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容交响乐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一
《交响乐赏析》

交响音乐赏析课程讲义

第一章 交响音乐知识概述(三学时)

引言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理解和感受浩瀚的世界音乐文化。以历史和地理的

眼光看,不同类型音乐文化的发源、发祥与进化,几乎都伴随有与之相对应的古代文明。

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古代文明有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阿拉伯、古希腊等城市

文明,以及遍及南部非洲大陆和美洲印地安的自然文明。在这些文明基础上产生的音乐文

化是世界音乐中的重要类型。因此,我们把世界音乐划分为东亚音乐(中国)、南亚音乐(印

度)、西亚北非音乐(古埃及、古阿拉伯)、欧洲音乐(古希腊)以及非洲音乐,以及在它们的传播与交流中形成的拉丁美洲音乐和东南亚音乐。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

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

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第一节 古代希腊、罗马的音乐综述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的摇篮。公

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并且孕育出了科学的音乐理论、高超的音乐审美智慧,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久影响。

一.古希腊的音乐思想

Music(音乐)一词是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和科学之神的名字Muse(缪斯)的形容词形

式。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懂得精神世界和宇宙世界的钥匙。

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不仅与其它艺术不分离,还

与天文学、数学等关系紧密。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

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

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爱因斯坦至死都怀疑自己创立的‚相对论‛学说,说‚上帝是不会掷色子的‛。

二.古希腊的音乐基本理论

(一)音程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500年)一心想破解“天体的和谐”之迷,使用振动的弦做实

验,发现了音阶之间的多种数学关系:一条弦的1/2为八度,2/3为五度,3/4为四度等。

这导致希腊人视八度、五度、四度是协和音程,其它音程为不协和音程;音乐是对立因素的

和谐统一,即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但两个世纪之后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

乐的协和与否最终应由听觉来判定。

(二)调式

古希腊人已总结出了多种调式的音阶,并以所源自民族的名称命名。例如:多利亚(mi-re

-do-si-la-sol-fa-mi)、弗里几亚(re-do-si-la-sol-fa-mi-re)、利底亚(do-si-la-sol-

fa-mi-re-do)、混合利底亚(si-la-sol-fa-mi-re-do-si)、下多利(la-sol-fa-mi-re-do-si

-la)、下弗里几亚(sol-fa-mi-re-do-si-la-sol)、下利底亚(fa-mi-re-do-si-la-sol-fa)

等。这些音阶是希腊历史上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遗传基因,在不同的音阶上建立的调式有着

各异鲜明的精神特征,如庄严朴素、自豪欢乐、谦和持重、自由豪放、轻松愉快、积极勇敢

等。这导致希腊人在音乐审美中产生一种“净化”意识,将各种美德都归功于能够感召心灵

的音乐。传说,毕达哥拉斯曾以弹奏多利亚调式的音乐,让发脾气的少年平静下来,表明希

腊人已开始把音乐运用到精神“治疗”当中。

而后的中世纪,由于《圣经》上载有‚扫罗王招大卫鼓琴驱魔(精神不宁)‛的故事,

所以天主教堂一度效仿,以‚圣歌‛来医治疾病。19世纪,由于西方医学充分验证了音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故音乐治疗开始风行。至20世纪,西方一些音乐院校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出了专业的音乐治疗师。目前,音乐在治疗中的常见用法为:用轻快活泼的音乐治疗精神麻痹、呆滞、消极和自我封闭症;用柔和优美的音乐治疗失眠、抑郁症和挫折感,解除烦躁不安;通过患者参加合奏或合唱,使其恢复自信、平衡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先后使用不同性质的音乐释放精神压抑,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到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下来。

三. 古希腊的悲剧 古希腊最夺目的音乐体裁是“悲剧”,常被看作是后世欧洲歌剧的先河。它起源于一年一度“山羊之歌”——人们披着山羊毛皮,化装成酒神的侍者萨提尔,吹起清脆的长笛,敲着低沉的羯鼓,饮酒、狂舞、高歌,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后来这种原始的对酒神的祭礼逐步升华为“悲剧”。其形式为伴有舞蹈的合唱(解释剧情)、独唱(抒情)、带器乐伴奏的戏剧表演(只1-3个演员)的交替出现。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在戏剧史上影响很大,其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以人和无法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如埃斯库罗斯的《被幽囚的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的剧场多是倚山坡而建,形如半圆状(圆形剧场的形式一直保留到今天),露天,自由宽敞,可容纳数万观众。这既表明了“悲剧”的繁盛,也显现了古希腊人在“城邦民主制度”下的平等公民意识和公众文化精神。古希腊人年富一年地举办体育竞技和对酒神的祭礼,驱除了心中累积的忧闷与怠倦,使心灵获得充分的休息。

古希腊人一向重视娱乐和精神享受,社会音乐生活异常繁荣。希腊史诗《奥德赛》这样记述:‚我们一向喜爱酒宴、竖琴、舞蹈以及各种衣饰、温暖的浴池、爱情和床铺‛;‚现在大家喜气洋洋依顺序坐在堂上饮宴,听着歌曲,面前的餐几摆满麦饼和肴肉,有侍者倒出酒来,把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这是最幸福不过的了。‛

