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拟人句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一
《课文中的拟人句》

课文中的拟人句

1.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2.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

3、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比喻句练习答案:

1. 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就像一条延绵不断的锦缎)。

2. 天真热,(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3. 节日的北京,(就像人的海洋)。

4. 远看桃花,就像(火红的朝霞)。

5. 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6. 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7. 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8. 战士们像(箭一样)穿过熊熊大火。

9. 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10. 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比喻句练习:

1、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2、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3、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4、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

5、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 6、战士们像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

7、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9、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0、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11、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12、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

3、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二
《一些常用的拟人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8.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9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1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1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22.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

2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4.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6.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7.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2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9.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0.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1.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3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33.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34.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5.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36.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3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3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39.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0.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42.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43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44.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

46.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46 .红熟红熟的夕阳害羞了

47.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48.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49.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三
《竹篓上的《论语》》

  每到秋冬,农事不多的时候,父亲就会从山上砍些粗壮的毛竹,然后雇了篾匠,编制一些篓篓筐筐的竹器用品。泛着青白肌肤散着竹子体香的篓筐编好后,父亲便会从床底下找出沾尘的毛笔和小半瓶墨汁来,在这些竹器上写字。父亲会写上“歙南小川”、“堨川里碓”(“堨”是指程家堨村,“川”是指小川乡,“里碓”是村中几户人家的所在地的小名)、“岁在癸酉(或其他的天干地支组合)”和自己的名姓外,还喜欢用上一些典故成句。我最喜欢的是父亲曾在竹篓上写过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8个字。  说了不怕遭人笑话,在当时,我只觉得这两个句子特别好理解,我甚至认为这是上学时间不多却读了好多书的父亲自己想出来写的。竹篓,在农家的使用频率是极高的:用到地里收割作物,挑到集市出售农产品,搁家里头装粮食……倒真应了“用之则行”这句话。到了农闲时节作物收回家中晒干入柜,农产品也已销售完毕的时候,竹篓也有一段清闲时光,往往被洗净晾干后束之通风口处,于人的眼睛不能捕捉的地方,那就是“舍之则藏”的时候来了。  我对父亲说,你写的这是一句拟人句。父亲反问,为什么是拟人句?我说你把竹篓比做人了。就像爷爷,做院长做到72岁,当医生当到78岁,只要人家需要,爷爷从来不因为年迈而拒绝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就像你手中的竹篓,它也从来不说自己不行不干了一样。那时候,我中学毕业不久,爷爷辞世虽说已有十年,可在心里,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爷爷的慈祥模样。  父亲没有解释。也许,他知道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不但需要文化而且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阅历,就是成长,就是儒家出世入世的理念和态度。  也许缘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层意思的浅显易懂吧,即便长大了,也没有对它内涵作过多的探究。一直到在一本《论语》上读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8个字。那一刻,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我没想到,只有高小毕业的父亲竟然懂得《论语》里的句子。《论语·颜渊》原文上写道:“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解释成白话文就是: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我在仔细搜寻父亲把这些字依附在一只竹篓上的真正含义。父亲3个月大的时候就给人抱养了,抱养他的那对夫妇就是我称他们为爷爷奶奶的人——爷爷奶奶用三升(相当于3公斤左右)玉米换下了父亲——这次交换也是父亲最不愿意提及的。父亲曾经很隐晦地认为,就算生了他养不活他,却也

