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深厚的诗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感情深厚的诗篇一
《表示朋友深厚情谊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感情深厚的诗篇二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篱笆分得清,友谊能长青.

酒肉兄弟千个有,患难之交无一人. --冯梦龙

酒桌上交来的朋友,转眼成为路人 --莎士比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感情深厚的诗篇三
《古诗》

感情深厚的诗篇四
《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归纳完整》

第一篇:古诗词常识

一.知识梳理

1、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和近体诗。

2、词

3、曲

二、平仄、押韵、对仗

古诗词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一、古诗词语言风格

1、清新 语言浅显易懂而富有诗意。比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2、明快 语言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如刘禹锡的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散,便引诗情到碧霄。”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3、凝练 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含义丰富。

4、含蓄 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含蓄地表达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5、华丽 辞藻富丽,文采绚丽,情思奇幻。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通过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薄雾弥漫、愁云惨淡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6、质朴 选用简单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当然,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文字明白如话,情真意切。

7、晦涩 指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历来各家见解不一。

二、古诗词常见艺术风格

1、雄浑 即雄壮浑厚。

2、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3、沉郁 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被撞慷慨,谓之悲慨。

5、冲淡 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三、古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两大类。其中,表达方式又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以及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方法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1、直接抒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达对朋友的关怀。

2、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以抒发。如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借景物描写,体现诗人内心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3、托物言志 借托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是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借托梅的“寂寞开无主”的无奈和“黄昏独自愁”的悲伤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清高,表达了作者纵使遭受重大打击也不改初衷的志向。

4、用典抒情 借助典故,曲折地表达出某种感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以廉颇自比,一方面表现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家效力的耿耿忠心;另一方面表达自己饱受冷落的悲愤之情。

5、借古讽今 借古代史事,讽喻当代,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歌借东吴和六朝衰亡的历史,沉痛地表达了对国家处于藩镇割据局面摇摇欲坠的哀伤。

6.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明喻,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站在城楼上望着浩荡东流的江水,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涌,流向大海。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或以动衬静,动中寓静:或以静写动,静中写动。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本来要写春山夜静,却通过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来村托春涧的幽静。

8.反村手法 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对的次要形象,从反面村托主要形象,如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欢乐的景象反村出诗人孤独的心情。

9.渲染烘托 对文章中环境人物的着意描写、烘托,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描写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露i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愉悦的情感。

10.虚实结合 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两联实写唐朝军队取得胜利,诗人喜极而泣,后两联虚写,畅想回家的情景。

11、白描工笔 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引入诗歌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琢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多事物的感受。

第二篇:古诗词常见类别和思想感情

一、古诗词常见类别

(一)、咏史怀古型 咏史怀古的诗词曲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托物言志型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要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三)写景状物型 这类诗词在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以白描、衬托为主。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谢眺的“鱼戏荷叶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内容范围:一般是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思乡怀古型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诗词曲中一个永恒主题。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行旅、闺怨型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行旅诗词曲: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闺怨诗词曲: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3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忘江南》)

(六)感叹战争型

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家园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归的哀痛。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二、古诗词曲常见思想感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因为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中考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事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想怀人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感情深厚的诗篇五
《诗的情感空间》

1998年4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pr.,1998          第5卷第2期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5 No.2

诗的情感空间

张  烨

  摘 要 针对当今诗坛由于过份地偏执理性贬视诗人的情感个性及情感在诗中

的作用因而导致了诗歌的“冷血期”与读者的远离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在

此基础上对诗的情感空间进行了较为深入与详尽的探讨。认为不同的诗人由于各自

的天赋气质、素养、知识结构以及个人境遇的不同,因而个人的情感空间也是千秋

各异的。综观文学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诗人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

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独特的情感空间的确立。故而构建诗人的情感空间对今后

诗歌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诗 诗歌理论 情感

一、被冷漠的诗坛放逐了的情感

本文在探讨有关诗的情感空间这一内容之前,有必要确立这样一个命题:诗歌永远不可能否定情感,诗歌一半是血液,一半是知性。

近些年来诗坛上出现了一股“诗歌不要抒情”,写诗必须“情感预逐”、“情感零度”的所谓新诗潮。现代诗难道真的无可挽回地走进这条冰冷的纯理性胡同了吗?

