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 二年级 |

【www.guakaob.com--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全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2014~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21份(含答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趣的七巧板

三、表内乘法(一)

四、表内除法(一)

五、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七、观察物体(一)

八、期末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二)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 教材内容

1、认识乘法 2、乘法口诀(一) 3、认识图形 4、认识除法 5、口诀求商 (一) 6、厘米和米 7、位置与方向 8、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9、时、分、秒 10、观察物体

11、统计与可能性 12、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1、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 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一、认识乘法

第一单元

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把几个相同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习惯,增强与同伴合作意识。

练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二、乘法口诀

第二单元

1、进一步里乘法的意义。

2、熟记1~6的乘法口诀。

3、会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4、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和乘减,知道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重点、难点:1、熟记16的乘法口诀。

2、知道乘法的含义。

练习

1、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2、在○里填上+、-或×。

2○3=5 2○5=7 5○4=20 5○6=30 5○2=10 5○4=1

3、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 2×6○5×2 6×6○6×3

4、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计划

1、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难点:在折、拼、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四、认识除法

第四单元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生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

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经历操作、比较、观察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并

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出发算式;能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

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新区,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2、理解除法的含义。探索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小明买了2包糖,一共用去多少元?

(2)12元钱可以买几包方便面?如果买饼干呢?买蛋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3)小芳用18元买3包薯片,每包薯片多少元?

学生逐道完成,说一说怎样想的?

同桌讨论:(1)为什么用乘法?(2)(3)用除法?

1、你还可以题什么问题,跟同桌说一说。交流然后解答

三、开放题

○ ○ ○ ○ ○ ○

○ ○ ○ ○ ○ ○

2、 还可以摆成几行,每行是几个?

3、仔细观察表,你能想到什么?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重难点:

1.识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初步会看地图。

2.辨认图中方向。

3.看简单的路线图。

●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观察居住地周围建筑所处的方向

②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教材创设到操场上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通过“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在认定了东方之后,再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点子银行:我在教学方向一课时,让学生在硬纸片上坐一个方向标。刚开始让学生拿方

向标去辅助找方向,时间长了,就在学生脑子里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作用很大。还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先找准一个方向,然后把方向标当作指南针来使用。其他方向就很快找出来了。

第六单元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养成遵守好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难点:

1. 认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体验1分、1秒的长短,掌握分和秒的关系。

3.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时刻的认识应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紧密联系,另外: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借助挂图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面知道些什么。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在钟面上数一数、拨一拨的操作,探索“填一填”中的几个问题,并把探索的成果填到书上。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2.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记住6-9的口诀。

3.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算式中直接编口诀

另外还要①帮助学生克服估算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进行合理的估算,必须收集与估算目标有关的数学信息,即需要了解方格有几列几行,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然后针对这个算式进行估算。估算的基本策略是把算式中的某些数据用近似的数据替代,使算式变成能够口算而得到近似的结果。

②让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制出6的乘法口诀。

第八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4.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口述估算的过程。

重难点:

1.能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借助乘法口诀求商。加深对倍数的认识。

4.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5.学生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安排一些实际应用的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另外:教师要发现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让大家借鉴,打开数学的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水平。

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呢?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问题的综合性。 本单元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三)
2014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口算。

4+8+5 17-8-4 8+7+3

17-8-6 20+17+2 61-20-30

选择其中的任意的算式,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

49+36= 80-13=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9+27+2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4)、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1 9 4 6 1 9

+2 7 +2 6 +2 7

── ── ──

4 6

+2 6

2、试一试。

出示:90-25-28=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小结:在遇到一般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简便写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把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问:括线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 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在混合运算中,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

72-16-25= 14+57+2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例2.

读题,说一说: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指名回答,板书:38+42-33=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算式?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根据前面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指名交流。【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你们计算的顺序都是这样的吗?你是怎样写的呢?

追问: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

3 8 8 0 3 8

+ 4 2 –3 3 +4 2

── ── ──

8 0 4 7 8 0

–3 3

──

4 7

提问: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学生交流)

试一试。

出示60-38+40=

你会计算吗?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

6 0

-3 8

──

2 2

接下来应该算什么?(22+40)

指出: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30+40= 45+20= 81-30= 64-4= 49-6=

3+74= 26+70= 53-10= 97-70= 82+5=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

4、“想想做做”第5题

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求女生栽树多少棵?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接触同样多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难点:思考题中的“怎样才能同样多” 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出示口算卡片)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比一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二、基本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第2题。

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交流: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提问: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哪些可以直接口算?

(其中第1题第二步口算,第2题第一步口算,第3题第二步口算。)

提醒学生:能口算的就口算。

2、出示教材第5页第3题。

(1)提问:算出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后,交流:有用一步计算的吗?是哪些情况?

指出:当第一步算出是整十数时,第二步加法可以口算。这样更简便。

(2)我们来看右图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在连加算式中,如果发现两个数相加得整十数时,可以先算,这样更简便。

三、综合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第4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提问:算式怎样写?学生独立完成。

2、出示教材第5页思考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怎样才能使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提示:相同数量的部分先不考虑。

讨论:28、30和22、24,怎样使这四个数变成相等的两部分呢?

出示:□+□=□+□

你能说出怎样交换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指出:只要将30和22一组或者将24和28一组,就可以使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五)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13新版)

二年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备 课 本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二(1)班

任课教师

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二(上)教学进度

2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3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4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5名学生,男生居多,小朋友们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特别是班上的涂皖筑、胡胜秋、陈唐俊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尚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80%的同学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52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