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一)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一)+学案

学生姓名: 第 次课学案

课题:工程问题 上课时间: 月 日

【知识点一】工程问题

(1)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及其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若问题中工作量未知,通常可把总工作量看作1

(3)利用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总量是工程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

例1、一项工程,甲独做需6天,乙独做需12天,把总工作量看作1,甲的工作效率是 ,乙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做一天的工作量是,两人合做 天完成。

例2、一项工作,12个人4个小时才能完成。若这项工作由8个人来做,要 小时才能完成。

例3、一件工作,甲独作10天完成,乙独作8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巩固练习】

(1)一批零件,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80%?(浙江温岭市)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8天完成,二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工程的2/3?

(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8天,乙独做要15天,二人合做6天后,其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做完?

(5)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

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6)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剩下的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乙需要12天,丙单独做需要15天,甲、丙先做3天候,甲因事离去,乙参与工作,问还需几天完成?

【教学练习】

111、打扫多功能教师,甲组同学小时可以打扫完,乙组同学小时可以打扫完,如果甲、乙合34

做,多少小时能打扫完整个教室?

2、一项工程,甲独做18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但甲中途有事请假4天,那么甲完成任务时实际做了多少天?

3、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不存在两队同一天休息).问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时间?

4、一个水池上有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0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15小时可把空池注满。现先开甲管,2小时后把乙管也打开,再过几小时池内蓄有3/4的水?(原是空池)

教学总结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的一种类型.在工程问题中,一般要出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这三个量之间有下述一些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为叙述方便,把这三个量简称工量、工时和工效.

【培优知识】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

(4)

1111(5)计算 + +……+ 1×2×32×3×43×4×548×49×50

【布置作业】

1、实验小学有一长方形花坛,花坛的宽是

2、、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是80,约分后为

3、小明倒了杯牛奶,先喝了11,接着加满咖啡,又喝了这杯的,再加满,最后把这杯牛奶全237,求这个分数。 99米,长是宽的20倍,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2003276+543×2751+3+5+7+……+199×2005 (2) (3) 2004276×543-2672+4+6+8+……+20011111 +……+ + 1×33×55×717×1919×21

部喝完,那么小明喝的牛奶多还是咖啡多?

4、一堆货物,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一半,第二次运走的是第一次的一半,这堆货物还剩几分之

几没有运完?

15、小明看一本62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31页,两天共看了全书的几分3

之几?

6、小明在计算

多【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7、一个小数,它的小数部分是整数部分的

8、两个自然数的倒数的和为

9、已知a×371115=×b=×c,并且a、b、c都不等于0,把a、b、c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312157,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21,这个小数是多少? 41111111×(+)时,算成了×+,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为,比正确的答案3ABCABC1,A=( )B=( )C=( ),(A、B、C)都是整数。 12

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10、某粮库有大米560吨,面粉350吨,运走多少吨大米,可以使剩下的大米吨数相当于面粉的

11、乒乓球的高空落下,约能弹起的高度是落下的高度的

后再落下,至少弹几次后它的弹起高度不足0.5米?

12、 小华把自己的图书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送给了妹妹,这一份相当于妹妹原来图书的2倍,现在妹妹的图书相当于小华的几分之几?

7? 102,如果从25米的高落下,那么弹起5

3113、仓库里有一批货物,运出后,又运进20吨,这时仓库里的货物正好是原来的,仓库里52

原来有货物多少吨?

14、有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数的2,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2,个位上的数是3

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三位数是( )。

1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与丙数的比是3∶4,甲数∶丙数=( )∶( )。

16、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

( )。

18、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50筐,其中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19、用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20、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1、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要求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102,运来梨和苹果各多少筐? 3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二)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二)+学案

学生姓名: 第 次课学案

课题:应用题复习(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知识点一】浓度配比应用题

怎样解浓度配比问题

在浓度配比问题中,首先要搞清几个与浓度有关的基本用语,即溶液、溶质、溶剂。溶剂是能使某种物质溶解的液体,溶剂一般指水;溶质是指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石灰、硫酸、硝酸等;溶液是溶质与溶剂(如水)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石灰水、硫酸溶液等。其次要清楚什么是浓度,浓度是指单位重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比如15克盐水中有3克盐,那么1克水中的含盐量就是这种盐水的浓度,即3÷1=20%。

