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 六年级 |

【www.guakaob.com--六年级】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一)
六年级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练习题

精诚教育伴您成长,您的进步,我们的责任!

2

精诚教育伴您成长,您的进步,我们的责任!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二)
小学六年级_正比例反比例_练习

正比例反比例(一)

一、判断题: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二.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1. 时间与路程(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 圆柱体底面积与高(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年龄与身高(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三.看图表填空

1. X与Y(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2.X与Y(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3.a÷b=c,当c一定时a和b( );当a一定时b和c( );当b一定时a

和c(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四、选择题

1.长方形的______,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 B.宽一定 C.面积一定

2.圆柱体体积一定,______和高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表面积 五、应用题

(1)工厂制作一种零件,现在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革新前的8分钟减少到3分钟,原来制造60个的时间现在能生产多少个?(用比例方法解答)

(2)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

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

正比例反比例(二)

一.选择填空,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12’]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____________。 2. 圆的面积一定,直径与圆周率_______________。 3. 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_________________。 4. 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____________。 5. 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______________。 6. 圆锥体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___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12’]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ab=c,当c一定时a和b( );当a一定时b和c( );当b一定时a和c( )。

三.判断对错[16’]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 ) 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 ) 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 ) 5.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 ( ) 6.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反比例。 ( ) 7.长方体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 ) 8.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 ) 四、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24’] 1.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电脑台数与总价 2.圆的周长和直径

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5. 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与捆数 6. 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看的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7.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 8.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面积和宽 9.订阅《扬子晚报》,订的份数与总价 10.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

11.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 12.六(1)班同学做操,每排站的人数与排数

五、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16’]

(1)小红看一本儿童小说,每天看12页,10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15页,8天可以看完。

六、用比例方法解答[20’] 1.印刷厂装订一批图书,原计划每天装订500本,3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装订多少本?

(2)一种螺丝钉,20个重30克。一盒这样的螺丝钉是600克,一共有400个

2修路队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修完全路共需要多少天?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三)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知识点:

1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那么它们之间就成正比例关系。

A÷B=K(一定)除法关系 A=K(一定) B

3判断正比例的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

当它们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4.反比例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5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相反的 积一定 当它们的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6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注意:单位 )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7比例尺的分类【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扩大的就× 根据比例尺缩小就÷)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性质+练习+总结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一、成正比例的量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 种量也随着变化, 例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牛奶的总质量也多;包数少,总质量也少。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如: A.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B.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C.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D.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 例:1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填表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例2:

(1(2)观察图表,发现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正比例的意义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PS:三个要素:

第一、 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 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作图)

练习

一、观下图表,回答问题:

(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和米数是( )的量。 作图:

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

2、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 3、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 4、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5、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三、练习:

1、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⑴、圆周长与圆半径;

⑵、圆面积与圆半径;

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2、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一定,【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二、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 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表示为 X•Y=K(一定)

2.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举例(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例1、(反比例的意义)下表是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时,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两种

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两种量。(2)从左往右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从右往左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3)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相对应的加工的时间的积都始终不变,如20 × 12 = 240,30 × 8 = 240,40 × 6 = 240„„而这个积就是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发现: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随着加工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相对应的积是一定的,有这样的关系: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 × 加工的时间 = 零件的总个数(一定)。

所以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点评: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和正比例一样,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进行判断。不要省去任何一步。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一定)。

例2、(判断是否成反比例)总产量一定,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分析与解:根据反比例的意义,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如果两个变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反之,则不成反比例。

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总产量有下面的关系: 每公顷的产量 × 公顷数 = 总产量(一定) 所以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成反比例。 例3、(辨析)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反比例。

分析与解: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很明显,和一定,两个加数的积是变化的,所以它们不成反比例。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不成反比例。因为它们的积不一定。

点评: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它们不是积一定,也不是比值一定,它们就不成比例。像这样的还有:人的跳高高度和身高;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等。

例4、(综合题1)(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判断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举数据,也可以根据计算的公式来推导。 (1)因为长方形的长 × 宽 =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所以长和宽成反比例。

(2)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宽的和一定,但不是积一定,所以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例5、(综合题2)分别说明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每两种量的比例关系。

(1)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 (2)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 (3)天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

分析与解:在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当某一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可能成反比例关系。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判断。

(1)因为每天吃的千克数 × 天数 = 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所以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时,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成反比例。

(2)因为大米的总千克数 = 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所以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

天数

数成正比例。

(3)因为大米的总千克数 = 天数(一定),所以天数一定时,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成正

每天吃的千克数

比例。

练习:

1、仔细观察每张表格,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表格1

表格2

表格3 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25页,可以装订400本。如果要装订500本,每本有X页。 题中( )量一定,关系式:( )○( )=( )(一定),( )和( )成( )比例。 3、一间会客室地面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需要64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Y块。

题中( )量一定,关系式:( )○( )=( )(一定),( )和( )成( )比例。 4、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当底面周长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当高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当侧面积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5、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 当( )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与( )成反比例; 6、当 a × b = c( a、b、c 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 ( )一定,( )与( )成( )比例; ( )一定,( )与( )成( )比例; ( )一定,( )与( )成( )比例;

六下正比例与反比例(五)
六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设计:许晓梅 执教者:

【教学内容】教材P56—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反比例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课时划分】

共5课时

1.成正比例的量及其图像 2课时

2.成反比例的量 1课时

3.练习 1课时

4.大树有多高 1课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65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