃以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双方和解,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建交。

2.巴以关系:

(1)缓和:①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原则。②1993年9月,《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告》签署。③1998年10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2)存在的问题:耶路撒冷问题、犹太定居点问题。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和平之路教学设计】【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

请思考: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材料中阿拉法特生前所说的愿望是否已经实现?现在解决巴以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两个?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进程面临的严重挑战是指什么?

答案:(1)没有。(2)耶路撒冷问题和犹太定居点问题。拉宾于1995年遇刺。 小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东形势出现新的变化。美苏的介入使形势更为复杂。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以色列占领了大片的领土,战争结束也拒不归还,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尖锐。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l973年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挑起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停火,埃及收回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部分领土。四次中东战争使交战各方认识到战争并不能解决阿以矛盾,开始寻求和解。开始了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

全面认识中东问题

(1)中东问题的由来

①自古以来,中东便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多个民族迁徙、融合的地区,民族分布比较复杂,时常因土地、自然资源等纠纷而发生冲突。

②中东又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各种宗教之间和宗教派别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纷争。

③18世纪资本主义兴起后,西方列强入侵中东,它们为了维护殖民统治,往往采取重新划分界疆、引进种族隔离等各种手段,挑动、激化中东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

④二战后,大国在中东的争夺使中东的各种矛盾越发变得错综复杂。

⑤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始终围绕巴勒斯坦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

(2)中东问题的含义:一般情况下,中东问题是指阿拉伯民族与以色列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3)四次中东战争愈演愈烈的原因

首先,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造成了阿以之间领土的处置不均,使两个民族产生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其次,随着能源危机的发展,各国在发展中都把石油战略放在首位,也就加紧了对富含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骤然升温。

第三,美苏两极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也积极控制这一区域,使这一区域更加动荡不安。

第四,地区霸权主义抬头,不断出现恐怖事件,更使得这一地区形势扑朔迷离。 第五,联合国受大国摆布,在一些问题上左右不定,缺乏力度,对世界的控制力不强。

(4)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①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因:巴勒斯坦问题要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办法,必须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的框架基础上,摒弃武力镇压和恐怖活动等激化矛盾的极端做法,通过谈判政治解决,寻求“双赢”的结果。

②和平成为共识: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给双方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会给第三国造成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和谈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

③和平之路艰难展开:埃及与以色列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双方实现了和解;阿以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下,基本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承认,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正式成立,整个中东形势有所缓和。

④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耶路撒冷问题,就是两国的首都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其次是犹太人定居点问题,阿拉伯人认为是侵略;还有以色列总统拉宾遇刺身亡,也给刚刚启动的和平之旅带来巨大阴影。

典例 观察右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A. 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得以解决

B. 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C. 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D. 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三)
文明与和平的使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明与和平的使者第一课时

张骞与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知道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2、 初步体会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交往、互通有无的愿望和气魄,增强民族自豪感。

3、 运用地图、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重点

知道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知道丝绸之路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促进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2、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

(播放课件,展示新疆的物产风景图片和新疆好地方的音乐)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优美的音乐,还欣赏到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图中反映的事我国哪个地区呢?生:新疆 师:新疆在古时候的时候称为西域。

活动二:听听故事——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1、(出示“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师指图并简介:汉朝时,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一带称为西域。(课件闪烁西域板块)

2、师: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带着特殊使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板书: 张骞出使西域

⑴播放视频,出示路线图。

(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走向,引导学生仔细看丝绸之路的地图。首次看这一地图,主要看懂:① 起点长安,以及连线指示的“丝路群雕”。② 路线自东向西,出敦煌经玉门关或阳关后呈南北两条路线。③ 丝绸之路的箭头指示着遥远的西域。)

⑵想象:在这十一年中,张骞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诱惑?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说明:增加了张骞优秀品德的分析,在于强化学生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之功效。

师补充: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不辱使命、收获颇丰。张骞收集了西域许多国家的信息。他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处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还告诉汉武帝关于”汗血宝马“的消息。

3、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各国的了解,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三百多人,带着大量丝绸、金器、漆器、瓷器等汉朝特产,踏上了在此出使西域的漫漫长路。

⑴播放视频,出示第二次通西域路线图。

⑵思考:你发现张骞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西域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次通西域的异同。

重点了解:第一次途中艰险、时间长,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第二次有计划和准备,路线更长,带到西域的汉朝物品更丰富,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

5、师小结: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却获得了联络西域各国的重要成果;第二次出使,直接建立了中西友好关系。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

活动三:看看“展览”——理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师: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诞生了。两千年来,这一路上驼铃悠悠,东西方文化交流绵延不断。

1、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短片。

2、丝绸之路给西域各国带去了什么?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出示相应的实物。

说明:实物展示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葡萄、黄瓜等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和张骞通西域有着直接的关系,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进一步落实了教学重点。

3、教师进行补充,出使相应的图片、音乐舞蹈视频片断

小结:张骞两次通西域,把汉朝文化带到了万里之遥的西域,当然,西域农作物、西域风情的舞蹈音乐等艺术瑰宝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惊喜。可以说,丝绸之路成了联络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4、师:(古曲声中出示陕西省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图片)这位就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中外文化的使者——张骞,让我们永远怀念他、歌颂他。

活动四:重游遗迹——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1、 师:旧时的“丝绸之路”如今已经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但还能感受到当年文化的深深印迹。让我

们一起来领略她的美丽和辉煌。

2、 演示课件,从地图上点击进入,播放配乐图文。

西安(展示丝路群雕雄姿)——敦煌(进入第323窟,重现“张骞通西域”图)——玉门关(出示图片并陪王涣之的《凉州词》)——楼兰(出示楼兰遗址图片)——阳关(播放《阳关三叠》古曲)

3、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和文化走廊,将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丝绸之路有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不尽的历史之谜。

丝绸之路在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四)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探寻丝绸之路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设计者:诸暨市滨江初中石云霞

内容目标: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2.通过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绸

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文明交融之路,是共同促进世界文明

进程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再现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教学难点:感受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融之路。

教学设计

导入:

视频:《习近平哈萨克斯坦演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设问:这则视频报道了哪一事件?