四. 古罗马音乐的兴旺 古罗马的音乐是从古希腊的音乐借鉴来的,音乐活动较之古希腊更加旺盛、喧闹。公元146年,罗马帝国吞并了古希腊,把大量的艺术品运到罗马,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艺术家(音乐家)、歌唱团体和乐队。但罗马人并没有继承古希腊的音乐思想和能净化精神的悲剧艺术,而只是更加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中娱乐、消遣、外观宏大的特性。音乐在罗马人私人生活里和公众活动中都显得异常重要。罗马的统治者恺撒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其家族的许多人也都善歌、奏和演戏,大力助长了罗马人对音乐的喜好。历史记载,在“酒神节”里,可以见到由300名歌手和300架竖琴组成的豪华的游行演出队伍,数百个乐手为数以万计的听众合奏,数百个合唱团在林立的剧院演出。

罗马人视音乐为家庭女性必备的技能,还从希腊人那里承袭了吃晚餐时要有音乐伴奏的时髦风气。在宫廷盛大的宴会上,总有大群的歌手和乐师高唱赞颂统治者的颂歌。政治家的演说也常有笛子伴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优美、起伏的笛声相映成趣。罗马人也尚武好战,对军乐尤为喜爱,汇集了各民族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精华,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

第二节交响乐体裁、交响乐队的编排及乐器介绍

一、交响音乐symphony 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

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以后symphony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又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二、交响性 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发展最富于矛盾、对比与冲突的特性。例如一个音乐动

机在乐曲中多次出现,它不断地发展变化并产生新的因素,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引起音乐形象的本质改变。

三、交响乐队编制 回顾欧洲音乐历史,交响乐队的组成形式是与交响音乐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二者相得益彰。交响乐队真正形成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甚至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交响乐队的编制和规模也仅仅限于室内乐特征的小型管弦乐队。交响乐队编制和形式的最终完善是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实现的,在其交响乐的创作中,双管甚至三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得到了基本的确立。后来在整个19世纪早期到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全过程中,交响乐队的编制和形式组合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尤其大型四管编制的出现和各种特色乐器的加入更加丰富了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和艺术表现力。这些特征在马勒、理查.斯特劳斯及后来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第三节 作品赏析: 圣桑(法)的《动物狂欢节》组曲

奥尔夫(奥地利)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

一、音乐的主题 结构短小完整,音乐形象生动鲜明,能够表达一定的情绪、情感、性格或气质特征的旋律片段。

二、组曲(Suite) 是由若干原本相对独立、互不依附的乐章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组曲分有古代组曲和近代组曲两类。

第二章 早期交响乐鉴赏(5学时)

第一节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综述

一、历史背景 在欧洲艺术史上称1600年至1750年间的150年为巴罗克时期,这期间欧洲社会充满了各种活跃、动荡与大胆变革。一方面,新教的传播和罗马天主教堂维护其无上权力的努力,点燃了人们对神秘宗教的新的热情。另一方面,科学从沉睡中觉醒,意大利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德国人发现了细菌和细胞、英国人制定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发现了光与色的本质,又促发了人们对理性的膜拜。而英、法、荷兰和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建立,欧洲人发现并拓荒新大陆,更诱发了人们的勃勃雄心与无限激情。这是一个人类精神无比富足的时期,巴罗克艺术正充分显示了这个时期精神的健康与活力。

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在文学、绘画、建筑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人物,如文学家塞万提斯、画家伦勃朗;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出现,包括笛卡尔、培根、伽利略、牛顿。

二、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文barroco,意为不圆的大珍珠。艺术家们用它厘定出了新的艺术审美的标准——不规则的大型艺术品也是美的,以此突破了文艺复兴时期所特别讲究的严肃与含蓄、平衡与对称的艺术原则。他们从有限的艺术空间进入到人类内心情感的无限世界,开始沉溺于过分的激情,创立了一种过度的豪华与浮夸、雄伟与奇异的艺术风格。巴罗克起初只用于描述这一时期的建筑特征,后延及形容这一时期的雕塑、绘画和音乐的特点,最终成为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代名词。巴罗克艺术家开始

巴罗克艺术家是手艺人,服务于教会、宫廷、显贵及大众各个阶层:他们曾用连接圣比得大教堂两侧的巨大柱廊,激励着信徒们欣然走近上帝,或用五彩缤纷的石雕、镀金的祭坛、绘

画的天顶、精雕细刻的讲坛,以及感人至深的管风琴演奏和教堂歌队演唱,为教堂进行奢侈的装饰,使臵身其间的信徒们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他们也为路易十四建造辉煌的凡尔赛宫,使走进去的人对拥有这所宫殿的国王的财富与权力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他们还为罗马显贵巧夺天工地营建极尽奢华、光怪陆离的别墅与花园,以满足其贪乐、放纵的各种奇思妙想。

三、巴罗克音乐

(一)时期与代表作曲家

巴罗克音乐发端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一种深受其国王重视的集绘画、雕塑、建筑、舞蹈、声乐、器乐于一身的崭新艺术形式)之诞生的1600年,止于巴赫去世的1750年。巴罗克音乐的精华最后集中在德国,以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为代表。为巴罗克音乐作出贡献的还有意大利的维瓦尔第、蒙特威尔第;法国的吕利、拉摩;英国的普赛尔等。

新涌现的王侯和贵族阶层日渐取得了与教会一样的音乐消费资格,随即又以支持者的姿态改变着乐坛,音乐不再只专美于上帝,它更是要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二)风格特征

1.巴罗克音乐风格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转变最早在歌剧的演唱中形成,但主调音乐在巴罗克音乐中还未取得统治地位。

【主调音乐】 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特点是以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其它声部为之伴奏、衬托(形式与复调音乐相对)。

18世纪中叶以后,主调音乐成为西洋音乐的主流,复调音乐则与主调音乐并存或互相结合,历经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发展过程而进入21世纪。

2.巴罗克音乐蕴涵有丰富的精神与情感内容,但多是抽象化的“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而非私有的“我的精神与情感”;其语意信息比较淡泊,一般很少具有造型性描写(维瓦尔第的《四季》是一个例外),多表现一种结构和音响色彩上的谐美,以及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和旋律线条的流畅。

派、壮丽的音响里,可以体会英雄的人类形象;从富有动力感的节奏中,可以体验人类明确的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对理想彼岸的向往;从乐思精美的演变中,可以体会人类的创造力及追求高雅的情趣!