浓度与溶液、溶质三者的基本数量关系,即浓度=溶质÷溶液,也即浓度=溶质÷(溶质+溶剂),这是浓度配比问题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式。

公式一般有两种作用,一是发现问题中给出了溶液量和它的浓度,在头脑立即可以反映出溶质量被确定,如:“50克浓度为30%的糖水”,那么含糖量是50×30%=15(克);二是发现问题中给出溶质量和溶剂量,在头脑中立即反映出这种溶液的浓度被确定,如“把a千克盐溶在b千克水中”,那么这种盐水的浓度是:a÷(a+b)×100%。

解决浓度配比问题时,除了要把握好以上必须搞清的用语和公式外,面对具体问题,还要会从审题中,发现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从而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典型例题】

1、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2、要将含盐15%的盐水600千克,制成浓度为20%的盐水,应再加浓度为30%的盐水多少千克?

3、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知识点二】平均数问题

1、张华考了五门功课,数学成绩没公布时其他四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0分,将数学分数加进去之

后五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2分,他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2、小江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题时,把除数百位上的数“1”漏写了,写成了25 ,结果算得商是10800,请你算一算正确的商是多少?

3.上学期期末测试,小田的语文、数学、外语平均分是87分,如果加上自然分,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正好是89分,小田的自然得了多少分?

【知识点三】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解题关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

3、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典型应用题:

1、六年级同学收集树种56千克,五年级收集比六年级少 。五、六年级一共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2、六年级有学生147人,相当于五年级人数的 。五、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一块冰的体积是 立方米,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 ,离中点还有6千米。全程有多少千米?

5、一盒糖连盒共370克,吃了 ,剩下的糖连盒子重250克。盒子重多少克?

6、某乡去年造林1260公顷,超过计划 ,去年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7、粮店运进一批大米,第一天卖出总数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吨,还剩总数的 。粮店运进大米多少吨?

【课堂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实际用多少天看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8.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课堂总结】

应用题的分值也是在小升初里面最大的一个类型题之一,掌握好行程,工程,溶液浓度,分数百分数,利息,体积,统计等类型的应用题!把握审题方法,理解解题的公式

【培优知识】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把不同的钥匙开三把锁.李明家有同样牌号的三把锁,开这三把锁的钥匙叫他弄混了,分不清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只能去试开,请你帮助他考虑一下,(1)最多只要

试开几次就能保证每把钥匙配上了自己的锁;(2)最少试开几次,就能确定每把锁的钥匙?

2、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

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七分之一; 第二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六分之一;

第三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五分之一; 第四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四分之一;

第五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三分之一; 第六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二分之一;

这时还剩12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猴子所吃桃子的总数是多少?

【作业布置】

1.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2 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3.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4.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三)
201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应用题导学

1

2

3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四)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三)+学案

学生姓名: 第 次课学案

课题:应用题专题复习(三) 上课时间: 月 日

一、复习旧知

1、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意义; 解比例;判断两个比能否能组成一个比例;应用题的解法

2、作业评讲

二、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利息问题

解决利息问题的关键: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本息=本金+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本息=本金+本金×利率×时间×(1-20%)

1.小花一年前把节省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年利率是3.78%,一年后小花共得本金和利息207.56元,一年前小花在银行存了多少钱?

2.王奶奶将5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4.8%,存二年零3个月后,可获本利多少元?

3.某人将20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67%,一年期满后按国家规定须缴纳利息税20%。实得利息多少元?

4、小东的爸爸有1000元,打算存入银行三年。有下面两种储蓄办法供选择:一种是存三年期的,月利率是0.4125%;一种是存一年期的,月利率是0.3975%。按一年期到期取回本息后连 本带息再储,这样共储存三个一年期后取回本息。请问,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多多少元?

知识点二:体积面积

解题关键是在对公式的掌握以及对图形抽象的想象。

典型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米,宽是0.8米。如果它的长增加0.2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增加多少?

2.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1米,长是1.5米。如果它转5圈,一共压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水槽,底面直径16厘米,水槽中装有15厘米深的水。当把一个灯泡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面上升到17厘米,这个灯泡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保留整数)

4.一个圆柱形无盖铁皮的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水桶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数)

5.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50厘米,宽30厘米,缸中水的高度是12厘米,当把一个底面积是50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零件浸没在水中时,水的高度比原来上升了 ,这个零件的高是多少厘米?

