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的诗句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愤世的诗句篇一
《中国古代愤世诗的价值观体现》

中国古代愤世诗的价值观体现

冯香红

在唐朝末期,曾经有一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愤世诗,以杜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中的价值观是与传统儒家思想大相径庭的。从表面上看,这些愤世诗传递给世人的大多是消极的灰色的情感,但换个角度看,却可以真实地展现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劳苦大众的感受。这些思想勇敢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牢笼,揭示了惨淡的社会背景,使一套真正符合世界的哲学思想得以诞生,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荀鹤、罗隐、裴说和李山甫等都是唐朝末期愤世诗的代表。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不但风格独特,而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描述来表达事理,同时传递给人们一种悲世悯人的思想。事实上,杜荀鹤等诗人不只单单创作愤世诗,他们也有大量的作品是用来感叹社会的。但因当时的诗歌作品较多,所以独具一格的愤世诗受到追捧,这些诗是诗人在经历了惨淡的人生以后经过生活的折磨所沉淀出来的别样情感。符合这类思想的典型诗有上百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杜荀鹤的《遣

、罗隐的《东归别常修》、李山甫的《自叹拙》和怀》

李咸用的《秋日与友生言别》等。这些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历经沧桑的世俗价值观,给后人展现了另外一个视角下的唐朝社会,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很多学者都在呕心沥血地研究其独具一格的价值观,为唐朝文明研究的多元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此。无论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身在何处,都逃不过这两个字的诅咒。所以杜荀鹤在《山居自遣》中感:“无人开日小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从这两叹道

句中能看出传统的士人心理,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对于世人在价值选择上的判断已经有了新的想法。他的诗略显得有些孤独自守,淡漠人世,可还是没有完全泯灭追名逐利的心,仍然是一个在矛盾中不断挣扎以寻得解脱的苦命诗人。

(二)成败观:既痛苦又无奈

生活在唐朝末期的人们,虽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为生活而劳作着,但是仍然难以摆脱社会的束缚,大多还是家徒四壁。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诗人更容易感叹时运不济、命不由人,杜荀鹤如此,罗隐如此,

:“少英敏,善属李山甫也是如此。罗隐曾愤愤地写道

文,诗笔尤俊拔……自以当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

到,诗人本身是希望自己可以入仕,赢得功名利禄的,

但现实是自己并没有出人头地,只能为了生计而忙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令诗人不得不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更加怨恨唐朝的腐朽和败落。像罗隐这样已经身为士人,但却仍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被定义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是的,在那样的社会,权力、机会和财富通通属于上层人群,相对而言弱势群体就只有很少的社会资源,自然也没有人人平等的社会原则。罗隐在“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中就显得有些失衡,很明显他因自己未能得到功名而耿耿于怀,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他只能不情愿地接受现实,他不是不想反抗,也不是不能反抗,而是他知道反抗也没有用,所以诗句中充满了愤恨的感情。

(三)人情观:悲凉中夹杂着惨淡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都是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在唐朝末期,这些诗人们在艰难生存着的同时还要忍受着人情的冷漠。因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底层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所以遇到事情大多都会为自己考虑;而高层人士就更不会关心底层人生活的好坏。杜荀鹤的《秋晨有感》中有一句这:“吟发小长黑,世交无久情。”这句话光从表样的诗

面上的意思就能很清楚地感觉到一股酸楚的感觉。这是诗人从亲身经历中所体会出来的吧。在深处困境中而有求于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别人的冷漠和白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诗

唐朝末期像杜荀鹤这些愤世诗人,在诗篇中大多是宣扬一套更接近于百姓生活、更世俗化的思想。这种区别于正统儒家的观念主要是来源于诗人本身苦难的经历,经过他们内心的理解,然后提炼出来融入进诗句中。他们的诗中描绘的多是低层人的生活,再加上些许的儒家理念,便形成了更容易被劳苦大众接受的接近于生活的哲学。

(一)名利观:清醒而冷峻

生活在唐朝末期的诗人,每天都被生活所迫而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却还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被社会和上层人士所驱驰。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一旁观察着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内心不断思索着他们过得如此清苦但是每天仍然这样为了生活奔波的原因。经过分析,他们终于归纳出,人世间唯一不能舍弃的就是名和利。人类为了这两个字而不断地挣扎着,从古至今皆是如