3.大小调体系得到了系统的发展(终止式、功能化和声、变音体系及近关系转调理论形成),开始以大、小调直接充当标题以说明乐曲的性质,如《F小调奏鸣曲》或《A大调组曲》等。

4.在巴罗克的音乐实践中,即兴演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文艺复兴晚期形成的即兴风格的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等体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那时教堂的管风琴家们好似现代的爵士乐手,人人都具有极其高超的即兴演奏能力,演奏中常伴有瞬间的灵感爆发!

而又铺张、放纵的活力,具有高昂的气度、神秘的狂热和感人的情调。而这种风格也贯穿于巴罗克音乐的精神气质中。

首先,它与以前文艺复兴时期古朴、静穆、严谨的音乐风格相比较,显得热烈、自由,宏大而华丽;其二,巴洛克音乐特别强调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内在矛盾以形成紧张度和动态,具体做法往往是通过调性的转换、乐章间阶梯式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独奏小组与合奏大组的对臵等来实现。象这样多样的对比和统一,以及巧妙地把众多的细部组织在一个完美的整体之中,酷似无一寸不加装饰的巴罗克建筑;其三,为了强调明确而强烈地表达感情,巴罗克音乐往往采用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节奏,马不停蹄似地连续不断地

运动和扩展旋律及采用相当稳定的力度和统一的乐器色彩来贯穿一种单一的感情色彩。巴罗克音乐节奏抓住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动态与动力,生气勃勃,而随之流动的旋律线条有如巴罗克建筑上精心修饰的旋涡状饰物,也展示出无限充沛的精力。

(三)乐器

巴罗克早期乐器大多由文艺复兴时期继承而来,弦乐器有维奥尔(Viol)弓弦乐器家族、鲁特(Lute)拨弦乐器家族,管乐器主要是由竖笛发展出来的莱克德(Recorder)木管乐器家族。巴罗克中后期出现了提琴乐器家族、现代木管乐器家族、无活塞装置的铜管乐器,古钢琴、羽键琴、管风琴、钢琴等键盘乐器(古钢琴击弦器为铜制,且无止音器现代钢琴于1709年由意大利人发明)。

(四)体裁

1.清唱剧(Oratorio) 16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最初是一种以宗教为题材的音乐剧,故也称“神剧”、“圣剧”,当然后世也有世俗的,故不能称为神剧了。其形式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乐队表演,但没有戏剧表演,仅仅让人们通过听觉来感受戏剧事件的过程。亨德尔写出了最伟大的作品《弥塞亚》,而后来的古典主义时期以海顿的《创世纪》最为著名。现代作曲家常用清唱剧的形式表现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

2.康塔塔(Cantata) 是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声乐套曲,其形式与清唱剧相似,但其规模较小,偏重于抒情,情节也较简单,不同的人歌唱也不表现固定的人物。巴赫一生创作了两百多部康塔塔。

‚Cantata‛源自意大利语,意思是‚唱着的‛,所以最初是泛称一切声乐体裁。

事实上,中国的‚大合唱‛形式就是对康塔塔体裁的直接模仿,如《黄河大合唱》。

3.变奏曲(Variation)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对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反复的乐曲。变奏可以为主题的旋律、和声、织体、结构四个方面,其手法各不相同。

变奏曲可以包含一个主题,也可以包含两个主题。包含两个主题的变奏曲又称复变奏曲或双主题变奏曲。这种变奏曲有两种结构形式,即两主题先后分别变奏或两主题依次交替变奏,前者如格林卡的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后者如海顿《第一○三交响曲》的慢乐章。变奏曲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乐、组曲等套曲的一个乐章,并常用于慢乐章,如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第2乐章。某些变奏曲,按其艺术构思将一系列变奏划分为几个部分,因而使变奏曲具有组曲的性质,如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和乐队而写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1)固定低音变奏曲 以4~8小节的低音旋律或和弦进行为主题(前者如J.S.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后者如他的d小调《恰空》),当主题不断反复时,上方声部蜿蜒不绝地变化复调结构与和声织体。恰空舞曲,被赞誉为“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了整个世界。

在巴罗克时期的组曲中,有些舞曲反复演奏时,往往将旋律加以装饰,或同时改变其织体,称为‚复奏变奏曲‛。

(2)装饰变奏曲 将一个结构完整的主题(通常为二段式),进行一系列的变奏。常用的变奏手法有:①装饰主题的旋律,并改变其织体;②保持主题的旋律,而改变其和声与织体;③改变主题的速度、节拍、节奏、调性、调式;④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卡农、赋格)等。

变奏次数的多寡是作曲技巧的试金石,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钢琴)有15次变奏,而贝多芬的《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更有33次变奏!

(3)自由变奏曲 不仅主题的结构常起根本的变化,主题的性格和体裁也变幻不定(如从抒情性变为谐谑性,从进行曲变为舞曲等);保持不变的,只是主题的个别音调和若干和声轮廓,因此又称“性格变奏曲”。19世纪末叶的标题音乐常利用性格变奏曲移步换形的特点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二
《交响乐鉴赏》

交响乐鉴赏

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交响乐这门优美的艺术。虽然时间较为短暂,仅仅学习了一个学期共12个学时的课程,虽然无法对其有很深入的理解,但是却使我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也使我明白了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交响乐就有这种魅力!