不能拿亲生骨肉换了玉米。我不知道,父亲真正的内心想法。也许,父亲一直在坚忍着不愿吐露他的想法。  父亲长得清秀,皮肤白晳,从小就甚得长辈喜欢。可再喜欢,再疼爱,父亲也是个被领养的孩子。在我的想像中,父亲的童年多少不可能会像我一样在双亲面前尽情地撒娇:大声地哭泣,夸张的大笑,无忌的语言,一切属于一个孩子无知无畏的特权……父亲很小就学会了务农,也正是父亲的能干和勤劳,让他只能在六十年代初期祖国大地上掀起的第一次“大包干”中充当一名土地的耕种者——而在那时,他已经被当时的小学校长相中并准备聘他为学校的民办老师。我在想像得不到奶奶支持的父亲忍泪扛着锄头上山的情境,那个时候只要持了教鞭便能在以后的年月里被转成公办老师,然后便成了公家人,有着足够小康的工资良好的福利,那样一来过了花甲之年的父亲也就不用过于操劳而积劳成疾了。父亲没有说过爷爷奶奶一句不是,他始终知足并感恩着。他常说,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六零关”就要被活活饿死。  父亲倒了墨汁,用笔尖认真舔了墨汁,在竹篓上写字,写得有力而工整。父亲写的一手好字,父亲写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那个“行”字,写得虎虎有风,那个“藏”更是收放有度,不亢不卑。父亲36岁那年当了生产队长,两年后当了刚刚把“大队”改成“村”的副村长,再过两年又当了村长,还成了随后的两届县人大代表……父亲走上了人生最繁忙的舞台,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尽情释放的空间。只是一向敢于直言、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的父亲,是难于容身一个少人数人维系的可以无才无能却不可以不听话的社会的……1992年,46岁,正是精力充沛的父亲在种种无形的力量压制下,选择了解甲归田。父亲说,无“官”一身轻,做农的人,不干活哪来的收成哦。之后的村干部一遇到问题,还是要来请父亲出马帮忙,父亲从来没有拒绝过。母亲说,什么都不是了,还瞎忙些什么呀。父亲却说,村里的事自己清楚,许多百姓的性格自己也清楚,能为村里做点事就做点吧。母亲拗不过父亲。父亲只是在竹篓上写字抒怀:一种属于儒家的出世入世思想,成了当时父亲宽慰自己的最好药剂。父亲的内心也会起波澜,但他没有让这种思想左右自己的言行。  过了年,父亲65岁了,如果不是年里那场疾病的折磨,父亲依旧显得年轻。现在的父亲,把大多的时间花在了看药书上,他把小时候从爷爷那里学来的“汤头歌诀”、“药性赋”等等一些中医书籍加以探研。他在探研适合自己身体疾病的药剂。不温不火,不急

不燥,进退有序的“中庸”理念,引领着父亲参透更多的道理和药理。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竹篓上的《论语》,也会慢慢磨滑我的棱角,抚顺我的头绪,让我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四
《《论语》》

《论语》六则

1、《论语》的“论”字读 ,它是记录 的书。 2、下列四组句中的加点词,其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莲,花之君子者也。 ...默而识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儿童相见不相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课文里有些词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 6、文中“是以为之‘文’也”,是指 。 7、文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8、文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 9、文中讲的学习态度,要有哪三个?{用自己的话回答} 10、文中讲学习方法,要点有哪两个?{用自己的话回答}

11、孔子把为师的一个重要条件定为

12、孔子对需要身体力行的行为和技巧,强调学的方法是 13、根据要求写出适当句子。

①谈学习态度的句子 ②谈学习方法的句子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欲穷其林 便扶向路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

悉如外人 寻向所志 咸来问讯 乃不知有汉 ....

7、第二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回答) 8、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9、第五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10、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11、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12、“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1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与桃花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4、翻译下列句子。

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16、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

①(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 )具答之。( )便要还家,„„ ③( )乃不知有汉。 ④( )停数日,辞去。

爱莲说(全文)

1、 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君将哀而生之乎? 彼竭我盈,故克之。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 文中“莲,花之君子者也。”句子,句式是 3、下面句中加“·”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① 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莲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桃花源记 (全文)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寻向所志 ② 未果,寻病终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

(亲近而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⑥宜乎众矣(适合)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 ④②① ②阡陌交通 今义 ③无论魏晋 ....

4、《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拖物言志。课文中以牡丹比喻什么人,莲花比喻

④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 今义: ..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有些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4、根据段文字,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 并用这个成语造个句子

答:牡丹比喻 人,莲花比喻 人

5、第二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看法: 描写色泽的:

5、对下面文言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物而喜欢,不因为自己而悲痛。)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会去谋划这件事,你有何必参与呢?) C、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和不信任的人有了间隔。)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就喜欢莲花离开淤泥并且不受污染。) 6、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词

蕃( ) 植( ) 鲜( ) 宜( )

7、下列句中的“而”字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吾循循而起 C、人不知而不愠 D、 登轼而望之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看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 。这句话作者讥讽了怎样的世态?答: 。9、下列的诗句中咏菊的有 ,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 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0、本文出自《 》,作者是 , 代人 家。 11、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体会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用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①句中作者是在慨叹 ,讥讽 ,表达了作者 。

②句表达了作者 。

12、1文中的 这句话高度的概括了莲的高尚品质。

(一)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桃树、杏树、梨树,„„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文出自《 》,作者是 。

2、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色,可分别用“XX图”来概括。第一段描绘的是 ,第二段描绘的是 。

3、 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4、 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答: 5、 第二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6、 第二段共五句话,用简洁语句概括句意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7、 语段中的冒号的作用是 8、 本文用词十分精练贴切,体会下列两句话,指出相应的用词。 ①衬托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的甜香的词语是“ ”。

②“因为春风吹拂,野花在丛间忽隐忽现”是指文中的 9、第二段文字描绘了一幅 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 ,用一句成语来概括: 10、二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描绘春花,写的具体、生动、活泼。各选出一个例句来。 ①比喻句: ② 拟人句:

11、第二段文字中,实写是描写春景,虚写是运用想象。请把虚写的句子指出来。

(二)

①“春面不寒杨柳风”,„„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领着我们向前去。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 的《 》。他的前一句是 , “杨柳风”是指 。

2、选文(一)从“触觉、嗅觉、听觉”多个方面描绘春风,指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 ①触觉: 。 ②嗅觉: 。 ③听觉: 。

3、第②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春雨,突出了春雨的细密和轻盈的特点的短语是“ ”、 “ ”。

4、第②段文字中正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是 。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 之情。 5、文中的第③段文字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着眼于“ ”;把春天第喻为“小姑娘”,着眼于它的“ ”;把春天喻为“健壮的青年”,是着眼于它具有“ ”。这三个的句子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6、第段文字中,除了写雨,作者还写了人,有进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出都写了有关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答:

《荔枝蜜》 (一)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美的水果。„„

吃鲜荔枝蜜,到是时候。„„ 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1、这部分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 家 。

2、选文第一段文字主要的内容是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 3、写颜色的句子是 写声音的句子是 写味道的句子是 4、在上文中,作者运用了联想,由 联想到 5、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 作用。“我不觉动了情”说明 ,从全文看,这句与前文照应的一句是 ,与后文照应的一句是 ,体现了本文的感情线索。 6、作者和荔枝蜜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 (二)

①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②老梁赞叹似的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③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④老梁说:“ ” ⑤我想起一个问题, ⑥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⑦我不禁一颤: ⑧透过荔枝林,

⑨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1、 对“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应怎样理解? 答:

2、对“他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应怎样理解?答:

3、 章写了蜜蜂之后,之所以还要写农民是因为:

4、 上面写“我“与老梁的对话,共谈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谈话内容

从总体方面体现了蜜蜂的什么精神?

5、 怎样理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

6、 “渺小”和“高尚”是矛盾的一组词,怎样理解蜜蜂既是“渺小”的?仿此句式,造一个赞

美农民的句子。答:

7、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8、 选文⑦⑧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 9、 文章以“梦”收束全文,其作用是?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五
《九年级实验班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年级实验班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7分)

1、在下边田字格里,按拼音写出汉字。(2分)

2、下列词语的词形和加点词的词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揠苗助长 不屑置辨 坦荡如砥(磨刀) 秀颀(高) ..

B、温文尔雅 难辞其咎 一文不名(说出)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

C、未雨绸缪 金碧辉煌 锲而不舍(雕刻) 无稽(查考) ..

D、讳疾忌医 龙盘虎据 毋庸赘言(多余) 阑珊(灯火灿烂的样子) ...

3、下列文学常识及作品主题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草莓》――散文――伊瓦什凯维奇――波兰――感怀青春永驻

B、《茶馆》――话剧――老舍――中国清代――旧时代的灭亡

C、《给布特勒的信》――书信――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谴责侵略行径

D、《愚公移山》――寓言――列御寇――战国道家――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4、默写填空(6分)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庄子《秋水》)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

③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④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 。”(李清照《如梦令》)

⑤《论语》十则中孔子回答子贡关于终身遵守的准则的话语是:

5、仿照下面拟人句的句式,以“光阴”为话题续写一个结构相同的拟人句,句中不得出现“光阴”二字。(2分)

当春风吹开含苞待放的蓓蕾时,当婴儿呱呱地向人世报到时,她不声不响地走着,欢笑不能使她停步。 。

6、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小子抱住怀特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怀特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三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儿子们异口同声的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了!”(3分)

①怀特太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②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本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2分)

8、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调歌头》是本词的题目,本词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被誉为最好的一首中秋词。

B、词前的小序,叙述作词原因,领起一篇,其中“子由”指其弟苏洵。

C、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绪,寓抒情于哲理

之中,是本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D、下片第一句把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分)

死亦我所恶( ) 贤者能勿丧耳( ) ..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 ..

③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 ④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 ..

11、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

B、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C、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12、翻译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2分)

文中第一句话是以 和 设喻,得出结论是 ;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亦即本文的主旨。文中“有甚于生者”指的是 ,“有甚于死者”指的是 。

14、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一)(10分)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

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5、简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介绍看,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永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2分) ....