当我们反思现代诗的本质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审视现代世界的本质现象,是在追究现代世界的生存方式,是在拷问自身的灵魂。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工业化的经济世界,古代文明建筑与经典文化在逐渐地被摧毁,一个个具有模仿特征的城市、一大批熟稔电脑操作的城市新人如同复制品一样猛涌。而我们的诗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巨大的社会规模已逼仄越来越多的诗人退缩到无特征的日趋狭窄的个性之中。人类的情感逐渐衰竭,伟大的艺术正濒临死亡;而时代是艺术的催化剂,正以化合反应的速度和真理影响着、改变着艺术特质。理性思考的强度深浅已成为一些批评家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机械尺码,诗的情感力量与诗的艺术审美已不再被重提。现代的心灵包括太多畸形的因素,导致了诗歌的冷血期。诗是复杂的情感表现,也是高级的理性活动,情感在诗中的表现其实也隐含着作者审美的理性认识,它能激动读者的感情,调动人生的经验,也能提高情愫陷入沉思;而空泛的智力主义势必使诗堕入圆滑委琐之境,缺乏情感的要素、内质而失神寡情,我以为那简直是“理性的堕落”。海德格尔也因此说过这样的话:“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像现时代这样出现客体主义和非个人化倾向的泛滥;

更加糟糕的是,现时代的客体主义和非个人化倾向还以集体的名义作为有价值的东西被广泛地认可。”现代诗歌的这种现象可能与艾略特的诗论有关。艾略特在1917年提出了诗歌的“非个性论”、“逃避感情”、“逃避个性”。于是不少诗人诗评家在自己的实践中将此奉若圭臬。而我以为这至少是对艾略特的一种误解,其实艾略特在表明这观点时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前提的,即在紧接着以上这段话之后他说:“然而,当然,只有那些具有个性和情感的人才明白逃避个性和情感是什么意思。”艾略特显然认为诗人首先应当具有个性和情感,所谓“逃避”是相对“放纵”而已,也就是说诗需要有一种情感控制,诗人的个性进入艺术也存在一个表现的自由度问题,而不是指写诗应当拒绝个性与情感。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了那种两极对位式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现代诗过份张扬理性,轻视或排斥情感已成为一种先锋象征,这样走下去只能使现代诗最终变成一束束抽干了水份的干花,象所有精致包装的工艺制作一样成为时髦而眩目的消费品。当诗只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新观念新思想的工具,只是组织些文字来散发所谓的现代意识的时候,难道不是人人都很容易成为诗人吗?而人人都是诗人的社会也是挺可怕的。因为实际上等于消灭了诗人。比起其他的文艺样式,诗歌也许将会是最早被逐出艺术的殿堂。荷尔德林是这样拷问时代与自身的“在这缺乏文化营养的时代,诗人该怎么做呢?”面对着现代诗歌还处于一个浮混未曾到清澄的时代,一个诗人因坚持真诚的情感与精神的提升而受到媚俗而冷漠的诗坛之诘难实在比世间任何别的痛苦要难以承受得多。相比之下,物质的贫乏,荣誉的湮灭又算得什么呢?然而,一个诗人倘若不敢在自己的文字中说出心里话,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我在最近的一首诗《子夜》中有这样的诗句:“在一个拜金的时代/我无意于表达情感的价值/而伟大的抒情时代即将到来/我要劈开诗歌的大理石/让生命欢笑、歌唱、流泪”我是有这样一种预感与信念的,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诗歌永远不可能否定情感,那流失的一半血液必将返归自身。

以上所述,也许离题远了?但我以为有必要。我们的诗坛如果真的连情感都可以不要了,我还在此谈什么诗的情感空间?

二、何谓诗的情感空间

空间原本是一个物理概念,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情感亦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情感空间”早晚会成为一个诗歌术语,有待行家来下定义。在这之前我们是否能这样来理解:情感空间就是人在生存空间中通过同外界接触与内心世界相互交融、作用后所产生的情感场,它具有内敛的包容性和外展的广延性,如同一个视觉化的立体高层建筑。每个人都有情感空间,只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情感空间比较单一狭小;有的人情感空间就比较复杂博大,这与一个人的教养、气质、学识以及对事物的感受力、领悟力有关。而诗歌要求诗人天性敏感,情感丰富,想象力卓越,对喜怒哀乐反应灵敏,要求诗人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与文化涵盖面,所以诗人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博大更深邃,更充实更丰富的情感空间,这还不够,还需不断地去体验它、审视它、解析它,对它进行形而上的判断,最终用诗的形式与语言把它传达出来。情感空间有先天成因的一面,但更有赖于后天的建立,情感空间也是一个人心灵库存的标记,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诗人应不断去拓宽、丰厚和充裕自己的情感空间。

由于情感空间是一种动力性的东西,有着一定的速度、强度、复杂度和方向性、起伏性、节奏性、变幻性,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情感空间,引起共鸣。简言之,诗

的情感空间就是我们在诗中所能感受到的情感张力,获得一种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从而产生一种对诗的本源的亲近。