6.有一囤稻谷,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量得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米,高2米,圆锥的高是0.3米,这囤稻谷重多少千克?(每立方米稻谷重650千克)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7.一只圆柱形油罐,原来高8分米,现在需要加高5分米,这样表面积增加6.28平方米,油罐加高后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知识点三:统计典型题

生活数学:

1、时钟3点钟敲了3下,4点钟敲了4下,3点钟敲3下用了4秒钟,4点钟敲4下,用了6秒钟,那么11点钟敲11下,用几秒钟呢?

2、修筑0.4千米的铁路用枕木552根,修一条长236千米的铁路,需用多少根枕木?

三、课堂练习

1、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3.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4.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各自去B、A两地,二人速度比为7∶6。二人相遇后继续向前行进,这时乙的速度比原来速度每小时增加来的速度。

四、课堂总结

利息问题要注意审清题意,要搞清楚是求利息还是共取回的钱,还要弄清楚是否要扣利息税,注意每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图形的体积与面积问题则要分清是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还是圆,然后要看题意,是求表面积还是体积,接着就回忆相应的公式计算。至于统计的题型,

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钟表的指针走法,买东西给钱的算法,所以平时要学以致用。

五、课堂拓展

1.注满一池水,只打开甲管,要8小时;只打开乙管,要12小时;只打开丙管,要15小时。今开始只打开甲、乙两管,中途关掉甲、乙两管,然后打开丙管,前后共用了10小时才注满一池水。那么打开丙管注水几小时?

2.某工程队承建一项工程,要用12天完成。如果只让其中的甲、乙两个小队交换一下工作内容,那么全工程就要推迟3天完成;如果让其中甲、乙两个小队交换一下工作内容的同时,也让丙、丁两个小队交换工作内容,仍然可以按期完成全工程。如果只让丙、丁两个小队交换工作内容,那么可以使全工程提前几天完成?

六、作业布置【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1、分母是700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2、仓库里原有一批粮食,调出20%后,又调入40吨,这时仓库的粮食与原有粮食的比是28:25,

323、五、六年级共有310人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六年级人数的,五年级参85仓库中现有粮食( )吨。

加数学竞赛的有( )人。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4、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走完全程需2小时,乙走完全程需3小时,两人相

44遇时甲比乙多走了 )千米。 5

5、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72厘米,两底之和是两腰之和的2.6倍,其中一条腰长为12厘米,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自然数的平方按从小到大排成14916253649……问第61个位置的数字是( )。

7、甲车以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乙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长为210千米的环形公路上

11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当甲车追上乙车一次,甲车减速 在两车的速33

度刚好相等时,甲行了( )千米,乙行了( )千米。

8、在线段AB上加入若干个点,得到线段总条数是325条,加入了( )个点。

9、有一堆围棋子,白子颗数是黑子的3倍,每次拿出7颗白子,4颗黑子,经过若干次(不到十次)后,剩下的白子是黑子的11倍,原来白子有( )颗。

10、某地电费,不超过10度时每度0.45元,超过10度时每度0.80元,张家比李家多交电费

3.30元,如果两家的用电量都是整数度,那么张家交电费( )元,李家交电费( )元。

二、计算:

111112525252522521、15356399143525525525252

112123123493、23344455550

三、解答题:

1,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的页数是前两天看的总数1、李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全书的16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 ? 4

2、小超市里有相同数量的奶糖和水果糖,奶糖10元2千克,水果糖10元1千克。营业员不小心把两种糖混在一起了,按照10元1.5千克售出,当糖全部卖完后发现比分开来卖少收入60元,小超市原有奶糖和水果糖各多少千克?

3、A、B、C、D四个人共种364株树,如果A种的株数除以2,B种的株数乘以3,C种的株数除以5,D种的株数乘以4,各人所种之数恰好相等,求A、B、C、D各种多少株?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五)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学案】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应用题)分析

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大致有两个:

一、简单解决问题结构的认知。

解决问题的结构,一般分为已知信息(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孩子找出已知信息,明确所求问题,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在日常的练习中,可以让孩子多说说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这样可以培养数学语言描述的能力,也能促进细心读题的习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通常只有两个已知信息。

二、简单加、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大致分为两类:

1、两个数量之和及其逆运算问题;

一般有“求和”和“求剩余”两类。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已知两部分之和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这两类属于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求和就是把部分合并成整体;求其中一部分,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用整体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4789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