在接触马骅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仅仅是听觉上的,而且更多的是关于流行音乐的了解。但是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马骅的讲课不仅让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聆听世界大师的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也受到了一些触动。也许我不能从音乐的理论知识上来赞叹这些作品何其经典和独创,但是听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触动以及交响乐演奏的恢弘场面已经足够让我惊叹了。

曾经,我一直以为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神秘的,精神化的艺术形式,是遥不可及的。通过这几节课上对一些交响乐的欣赏及赏析,我才发现这种古典音乐的艺术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深入人的情感,在倾听美妙的音符的流动之余,会不自觉的产生灵魂上的共鸣。 在交响乐欣赏这门课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交响乐的知识与历史,也让我喜欢上了许多交响乐乐曲的作家,比如 “交响乐之父”海顿,同时也在课上与我们一同赏析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如《英雄交响曲》、《命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等。每一部著名的乐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雄交响曲》从名字来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整体应该是很雄伟如长城一般,能够体现出英雄的形象。所以我想象中的《英雄进行曲》是对英雄单调地正面描写。

但是贝多芬的英雄进行曲不其然。除去第一乐章的部分对于英雄是直接描写的,通过盛大的音乐,不断的向上,节奏也很强,可以体现出英雄所具有的力量,来表现英雄的形象。后来音乐逐渐弱了下去。随后又显露出一点悲壮,虽然是悲的,但整体听起来是沉痛的是严肃的,并不是哀伤绝望。展现的是人们心中对英雄的崇敬与哀思。 哀悼英雄的人们心中开始怀念英雄的存在,他是伟大的。为人们带来光明,但是这样的怀念又被现实的悲痛所笼盖,乐曲仍是微弱的,渐渐趋于消逝。第三乐章部分感觉没有听得很是明白,乐曲最开始是很舒缓的有一点明快的节奏,后来变得很急促,主调是忧伤的吧。但是没有理解到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到最后也是趋于消逝的。衔接的第四乐章则是突然地调动起来,让与前面的旋律相差很大因此听起来很明显,这样的节,是欢快的。让人联想到辉煌的胜利。音乐逐渐变得有力,形成一个高潮。整个乐曲以胜利首尾。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计

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搏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确实命运交响曲不失为史诗性的巨著,对我们而言,从听觉上的刺激则是与前面提到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音乐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气势磅礴,强烈的听觉震撼。喜欢《命运》源于它从这种气势磅礴的音乐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灵体验,从中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宏伟的音乐表达着宏伟的感情,确实,从这部音乐中感受到的真实不同于其他音乐带来的震撼。

很多人也许认为交响乐是“贵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触,其实交响乐并不难懂,在交响乐应该放弃那些“过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胆”和“勇气”。你所要开始并坚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听,再去听,用心去感受!和其他音乐一样,交响乐也能抒发人们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乐表现得更加强烈。交响乐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题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样就拉进了艺术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交响乐让我认识到了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个分神,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讲求独立的时候,不能忘了合作。只有团结才能奏初更加优美的人生乐章。交响乐总是伴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发展的,正如中国的书法、绘画与音乐一样,艺术的相通在于情感的相通。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触动音乐,在共鸣后,总有许多感慨,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音乐就像一本心情记事本,记录着我们的情感,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交响乐没有国界,不分人种和肤色,正因为这种宽大的包容之心,才能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在交响乐中虔诚的皈依,达到心灵的无上纯净。

201210216040 机电荷 林莉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三
《十首必听经典交响乐》

十首必听经典交响乐,送给歆然教育的孩子们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而交响乐是音乐中的音乐,是音乐中神圣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远的、深厚的精神境界。”

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等等。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扼住命运的喉咙”,是对这部作品最简洁有力的概括,前不久看到一位朋友的博客,说人类精神史上最为性感的两个男人是《老人与海》里面的桑提亚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所谓“精神上最为性感的男人”,应当可以通俗地描述为“这男人是条汉子”,贝五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不仅仅在于其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中,更在于贝多芬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Carlos Kleiber(小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的贝五版本,1975年以来就被全世界爱乐人奉为最有格的伟大演奏,有着一气呵成的速度感和纯出自然,不事雕琢的平衡感。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梦想家的狂放不羁

有句话说的好: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毫无乐趣,所以大家不妨做一个快乐的梦想家! 法国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柏辽兹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又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表现更具感染力,其《幻想交响曲》就是一部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五彩斑斓的音乐织体、光怪陆离的大胆想象,总是让笔者想起唐代诗人李贺:一位带着病态苦闷的梦想去燃烧生命热情的鬼才。

RR唱片公司录制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在发烧友中赫赫有名,冠以“Hi-Fi断头台”之称号,动态庞大,音效惊人,充分表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张力,绝对值得一听!