18、第二段末尾一句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二)(3×5=15分)

①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有些人却偏偏爱提当年。有一间工厂,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技术落后,却死死抱住十几年前获得的荣誉,傲视一切。厂领导总喜欢对人说:我们的产品从前是“国优”。这使我想起了阿Q的一句名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②鲁迅先生的阿Q,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典型形象,如果具有其人,恐怕也早已作古了,但阿Q阴魂不散,他的“先前阔”的精神法则还被许多人奉为至宝。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一旦小有成就,就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先前阔”的心态赫然在目。

③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勤劳的人民为人类做出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贡献,于是许多人手里似乎就有了祖传的宝贝。他们高叫,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万里长城。他们格外热衷于考证。某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某某的出现,比欧洲早多少年。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令人深思的现象。

④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大楼里,陈列着许多国家赠送的礼品。美国和前苏联都送去了本世纪最尖端的科研成果,中国送去的却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而在一本叫《中国世界之最》的书中,绝大部分条目,列举的是古人的成就。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立足于地球,同别人较量的资本吗?鲁迅说过,火药是咱们发明的,可咱们却用它来做鞭炮祭神,人家拿去做枪炮来打咱们。罗盘也是,咱们发明了用来测风水,人家拿去安在船上发现了新大陆。

⑤在别人扬帆远航的时候,“先前阔”者却打肿脸充胖子,关起门来充大爷,“当年勇”挂在嘴上。其实这恰恰是对落后的掩饰。“先前阔”根植于极其落后的封建思想。一旦只知“先前阔”,必然不能正视现在,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更不可能有什么理想。满清政府就是在“先前阔”的心态里断送了大好土地和白花花的银子,这个教训多么惨痛啊!

⑥有进取心是人类宝贵的品质,部分中国人却对“先前阔”情有独钟,这是很危险的。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只知“先前阔”的企业必将成为被淘汰的企业;一个只知“先前阔”的人必然遭受屈辱;一

个只知“先前阔”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封建包袱过于沉重,历史陈垢过于深厚的民族,更应该丢掉“先前阔”,培养进取心,多看看现在,多想想未来。

19、文章是针对社会上哪些现象发表议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令人深思的现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归纳第⑤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三)(13分)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六
《三上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汇总和练习》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

(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汇总和练习)

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2.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5.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6.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7.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8.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10.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1.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3.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

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4.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

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5.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6.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17.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8.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9.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20.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课文中的拟人句

1.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比喻句练习:

1、远远望去,那粉红的桃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2、远远望去,那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3、远远望去,那火红的枫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4、那枫叶形态各异,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如展翅飞翔的小鸟,还有的像一只只手掌在风中摇摆,真是好看极了!

5、红通通的高粱像一把把燃烧的火炬。

6、高粱红通通的,像一位喝醉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根。

7、田野里,稻子成熟了,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阵风吹过,稻浪翻滚,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8、那一朵朵菊花形态各异,有的像姑娘头上弯弯的卷发,有的像高山上奔流下来的瀑布,还有的如天空中盛开的礼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9、菊花的颜色可多了!淡绿的、紫红的,有的粉的如霞、有的白的似雪、有黄的像金,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10、

11、 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 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1、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12、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13、这条路很长很长,仿佛一条长长的飘带伸向远方。

14、厚厚的落叶像给大地铺了一条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

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

3、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论语中的拟人句篇七
《五年论语、阅读、改病句》

国学——《论语》

一、《论语》之学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第一章1)

【注释】

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意】 孔子说:“如果几个人一起走,当中必定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学 习,以他的短处作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

阅读

一、每日一评:

针对下面一则“真倒霉”故事发表评论30分

1.上课时,刘林把语文书立在桌子上,低下头偷看书桌堂里的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没收了他的漫画书,并把他痛批一顿,他在心里说:“真倒霉!”

2.放学时下起了雨,王刚走出校门,撑开雨伞就往家跑,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王刚重重地跌倒在了水坑里,衣服被雨水溅湿,狼狈不堪,还被其他同学看见了,他在心里暗暗说:“今天真倒霉!”

3.孙亮从网吧门出来,被刚下班的爸爸撞个正着,回到家,爸爸和妈妈默契地练起了混合双打,然后又是一顿山呼海啸般的厉声斥责,孙亮疼在身上,悔在心里,他想:“要是早点从网吧里出来就好了,今天真倒霉!”

提示:最好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尝试写出层次性。(见人所未见是最大的精彩。)

二、句式练习——修改病句(每个2分)

(一)前后矛盾。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例: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1.小红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居然提高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4.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5.五颜六色的红旗在随风飘扬。

阅读

(二)用词不当。关联词、近义词用错

例:无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1.周宇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他。

2.太阳像个被水蒸气迷惘着的火球,离西山顶只有一杆子高

3.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

4.小明兴奋的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5.因为我喜欢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三)分类不当。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

1.“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3.妈妈买了水果、桔子、苹果和薯片。

4.今天来了许多少先队员和小学生。

(四)表意不明。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使人误导。

例:有三个学校的老师都来参加了活动。

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3.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4.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阅读

三、阅读练习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8分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3分

②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3分

4.夸张句、比喻句、拟人句各写一个。6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