2013%短篇小说

人便得到了教训,开始认清人情的冷暖和炎凉。诗人本身多半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在创作各种诗词的时候,还会给自己编织一个理想化的梦,梦想碰到现实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只存在就会被打得粉碎

诗句中,现实生活中是缺少这种温暖的颜色的,所以

他们采用愤世的诗表达真实无情的世俗价值。

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这些格言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愤世诗中的价值观如出一辙,它们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基本相同的。

《增广》因为其价值观与官方宣传的理论背道而驰,所以被官方文化排斥和冷落,可是它在民间却大受欢迎。不论是古代的贫苦大众,还是现代的老百姓,都是脚踏实地生活的,所以更加青睐于实际的、贴近生活的价值观。他们在面对那些虚幻的、理想的官方道德价值观时是毫无感觉的,反而能与《增广》所展现的人生哲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增广》也只是众多民间读物中的一个代表,而这些哲理和价值观更加浓郁的书籍对我们民族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专属于文人的书籍中,我们学到的道理通常过于教条和古板,远远比不上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在表扬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任何事物、任何思想是完美的,唐末的愤世诗在表达独特的价值观外,不免有一种消极感,所以我们要吸取其中的优点,而忽略其缺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正、负社会影响兼备的愤世诗篇。

通过本文介绍,相信读者不难发现,愤世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长传不衰。从唐朝末期开始到现在,民间价值观的形成及演变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诗人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中将痛苦的经历进行沉淀和筛选,便形成了具有另类价值观的生活信条,然后由诗句展现出来。而这样来自于社会底层,却又相当符合当时人民的生活现状的社会认知,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是这种有悖于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极容易被官方社会批判和否定。虽然外界的环境很恶劣,但这种世俗的价值观仍然坚强地生长着。唐朝末期盛行的愤世诗能够真切地反映民间的悲惨生活,提炼出世俗价值观,并被后人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张红.泥塘中的锋芒———论罗隐诗歌的讽刺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术[[2]方坚铭.从《时世行》《颂德诗》———杜荀鹤人格嬗到2003变的完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

[3]陈鹏.论唐末诗歌创作的主题和体式[J].武汉理工2006(01).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郭改芹.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风格及思想内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涵[[5]李志人.陶渊明田园诗简析[J].远程教育杂志,1996(06).

[作者简介]

冯香红(1979—

说到唐朝末期,自然就知道在那个时候这个盛行一时的朝代已经接近尾声。一个朝代的衰败也使处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饱受痛苦。即使诗人所处的世道已经衰败,但残留在他们身上的儒家思想却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之所以被关注,就是因为在其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是区别于其他先辈的,他们将自己所经历过的人情冷暖写进诗词,埋怨着乱世下士人的郁郁不得志,进而坦诚了自己的价值观。杜荀鹤在其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情,如《山中寡》《再经胡城县》和《乱后逢村雯》等。诗句中所妇

表现出来的同情中掺杂着一种愤恨的情愫,他觉得民众的痛苦是来源于地方酷吏的苛责和剥削。他的不平是应该的,因为贫困乡民的遭遇和他自己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表面上是在为乡民抱不平,实际上是为自己的遭遇控诉,这样便有了之后的“宁为宇宙闲吟客,怕做乾坤窃禄人”的诗句。他在告诉世人,自己不愿意做没有用的人,但是他也是弱势群体的一员,所以只能通过创作诗词来济世救人。他们这种不安于世事、努力反抗的精神是传统儒家思想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无法让他们在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困境时得到解脱,所以他们才会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中寻觅出另外一种价值判断观,即独具一格的愤世诗词。

通过上述描写,不难理解在充满世俗情感的愤世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更接近于劳苦大众的生活经历,所以慢慢地被后世流传下来,有的演变为谚语,有的演变为通俗易懂的格言,给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朝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指称杜荀鹤、罗隐等诗人的作品为“恶诗相。类似这样的评论在之后的许多诗论家传,流为里谚”

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唐朝末期愤世诗给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唐朝末期的愤世诗所展现出来的世俗价值观备受后人的肯定,所以才会在民间经久不衰。更值得那些诗人欣慰的是,虽然他们等不到,但是他们留下的诗句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他们在起初表达的不肯碌碌无为,要造福于世人的愿望也实现了。在《增广》中有许多格言和言语的中心思想都与唐朝末期的愤世诗十分相似,如“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和“贫说人

),女,山东淄博人,本科,淄博职业学

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

短篇小说2013

愤世的诗句篇二
《中国的诗歌》

中国的诗歌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

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周收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

