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时间的诗句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一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二
《品读古诗词 感悟真人生》

品读古诗词 感悟真人生

——从古诗词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李小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10级1班 2010512216)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是一个时代,一个王朝,一个诗词人最简洁、最真实的写照。品读这些文化中的精品,感受诗词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思人生,从而感悟人生,让生活变得也想古诗词那样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 古诗词 感悟 人生

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古语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诗人在诗词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思想,也给后人留下许多人生哲理,让我们在诗句、词间感悟人生价值。

一、从古诗词意象中感悟奋进 点亮希望之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们处于人生的黑夜时期时,你也不要忘记给自己一缕希望的阳光,这一缕阳光或许看似微弱,但它却可能拯救整个人生!

古诗词中有不少催人奋进、鼓励向上的诗句。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点亮我们心中的希望,并启发我们探究先贤的思想与智慧,摆脱心理的束缚,大胆地领略探索的愉悦。鼓励我们要怀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看待事物,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拥有将士们的爽朗豪放的性情,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年青人做事要大胆地“崭露头角”,积极地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才能抓住机会,受到“成功”的青睐。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这些诗的作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不惧艰险,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永不放弃的精神。困难只能折磨他们的肉体,但摧残不了他们高尚的灵魂。如果用花他形容他们,那他们就是凌寒绽放的梅花,出淤泥不染的荷花。他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坚持自己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你将会成功。

二、从古诗词意象中感叹时间的珍贵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大千世界中,时间是最容易被忽视,被虚度的东西。也可以说,时间似乎总是人们最容易浪费掉

的东西。人生短暂,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会从手指间流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时光转逝,你想留也留不住,现在不是叫你留住时间,而是时间可贵,要懂得珍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当你回首往事,却发现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可那仿佛就在昨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告诫莘莘学子,要珍惜光阴,时间难买,不可虚度。时间是珍贵的,它不会为谁而停留。时间不等人,你能做的就是珍惜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读一首好诗词,会勾起你内心深处情感的触动,每次的触动都将会带给你不同的收获,它让你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我们所走过的路,仔细想一想,我们每天都为那些无用的事劳累奔波,心灵被自己的身体所服役,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所措。

多读诗词,读好诗词,品味那些真真的人生之路,不断地反思,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你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那些诗人是怎么坚持的。诗词人生,人生如诗词,学习经典文化,我们才能有所收获。自强不息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相信未来》节选

参考文献

(1)陈树宝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邑人 《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人生哲理》中国华生出版社 2008 .11

(4)乔万民 《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1

(5)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社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三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关于感叹时间流逝的诗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难留,时易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欢娱不惜时光逝。

时间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生命如日出日落。

岁月蹉跎。

时光荏苒。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物是人非事事休。

岁月不饶人。

岁月无情。

仿佛还在昨天。

白驹过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日三秋。

光阴如梭。

光阴似箭。

三春花事好, 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昨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岁去弦吐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白驹过隙 日光荏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四
《古诗词的感悟》

古诗词的感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落实? 感悟即读者通过感知文章的语言文字,去体会领悟文章的内容感情、思想意境。古诗词的感悟亦是如此。我觉得感悟古诗词的途径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诵读

“三分诗七分吟”。古典诗歌语言生动凝炼, 音韵优美和谐,意境清新深远, 学习古代诗歌,理解是基础,培养初步欣赏能力是目的,而反复吟诵是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不同形式的读、反复的读是古诗词感悟“见意”、“生韵”的开山斧。 因而,古诗教学中训练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并且做到“五读”。

“试读”,就是没有任何提示,让学生在了解诗词背景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只要求学生能读通,读准就行。 “评读”,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师生初步交流互读,从师生相互读、评、再读、再评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诗歌的意境,要求能从读诗到吟诗。

“范读”,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的时候,老师有表情地示范一遍,既可引发学生兴趣,又能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在学生对诗人的心情只能意会但无法用语气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示范引路,学生从教师的点拨中顿时恍然大悟,感情一下子就上来了。

“品读”,可分自由读、小组全班交流读、师生赛读等形式体会诗歌的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和韵味等。

“吟诵”,让学生离开书本,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课堂教学中、课前课后的交流是产生新知,解决疑惑的有效手段。诗歌学习中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问问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联想,是赏析诗歌新意境的开端,是诗歌时代性的显现,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更是课堂和诗词本身生命活力的发扬光大。诗歌底蕴的异常丰富,品味诗句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读诗后的感受,想象诗句以外的景象。

三、创造。

这里所说的创造是指对诗歌本身的再创造。通过这种再创造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或者半理解的状态下,通过自己头脑的再加工,将自己置身于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形成较为明晰的感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积累。

古诗词的积累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着无可辩驳的重要作用。有了古诗词各个领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的积累,古诗词的学习自然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五
《感受古诗魅力》

感受古诗魅力 加厚文化底蕴

浙江省余姚市阳明中学 张琴儿 邮编:31540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远自孔子时代,近至“五四”之前,中国有着膨飞的“诗教”传统。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一辈子浸染在诗的酒香里,酿出了“温柔敦厚”的民族气质。但在举国浮躁的大背景下,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造成了诗歌的凋零和诗情的消融。考场作文中一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总是那样刺人眼目。就如对当代诗人的了解,除了一个汪国真,那些更有成就的,有几个被我们的师生了解!