贝多芬《第九(欢乐颂)交响曲》——包罗天地的胸襟

在伟大诗人和音乐巨匠中,李白和贝多芬有着一定的神似之处,最主要在于其作品都有着包罗天地般的宇宙境界和让人醍醐灌顶般的精神升华,如果你也和笔者一样边听《贝九》边看李白《日出入行》,你就会领悟到这种异曲同工之妙来自于创作者洒脱宏伟的胸襟,没有此等胸怀,不可能涌现出“飘若浮云,矫如惊龙”般的创作灵感。

卡拉扬的指挥严整、条理、完美、瑰丽,精雕细缕,一丝不苟。普遍认为1963年录制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无论在诠、演奏甚至录音效果来说,都是平均水平最好的。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出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穷尽一生追求个人价值,达到“天人合一”般的境界。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做为其传世之作,构思宏大,气韵流动,有着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音乐美感,催人奋进。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公认名版,黄金时代的Lewis Layton(莱顿)的录音水准更是不容小觑,值得推荐,此外,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版也不错。

莫扎特《第40交响曲》——天真无邪的质朴情感

莫扎特的音乐精致纯净,充满了欢乐和友爱,流露着人类最天真无邪的那种质朴情感,《第40交响曲》就是典型,相信很多人知道这部交响曲还是通过SHE的那首歌曲:《我不想长大》(改编自本交响曲第一乐章)。成长的代价在于一个人会变得世故、虚伪、圆滑,我们失去了最天真无邪的那种质朴,我们失去了大笑、大哭的能力,甚至失去了认真去爱一个人的信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任何美好的艺术作品,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来不得半点矫饰和虚伪。

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个人更加倾向于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本,雍容典雅,也有人认为富特文格勒的别有意境,有一种愁世欢歌的悲悯意味(相当独到的见解),无奈这两个版本的下载源都不好找,大家不妨先听一下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版。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隐忍感恩的责任心

勃拉姆斯是西方音乐史上比肩巴赫和贝多芬的音乐巨匠(3人合称“3B”),让很多乐评家费解的是,勃拉姆斯所处的生活可以说比较安逸平淡,但是音乐中渗透的悲天悯人的史诗性和悲剧性,竟然比命运多舛的贝多芬还要深厚复杂,勃拉姆斯苦恋自己师母克拉拉(音乐家舒曼的遗孀)并且终身未婚的经历总给人一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感觉,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上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完成了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4部交响曲,其中《第一交响曲》甚至被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用心体会这部交响曲中纠错压抑的痛苦感情,我们不难挖掘到一种隐忍而又深沉的责任心:勃拉姆斯最终用理智克制了对克拉拉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埋葬在绝望的思念里,这是一种更加伟大的感情,源自一颗感恩的心

20世纪上半叶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是公认的勃拉姆斯交响曲的权威演绎者,所录的《第一交响曲》版本非常多,1951年指挥北德广播电台管弦乐团版尤其著名。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恬淡自然的生活心态

寄情山水田园之间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情结的一种体现,其实在西方音乐史上,不少音乐家都创作过描绘自然或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田园》就是最佳代表。聆听《田园》是一段非常愉悦的精神之旅,宛如品味一首首古代的山水田园诗: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般的恬淡超逸;第二乐章“在溪边”,音乐舒缓宜人,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般的素净空灵;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生活气息浓重,有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般的质朴亲切;第四乐章“暴风雨”描写夏日突如其来的暴雨,有着东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般的明快豪放;第五乐章“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激情绪”刻画雨后初晴的喜悦心情,用“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陆游《初晴》)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田园是贝多芬交响曲中最温情舒缓的作品,温和派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

(Bruno Walte)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版(Sony SMK64462)被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为此曲最佳版本之一!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在劫难逃的宿命感

西方美学家常用“优美”和“崇高”这两个范畴归纳艺术作品,这和中国古典美学对举的“阴柔”和“阳刚”之美其实是一致的,以音乐为例:莫扎特、门德尔松、亨德尔、维瓦尔第、罗西尼等人的弦乐作品多给人行云流水、委婉含蓄的优美感,反之,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则充斥着无尽的挣扎和冲突,有着撼人心魄的悲剧性力量,这种内在的音乐张力已经超出了作曲家的个体局限,直探人类心灵深处共通的一种恐惧感,《悲怆交响曲》就是“崇高”作品的典型,描写了人生的恐怖、绝望、阴郁、压抑,悲观,当时(1893年)精神濒临崩溃的老柴已经感觉到死神一直在追随着他,这种深深的无望已经融入到了这部作品当中,现在听来仍然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染力。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四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学习总结与心得

LESSON ONE

我总是很喜欢听音乐。

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喜欢在家放一些轻音乐,美其名曰:陶冶情操,舒缓压力。当时的我不懂那些,只是依稀觉得这些声音很好听,后来听多了,便也逐渐能分清什么是昨日重现,什么是二泉映月,什么是高山流水了。再后来,上了学,便发觉,其实音乐其实是最能够贴近心灵的声音了,就像课上所说:“音乐是可以治愈人的精神的。”

虽然从小便很喜欢听音乐,但对交响乐却一直不甚了解。当知晓它形成于古希腊这样一个社会和谐而不失个性,强调公众文化思想的时代时,心里竟是一点也不觉得突兀的。课上提到,交响乐是专业音乐的典范,或许是最复杂的音乐类型,难以仿造、技术性强等,这些我都不是特别的感冒。但我对高中的某次听交响乐的经历真的是印象深刻。记得当时是在一个音效较好的大礼堂内,听的是贝多芬的《欢乐颂》。老师之前介绍时说,贝多芬在写《欢乐颂》时双耳已有严重耳疾,而《欢乐颂》在剧场演奏时,贝多芬早已耳不能闻。于是,在开场前的那几分钟寂静里,我也仿佛失去了听力一般的感到难受、窒息,但是,当指挥手一放,第一组音调响起时,我突然就热泪盈眶了。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宇宙与精神的唯一接点”,但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被触动了,那种贴近心灵的触动。

这也许就是交响乐的力量!