三、情感空间对诗的作用

尼采说,“全部的文学,我最爱血书者。”情感是诗的生命,是诗人在进入诗歌王国之前必须获得缪斯发放的通行证。诗在还未变成文字前奔涌在诗人的血液中,首先被震撼的是诗人自己。因此,当我们谈到诗的情感就已经不是表层意义上的感受,而是深层情感,也即在情里面蕴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蕴含着对自我生命独特的体验与经验,情正是从知性生发出来的(由此可见将情感与知性绝然分隔与对立是多么荒谬)这时候的情感在诗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场,它对我们具有磁性一样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屈原绝望时写下了悲天悯地的《离骚》;司马迁在受腐刑后含诟忍辱发愤写下可歌可泣的《史记》;曹雪芹在富贵豪华一朝烟消举家食粥的境遇下写成字字是血的《红楼梦》;李煜亡国后写下的绝唱之词;波特莱尔穿透地狱的《恶之花》;埃米丽・狄金森孤独一生灵魂与神性亲近的诗篇……所有这些文学瑰宝世世代代感动着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以致当我们读着这些作品时仿佛就能触摸到他们的呼吸与心跳,感觉到他们情感力量的伟大。我们知道在《神曲・地狱篇》的开始,但丁认识了维吉尔并得到他的帮助。维吉尔首先就是个伟大的诗人,他代表诗歌,代表伟大的人格精神,在这个人身上集中了智慧与情感的力量。也就是说但丁是因为有了诗的帮助才净化了自己的灵魂并得到真正的爱。由此可见诗对人生的作用,诗能帮助我们共度人生。而诗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诗的情感空间来实现的。前面已经说过,不同的诗人由于各自的天赋气质、素养、知识结构以及个人境遇的不同因而他们个人的情感空间也是千秋各异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诗人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独特的激荡着世界的情感空间的确立。在这里我想以唐代四位大诗人的情感空间作比较。

李白的情感空间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博大的。他孤直的个性,远大的抱负,对个人自由热烈的追求,对权贵的蔑视,使他的情感空间具有雄伟的气势。他的作品大部分是抒情的,它们为我们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在作品中深刻地留下了情感的印痕。他笔下的大自然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更是因为由于他情感的加工,情感的锤炼,凝结着他的个性与追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诗人的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与李白一样他的远大理想与当时黑暗现实是对立的,孟浩然同样地蔑视权贵,最终去过隐居的生活。李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可以说诗人对现实的一腔悲愤,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所有的语言,一切的涵义和生命的孤独感都浓缩在这句诗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情感控制上表现得何等杰出!相反,诗人若在此作一览无遗的情感渲泄状,那还会有多大的诗味?这句诗中的一个“孤”字与下句的一个“唯”字,前后呼应更使诗句极具情感的张力,它们凝结着沉重的生命质感、心理容量与社会容量,揭示了所处时代的悲剧,顿时唤起我们的人生经验,使人读来简直欲哭。这首诗又因为诗境的开阔浩瀚,因而又显得气势磅礴,使诗的情感空间达到了人与天地同参的地步。我觉得当我把手伸向这个浩瀚的情感空间时,仿佛自己的手已经湿了,在无限的情感弥漫中感觉到诗人血液的流速与高贵的心跳。

情感空间对诗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自身建立起来的情感空间的不同类型来表现的。杜甫他

的情感空间更多的是那种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的痛苦,他的悲哀很少停留在一己身上,更多的是扩展到比他更苦的人民。他强烈地控诉和谴责战争和统治者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著名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无不充溢着对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与热切的爱国激情。即便晚年贫困多病中诗句流于消沉感伤,含有不少断念的情绪,他也不曾取任何一个方式逃避现实,直到他最后一首诗还念念不忘国家的不幸:“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杜甫的这种情感空间贯串着他的创作生涯,为他的诗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

与李白、杜甫不同,李商隐是以爱情诗著称中国诗坛的,当然他也写了不少其他题材的诗。然而由于他的情感空间更多的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遭遇和情绪、心理的深层体验,而这种体验又是强烈而独特的,当这种情感空间作用于诗时便获得了成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婉曲含蓄、渲染氛围,造成一种梦雾般朦胧而高美的情感境界。比如《无题・相见》通篇写对远隔蓬山的所爱女子的悠长思念和明知会合困难仍要执着追求的感情。当然,这中间也可能寄寓或渗透作者怀才不遇,追求理想失意的精神苦闷,和虽失意仍不能自已、有所希冀的心理。李商隐的这类诗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情韵非常感人。他的诗情感空间如远水般的扩展,浩渺而润泽,使人不由坚信世上确存有一种爱的完美与永恒,尽管自身难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与上述三位诗人不同,王维的总体个性与情感空间更多的是一种“禅”的精神。所谓禅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以一切本空为世界观,以自然闲适为人生哲学,以清净解脱为生活情趣的精神系统。而王维的情感空间正如此。所以他的诗极淡极简,心态淡泊,口吻淡泊,色调也淡泊。他的个人生活也十分简淡。正是在此种淡泊宁静的韵味中,王维个人的情感空间进入人天圆融契合的世界,素朴而又简洁的纯粹境界。对于中国封建士大夫来说,王维的“禅”的精神同样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典范,在宁静淡泊中化解怀才不遇的悲愤,获得心理调节机制。也许可以这样说,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李商隐,而是王维在精神上更为深广地影响后世中国文人,这正是以中和为美的中国文化精神所使然。

