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四年级】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口语交际 习作
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要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在上学期的作文训练中,曾安排过写一处景物的内容,这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特别是要求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具体。
学习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4、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学生自由发言,欣赏图片)春光多美好,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商讨一下,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励学生为春游出谋划策。)
二、读课题,明确要求。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4)注意事项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明白讨论的主题和要求,为以后说话、写作打下基础。)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进行讨论。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互说、互评达到对自己的计划有一个初步的交流和思路,并进一步修改。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
3、各小组进行汇报。
四、形成方案
师生评议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评价和老师的总结,让学生学会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学会指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为以后春游做好准备。)
习作教学
(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要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观察校园 要求: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来,或者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要做善于观察的人,为本节课的习作打下基础。)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熟悉的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通过观察,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二、交流观察所得
1、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梳理的过程,为写作的顺序和语言进行整理和加工。)
三、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习作的主题和要求,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指导选材和写法:
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3、要有一定的顺序
4、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写作顺序,如何写具体,学会细节描写。)
五、学生拟草稿。
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作后指导。
1、完稿后,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2、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3、学生完成习作后,可以办一期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修改,并通过办习作展览,让学生有个交流的平台。)
《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
4、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5、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
2、学生准备:
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一、反复品读,自主发现
课件出示句子并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预设答案:
⑴ 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
⑵ 三个相同的句式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⑶ 三个句子相同的地方是:“漓江的水真……啊”。
⑷ 我觉得这样写,有许多好处。
比如:能够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
⑸ 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呢。
如《桂林山水》中小山的那一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骡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再如《七月的天山》里面的一段: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进一步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
三、介绍句式,辨别练习
1、介绍排比句式: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上面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2、辨别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排比句
(1)课件出示例句: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师总结:以上三个句子描写相关的事物,并且用上了三个相同的句式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是排比句。
(2)课件出示例句: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交流认识到:第一个句子只有两个“他”怎样,不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不是排比句。第二个句子只有两个“不管……”和两个“那么……”,所以,这句话也不是排比句。
师总结:如果只有两个词组或句子排列的句子,即使结构相同,语气相关,也不是排比句。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排比句子的特点,体会排比句子的妙用。由课内到课外,设计视野比较开阔,内容比较灵活,训练比较到位。
四、合作学习,尝试仿写:
1、教师示范引路:
课件出示例句: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
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师可提出问题:
花海是多么的美丽,想一想在花海上还有哪些景色呢?
师示范引路:花海上有蝴蝶在飞,蝴蝶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
以下预设答案可供教师引导:
小鸟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
柳树倒映在花海里,显得格外嫩绿。
云飘在花海上,显得格外洁白。
鱼游在花海里,显得格外活泼。
2、合作学习,把句子补充为排比句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预设答案: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观看过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欣赏过奇松怪石的黄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例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后,强化练习,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学习,勤于积累
1、课外搜集有关描写祖国优美山水的资料。
2、走进大自然,仿照上面的句子记录大自然的美。
3、进行汇报展示,把看到或搜集到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佳句名篇,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丰富。
设计意图: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宽带网)
日积月累
一、亲情导入,启发谈话:
这里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看看谁能读懂诗句的大概的意思。
学生反复诵读,尝试自主理解句意。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讨论交流,合作理解。
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⑵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出自《将至桐城》。
⑶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快阁”──在江西省泰和县东赣江畔,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得名。
⑷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出自《鹧鸪天》。原词为: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⑸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4、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5、比一比谁写的棒。抄写诗句,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交流发现,指导发现,如此天长日久地进行日积月累的指导,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必然会水到渠成。
宽带网
一、提示谈话,激发兴趣
本次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大家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此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友情建议,积极实践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
2、提供收集的途径,如网上查找,报刊杂志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用自编手抄报、列表格等形式,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和评奖活动。
4、有困难的学生可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有条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力图对祖国名山大川有更为广泛的了解。
三、动手搜集,进行整理
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围绕本组专题进行的相应延伸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了解与五岳相关的知识。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四、集体展示评选最佳。
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设计意图:在本设计的教学中,注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料链接: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