还有课间的那些个“破铜烂铁”的打击乐合奏也很有意思,让我觉得生活真的是处处有音乐!我很期待以后的布兰诗歌,更多的与迈克尔杰克逊相关的有意思的东西等等,我期待着一些更深入的感受。

LESSON TWO

今天讲的八种乐让我很感兴趣,乐舞之乐、专业之乐、政治之乐、哲学之乐、理念之乐、风格之乐、本能之乐、视听之乐。从中,我更好地体会到了艺术是理念的感性体现以及当时说的,艺术表达完整的自我、纯粹的自我等。

同时,这次课上讲的巴洛克乐风也让我觉得很有趣。那个马不停蹄的节奏感让我觉得精力充沛,那些复调音乐让我仿佛置身在音乐的迷雾中不可自拔。通过后期学习,我了解到,巴洛克时期是古典音乐早期的一个重要形式,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华丽且复杂。虽然巴洛克音乐已经突破了宗教音乐完全的秩序和纯真的表现,变得更加

丰富了,但是在整个古典音乐的发展中,这个时期的音乐仍然受着很多宗教音乐的影响,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气息。不过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相对于之前的音乐形式更加自由化了,各种音乐类型的出现以及乐器的成熟,使这个时期的音乐充满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为后人所追捧。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是比较多的,并且相对现代的音乐家来说也要多产得多。在巴洛克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亨德尔、维瓦尔第、巴赫三位音乐家。亨德尔和巴赫都是以那个时代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和羽管键琴见长,但作曲形式稍有不同。亨德尔在歌剧方面的成就较多,而巴赫则一直专注于各种器乐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器乐作品。

课上单独讲的巴赫,全名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而课上放的巴赫的《小步舞曲》,那种从容不迫,安定祥和也让我感到十分欣喜,它或许与大多数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所区别,不过还是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而那些运用了赋格的乐曲则更是让我觉得新奇,同一主题,在不同声部交错出现,相互模仿,突强突弱,充满着追逐与逃亡的乐趣,更加完美的体现了巴洛克时期那种强调“我们”的情感的特点。

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那种“人是渺小的,神是伟大的”的思想也让我这个没什么宗教信仰的人深深折服了。

LESSON THREE

这节课听了很多的小提琴曲,英国达人中的四位美丽才女,维瓦尔第等,这让我想到了那句:历史地看待音乐,音乐就更丰富了。

继续着上节课的巴洛克时期的内容,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

的教会调式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

这一时期的小提琴音乐已经接近成熟,维瓦尔第的贡献不可忽视。因此,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他的《四季》中的《春》以及《夏》。这种典型的炫技型的演出让我很着迷,他彰显了高潮的演奏技巧,超越了生命精神境界,让我听完全曲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课外了解到,维瓦尔第是一个异乎寻常的音乐家。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不妙的。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甚至谎报作品数目(这也许是至今对他某些方面的作品的数字众说纷坛的原因之一,例如:他声称作有歌剧九十四部,而一般认为是四十余部,有人甚至认为仅二十八部)。他还夸口说自己写一部协奏曲比抄写这部作品更快,因而不免遭到诽谤,有人把他的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创作”。尽管如此,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他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协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快一慢一快);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形式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关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真正价值的一个最好的佐证,就是它们得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关注,巴赫曾把维瓦尔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古钢琴曲,四部改编成管风琴曲,还有一部被加以扩展,成为一部为四架古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而写的庞大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的一生正处于欧洲巴罗克艺术鼎盛时期。一向不如声乐那样受到重视的器乐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维伐尔第受到环境的影响,写出了众多的音乐作品,包括大量的歌剧、大合唱、交响曲,还有许多宗教音乐作品,以及几百首独奏、重奏作品,仅协奏曲一项就有四百四十六部之多。然而,在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很少是公众所熟悉的。近年来,维瓦尔第留下的宝贵的音乐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注意,维瓦尔第音乐中那意想不到的重音、直率而热烈的风格以及突如其来的主题,也逐渐为音乐会听众所熟悉。

LESSON FOUR

今天课上的主题是古典主义精神。

课的开始提到,音乐具有双重品格,感性和理性。而在古典主义时期,即18世纪最后的25年到19世纪最初的25年期间,形容音乐应就只有一词,即秩序!她具有客观、理性、冷静、平衡和固守于传统的风格。

可是,固守于传统这一点,对莫扎特、贝多芬等来讲却是十分不合适的。

莫扎特的创作,打破了欧洲音乐形式,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是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功绩所在。

他的音乐作品形式广泛,几乎每个领域都有涉足并留下了丰富的音乐财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部作品,其中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各种重奏重唱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他最为突出的是交响乐和歌剧;他的作品风格洋溢着乐观和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巨大社会压力下表现出明快、乐观的情绪。从莫扎特《小步舞曲》(《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的音乐中,能明显的感受到他那一步步轻快的曲调所衬托出的内在美。把自己想象在舞池中旋转,让人心里为之一悦,舒缓了周身疲劳,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可以体会到他单纯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使是在他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中,也能品味到他哀伤中带有的坚强而乐观;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关注社会生活与自然。莫扎特的歌剧中就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例如《费加罗的婚礼》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讽刺了封建贵族。此外《唐·横》、《魔笛》等这些歌剧也具有市民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也有冲突的、矛盾的,也是非常的现实,靠近生活。因此在我们聆听他的音乐是,感到无比的亲切,不费思索地只用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爽直和质朴;他的作品创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如《第39交响曲》旋律就极为优美,充满诗意。莫扎特交响曲的乐队编制较为精简,有时候甚至不用双簧管或单簧管。这样的编排使得他的音乐显得格外纯净、透明、富有表情。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莫扎特尽管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古典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对莫扎特评价道:“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它与维也纳的天气,花草树木甚至湿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

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在他一生中所有的作品里,把他美好的心灵都表现了出来,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