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苏词题材广泛,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风格亦多样,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不少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激越悲壮,雄浑豪放,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如《关山月》、《金错刀行》、《书愤》、《示儿》等,充分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愤恨和祖国命运的关怀。他的诗不论在当时或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六、元曲、杂剧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

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响,其作品多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或羁旅飘泊的痛苦,代表作如《双调·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等。

“枯藤老树皆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马致远的确善于摄取自然景物,融羁旅飘泊之情于萧瑟荒芜之景,强烈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绪,情调虽感伤,艺术手法却很高,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和《西厢记》。

七、明清诗歌

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

较有成就的诗人如:高启、于谦、戚继光、俞大猷、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袁枚等人。

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借鉴。创作新诗应当全面继承和发展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优良传统,努力创造发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诗的民族形式。在此对我国诗史只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理出一个基本脉络构想,还有待不断充实、完善。

愤世的诗句篇三
《古诗》

古诗《蜀中九日》

古诗简析:

1.《蜀中九日》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古诗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人们逢此日要登高会宴。 他席他乡:在他乡作客,此处指剑南,即今四川成都。

南中:诗人的家乡在成都的北面,因此称剑南为南中。

侍御:官职名。

通波:波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教学目标:

1.学习《蜀中九日》,了解诗人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感受诗人佳节思亲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蜀中九日》。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由已学的送别的古诗导入,揭题。

1.提醒学生注意“侍”和“御”的字形区别。

2.了解柴侍御和作者的关系,介绍作诗背景。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利用工具书读通顺。

2.检查朗读情况,正音,以多种方式读熟古诗。

3.在这首诗里,作者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来?(送君不觉有离伤)

三、品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写离别手法。

1.朋友要去远行,分别在即,诗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悲伤,为什么会这样呢?

(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河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

体味“接”的妙用。 (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

2.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积累思乡、送别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

愤世的诗句篇四
《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表达方式

记叙(记人叙事)

描写(绘声绘色,白描、铺陈等)

议论(表明观点)

抒情(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

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比兴、

联想、想象、用典、渲染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反问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三、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的特点:

(1)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了。

(2)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一,不问其他。

(3)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B、寓情于景C、以景托情D、情景分列E、景略情在

推敲字词(炼字)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

2、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

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语言鉴赏之辨识语言风格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2)冲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 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补充说明:

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

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

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

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答题注意:“提问变体”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应该象“提问方式”中要求回答“为什么”才可。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下答题示例第②步骤;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

“喜”“惜”“悲”“痛”“怒”“哀”“愤”“怨”“叹”“笑”“喜”“愁”“乐”“冷”“凉”“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如“暗”“灰”“黑”“明”“亮”“红”等)去把握分析。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规律总结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巧分类 有助于解答思路的定向和明晰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诗 征战诗

咏史诗

1、 咏史诗

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怀古咏史诗。

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边塞诗

①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1)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

(2) 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4、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①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②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5、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7、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愤世的诗句篇五
《富含哲理的人生诗句---改变你的世界观》

富含哲理的人生诗句

----------------------------------------------------------------------------- 亲爱的百度文库朋友,也许你思考过人生,也许你曾迷恋过诗歌。也许你从未做过上述的事情,没关系。看一下我整理的诗句吧,你不会后悔的,因为这些诗句本身就是人生。 ---------------------------------------------------------------------------- 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⒉我是你路上最后的一个过客,最后的一个春天,最后的一场雪,最后的一次求生的战争。——保尔·艾吕雅

(很纯粹的诗人,这是他写给前妻的诗。)

⒊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

(中学时的课文,现在读来依然很美。)

⒋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村上春树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我第二喜欢的句子,第一嘛,你们懂的。) ⒌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普希金

(非常朴素的情话,细思颇觉有味。)

⒍为你,千千万万遍。——卡勒德·胡赛尼

(很真挚,哈桑确实是这么对待阿米尔的。)

⒎我只是个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席慕蓉 (席慕蓉好诗不少,散文也值得一看。)

⒏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

(缘于三毛和荷西的一次谈话,我认为,这算是三毛说过最动人的话了。)

⒐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 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⒒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

(纪伯伦很多哲理诗都很有韵味,经得起反复咀嚼。)

⒓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向你招呼,以眼泪,以沉默。——拜伦

(下面知友提到的另一版本:若我遇见你,事隔经年,我将如何致你,以眼泪,以沉默。)