好在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恢复“诗教”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其中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学生修身养性的捷径。因为古典诗词既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又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养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见古诗词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里,是要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段,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一方面心灵尚处于清澈阶段,一方面又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另外课程相对较轻松,无疑是诵读、熟背古诗词的最佳时机。

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行“诗教”,让古诗词的诵读受到实效呢?

一、有序诵读。古典诗词浩瀚无边,学生的时间也往往被支配得支离破碎。如果只是笼统的要求一下,不能作出有序合理的安排,势必只有三分钟热度,活动将难以持久。首先是内容有序安排。(1)文本来源:推荐使用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初中生必读古诗文》等,使学生有本可依。(2)学科渗透:以第一册为例,可结合单元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诵读。如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以自然、亲情为主题,可读之诗举不胜举,应该充分利用。第一单元以理想为主题,就有曹操的《龟虽寿》、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行路难〉及一些边塞诗等。第二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就有陶渊明的《饮酒》、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等。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则可诵读一些富有哲理的诗篇,如苏轼的《题西岭壁》、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等。(3)隆重推荐:以“每周之星”的形式,着重推荐一些成就最高、风格独特的诗人,如李白篇、杜甫篇、白居易篇、陶渊明篇、苏轼篇、李清照篇等。其次是时间有序安排。如专门安排每周一节的诵读课,以保证学生有较集中的时间用来诵读。还有早自修、晚自习和闲暇时,也要求用一定的时间用来诵读。

二、吟诵感悟。“三分诗靠七分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好的诵读,不仅可以理解诗词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因此,只有好的诵读才有好的感悟。怎样让学生有好的诵读呢?(1)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亲切,产生极大的愉悦感和认同感。也可借助多媒体,带学生进入优美的意境,受到深深的感染。(2)多种读法。有吟咏法,就是所谓低唱慢吟,抑仰顿挫。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朗诵法,要求不仅读出声音,更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读出神采,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读出个性。

有默读法,要求读思结合,借助有关资料,走进诗人的心灵,理解诗人的情怀。其他还有抄读法、问读法等。务使学生通过多种读法,读出韵味、节奏、意境,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三、活动激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真正达到加厚文化底蕴的目的,还必须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由诵读到感悟到积累到内化的效果。

(1)吟诵会。一月一次的吟诵会,是学生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首先用他们的诗画作品装扮教室,营造出高雅的气氛。其次设计多种比赛。形式上如四人学习小组之间的比赛、男女之间的比赛、擂台赛、接力赛以及必答题、抢答题、加试题等,内容上则更加多样,如诗人介绍、配乐朗诵、诗文赏析、吟唱古诗、演奏古曲等。(2)编写诗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查阅收集、自行设计,一本本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古诗词欣赏专集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名作荟萃》、《诗海拾贝》、《古诗集锦》……互相传阅、评比、欣赏,收获一份份丰收的喜悦。

(3)写评语。以诗样的语言或用最合适的诗句作出评价,表达赞赏。一是评诗人或其他名人,如李白,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或“狂放潇洒第一人”等评语,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能至少写出十位诗人或名人的评语。二是评身边的人,如同学、亲友等,如一学生评自己的好友:“少言寡语又何妨,凭真诚,赢赞赏!”三是评自己。大胆挖掘自己身上也许还不为别人所了解的闪光点,肯定自己,也不妨美化自己。如“愿做春泥更护花“”年不在高,有志则名;话不在巧,有情则灵”。开展写评语活动,这对学生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4)改写仿写。有了前面诸多活动的开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把诗改写成散文、小说、剧本,大胆添加、改编,能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的灵性。仿写应由易到难,如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还可以写散文诗。

四、评估记录。最后这一步其实也很重要。诵读、感受古诗词,注重的是实效,是过程。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成绩记录卡,评估的工作则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起监督、指导的作用,这样显得公正、透明。同学之间自然而然进行着默默的比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有序和有效的进行。

北京市力迈学校敢峰校长说:“其实,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很实在,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条,一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那么,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把诵读、感受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之一,使语文教学沐浴在诗意的光辉里,一定能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注:本文获余姚市语文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六
《感受古诗的魅力》