LESSON FIVE

音乐总能表达普遍意义是我们。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是本体美、形式美、体裁美,它是整体美的集合,这时的音乐,没有顾影自怜,却有憧憬,有想入非非;这时的人也是一样。

这次我们讲了交响乐的一种主要成分——交响曲。课上提到,交响曲是套曲,它最能体现哲理性的命题。它一般分为四乐章,采用不同曲式,互相连接紧密,缺一不可。这四乐章的第一乐章一般都讲究现实的具体,第二乐章来到内心的想望,第三乐章又回到真实火热的现实生活,第四乐章则进行总结归纳。

其次讲的是奏鸣曲,一般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部分,而呈示部又分有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两个主题,其中主部主题一般都显得有冲击力的,带有压力的,而副部主题则显得如歌般温婉,充满着温柔幻想的,或是写的关于英雄的,田园的等多是积极的内容。而再现部则一般是诙谐曲或舞曲等。

课上还提到了德国戏剧家席勒,他提到了:“艺术活动是嫁接感性和理性的桥梁。” 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还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1773年符腾堡公爵把13岁的席勒选入他的军事学校学法律,后来才同意他学医。席勒在这个管束极严、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度过了8年青春岁月。从 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 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同年秋天,席勒随朋友一起迁往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这部以西班牙宫闱斗争为题材的政治悲剧。这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着他的创作正从狂飙突进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历史剧《瓦伦斯但》。这部戏剧实际上就是三十年战争中德意志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五
《交响乐赏析》

联系

论文题目 序 号指导老师学 院班 级学 号姓 名电话 封面从邮箱里下载

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心得 摘要:正像课堂上老师常提的一句话,“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解释事物的本质精神”。交响乐作为艺术大家族的一员,所反映的不仅是作者或喜悦或彷徨或悲愤的个人情感,更为一个时代做了宏大的注脚,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整个时代的兴衰变幻。 关键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现代主义、音乐价值

引言:本学期非常幸运选修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使我从第一节课对交响乐的一无所知到结课之时的较为系统的理解。短短十几周的学习感悟不仅提高了我的音乐欣赏素养,还使我学会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品味交响乐这门历久弥新的高雅艺术。

本文将以老师讲课顺序为主线,简介交响乐的组成形式,然后从交响乐的起源——古希腊时期,依次叙述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及现代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色和个人感受。

(一)

回顾整个交响乐的发展历程,首先从知识性、感受性和观念性三个方面结合《布兰诗歌》,以及古希腊对其影响谈谈自己对交响乐的全新认识。 从知识性层面讲,交响乐是一类器乐演出体裁的总称,包括交响曲、协奏曲等五种体裁及一些拓展,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历史悠久,起源于古希腊,历经多个世纪,终于18世纪初期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近几个世纪飞速发展并得到很大完善。组织形式上,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即了解交响乐产生发展及曲目背景是必要的,以《布兰诗歌》为例,它是奥尔夫最著名的代表作,其歌词选自一本13世纪的诗集,共分25个乐章,大致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从感受性上看,交响乐具有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发展最富于矛盾、对比和冲突的交响特性。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是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欣赏交响乐,如果我们同时具备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

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同样以《布兰诗歌》分析,序诗部分壮美凝重,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第二部分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整首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极具震撼性。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布兰诗歌》作为一曲对生命的赞歌,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兼有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从观念性上讲,了解交响乐的特征是必要的。交响乐作为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从历史发展来看,交响乐虽独立于18世纪,但古希腊对其的诞生可谓功不可没。古希腊从神话时代开始,就对音乐与艺术极为重视。Music(音乐)一词是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和科学之神的名字Muse(缪斯)的形容词形。此时,古希腊的音乐体裁已极为丰富。公元前四世纪,在柏拉图的《国家论》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里,都曾论及到音乐对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关艺术的一些问题。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发现交响乐的部分影子,以至于它的名称实际源于古希腊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自此,交响乐便早已注入古希腊民主、浪漫的情感。

(二)

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推进,16世纪后期,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巴洛克时期到来了。这段时期的音乐以巴赫为典范,主要特色是马不停蹄的节奏,展现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突强突弱,主调与复调结合。巴洛克音乐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巴洛克音乐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即兴演奏,在多种音乐题材中都加以了运用。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而该时期维瓦尔第为也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河,成为巴洛克时期乃至人类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巴洛克时期最为伟大的则是被后世誉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巴赫。巴赫在音乐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将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可以说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地。同时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也正是因为虔诚基督教徒的身份,宗教音乐也成为他的多数作品。仔细聆听他的《赋格的艺术》,体会其晚年悉心于音乐艺术最深层探索的思想和实践的最后总结,这是精神的殿堂,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

欣赏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接着进入了交响乐又一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一提古典二字,给人感觉便是严肃的。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我们所熟识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这段时期的音乐具有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的鲜明特色。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创作技法上,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每个时期的音乐都有时代的内涵,是当时人们最心中最真实声音的反映,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其理性与自然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其中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命运交响曲》为例赏析。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命运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内容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其强度之震撼人心,使人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

斗争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贝多芬的这部《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人的精神同命运的斗争过程,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即使遭受苦难,也要不屈服于命运,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鼓舞,因此,这永远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同时这种精神对我们现世仍具有非凡的价值。

(四)