承:说到丝绸之路总让我想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美景,不由得对丝绸之路心存向往,今天就让我们借着习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重走一次古丝绸之路,领略丝路风光。【重走丝路】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请同学描述丝绸之路途径的路线(方法指导:寻找参照物,注意关注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已经一些重要的路段和丝路上的重镇。) 《亚洲分区图》,对照今天的亚洲分区图,找出丝路经过哪些境外国家? 《丝绸之路地形图》,对照亚洲地形图,找出丝路经过的主要地形类型? 对比三张地图,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初步印象。

【再现丝路】

活动——独立探究:

结合历史图片,以及相关史料,任选丝路上一个古镇(路段)再现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可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阐述)

咽喉之地——河西走廊;

丝路古镇——龟兹:

丝路魅力——敦煌

丝路明珠——楼兰

欣赏视频,

观看以后,请你谈谈对古丝绸之路的深入认识。

繁华、热闹、多元文化交融,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贸易往来之路,也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探讨丝路】

活动——合作探究

那么支撑丝路畅通并且繁华的又是怎样一个时代呢?

(结合书本以及学材,探究丝路畅通并且繁华的历史条件)【和平之路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

以大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方面探究丝路繁华的历史条件。

同桌3人合作讨论,完成探究单,选出一位代表发言

【畅想丝路】

古丝绸的历史变迁对于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又有哪些启示? 合作、开放、和平 总结:事实上,古丝绸之路从未远去,他只是散成了碎片,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静静等待再次被发现。丝路如此,历史亦是如此。文明更是如此。今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个古老国家在展开大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这又将是一个新的文明交流盛况的起点。

和平之路教学设计(五)
放飞和平之鸽教学设计

《放飞和平之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

2、 知道中国钢铁长城------海、陆、空三军,了解威武之师。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升腾起无限自豪感。

3、 体会和平美好,放飞祝愿世界和平的心愿。

4、 知道钓鱼岛争端。理解我国和平解决的主张。

教学重点:了解伟大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蓬勃发展和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信息,参与讨论世界和平的话题,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2、通过报纸或互联网,搜集新近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及领导人情况。

3、了解我国海、陆、空三军的威武雄壮。

4、搜集钓鱼岛的相关信息,以及国人对此事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 时事讨论,引入主题。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

而当今国际形势并不稳定。尤其现在亚洲局势非常紧张,韩国军演美国参与热情极度高涨,加上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部署,朝鲜撕毁停战协议,态度强硬,似乎火药味很浓。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放飞和平之鸽,这节课我们就钓鱼岛的问题进行讨论。板书课题。请看一组材料。

 面对形势严峻的钓鱼岛问题你的看法是?(活动一)

二、 重温和平之言,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们国家领导人对钓鱼岛问题是慎之又慎。因为我们深知:“一个国家要富强,首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早在1955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会议。在会议上他阐述了我国的和平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你们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吗?

那我们就走进1955年的万隆会议,一起与周总理 重温这段和平之言。(出示课件,播放视频《万隆会议》。)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周总理铿锵有力的发言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他的智慧与幽默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连美国前总统也不例外。出示课件。那你又搜集了哪些总理的外交小故事呢?小组交流(活动二)

1957年,周总理说过:我们要解决边界问题,其目的是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而不是使我们和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出示课件

小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各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当时我们是这样说的,多年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三、 实现和平之举

请看————————————————课件出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建交。 因为有了和平的环境,我们--------------------------

1972年9月29日 周恩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请问为什么要和我们深恶痛绝的日本人建交?(活动三)

四、维护和平之师

1.展示强大国防力量

有了和平的环境,我们国家开足马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六十多年来,我国还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出示课件)请看

目前已拥有一支装备先进、技术精良的现代化海陆空部队,我们这些人民解放军在维护和平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威武之师。你感觉怎样?

(出示课件,看视频)我们看一个视频,你又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个视频追问:你们知道这是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精彩片段吗?

你们觉得我们再向全世界展示什么?

我们要展示强大的国防力量干什么呢?

思考:我国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要加强国防建设? 和平时期加强国防建设是一种战略威慑,并不是说我们要挑起战争,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如果有人胆敢侵略祖国,我们誓与他们抗争到底。这叫作攻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有这些武器在这里摆着,他们就不敢贸然侵犯我国,所以说加强国防建设也是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贡献。

2、明确态度,和平解决

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钓鱼岛背后的历史问题,也清楚的知道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还研发了新型的武器装备。再面对钓鱼岛问题,我们的态度是?

五、总结

站在历史的山顶,中国要清醒的认识到时间是站在自己一边,围绕钓鱼岛的竞争,绝不是一时的逞强斗狠,而是战略与智慧的比拼,只有在战略上赢得主动,才能最终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48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