感受古诗的魅力五一放假三天,我布置的作业是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学生惊呼全背吗?当然全背。3天70首,看似很难,其实完成起来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这本书只是把小学生必背的古诗收集在一起,大部分内容只是激起回忆,全背应该没有问题。但要全背还真的有点难,三天后只有四位学生对答如流:王文静、谢家鑫、谢乔、彭滢。背有点难,其实理解感悟更难了。时间不允许我一首一首去分析讲解,也没有必要。给学生两天时间,让他们完成一份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句子赏析,另一种是用散文的笔触去感悟品味古诗。要充分相信学生,这不出现了好几份佳作。在空间里公布,一是表扬,二是分享。

感悟时间的诗句篇七
《古诗名句感悟》

古诗名句感悟(1.感动之使醒悟。 受感动而醒悟。)

古诗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汉曹操《短歌行》

注释:当:义同“对”。 几何:多少。 朝露:早晨的露水。汉人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译文:面对着醇酒就应当引吭高歌,人生能有多少日子呢?就好像早晨的露水,瞬间即逝。唉!逝去的日子太多太多!

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这几句慨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劝告人们要及时行乐,当然也含有珍惜时间的含义。它多少有一点消极之意。虽然这里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但表达的却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希望实现雄心壮志的紧迫感。

宋词8、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注释:此心:坦然之心。 吾乡:我的家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赏析:这句是宇文柔奴随被贬的王定国在广西谪居几年归来后,对苏轼问话的回答。苏轼专门作词以记之,不仅是对宇文柔奴善于应对的赞赏,也是对友人随遇而安,内心坦荡的共鸣和感叹,更是苏轼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只要内心坦然,精神不垮,便能如白居易诗所云:“无论海角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宋词20、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注释:萧瑟处:指风吹雨淋过的地方。

译文: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不必管它风雨或天晴。 赏析: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照,而且也是对瞬息万变的政治风雨的总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风雨坎坷历程的反思与彻悟,有很深的哲理。“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似“平淡”,但作者已进入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人生境界。用苏轼自言:“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宋词2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注释:流光:飞逝的岁月。

译文:流逝的光阴容易把人抛在后面,转眼又是火红的

樱桃,碧绿的芭蕉。

赏析:形象地点出了时光已在不知不觉中春夏相融,其中“红”和“绿”化静为动,可谓妙笔,既暗示出时光的流逝,又写出了人对生命盛衰、人生短暂的感悟,惆帐之情油然而生。

宋词49、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永遇乐》

注释:燕子楼:在今徐州市,为关盼盼所居之地,现旧址已废。 佳人:指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

译文:眼前的燕子楼空荡荡,当年的佳人在何方?现在只剩下空锁的燕子楼。

赏析:这三句是对“人去楼空,古今如梦”的形象描述。这首词以“燕子楼”、“梦盼盼”为题材,把梦境与现实写得若即若离,又把历史、现实与未来沟通为一体,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抒发对人生的感悟,浩叹人生之短,世事之变幻。

唐诗2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注释:不复返:一再回来。 空悠悠:自由地飘荡。 译文: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白云啊,千百年来飘飘悠悠。

赏析:仙人乘鹤而去,本系子虚乌有,但诗人以虚写实,写黄鹤随仙人而去,惟有空楼长留人间。黄鹤一去永不复返,

惟有悠悠白云,千载如故。这种情形与人生短促自然永恒的道理是那样的契合。这两句使人产生了时空浩渺的幽思。再伟大的人也会随着时光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上都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昙花一现,都不可能与永恒的自然抗衡。

唐诗3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注释:王谢:指东晋以王导(开国元勋)、谢安(淝水大战的指挥)为首的两家最大的士族。 寻常:平常、普通。

译文:旧时豪族王谢堂前的燕子,到如今都飞入普通百姓家。

赏析: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含蓄而又深刻地发出了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极巧妙地把昔日的繁华和富贵,被今天的寂寥和惨淡所代替,今非昔比的情境表现出来了。这两句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完全蕴藉在含蓄之美中。

唐诗4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注释:万岁名:千古留名。 身后事:人死去后的事情。 译文:纵然身后名垂千古,从已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或抨击黑暗的现实,关心百姓疾苦,或流连山水,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其风格或豪放飘逸,或明秀清新,热情奔放,想象丰富,含蕴深厚,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然而,李白个人的政治命运却多坎坷,困顿不堪,甚至在临近晚年时,还被朝廷放逐,连自由也失去了。生前遭遇如此,纵然身后千古留名,人却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这两句诗正是杜甫身在北方,闻听好友流放的种种凶讯,不禁发出沉重的嗟叹,抒发了自己对李白的无限同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754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