乐圣贝多芬晚期作品实际上已经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序幕。到18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精神的觉醒表现为开始对粗犷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欣赏上,表现为虽经精心修饰,但给人以原始自然生长、杂乱不规范印象的“英国式花园”的广泛流行。始于同时期中叶的另一个表现是人们开始觉得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很美,欣赏其建筑的不规则和细节之烦琐。随着这种趣味的变化,兴起了所谓的哥特体小说。十八世纪末至十九初,文学艺术兴起了浪漫主义的思潮。“法国大革命”之“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激起了艺术家们的无限希望与想象,而革命的失败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复辟转而导致知识分子更加深对现实的失望、不满与怨愤,加之随后的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运动,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土壤。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色有:

1、旋律直接诉诸情感,易于哼唱。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尽力要让他们的乐器“歌唱”,旋律洋溢着抒情性,像舒伯特、肖邦、威尔第等人的曲调给人印象深刻,持久不衰;

2、音响更强大,表情更明确;

3、色彩绚丽。管弦乐配器日臻娴熟,几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音乐家可以象画家一样调制声音的颜色,去描绘平静的或狂暴的海洋,表现诗意般的梦幻;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六
《关于交响乐的论文》

交响乐论文

从无法追忆的远古迄今,音乐一直是人类社会充满生机的组成部分。语言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了飞跃,而音乐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任何制约,一切地一切都是那么自由。

众多音乐体裁中,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而其中,交响乐无疑是其中的瑰宝,从古至今,从未被人摈弃过。说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发展史:

中世纪的音乐,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其间,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音乐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

在浪漫主义后期,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 我们所熟悉的交响乐主要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巴赫与世长辞,这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巴赫和亨德尔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他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

假如巴赫比作是黑暗中的沉思者,那亨德尔就是阳光下的舞者了。亨德尔作品大多明快开朗、清新秀美。这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巴赫生前是默默无闻的教堂管风琴师,而亨德尔是受皇帝宠爱的社会活动家。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之迥异了。亨德尔的 《焰火音

乐》、《水上音乐》,虽然都是应景之作,但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气质,平和开朗的情绪,都是很入耳的音乐。亨德尔的几部〈大协奏曲〉秀美动人,生机勃勃,与巴赫的〈勃兰登堡〉一起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乐队音乐的巅峰。

古典主义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是他将奏鸣曲式的灵魂——二元对比主题的冲突、发展和最终解决引入了交响曲,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

莫扎特自然是天才中的天才!短短这么二三十年,就在不同体裁的音乐中写出了许多精品中的精品,不能不让人倾倒!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这两种体裁也只是在莫扎特手里才第一次真正走入了辉煌。他写了近二十部歌剧,其中至少有六部被世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他的钢琴协奏曲之纯净优美,后来的作曲家无人能比。他写了四十一首承前启后的交响曲,其中最后的三部并不比贝多芬的差。他的未写完的《安魂曲》也是同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之一。我个人是很喜欢他的第四十交响曲。

贝多芬总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在交响曲方面,他施行了不少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意图也扩展了不少。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哲理深度,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此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瞩目的。贝多芬有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气势壮大,曾被人盛赞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四大小协”之一。他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也是此种体裁中的精品。贝多芬的音乐中最大的特征也许就是“力量”了。他一生遭遇坎坷,但他很少在作品中表现悲愁与感伤的情思,他的音乐中有的常是孤傲的斗争、爆发的悲壮与巨大的热情和自信,故总能激起听众的激情和斗志,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公元1820至1900年。这时期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出现了许多民族音乐家,像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波兰的肖邦,挪威的格里格等。也有红极一时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

古典交响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它以丰富内涵,空灵的旋律,如虹的气势,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它启发思考,不仅为消遣。

古典音乐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想接触,了解古典音乐.多听不仅是必由之路,也是最好的方法。你会发现,只要你听久了,听习惯了,古典音乐都是很好听的,并不存在枯不枯燥的问题。它可以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浮想联翩。

怎样形容交响乐篇七
《关于交响乐的混音》

关于交响乐的混音

交响乐的混音和其他音乐风格有不小的区别,其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交响乐在缩混的时候 ,很多观众听惯了在音乐厅里面的效果,所以有些技巧容不得咱们太自由,那么咱们来说说

~

管弦乐的缩混,当然啦要是真录的管弦乐有很多种方法,正统的方法录完是不用怎么缩混的,

当然估计咱们暂时还到不了那个程度~~

那么,如果我们有分轨的话,如何缩混呢?

首先,以弦乐为主,弦乐的话,如果有拨弦和顿弓技巧,可以加一些压缩,而且可以加的

不少!压缩注意Attack,拨弦加个6ms,顿弓加个30ms,试试~~呵呵!

连奏的话,压缩„„我不太敢加,不知道是为啥„„老是怕损失什么,可能是以前捞下心病

了„„

弦乐的EQ比较重要,就用咱们说过的扫频即可~

混响可以用弦乐的干声,先发到一个混响效果器里面,然后用一步一步的混响调整, 将弦乐的声音调为“不干”和“像管乐”呵呵~然后别发这么多,把推子拉下来~

然后是铜管和木管的EQ等等,和弦乐的EQ同理。

接下来是管弦乐缩混最重要的!!!

Automation!就是推子的移动。

首先要做弦乐的automation,按照音乐的律动,在原先弦乐的表情起伏下再次添加一些律

动感!

这个一定要做,让整个音乐最出色的地方!

做完弦乐的automation,做铜管,木管等等的automation。

那么,关于最后的前后层次,我画个图:

图上可以发现,弦乐是最远的,这样会不会导致弦乐听不清楚呢? 不会,因为,弦乐的混响量是最大的!

然后,木管的混响为中,铜管最小。大概是这样的。

关于上下,实际上不用太调,除非使用的音色太肥了。简单调调也好呵呵, 发个图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4824.html

    上一篇:空间说说哲理

    下一篇:表示亲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