从对唐代四位诗人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空间对诗的重要作用以及诗人构建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独特的情感空间的重要意义。

四、诗的情感空间创造的几种途径

首先我以为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只要表现得当都可以在诗中创造张力极强的情感空间。艺术的问题其实就是艺术表现恰如其份的问题。

1.情感节制

情感节制是创造诗的情感空间的重要手段。它往往将冲动的情感加以控制或压缩凝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使之产生一种反弹力。与激情相比,诗人更需要一种特殊的情感控制力。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的艺术也许要成熟,

因为,象年轻人一样,它已经酝酿多时,

不久就要臻于美的化境,

请虔敬一些,象过去希腊人一样!

你要敬爱神明,亲切地理解凡人!

切戒狂奋和冷酷,慎勿说教和铺陈!

如果名家的言论使你们畏缩,

请直接师法大自然!

——荷尔德林:《给年轻的诗人们》

这首诗语句亲切,质朴而自然,情感饱满,具有深刻的人格力量和艺术力量。诗人最要紧的是真诚,要“亲切地理解凡人”此乃诗人的人生观,包含着多少人情味!诗人痛切地感受到当时德国艺术生活中人类对名家言论奉若圣旨亦步亦趋的僵化、呆滞的致命弱点与诗人个性由此而丧失的悲哀现象。对此,诗人并没有在诗中恣肆渲泄不满的情绪,因为诗人深谙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情感控制艺术;所以只用平静的口吻写道“如果名家的言论使你们畏缩,/请直接师法大自然!”这就象电影镜头中某些大演员,能把激情与痛苦演绎成一种静穆的伟大,因而感人至深。当诗人把我们从一个浮躁而冷酷,庸俗而说教的社会引向一个清新广阔的大自然空间时自己却突然隐退了,再没说一句多余的话。所留下的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填写,以此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如果你自己填满了,读者的想像力也就消失了。因此说节制的诗情反使诗情愈加遥远,使诗的寓意穿越表层走向宽阔,使之呈现表现性的深度和力度。也就是说情感控制使诗中的情感空间无限拓展,产生一种回肠荡气的情韵。

2.知性抒情

诗歌的知性化抒情是以心灵体验为前提的一种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的诗情,或者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智慧向心理感受的内化而生成的诗情。且看三十年代诗人废名的一首名作《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由邮筒寂寞、汽车寂寞、大街寂寞到人类寂寞,这首诗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即孤独。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缺乏关爱,无法真正地沟通。其麻木的生存方式难道不是与无生命的物体一样?这首诗于孤独寂寞中蕴含着现实人生体验的忧郁情感与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生命悲剧意识,并通过理性的介入达到情感节制。因此诗情的知性化使诗的情感空间具有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具有深潜的哲理内涵。

3.境深情遥

渲染情感氛围,使情感的张力向诗中开阔深远的境界扩散弥漫,使景语处处成为情语,是创造诗的情感空间极有效的手段。这类诗极富艺术感染力与情感的穿透力,最能深深打动读者心灵,感受到一种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大气。前面谈及李白送别孟浩然的那首诗就有这种感觉;还有李煜的一些词真让人读来深切地感到情漫天地,情渗花木,情透雕栏玉砌。现在让我们来读这几行诗:

在木讷的深处

不死的灵魂 恒然存在

感情深厚的诗篇六
《古诗情感专题2013年》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鉴赏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

(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

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

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

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

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

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

(四)别离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

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

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

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

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

不归,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

不起思乡之情。这类诗多写游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

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

(1)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3.反映离乱的痛苦 4.同情人民的疾苦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山河沦丧的痛苦

3.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快速理解主旨情感的方法

1、抓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

透露出了感情基调。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

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尤其注意诸

如“怨、恨、送、别、忆、赠、书怀、寄、怨、独、喜、乐、眺望”等字眼。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注释、看作者,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的遭遇,生活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

刻下深深的烙印。了解了这些就能做到“知人论世”

3、抓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

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杜甫《阁夜》中“人事音

书漫寂寥”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愁苦之情。

4、抓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

大体相同。

5、抓情感载体-----意象 (参看古诗词常见意象)

例如: 月——思乡念亲 流水——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松、竹、梅——高洁坚贞 杜鹃——悲惨凄恻

雁——相思离愁 折柳——惜别怀远

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

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评价

例1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注]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

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

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

生机。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

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

闹。 例2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

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例4 卜算子 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

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

感情深厚的诗篇七
《诗词表达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7755.html

    热门标签

    HOT