⒔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

(倒是蛮想知道有多少人向往这种生活。)

⒕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

(想起高中时,年过六旬的语文老师苦口婆心叮嘱我们一定要会写“夔”字。)

⒖野兽需要窝,朝圣人需要路,死人需要灵柩。人人有自己需要的物。女人需要说谎,沙皇需要统治,我需要颂扬——你的名字。——茨维塔耶娃

(哼哼,让你们再说名人名言。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她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但是太长了,答案全是手打,所以我就偷个懒,你们不许打我。)

作为补偿,再贴一句:三十年在一起,比爱情更清澈。我熟悉你的每一道纹理,你了解我的诗行。

⒗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

(出自倾城之恋,第一次在图书馆里读到时,感触颇深,是从前的你让你演变成如今的你。)

⒘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兰·昆德拉

⒙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杜拉斯

(好傲娇,姑娘们,心动了吗,快去他的城市吧,传销在等你。) ⒚我回到了我的城市,对它如此熟悉,像眼泪、血脉、儿童肿胀的腺体。——曼德尔施塔姆

⒛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

21.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2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

23.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加西亚·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过的人应该很多,里面佳句不少。)

24.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雨果

25.年轻时,我们彼此相爱却浑然不知。——叶芝

(当你老了,就不列了。)

26.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萨特

27.世界上最大的折磨也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毛姆

28.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伊塔洛·卡尔维诺

29.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30.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里尔克

(秋日,就不列了。)

31.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普鲁斯特

(很经典的回忆录,但要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还是不读的好,过于冗长了。)

32.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孩子悄悄所怀的爱情。——斯蒂芬·茨威格

33.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老舍

(各位知友,大胆化用吧。)

34.我不再爱她,这是确定的,但我也许爱她,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聂鲁达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就不列了。)

35.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荷马

36.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纳博科夫

(肉麻至极,浪漫至极,痴情至极。)

37.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小仲马

(一生一部茶花女,足够了。)

38.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简·奥斯汀

39.我永恒的灵魂,注视着你的心,纵然黑夜孤寂,白昼如焚。——兰波 (魏尔伦,肥皂掉了。)

40.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叶赛宁

41.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木心

(从前慢,就不列了。)

42.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塞林格

愤世的诗句篇六
《古代诗歌发展》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

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

愤世的诗句篇七
《古诗鉴赏》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模拟、联考试题分类汇编

十一、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8.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9.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8.(4分)答案要点: 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

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9.(4分)答案要点: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

遂有感而作。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

8.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2分)②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

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

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

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

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8、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8. 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9.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8.(8分)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了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乡思;暗示了作者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注]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金陵半山时所作。

8.前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9.“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8.“闲”。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诗人摆脱宦海远离尘世

的村野情趣,表现了作者安然闲适的生活态度。(3分)

9.设问,引起读者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思考。以黄鹂叫声中的闲情照应开头的“闲”字,

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抒发了诗人洒脱放达之情。(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8.“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9.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

分)

8.京口经春雨“洗”后,“春容”更显清丽,但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

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4分)

9.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①丁香结②,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②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诗中的“”字可以看成是全

诗的“诗眼”。(2分)

(2)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请结合全诗,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芭蕉

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6分) 答:

10.答案要点:

(1)七言绝句 “愁” (2分) (2)这两句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寓情于景,借景写情。(2分)诗人描写........

了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在春风中对着黄昏,仿佛哀怨含愁的景色,(2分)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而不得相会的郁结不解的愁苦。(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1.诗歌鉴赏答案要点:

(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

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2分)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1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

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1分)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次韵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即沉香木。 ②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

1.诗人于首句明确道出“借水开花”是水仙花之“一奇”,请简要说明诗人还在本诗中咏出了水仙的哪几奇?写出了水仙哪些特有的品格? (3分)

诗人还在本诗的二、三、四句中分别咏出了水仙“冰肌玉洁”“幽香”“柔美”之奇。写出了水仙清雅高洁阴柔之品格。

2.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其目的是什么呢? (3分)

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强调了二者皆有色白香幽的特点,突出了水仙花不同于梅花的柔弱性格,其目的是在于揭示水仙花特有的洁雅阴柔之美。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冻”有“凝滞”之义(释字义,1分)。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

“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描景象,1分,此采分点只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点作用,1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

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争切心情(点出手法给1分,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